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患者发生阿片类药物诱导呼吸抑制的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小英 叶素娟 +2 位作者 吴秋杭 乔文博 高春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术后患者阿片类药物诱导呼吸抑制是指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呼吸频率减慢、通气量减小、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嗜睡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早期识别呼吸抑制并进行积极干预是临床护理工作重点。该文对阿片类药物诱导术后呼... 术后患者阿片类药物诱导呼吸抑制是指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呼吸频率减慢、通气量减小、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嗜睡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早期识别呼吸抑制并进行积极干预是临床护理工作重点。该文对阿片类药物诱导术后呼吸抑制的评估和预防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国情,总结护士在系统评估、动态监测、个性化报警设置、术前严密筛查、严格把握转出标准、标准化院内转运、注重护患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重点,为早期预警和预见性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呼吸抑制 评估 预防 危重病护理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运移有机-无机地球化学示踪指标——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侏罗系气藏为例 被引量:38
2
作者 叶素娟 朱宏权 +2 位作者 李嵘 杨映涛 黎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9-560,共12页
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侏罗系气藏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地层水化学特征、储集层中自生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提出了C_1/C_2值、N_2含量、芳烃/烷烃值、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地层水矿化... 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侏罗系气藏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地层水化学特征、储集层中自生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提出了C_1/C_2值、N_2含量、芳烃/烷烃值、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地层水矿化度及水化学特征参数、储集层中自生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等指示天然气运移相态、运移方向和运移路径的有机-无机地球化学示踪指标,并对天然气的运移过程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川西坳陷中侏罗统天然气以水溶相运移为主,随着运移脱溶过程的进行表现出苯/烷烃值增大、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变重的趋势,同时具有气藏伴生地层水矿化度较低、含气砂岩中自生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偏轻、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且盐度较低等特征;上侏罗统天然气则以游离相运移为主。结合区域地质以及水溶气脱溶成藏过程中的相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证明提出的有机-无机地球化学示踪指标可对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的运移方向及路径进行有效的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侏罗系 天然气 运移示踪指标 地层水 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储层特征及定量预测评价 被引量:35
3
作者 叶素娟 李嵘 +2 位作者 杨克明 朱宏权 张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4-1494,共11页
川西复合前陆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转换与沉积迁移,多期次、多边界活动的构造背景造成了沉积物源的多源性以及沉积体系的多样性和叠合性。上三叠统至侏罗系碎屑岩储层平均孔隙度<10%,平均渗透率<0.1 mD,纳米级孔喉占... 川西复合前陆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转换与沉积迁移,多期次、多边界活动的构造背景造成了沉积物源的多源性以及沉积体系的多样性和叠合性。上三叠统至侏罗系碎屑岩储层平均孔隙度<10%,平均渗透率<0.1 mD,纳米级孔喉占主体,是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超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分布范围从中浅层至深层,纵向上多层系不同类型储层复合叠置,平面上多套储层大面积叠合连片分布,呈现明显的叠合性和广覆性。储层在岩石组分、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成藏物性下限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纵、横向非均质性。储层形成演化具有多阶段性,各个层系或层段均可形成规模有效储层。储层总体表现出"物源、沉积-成岩、构造-断层"控储的特征,同时不同层段有利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有所差别。根据岩石类型、沉积相、定量成岩相以及构造、断层特征等研究成果,可以对有利储层的分布进行综合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物源 沉积相 成岩相 孔隙演化 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次生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31
4
作者 叶素娟 李嵘 张世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7-494,510,共9页
川西坳陷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其中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见较多Na2SO4型地层水,结合地层水离子参数,总体上地层水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表现出明显... 川西坳陷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其中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见较多Na2SO4型地层水,结合地层水离子参数,总体上地层水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和平面分区性。纵向上,侏罗系地层水总体表现出断层越流淡化地层水的特征;平面上,地层水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受构造位置以及断裂系统控制。构造位置较高或邻近烃源断层的地区,侏罗系地层水受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和须家河组五段湖相泥岩黏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影响。与中国大部分油气田不同,川西坳陷侏罗系次生气藏主要分布在矿化度小于30 g/L,HCO-3浓度大于300 mg/L的区域。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黏土矿物转化析出的大量低矿化度层间水与有机质热演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的烃类和CO2气体,在断层沟通下上涌进入侏罗系储层,导致低矿化度、高HCO-3浓度地层水的分布范围与气藏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断层欠发育地区,地层垂向连通性差,侏罗系次生气藏难以形成,地层水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和较低的HCO-3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化学 油气运聚 次生气藏 侏罗系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中国CHINET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3
5
作者 叶素娟 杨青 俞云松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国内8所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医院按统一方案、统一方法(Kirby-Bauer法)和判断标准(CLSI2005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 目的了解我国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国内8所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医院按统一方案、统一方法(Kirby-Bauer法)和判断标准(CLSI2005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38.9%(20%~57%)、40.5%(13%~70%),各所医院检出率有较大差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3%,有4所医院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20%,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对其耐药率>50%。大肠埃希菌ESBLs阴性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50%,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不同医院产ESBLs细菌对同一药物的耐药率有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医院耐药性各具特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最敏感,但已出现少数耐药株,应重视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叶素娟 李嵘 张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0-940,共11页
作为川西坳陷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区及物源方向的研究是明确沉积体系、砂体及储层空间展布的基础。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对于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展布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根... 作为川西坳陷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区及物源方向的研究是明确沉积体系、砂体及储层空间展布的基础。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对于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展布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根据碎屑组分、重矿物、微量元素以及古地貌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蓬莱镇物源及沉积体系进行了重新认识。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存在龙门山中段、北段、米仓山多个物源区。其中,研究区西部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中段,发育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近源、短轴三角洲沉积体系,砂岩分选差、粒度相对较粗、矿物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储层不发育;研究区中东部沉积物则主要来自龙门山北段以及米仓山,发育北东—南西向展布的远源、长轴三角洲沉积体系,砂岩分选好、粒度相对较细、长石含量及矿物成分成熟度较高,物性条件较好。同时,蓬莱镇组不同时期主要物源体系存在差异。自蓬一段至蓬四段,主物源方向由西、北西向北、北东方向转变,主物源区由龙门山中段向龙门山北段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及沉积体系 上侏罗统蓬莱镇组 川西坳陷 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甜点”储层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11
7
作者 叶素娟 杨映涛 张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9-840,862,共13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同时发育规模较大的三角洲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沉积,具有较好的源内成藏潜力。根据储层岩石学、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录井与测井解释成果,系统研究...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同时发育规模较大的三角洲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沉积,具有较好的源内成藏潜力。根据储层岩石学、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录井与测井解释成果,系统研究了川西坳陷须三段和须五段“甜点”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川西坳陷须三段和须五段以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细粒碎屑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薄层砂岩型储层,但在成都凹陷南部地区须三段发育单层及累计厚度均较大的三角洲分流河道厚层砂岩型储层。薄层砂岩型储层岩石类型多样,沉积物粒度细,碳酸盐矿物和粘土含量较高,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异常致密;“甜点”储层的形成主要受生烃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控制,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和中-细砂岩(高石英、低碳酸盐岩岩屑)组合形成。厚层砂岩型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隙和裂缝占主导,“甜点”储层形成主要受岩石粒度和易溶、脆性矿物组分含量以及溶蚀作用强度的控制,其中溶蚀作用是关键因素。龙门山中段和新场构造带以南地区须五段具有烃源岩品质较好、石英(长石、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碳酸盐矿物含量较低的特点,有利于薄层砂岩型“甜点”储层的发育;成都凹陷南部须三段厚层砂岩型“甜点”储层主要分布在与泥页岩相邻(纵/侧向)的高石英(长石)中-粗砂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烃源岩 成因机制 “甜点”储层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粉对PTFE复合材料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叶素娟 范清 +1 位作者 邓联勇 王有和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64,68,共6页
通过向聚四氟乙烯(PTFE)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铜粉,研究其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不同形状和粒径青铜粉,以及铜粉中其他成分对PTFE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粉质量分数为40%时,PTFE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耐摩擦磨损性能适... 通过向聚四氟乙烯(PTFE)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铜粉,研究其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不同形状和粒径青铜粉,以及铜粉中其他成分对PTFE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粉质量分数为40%时,PTFE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耐摩擦磨损性能适中。在相同含量的青铜粉/PTFE复合材料中,铜粉粒径越大,其耐磨损能力越差,磨痕宽度越大,铜粉粒径越小,其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越好,磨痕宽度越小。不规则青铜粉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但是球形铜粉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损性能。青铜粉中的锡、铅、锌具有良好的减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铜粉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致密储层特征及储集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9
作者 叶素娟 吕正祥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104,共9页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砂岩通常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在新场地区的东西两个区域,分布范围较上沙溪庙组砂岩小,但在东部地区仍具有较大厚度(20 m^35 m)。下沙溪庙组储层平均孔隙度10.7%,平均渗透率0.15×10-3...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砂岩通常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在新场地区的东西两个区域,分布范围较上沙溪庙组砂岩小,但在东部地区仍具有较大厚度(20 m^35 m)。下沙溪庙组储层平均孔隙度10.7%,平均渗透率0.15×10-3μm2,属于低-中孔、特低渗非均质储层。与目前构成沙溪庙组气藏主体的上沙溪庙组砂岩比较(平均孔隙度9.4%,平均渗透率0.145×10-3μm2),下沙溪庙组(特别是Js31储层)具有较高孔隙度、较好孔隙结构和近似的渗透率,裂缝相对不发育。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扩大孔、剩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沉积微相是影响新场地区下沙溪庙组储层储集性的最主要因素,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特别是河道主体部位)砂岩中。同时,储层储集性也明显受到岩石组构、成岩作用的影响。位于东、西分流河道主体部位的中粒高长石、低岩屑、低碳酸盐胶结物、低粘土矿物的砂岩具有最佳的储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下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储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素娟 禹权 黄承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49,共4页
在聚四氟乙烯(PTFE)中分别填充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及这两种纤维不同配比的混杂纤维(HF),制备了具有不同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PTFE基复合材料。探讨了填料组成对复合材料硬度和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PTFE基... 在聚四氟乙烯(PTFE)中分别填充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及这两种纤维不同配比的混杂纤维(HF),制备了具有不同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PTFE基复合材料。探讨了填料组成对复合材料硬度和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PTFE基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的形貌学。结果表明,适量填充CF和GF均可提高PTFE的摩擦磨损性能,CF比GF效果更为显著;CF和GF的混杂纤维填充PTFE复合材料,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比填充单种纤维,其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碳纤维 玻璃纤维 混杂纤维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钾晶须填充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素娟 禹权 黄承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312-314,321,共4页
用钛酸钾晶须(PTW)对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进行填充改性,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其结晶情况,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PTW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结晶度以及维卡软化点都有所增大。PTW... 用钛酸钾晶须(PTW)对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进行填充改性,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其结晶情况,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PTW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结晶度以及维卡软化点都有所增大。PTW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但摩擦系数有所上升。PTW的加入使得UHMW- PE的磨损机理从黏着磨损和塑性变形改变成疲劳磨损和轻微的塑性变形,提高了其抗磨粒磨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钛酸钾晶须 结晶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储层致密化过程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素娟 杨永剑 +3 位作者 蔡李梅 阎丽妮 李文茂 何建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6-41,共6页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具有多层系、多物源、多类型、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的特点,上述条件也是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形成的关键。来自不同物源砂岩的碎屑组分明显不同,其所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序列及强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大量的测...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具有多层系、多物源、多类型、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的特点,上述条件也是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形成的关键。来自不同物源砂岩的碎屑组分明显不同,其所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序列及强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大量的测试分析资料,根据碎屑组分特征分层系将该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9大类,并依据不同类型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差异分析,探讨了储层致密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富长石类砂岩的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普遍较低,溶蚀作用强度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砂岩。②不同类型储层的形成演化与致密化时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富岩屑类、富石英类砂岩的致密化时间(J1—J2)早于富长石类砂岩(J3末期);须四段贫长石类砂岩最早致密(J3—K1早期),其次为钙屑砂岩(K1早中期),含长石类砂岩致密时间相对较晚(K1晚期);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富岩屑类砂岩的致密化时间(K1)早于富石英类砂岩(K2末期)和富长石类砂岩(E),部分地区富长石类砂岩由于经历较强的溶蚀作用,现今孔隙度大于10%,储层尚未完全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叠覆型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储集层致密化 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成型工艺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叶素娟 黄承亚 禹权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6年第2期43-49,共7页
本文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基本性能,并由其性能决定的成型工艺,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熔体粘度极高,加工比较困难,限制了其的应用;通过综述近年来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研究进展,认为只有进行有力的改性研究,才可以将超高分... 本文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基本性能,并由其性能决定的成型工艺,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熔体粘度极高,加工比较困难,限制了其的应用;通过综述近年来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研究进展,认为只有进行有力的改性研究,才可以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优异性能得到更为广泛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成型工艺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含油PTFE密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素娟 曾幸荣 谭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采用悬浮聚四氟乙烯(PTFE)为原料,选用萘做发泡剂,进行发泡PTFE的制备。结果表明:当发泡剂萘质量分数为25%时,可以制得综合性能较好的PTFE发泡材料;实验制得的多孔PTFE具有较高的弹性,较好的吸油率和很好的油保持率;多孔含油PTFE具有较... 采用悬浮聚四氟乙烯(PTFE)为原料,选用萘做发泡剂,进行发泡PTFE的制备。结果表明:当发泡剂萘质量分数为25%时,可以制得综合性能较好的PTFE发泡材料;实验制得的多孔PTFE具有较高的弹性,较好的吸油率和很好的油保持率;多孔含油PTFE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和较低的磨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PTFE 发泡剂 密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回弹低磨损食品级PTFE密封材料研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素娟 曾幸荣 +2 位作者 范清 谭锋 刘新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硫酸钡为基本填料制备食品级聚四氟乙烯(PTFE)密封材料,考察硫酸钡含量对PTFE密封材料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钛铬黄与硫酸钡协同改性PTFE密封材料,研究了协同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硫酸钡含量的增加,硫酸钡填充PTFE密... 以硫酸钡为基本填料制备食品级聚四氟乙烯(PTFE)密封材料,考察硫酸钡含量对PTFE密封材料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钛铬黄与硫酸钡协同改性PTFE密封材料,研究了协同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硫酸钡含量的增加,硫酸钡填充PTFE密封材料的硬度、压缩强度和摩擦系数提高,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体积磨损率降低;当硫酸钡质量分数为20%时,随钛铬黄含量的增加,PTFE密封材料的压缩强度略有提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总体上先上升后降低,体积磨损率和安装回弹率降低,对磨损伤宽度略有增加,硬度和摩擦系数基本无变化,当钛铬黄质量分数为2%时,密封材料的拉伸性能最高,安装回弹率在85%左右;当PTFE基体树脂含量相同时,相对于单一硫酸钡填充的密封材料,钛铬黄与硫酸钡协同改性的密封材料的拉伸和压缩性能及安装回弹率较高,而体积磨损率和对磨损伤宽度均较低。将质量分数为2%的钛铬黄与20%的硫酸钡协同改性的PTFE密封材料制成食品用密封产品,经实际生产验证,其使用寿命可达10 0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摩擦 磨损 食品级 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机包体特征探讨油气运移时间——以东海盆地西湖坳陷花港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1,共4页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 ,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 ESR测年技术 ,通过包裹体有机...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 ,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 ESR测年技术 ,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 ,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 ,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 ,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 :一期与砂岩晚成岩 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 ,年龄约为 2 4Ma以后。另一期则与 N1 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相态特征 ESR测年技术 成熟度 油气演化程度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赤水地区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素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1-356,共6页
本文主要对贵州赤水地区中、下三叠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作者采用产能系数法,确定其储层的下限,然后综合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下限,将本区储层分为4类。本区大部分瞩Ⅱ、Ⅲ类,为裂缝... 本文主要对贵州赤水地区中、下三叠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作者采用产能系数法,确定其储层的下限,然后综合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下限,将本区储层分为4类。本区大部分瞩Ⅱ、Ⅲ类,为裂缝-孔隙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产能系数法 分类评价 储集层 早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的动态成藏过程——以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世华 田军 +2 位作者 叶素娟 杨映涛 付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56,共8页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须二段气藏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为了给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新思路,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层水化学特征...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须二段气藏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为了给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新思路,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层水化学特征,结合构造、断层输导体系特征及单井生产动态分析,探讨了SN走向断层对须二段气藏天然气成藏及气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油气高产富集区主要表现为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该类成藏模式具备良好的构造—断层—储层配置条件,含气性好;②断层输导型成藏模式的气藏高产富集主控因素为“古今构造高位+断层通源输导+优质储层聚气”,构造—断层—储层时空配置是控制气水分布的关键;③根据构造—断层—流体—成岩—成藏时空配置的差异性,结合单井生产数据,将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细分为“高产稳产、气水同产”“中产稳产、低产水”“低产气、高产水”3种气水产出特征;④具有“高产稳产、气水同产”生产特征的钻井,表现出“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相接”的特征,而具有“中产稳产、低产水”生产特征的钻井,普遍具有“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低部位均相接”的特征,单井以产气为主,天然气产量稳定,仅产少量低矿化度地层水,可以通过实施水平井钻井来提高单井产量,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输导型 天然气成藏模式 气水分布规律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新场构造带 晚三叠世 须家河期 致密砂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 被引量:58
19
作者 谢刚平 叶素娟 田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暗色含煤泥页岩烃源条件极佳,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②侏罗系具有多个物源方向,具备形成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条件,具有"满盆富砂"的特点;③碎屑岩储层砂岩致密化程度虽较高,但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均发育相对优质储层;④深层和中浅层普遍发生超压,源储压差是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⑤致密砂岩气藏存在网状和面状两种供烃方式;⑥中浅层气藏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结论认为:川西坳陷负向构造带不仅砂体发育,而且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负向构造 致密砂岩气藏 运聚模式 成藏模式 岩性地层气藏 生储盖组合 天然气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21例住院患者疼痛控制及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章梅云 陈国英 +5 位作者 冯芳 冯楚 章海滨 张青青 叶素娟 孙燕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62-764,共3页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主观的感受[1].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2],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很高,疼痛的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据报道[3,4],在住院患者中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在忍受疼痛.为了...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主观的感受[1].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2],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很高,疼痛的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据报道[3,4],在住院患者中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在忍受疼痛.为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疼痛发生率、分布和疼痛护理管理的现状,为疼痛护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作好准备,疼痛护理管理小组于2011年6月14日对2321例浙江大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进行疼痛控制及管理现状的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工作 疼痛控制 住院患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 调查 组织损伤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