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厂化全龄人工饲料育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的育成 被引量:9
1
作者 叶爱红 周文林 +7 位作者 孟智启 何锐敏 武雪会 陈学东 王永黎 应浙辉 卢乐颜 曹锦如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7-544,共8页
工厂化全龄人工饲料育专用蚕品种,在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基础上,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要求尤为突出,从而适应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操作。以此为育种目标,选择茧丝质优、人工饲料摄食性较好的育种素材,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方法,并... 工厂化全龄人工饲料育专用蚕品种,在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基础上,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要求尤为突出,从而适应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操作。以此为育种目标,选择茧丝质优、人工饲料摄食性较好的育种素材,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方法,并辅以人工饲料摄食性筛选,育成了1对适合工厂化全龄人工饲料育的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实验室对比试验表明,中2016×日2016的24 h疏毛率达99.07%,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8.24百分点;4龄虫蛹率为97.57%,与对照品种相仿;全茧量1.87 g、茧层率19.55%、盒种产茧量50.08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1.63%、0.54百分点、5.24%;茧丝长1 119.3 m、解舒丝长824.6 m,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0.11%、2.28%;干茧出丝率39.19%、洁净94.60分,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0.49百分点、0.53%;纤度2.480 dtex,与对照品种相仿。新品种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好、发育整齐、产茧量高、丝质优,适宜大规模工厂化养蚕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工厂化养蚕 人工饲料 中2016×日2016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夏荷×秋桂”的育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爱红 周文林 +4 位作者 曾光远 姚陆松 王永强 祝新荣 曹锦如 《蚕桑通报》 2016年第3期20-23,36,共5页
根据夏秋用蚕品种的育种目标,利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特定高温多湿环境的定向培育及后代选择,育成了夏秋用家蚕新品种夏荷×秋桂。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表明,该品种稳产、好养、茧丝质优良,四龄虫蛹率95.94%,略超过对照种(秋丰... 根据夏秋用蚕品种的育种目标,利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特定高温多湿环境的定向培育及后代选择,育成了夏秋用家蚕新品种夏荷×秋桂。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表明,该品种稳产、好养、茧丝质优良,四龄虫蛹率95.94%,略超过对照种(秋丰×白玉);万蚕产茧量19.00 kg,超过对照种4.51%;万蚕产茧层量4.082 kg,超过对照种3.39%;解舒率87.62%,超过对照种9.86个百分点;解舒丝长928 m,超过对照种7.91%;鲜茧出丝率16.36%,超过对照种0.99%;净度96.04分,超过对照种0.88分。农村生产鉴定综合经济性状优于对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夏秋用 夏荷 秋桂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对桑蚕新品种耐氟性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爱红 曹锦如 《蚕桑通报》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以氟敏指数为耐氟性指标,通过对夏7×夏6、秋菊×新6、春华×秋实、秋丰×白玉、丰一×54A、菁松×皓月6对蚕品种的耐氟性比较,结果表明夏7×夏6耐氟性最强,秋丰×白玉、秋菊×新6耐氟性次之,丰一&... 以氟敏指数为耐氟性指标,通过对夏7×夏6、秋菊×新6、春华×秋实、秋丰×白玉、丰一×54A、菁松×皓月6对蚕品种的耐氟性比较,结果表明夏7×夏6耐氟性最强,秋丰×白玉、秋菊×新6耐氟性次之,丰一×54A耐氟性较强,春华×秋实耐氟性较弱,菁松×皓月耐氟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 新品种 耐氟性 品种类型 环境条件 添氟浓度 氟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蚕新品种秋菊×新6原种及其杂交种品种性状
4
作者 叶爱红 曹锦如 祝新荣 《蚕桑通报》 2002年第3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夏秋蚕 新品种 秋菊×新6 原种 杂交种 品种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春秋兼用品种“明·丰×春·玉”的育成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永强 姚陆松 +2 位作者 曹锦如 叶爱红 何秀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2-135,共4页
利用杂交育种及多元杂交种选配技术,育成了优质、高产、易繁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好养,茧形大,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1日万蚕茧... 利用杂交育种及多元杂交种选配技术,育成了优质、高产、易繁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好养,茧形大,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1日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5.22%、11.26%、7.72%,解舒丝长、洁净、鲜毛茧出丝率优于对照,蚕种繁育性能优良。2007年该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明·丰 春·玉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丝素蛋白H链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文林 曹锦如 +3 位作者 叶爱红 曹广力 薛仁宇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7,共6页
家蚕(Bombyxmori)丝素蛋白H链基因(fib-H)具有在后部丝腺组织专一性、高效性表达的特点。为利用其时空调控机制,通过PCR扩增方法克隆fib-H启动子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进而构建由fib-H启动子控制报告基因DsRed的重组载体pSK-FH-DsRed-Pol... 家蚕(Bombyxmori)丝素蛋白H链基因(fib-H)具有在后部丝腺组织专一性、高效性表达的特点。为利用其时空调控机制,通过PCR扩增方法克隆fib-H启动子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进而构建由fib-H启动子控制报告基因DsRed的重组载体pSK-FH-DsRed-PolyA,通过家蚕BmN细胞和丝腺进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克隆的fib-H启动子序列具有典型的丝腺特异性表达启动子的特征,并可以驱动DsRed报告基因在BmN细胞和家蚕后部丝腺组织中瞬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素H链基因 启动子 DsRed基因 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的育成 被引量:9
7
作者 曹锦如 叶爱红 +2 位作者 王永强 姚陆松 周文林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0-164,共5页
以丝质优、耐氟污染性能较强的品种为育种材料,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一对春秋兼用的中丝量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浙江省蚕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试养鉴定表明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孵化、眠起、老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较... 以丝质优、耐氟污染性能较强的品种为育种材料,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一对春秋兼用的中丝量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浙江省蚕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试养鉴定表明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孵化、眠起、老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较大,产量高;茧丝质优良,春期饲养茧层率23.46%,鲜茧出丝率17.54%,茧丝长1 263 m,解舒率83.52%,纤度2.773 dtex,洁净94.50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比,万蚕产茧量提高7.0%,与对照品种秋丰×白玉相比,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茧丝长、解舒丝长、鲜茧出丝率分别提高1.7%、8.9%、9.0%、6.6%、8.1%。新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蚕区推广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春华 秋实 春秋兼用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秋菊×新6的育成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锦如 叶爱红 +1 位作者 祝新荣 吴海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04-307,共4页
以杂交育种方法 ,结合抗病及耐氟性能的筛选 ,育成了优质、稳产的家蚕夏秋用新品种秋菊×新 6。经浙江省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鉴定 ,该品种表现出强健、好养、眠起齐快 ,适合省力简易化饲养 ;丝质优良 ,洁净 95 72~99 4 2分 ,解舒率 6... 以杂交育种方法 ,结合抗病及耐氟性能的筛选 ,育成了优质、稳产的家蚕夏秋用新品种秋菊×新 6。经浙江省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鉴定 ,该品种表现出强健、好养、眠起齐快 ,适合省力简易化饲养 ;丝质优良 ,洁净 95 72~99 4 2分 ,解舒率 6 8 75 %~ 78 78% ,符合自动缫丝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夏秋用品种 秋菊 新6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用雄蚕品种限7×平48的育成 被引量:9
9
作者 柳新菊 祝新荣 +4 位作者 孟智启 陈诗 曹锦如 叶爱红 何克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580,共6页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48,将该品种与家蚕限性皮斑品种限7组配成夏秋用雄蚕杂交组合限7×平48。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9%以上,在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张种产茧量和50 kg桑产值分别较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8.4%和9.4%;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较对照种提高7.9%、12%、2.57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蚕区的夏秋季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限7×平48 夏秋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喷射技术在家蚕外源基因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孟智启 姚山麟 +2 位作者 王为民 叶爱红 刘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93-95,共3页
自从J.C.Sanford建立了基因枪喷射转移外源基因技术以来,已经在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许多获得成功的实例。自1984年前田进利用家蚕生产出α-干扰素后,人们对转移基因家蚕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相继开展了家蚕受... 自从J.C.Sanford建立了基因枪喷射转移外源基因技术以来,已经在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许多获得成功的实例。自1984年前田进利用家蚕生产出α-干扰素后,人们对转移基因家蚕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相继开展了家蚕受精卵为受体的外源基因转移技术的研究。据田村和尼古拉耶夫,A.I.研究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基因枪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标记基因位点与数量性状基因位点重组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克荣 夏建国 叶爱红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1-35,共5页
利用分离世代群体(BC_1或F_2),估算家蚕标记基因位点与数量性状基因位点重组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求解似然方程组的EM迭代算法。通过120次计算机模拟和一个生产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家蚕 重组参数 数量性状 基因位点 最大似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蚕品种夏7×夏6的育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锦如 夏建国 +1 位作者 叶爱红 俞碧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关键词 夏秋蚕 品种选育 杂交育种 夏7 夏6 育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要红 王少敏 +3 位作者 叶爱红 殷加芬 黄海荣 谢美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观察要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35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护理体会,分析护士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做出预见性的评估,实施全面整体护理措施的重要性。结果患者恢复正常工作、生活4例,基本生活自理...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观察要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35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护理体会,分析护士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做出预见性的评估,实施全面整体护理措施的重要性。结果患者恢复正常工作、生活4例,基本生活自理7例,中残9例,重残11例,死亡4例。结论通过护士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做出预见性的评估,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胸外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的育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锦如 叶爱红 +2 位作者 周文林 王永强 姚陆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397,共4页
以强健、稳产作为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特定高温多湿环境的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了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经浙江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新品种具有稳产、好养、茧丝质优良的特点:4龄虫蛹率比对照品种秋丰... 以强健、稳产作为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特定高温多湿环境的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了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经浙江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新品种具有稳产、好养、茧丝质优良的特点:4龄虫蛹率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高2.84个百分点,万蚕茧层量、茧丝长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3.14%、4.18%,万蚕产茧量略高于对照品种。新品种在农村生产多点鉴定的综合经济性状成绩优于当地饲养品种,在气温较高的中秋蚕期饲养能够稳产高产。2008年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长江中下游蚕区夏、秋蚕期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夏秋用 钱塘 新潮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翁宏飚 曹锦如 +4 位作者 叶爱红 牛宝龙 何丽华 沈卫锋 孟智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DNA甲基化在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与发育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7个家蚕保存品种的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程度进行评估。在所能检测的CCGG序列中,至少有8.6%~10.9%的胞嘧啶发生了甲基化;12... DNA甲基化在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与发育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7个家蚕保存品种的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程度进行评估。在所能检测的CCGG序列中,至少有8.6%~10.9%的胞嘧啶发生了甲基化;12对引物共获得1156条扩增带,其中376条在品种间呈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32.5%。结果显示:家蚕基因组可检测到DNA甲基化,各品种间的甲基化模式存在差异,CCGG序列中胞嘧啶外部甲基化(10.9%)高于内部甲基化(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术期护理策略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欣蓉 叶爱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142-143,共2页
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以来,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临床医师在显微解剖理论指导下,尝试不同手术入路,采用多种手术显微镜及显微手术器械,获得了大量实践经验,使夹闭术成为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科学... 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以来,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临床医师在显微解剖理论指导下,尝试不同手术入路,采用多种手术显微镜及显微手术器械,获得了大量实践经验,使夹闭术成为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科学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成功及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条件,本研究总结了58例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术期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永强 徐孟奎 +4 位作者 孟智启 曹锦如 姚陆松 叶爱红 何秀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308-310,共3页
利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分析了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世代间无性繁殖发生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无性繁殖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显性效应比例较小,不存在上... 利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分析了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世代间无性繁殖发生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无性繁殖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显性效应比例较小,不存在上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无性繁殖性状 基因效应 加性-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平衡致死系S-14的性连锁致死基因对生命力和全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克荣 祝新荣 +1 位作者 夏建国 叶爱红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3-25,共3页
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与普通家蚕品种的回交世代,初步查明:S-14平衡致死系的2个性连锁致死基因对家蚕生命力和全茧量2项性状无明显的不良作用。
关键词 家蚕 性连锁致死基因 平衡致死系 生命力 全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生命力、茧质性状双列杂交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克荣 孟智启 +2 位作者 俞碧华 夏建国 叶爱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32-38,共7页
根据中、日系8个原种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和遗传分析结果,家蚕的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4个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控制;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2个性状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茧层率具胞质效应,表现不完全显性,其他... 根据中、日系8个原种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和遗传分析结果,家蚕的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4个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控制;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2个性状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茧层率具胞质效应,表现不完全显性,其他5个性状均为超显性。狭义遗传力以茧层率最高,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最低。有效基因群以虫蛹率和茧层率最多,为10—12个,其他均在4—6个之间。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不存在基因的上位效应,而其他3个性状存在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6个性状的显性均为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杂交 遗传 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可用于家蚕基因功能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文林 藤原晴彦 +5 位作者 上村望 叶爱红 武雪会 陈学东 张婷婷 曹锦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9-816,共8页
【目的】明确基于电穿孔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在家蚕Bombyx mori活体内的应用实效。【方法】针对调控家蚕幼虫体表斑纹黑色素合成的靶基因Wnt1(Wingless),人工合成特异性siRNA,向4龄第3天家蚕幼虫注射Wnt1 siRNA并进行电穿孔作为处理组(ER... 【目的】明确基于电穿孔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在家蚕Bombyx mori活体内的应用实效。【方法】针对调控家蚕幼虫体表斑纹黑色素合成的靶基因Wnt1(Wingless),人工合成特异性siRNA,向4龄第3天家蚕幼虫注射Wnt1 siRNA并进行电穿孔作为处理组(ERFA-RNAi),以注射Wnt1 siRNA但未进行电穿孔的幼虫作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解剖5龄幼虫斑纹区的表皮,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表皮中Wnt1的相对表达量,验证电穿孔介导的RNAi效果。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EGFP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DsRed2表达元件的转座子载体pPIG-A3GR,通过电穿孔导入家蚕2龄幼虫;正常饲养72 h后,用荧光体视显微镜观察幼虫中EGFP和DsRed2的表达,验证当世代家蚕的嵌合体转基因。【结果】家蚕4龄第3天幼虫中导入Wnt1的特异性siRNA后,5龄幼虫体表特定部位斑纹的形成明显受到抑制,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5龄幼虫表皮中Wnt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嵌合体转基因家蚕的阳性率达56.60%,并且两个荧光报告基因EGFP和DsRed2在幼虫、蛹及成虫期持续表达。【结论】电穿孔技术可快捷、高效地向家蚕活体内导入外源RNA或DNA,是家蚕乃至其他昆虫基因功能解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电穿孔 转基因 WNT1 RNAI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