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冬燕 朱艳彬 +2 位作者 荆雪冰 韩海玲 姜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对该院2002年5月 ̄2004年9月间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非随机分组,介入治疗组97例,静脉溶栓组61例,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死亡率、再通率、心血管...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对该院2002年5月 ̄2004年9月间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非随机分组,介入治疗组97例,静脉溶栓组61例,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死亡率、再通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无论是降低死亡率、提高再通率,还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静脉溶栓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是此种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PCI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冬燕 韩海玲 +1 位作者 郑姝云 姜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PC I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2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 I治疗组,延迟PC I治疗组,非PC I治疗组。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①平均住院时间延迟P... 目的探讨延迟PC I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2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 I治疗组,延迟PC I治疗组,非PC I治疗组。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①平均住院时间延迟PC I组较非PC I组短(P<0.05),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延迟PC I组较非PC I组少(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延迟PC I组与直接PC I组无差异性(P>0.05)。②住院及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延迟PC I组高于非PC I组(P<0.05),而低于直接PC I组(P<0.05);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径及E/A延迟PC I组显著低于非PC I组(P<0.05);与直接PC I组无差异(P>0.05)。结论延迟PC I可取得与直接PC I相仿治疗效果,可防止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左室功能,可改善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因此可作为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延迟PC I应尽量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PCI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冬燕 朱艳彬 +2 位作者 孙玉芹 荆雪冰 韩海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6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8例UA患者根据cTnI是否阳性分为cTnI阳性组(41例),cTnI阴性组(67例)。在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CAG)并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UA...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8例UA患者根据cTnI是否阳性分为cTnI阳性组(41例),cTnI阴性组(67例)。在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CAG)并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UA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cTnI阳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92.7%。三支病变发生率51.2%,冠脉内血栓形成者为24.3%,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cTnI阳性组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相关性,cTnI阳性组近期(30 d)心脏事件发生率31.6%,亦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且两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cTnI阳性的UA患者复杂病变多,冠脉内血栓形成率高且预后较差,cTnI水平越高,冠脉狭窄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肌钙蛋白I 冠脉造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特点和左甲状腺素片干预的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韩海玲 孙玉芹 +5 位作者 宋文刚 朱玉红 吕冬燕 朱艳彬 何海涛 姜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74-1976,共3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RHF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左甲状腺素片口... 目的探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RHF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左甲状腺素片口服剂量为6.25~12.5μg/d。治疗2 w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2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其余9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LVEF值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发生死亡或严重心律失常,血清FT3,FT4,TSH的浓度、LVEF值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期间无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 R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难治性心力衰竭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 促甲状腺素(T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对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韩海玲 孙玉芹 +5 位作者 宋文刚 朱玉红 吕冬燕 朱艳彬 何海涛 姜欣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通过LPC诱导建立体外再狭窄内皮细胞模型并探讨红花黄色素对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1)正常对照组,(2)溶血卵磷脂(LPC)组,(3)低浓度红花黄色素组(50 mg/L),(4)高浓度红花黄色素组组(... 目的通过LPC诱导建立体外再狭窄内皮细胞模型并探讨红花黄色素对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1)正常对照组,(2)溶血卵磷脂(LPC)组,(3)低浓度红花黄色素组(50 mg/L),(4)高浓度红花黄色素组组(100 mg/L)。分别观测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上清液一氧化氮(NO)浓度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NO浓度。红花黄色素干预LPC对内皮细胞的作用,使内皮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凋亡减少,NO浓度升高。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改善LPC对HUVECs的影响,使内皮细胞增殖增强,凋亡减少,升高NO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血管内皮细胞 增值抑制:细胞凋亡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孙玉芹 韩海玲 +4 位作者 宋文刚 吕冬燕 朱艳彬 何海涛 姜欣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253例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较。其中97例型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组患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253例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较。其中97例型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组患者,分为脂代谢异常和正常组,比较两组间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G值为2.7±20 mmol/L、LDL-C值为214±019 mmol/L,较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明显升高;HDL-C值为019±012 mmol/L,较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水平下降。血脂异常组多支病变(包括二支、三支病变)为27例(21.4%),较血脂正常组比例明显增高。Gensini积分为66.8±16.1,高于血脂正常组患者。结论糖尿病伴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其中血脂异常和血脂正常者相比,血管病变的程度更重,范围更弥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血脂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玉芹 韩海玲 +5 位作者 宋文刚 朱玉红 吕冬燕 朱艳彬 何海涛 姜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7期6956-6958,共3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有关。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先采用红花黄色素进行干预,随后采用溶血卵磷脂体外诱导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并设... 背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有关。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先采用红花黄色素进行干预,随后采用溶血卵磷脂体外诱导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并设置对照组。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溶血卵磷脂干预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减弱(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一氧化氮浓度降低(P<0.01),而经红花黄色素干预后上述现象均可被逆转(P<0.05)。结果证实,红花黄色素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增加一氧化氮浓度对溶血卵磷脂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血管内皮细胞 溶血卵磷脂 增殖细胞凋亡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再狭窄患者的survivin水平及红花黄色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玉芹 韩海玲 +5 位作者 宋文刚 朱玉红 吕冬燕 朱艳彬 何海涛 姜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91-19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患者的血浆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水平变化及应用红花黄色素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PCI术后6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28例)、无再狭窄组(32例),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患者的血浆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水平变化及应用红花黄色素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PCI术后6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28例)、无再狭窄组(32例),并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者作为对照组(30例)。20例择期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用药组术后当天即予红花黄色素40 mg/d,连用7 d,两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urvivin水平。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浆surviv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无再狭窄组(均P<0.01),无再狭窄组的血浆survivin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I术后患者血浆survivin水平于术后6 h即急剧增高,未用药组在术后3 d达最高峰,术后7 d仍处于高水平;用药组于术后24 h达最高峰;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浆survivin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1)。用药组术后3、7 d的血浆survivin水平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均P<0.01)。结论 PCI术后血浆survivin持续增高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而红花黄色素可降低PCI术后血浆survivin的升高幅度,减少再狭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凋亡 SURVIVIN 红花黄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教学医院开展心血管内科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孙玉芹 韩海玲 +5 位作者 宋文刚 朱玉红 吕冬燕 朱艳彬 何海涛 姜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6期1146-1147,共2页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cine,EBM)教学模式是21世纪医学教学发展的方向[1]。循证医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其主导地位愈发突出。目前,在国外几乎每一种心血管疾病都有相对应的治疗指南,甚至一些重要的心血管...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cine,EBM)教学模式是21世纪医学教学发展的方向[1]。循证医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其主导地位愈发突出。目前,在国外几乎每一种心血管疾病都有相对应的治疗指南,甚至一些重要的心血管药物也有其使用指南或专家共识,而且这些指南或专家共识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循证医学自上世纪引进我国后,目前已深人到临床实践,在内科学、儿科学等均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并取得一定效果[1,2],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存在较高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 心血管内科 临床教学医院 心血管疾病 治疗指南 内科临床教学 心血管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在老年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中的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海玲 孙玉芹 +3 位作者 朱艳彬 刘同库 吕冬燕 陈吉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368-3369,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艳彬 吕冬燕 +2 位作者 何海涛 韩海玲 孙玉芹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评价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29例,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329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183例,其中CAG阳性...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评价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29例,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329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183例,其中CAG阳性136例,CAG阴性47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146例,其中CAG阴性115例,CAG阳性31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CAD的敏感性为81.4%(136/167),特异性为71.0%(115/162),阳性预测值74.2%(136/183),阴性预测值78.8%(115/146),预测准确性为76.3%(251/329),假阳性率为25.7%(47/183),假阴性率为21.2%(31/146);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较多支病变者易出现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筛选试验,与冠脉造影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海玲 孙玉芹 +5 位作者 宋文刚 朱玉红 吕冬燕 朱艳彬 何海涛 姜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2期2337-2338,共2页
临床实习作为医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由学生向医疗工作者转变的必经阶段,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成为正式医生的医疗水平。心血管内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习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 临床实习作为医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由学生向医疗工作者转变的必经阶段,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成为正式医生的医疗水平。心血管内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习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我国的医疗教育体制决定了医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不同临床科室的实习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临床实习 典型病例教学法 多媒体 医疗工作者 应用 医学生 多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艳彬 何海涛 吕冬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46-154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延迟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远期效果:与溶栓和一般药物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艳彬 吕冬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5692-5696,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延迟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并与溶栓和一般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比较。方法:选择2004-09/2005-12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53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①实验分组:发病6h以内行直接...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延迟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并与溶栓和一般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比较。方法:选择2004-09/2005-12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53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①实验分组:发病6h以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术30例(简称直接组),发病6h~7d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术45例(简称延迟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术36例(静脉溶栓组),未再灌注治疗组42例。②支架及用药方法:直接组和延迟组冠状动脉支架均选用美国强生cordis金属裸支架,术前口服氯吡格雷300mg,阿斯匹林300mg,术后静脉滴注肝素24h后,皮下注射肝素3d,每次7500u,2次/d;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mg,2次/d,3个月后改为1次/d;口服阿斯匹林300mg,1次/d,6个月后150mg,1次/d长期口服。静脉溶栓组患者尿激酶100~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30min内静脉滴注后,肝素24h静脉滴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未再灌注治疗组患者仅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极化液等;口服阿司匹林。所有患者根据情况,给予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降血压药物等治疗。③随访指标:153例患者均在术后12,18,24个月接受随访。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结果:15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平均住院2周左右超声心动图结果:各再灌注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高于未再灌注治疗组,直接组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②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各再灌注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高于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而且各再灌注组间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4组患者发生各项心脏事件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各再灌注组明显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而且直接组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④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延迟组、直接组发生心力衰竭少于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各再灌注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而且直接组低于溶栓组(P<0.05)。⑤平均住院时间:延迟组与直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短于静脉溶栓组、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结论:①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术优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术及溶栓治疗,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支架术优于溶栓治疗。②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可降低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并改善心脏功能,优于未再灌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支架术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扩增法分离培养兔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岩 马骋 +1 位作者 吕冬燕 刘同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1期10193-10196,共4页
背景:体外扩增法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实验中获取内皮祖细胞的主要方法。目的:拟从兔的骨髓中通过体外扩增法分离培养出血管内皮祖细胞,为进一步观察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提供细胞学基础。设... 背景:体外扩增法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实验中获取内皮祖细胞的主要方法。目的:拟从兔的骨髓中通过体外扩增法分离培养出血管内皮祖细胞,为进一步观察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提供细胞学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5—03/2006—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6~8月龄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5)kg,抽取骨髓,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方法: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密度为1×10^6cm^-2,加入含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培养基中体外扩增培养7d,通过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凝集素BS-1双染法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显示红色荧光的为吞噬了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细胞,绿色荧光为结合BS-1的细胞,双染色为橙色荧光。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CD34,Flk-1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形态观察。②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③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凝集素BS-1双染法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结果。④血管内皮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⑤血管内皮祖细胞表面标志物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结果:①细胞形态观察: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培养72h后可见贴壁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相明显,至培养第7天成片生长的细胞集落相互连接,呈梭形的内皮样细胞。②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2~4d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较快,之后增殖速度减缓,生长曲线呈典型“S”形外观,培养第6,7天血管内皮祖细胞生长再次增快,吸光度值分别达到0.58±0.15和0.62±0.23。⑧在血管内皮祖细胞的胞质中,出现与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红色荧光聚集,阳性率达95%以上;与凝集素BS-1结合率几乎达100%;两者双染色率达90%以上。④血管内皮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FIK-1,CD34均呈阳性。结论:体外扩增法成功地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出具有血管内皮祖细胞特征的细胞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内皮祖细胞 扩增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保护左冠脉主干严重狭窄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同库 徐丽华 +4 位作者 孙凤 吕冬燕 吴淑杰 顾明 丁福祥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1期31-32,35,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LM)严重狭窄性病变(狭窄程度〉90%)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6例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LM严重狭窄性病变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技巧、手术前... 目的评价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LM)严重狭窄性病变(狭窄程度〉90%)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6例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LM严重狭窄性病变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技巧、手术前后影像学结果、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性事件(MACEs,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心绞痛复发等)发生、出院后随访结果等。结果该组患者均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AMI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NSTMI24例);4例病变位于LM开口部,2例LM干段部,LM末端累积LAD3例,LM末端累及LCX3例,LM末端同时累及LAD和LCX者14例(占53.8%),属于前三叉分叉性病变20例(占76.9%);2例LM100%闭塞性病变,其余狭窄程度为90%~9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平均随访(13.3±8.8)个月(2.5-31个月),无1例死亡,MACE事件为0,1例患者术后13个月复查冠脉造影,原支架内来觅狭窄。结论雷帕霉素洗脱专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寿丰千严萤狭窄件病蛮县安伞、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 严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无保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吉田 芦丽莉 吕冬燕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499-501,共3页
他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高脂血症的治疗.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而且还有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栓形成、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及血管平滑肌功能等非降脂作用.文章就他汀类药物对... 他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高脂血症的治疗.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而且还有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栓形成、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及血管平滑肌功能等非降脂作用.文章就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非降脂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的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艳彬 吕冬燕 何海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不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153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例接受直接PTCA冠脉支架术治疗,45例接受延迟PTCA冠脉支架术治疗,36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术,42例未再灌注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12 ̄24个月,...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不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153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例接受直接PTCA冠脉支架术治疗,45例接受延迟PTCA冠脉支架术治疗,36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术,42例未再灌注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12 ̄24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1.PTCA冠脉支架术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再灌注治疗较减少复合终点事件(P<0.05)。2.平均随访12.5±3.7个月时,平均住院时间,延迟组与直接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静脉溶栓组、内科药物治疗组则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四组患者各项心脏事件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各再灌注组明显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而且直接组与溶栓组有明显差别(P<0.05)。平均随访12.5±3.7个月时,四组患者在死亡、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梗和严重卒中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心力衰竭方面,各PTCA冠脉支架术组与未再灌注治疗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各再灌注组明显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而且直接组与溶栓组有明显差别(P<0.05)。住院期间平均住院二周左右的超声心动结果显示,各再灌注组LVEF、Fs明显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组,直接组且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随访期间,各再灌注组LVEF、Fs、LVDd、LAD与未再灌注治疗组有明显差别(P<0.05);而且各再灌注组间的LVEF、Fs、LVD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直接PTCA冠脉支架术应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首选,而延迟PTCA冠脉支架术应尽量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PTCA冠脉支架术 直接PTCA冠脉支架术 急性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刘同库 徐丽华 +7 位作者 孙凤 吴淑杰 丁福祥 顾明 于敏 马鸿雁 吕冬燕 朱艳彬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组151例.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超声心... 目的探讨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组151例.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及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延迟PCI组MACE发生率显著少于溶栓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组;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延迟PCI可减少MACE发生率,并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PCI 直接PCI 急性心肌梗死 随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随访比较
20
作者 朱艳彬 刘同库 +3 位作者 吕冬燕 何海涛 孙玉芹 姜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4-726,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随访资料,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并与未成功者对照分析。方法:选择2003-06/2006-04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慢性... 目的:回顾分析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随访资料,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并与未成功者对照分析。方法:选择2003-06/2006-04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115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1例,稳定性心绞痛26例;男78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9±8.6)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血管闭塞者。81例成功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并置入支架(开通组),34例闭塞冠状动脉未开通(未开通组)。冠状动脉支架均选用美国强生cordis金属裸支架,患者对实验和治疗均知情同意。经右股动脉径路按Judkins常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行闭塞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支架置入操作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3年,观察两组的临床不良事件(死亡、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和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变化。结果:参加实验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临床随访期间,开通组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开通组[45%,68%;31%,53%;P<0.05]。开通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未开通组[(59.3±8.7)%,(54.5±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开通组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低于未开通组[(48.2±5.3)mm,(53.6±6.1)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及再梗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左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成形 左室功能 医学植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