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整治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吕春娟 王海斌 夏露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8期79-84,共6页
土地整治是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山西农业大学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培养实践为例,基于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采用逆向思维,以社会发展、职业要求与土地行业发展等... 土地整治是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山西农业大学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培养实践为例,基于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采用逆向思维,以社会发展、职业要求与土地行业发展等动态需求为导向,按照反向设计、正向达成的原则,构建了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一核、两线、多点、共面”的课程体系,对标对表,重点优化了课程结构及时序,以期为专业发展提供借鉴,推动我国土地整治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工程专业 需求分析 课程体系优化 人才培养 山西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适用视域下隔代探望权行使的困境与破解
2
作者 吕春娟 王刚 《时代法学》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我国《民法典》第1086条承继了原《婚姻法》第38条对探望权的规定,对(外)祖父母行使探望权的规定却付之阙如。该条对探望权主体的规定未考虑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未回应亲属关系的现实需求,导致司法裁判中隔代探望纠纷缺乏裁判依据。部分... 我国《民法典》第1086条承继了原《婚姻法》第38条对探望权的规定,对(外)祖父母行使探望权的规定却付之阙如。该条对探望权主体的规定未考虑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未回应亲属关系的现实需求,导致司法裁判中隔代探望纠纷缺乏裁判依据。部分判决支持老人探望诉求乃基于其精神需求,但并未将未成年人纳入权利主体,不符合“子女本位”立法理念。老年人的隔代探望权符合社会主义家庭价值观和法律基本原则,在我国社会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故而应适当扩大隔代探望权主体,特别是要将未成年人纳入权利主体,探望权的行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方式,同时增设第三方监督机制,确保探望权行使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探望 老年人精神需求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司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汾河源区径流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夏露 杨晶 +4 位作者 马耘秀 宋孝玉 秦秋雨 吕春娟 李云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97-4608,共12页
近年来,黄河中游许多流域径流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与区域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密切相关。但是,汾河源区径流量却呈现了增加的相反趋势,有关变化环境对该区域径流及其组分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因此,研究选取汾河源区北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 近年来,黄河中游许多流域径流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与区域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密切相关。但是,汾河源区径流量却呈现了增加的相反趋势,有关变化环境对该区域径流及其组分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因此,研究选取汾河源区北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9种数值模拟法对1962—2018年河川径流进行分割并分析其适用性,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对径流、地表径流及基流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评价了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径流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9种数值模拟法中,Lyne-Hollick滤波法的估算精度相对较高,其日基流过程线能较好地反映基流的滞后性和稳定性,因此更适用于研究区的基流估算;(2)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地表径流深、基流深和基流指数分别为181.2 mm、67.4 mm、113.8 mm和0.68,基流是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流域年径流和年地表径流均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年基流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基流的增加是径流变化的主要直接原因,三者的突变时间均出现在1994年左右;(3)降水的变化引起了径流、地表径流及基流的增加,降水增加是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贡献率为78.1%—79.4%),而植被恢复引起了径流和基流的增加以及地表径流的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植被恢复能够促进降水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北石河流域的土壤和地貌条件使增加的降水入渗量更多地形成了基流,植被恢复的基流增加效应超过了地表径流减少效应,从而最终增加了径流总量。研究结果可为汾河源区植被合理恢复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组分 基流分割 植被恢复 归因分析 汾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村域土地整治分区研究--以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南国新 吕春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9,共14页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分区 空间适宜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南辛窑村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8年吕梁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5
作者 朱凯 刘娜 +3 位作者 夏露 李帅 吕春娟 刘奋武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5,共11页
[目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研究,有利于实现吕梁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方法]本研究选取山西省吕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利用信息熵(H)、均衡度(J)、优势度(I)、动态度(K)等土地... [目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研究,有利于实现吕梁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方法]本研究选取山西省吕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利用信息熵(H)、均衡度(J)、优势度(I)、动态度(K)等土地利用指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分析该地区自2000年至201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结果](1)2000-2010、2010-2018以及2000-2018年间,吕梁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等农业用地为主,其它类型土地面积较小,但耕地和林地面积逐渐减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中以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2)吕梁市土地利用H和J均呈“快速增长-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而I则“持续降低”,表明2000-2018年间吕梁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均衡;(3)吕梁市近20 a间有487.06 km^(2)耕地和413.98 km^(2)林地等农业用地转变为其它用地类型,其中以向建设用地转变为主,另有0.23 km^(2)农业用地转变为未利用地;(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府规划以及城镇化驱动均对吕梁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生了巨大影响。[结论]应加大土地开垦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同时提高农、林业投入力度(人力、物力、财力等),以增加耕地和林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信息熵 均衡度 优势度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临猗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
6
作者 靳海霞 刘立文 +1 位作者 毕如田 吕春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5期4-6,10,14,共5页
以黄河沿岸山西省临猗县为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旨在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取1990—2020年Landsat影像,提取湿度(WET)、绿度(NDVI)、干度(NDSI)和热度(LST)4项指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 以黄河沿岸山西省临猗县为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旨在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取1990—2020年Landsat影像,提取湿度(WET)、绿度(NDVI)、干度(NDSI)和热度(LST)4项指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临猗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1990—2000年轻度恶化,2000—2010年轻度改善,2010—2020年轻度恶化,总体有所恶化。影响因子在1990年和2000年为湿度>热度>干度>绿度,2010年为热度>湿度>干度>绿度,2020年为湿度>干度>绿度>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临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乔木根系的抗拉力学特性 被引量:61
7
作者 吕春娟 陈丽华 +3 位作者 周硕 王萍花 冀晓东 张心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29-335,共7页
为了揭示植被根系的固土力学机制,筛选合适的水土保持树种,选取华北地区5种常见乔木油松、蒙古栎、白桦、落叶松和榆树根系进行室内单根拉伸试验。结果表明,5种乔木根系极限抗拉力和直径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油松和白桦根系抗拉强... 为了揭示植被根系的固土力学机制,筛选合适的水土保持树种,选取华北地区5种常见乔木油松、蒙古栎、白桦、落叶松和榆树根系进行室内单根拉伸试验。结果表明,5种乔木根系极限抗拉力和直径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油松和白桦根系抗拉强度随着直径增大以幂函数递减,蒙古栎、落叶松和榆树根系的抗拉强度随直径增大均以对数函数递减。拉伸过程中,根系对外界拉力的敏感性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5种乔木平均敏感性依次为白桦>落叶松>榆树>油松>蒙古栎。5种乔木根系不同直径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参数不同,但均为单峰曲线,具有弹塑性材料特征,拟合曲线三阶抛物线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其基本特征。不同树种不同直径的抗拉力学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内在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抗拉强度 抗拉应力 土壤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8
作者 夏露 李帅 +2 位作者 马耘秀 吕春娟 向云 《大学教育》 2024年第18期56-60,共5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应运而生,目前已有16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但该专业办学体系仍处于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工程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及其在涉水工程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在土地综合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应运而生,目前已有16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但该专业办学体系仍处于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工程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及其在涉水工程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在土地综合整治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通过教学改革使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山西农业大学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工程水文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重建教学目标、重塑教学内容、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深化课程考核,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期为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适应性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文学 土地整治工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结构调理剂PAM对复垦铁尾矿砂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吕春娟 毕如田 +2 位作者 陈卫国 秦俊梅 王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0-245,共6页
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结构调理剂,但在尾矿复垦中却少有应用。该文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采用干混法在铁尾矿砂中加入PAM,设置0%(对照)、0.05%、0.10%和0.20%共4种质量浓度PAM,观测PAM对铁尾矿砂物理性状的... 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结构调理剂,但在尾矿复垦中却少有应用。该文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采用干混法在铁尾矿砂中加入PAM,设置0%(对照)、0.05%、0.10%和0.20%共4种质量浓度PAM,观测PAM对铁尾矿砂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总孔隙度之外,对照与混合PAM尾矿砂的容重、毛管孔度和毛管持水量差异显著(P<0.05)。2)随着尾矿砂毛管水上升高度增加,PAM质量浓度越大,含水率下降的趋势越缓慢,但含水率的变异性却越大,变异系数从1.22%(10 cm)增大到7.13%(40 cm)。3)PAM会极显著抑制尾矿砂毛管水上升高度(P<0.01)但PAM质量浓度不同,抑制程度不同。据此可将上升曲线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5 min,上升高度相似阶段;第2阶段6~25 min,上升高度分异阶段;第3阶段30~420 min,上升高度变化规律相对稳定阶段。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幂函数增加趋势,上升速率随时间变化呈现幂函数减小趋势。4)在自然通风状态下,72小时内不同PAM质量浓度尾矿砂的含水率均持续降低,纯尾矿砂含水率的降低幅度最大,从37.53%减少到35.60%;PAM质量浓度为0.20%的尾矿砂含水率降低幅度最小,从37.40%减少到36.67%。因此,PAM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改善尾矿砂的物理性状和水分运移,为无土区的植被恢复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孔隙度 土壤改良剂 聚丙烯酰胺 复垦铁尾矿砂 保水性 毛管水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化——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10
作者 侯雪楠 吕春娟 +3 位作者 屠程泓 王郁惠 焦昱华 姜成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4-1926,共13页
黄河中游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核心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加强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沿黄河中游丘陵沟壑区典型县域——山西省柳林县为研究区,基于水源涵养空间、土壤保持... 黄河中游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核心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加强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沿黄河中游丘陵沟壑区典型县域——山西省柳林县为研究区,基于水源涵养空间、土壤保持空间及水土流失敏感性识别和分级,对水土保持生态空间进行划定分区,并采用冷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的方法揭示研究区水土保持生态空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2000—2020年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柳林县水源涵养空间的功能等级总体呈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高等级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2%;土壤保持强度以低等级为主,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及中部。2)2000—2020年柳林县水土流失高度敏感区占比一直在40%以上且面积持续增加,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及中度敏感区面积持续减少。3)柳林县水土保持生态空间分布整体呈南—北走向,无成片连续分布,主要集中在丘陵沟壑区的沟间区域,其中重点区与核心区交错分布在沟道陡坡区,一般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或沟道沿岸坡度较缓的区域。4)2000—2020年,核心区面积一直呈减小趋势,一般区、重点区及核心区的标准差椭圆重心均向西南方向移动,以向南移动为主。柳林县的水土保持生态空间识别与时空演变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其水土保持的差别化治理提供参考,有效保持水土资源,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空间 空间格局 空间分区 沿黄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排土场植被根系的抗蚀抗冲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吕春娟 白中科 +4 位作者 陈卫国 秦俊梅 贺斌 李俊杰 崔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38,143,共5页
选取黄土区大型排土场不同复垦年限的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陡坡地(36°~42°)3种典型乔灌草植被根系的剖面分布特征及不同复垦年限(1~14年)不同复垦模式植被根系对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地貌土壤剖面根... 选取黄土区大型排土场不同复垦年限的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陡坡地(36°~42°)3种典型乔灌草植被根系的剖面分布特征及不同复垦年限(1~14年)不同复垦模式植被根系对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地貌土壤剖面根系分布不同的是,排土场乔灌草的根系分布(审≤1mm)从10cm土层开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幂函数减少的趋势;干土层出现的深度依次为刺槐林地〉草地〉柠条林地;不同复垦年限不同复垦模式(1~14年)55个样点的统计分析表明,土壤的抗蚀性指标和抗冲性指标都与根系密度在极显著水平上呈直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大型排土场 植被根系 抗蚀抗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根系固土的基本力学特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吕春娟 陈丽华 +4 位作者 周硕 宋恒川 盖小刚 冀晓东 张心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0,25,共5页
植被根系的力学性质对于斜坡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为确定油松根系的基本力学特性,对油松不同标距不同直径根段进行拉力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根系随直径级的增大,抗拉力以幂函数显著增大,抗拉强度却以幂函数减小,对于直径D≤1mm的根系... 植被根系的力学性质对于斜坡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为确定油松根系的基本力学特性,对油松不同标距不同直径根段进行拉力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根系随直径级的增大,抗拉力以幂函数显著增大,抗拉强度却以幂函数减小,对于直径D≤1mm的根系,抗拉强度显著增加。标距对抗拉力影响不显著,对抗拉强度影响显著。油松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单峰曲线,具有弹塑性材料特征。首次初步将油松根系的应力应变曲线简化为3个阶段:线性弹性段、非线性弹性段和塑性段。在理论推导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松根系的三阶抛物线本构模型。这些研究探明了油松作为水土保持先锋树种固土的力学机理,对护坡植物的选择和优化组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根系 抗拉力 抗拉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土复合体的抗剪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吕春娟 陈丽华 +1 位作者 陈卫国 毕如田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为了研究根系对土体的加固效应,模拟矿区排土场边坡恢复植被油松样地的含水率与土壤密度,以根径和埋根方式为控制因素,制备根土复合体,利用全自动三轴仪,进行了固结不排水(CU)剪切试验。结果表明,与素土相比,根系能够提高土体的极限... 为了研究根系对土体的加固效应,模拟矿区排土场边坡恢复植被油松样地的含水率与土壤密度,以根径和埋根方式为控制因素,制备根土复合体,利用全自动三轴仪,进行了固结不排水(CU)剪切试验。结果表明,与素土相比,根系能够提高土体的极限主应力差,增强土体抵抗破坏的能力。根土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弹塑型材料,其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曲线呈光滑非线性特征,随着围压的增大,表现出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型的特征;围压对极限主应力差影响显著,埋根方式、根系直径对极限主应力差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根径的增加,不论是水平埋根还是垂直埋根,根土复合体的粘聚力均为增加的趋势;垂直埋根的根土复合体则随着根径的增加内摩擦角增大,而水平埋根的根土复合体的内摩擦角则有轻微的减小。根土复合体的Wu-Waldron根粘聚力模型修正系数K″范围为0.11~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根土复合体 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应力-应变曲线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根系的轴向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春娟 陈丽华 +2 位作者 赵红华 冀晓东 李云霞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8-585,共8页
初次室内模拟自然界导致土壤侵蚀的循环荷载作用,研究油松根系的轴向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油松根系100次和1 000次疲劳后的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大于疲劳前根系单调轴向抗拉力和抗拉强度;油松根系轴向循环应力-应变滞回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周... 初次室内模拟自然界导致土壤侵蚀的循环荷载作用,研究油松根系的轴向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油松根系100次和1 000次疲劳后的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大于疲劳前根系单调轴向抗拉力和抗拉强度;油松根系轴向循环应力-应变滞回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循环特征,"滞回环"最初阶段为较饱满的"梭形",具有较好的塑形变形和耗能能力,其间距较大,表现为"稀疏型"排列;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滞回环"间距越来越小,表现为"密集型"排列,趋于稳定;"滞回环"的加载段和卸载段均可用二次函数拟合,拟合曲线参数A、B、C除较小直径波动较大外,其余各根径的函数参数变化平稳;根系的疲劳轴向应变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以第20次循环为界限,总应变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应变迅速增长阶段和应变缓慢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循环荷载 抗拉强度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排土场岩土侵蚀特征研究——以平朔矿区排土场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吕春娟 白中科 +2 位作者 秦俊梅 贺斌 李俊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3-236,共4页
排土场是一种松散的岩土混合物堆积体,存在着严重的岩土侵蚀,它的安全与稳定涉及矿山的生产安全及其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以平朔矿区1986-2004年的水土保持实践为基础,对岩土侵蚀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岩土侵蚀的内涵... 排土场是一种松散的岩土混合物堆积体,存在着严重的岩土侵蚀,它的安全与稳定涉及矿山的生产安全及其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以平朔矿区1986-2004年的水土保持实践为基础,对岩土侵蚀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岩土侵蚀的内涵为:一是侵蚀的对象是岩土非均匀混合物,也就是说,地表组成物的微变化比较复杂,二是侵蚀的方式、程度与原地貌有明显的不同。岩土侵蚀的形成条件与原地貌侵蚀形成的不同之处主要为,①地面形态及地层层序;②地表物质组成及其理化性状:③再塑地貌的时空变化。岩土侵蚀形式与特征在继承原地貌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特征,对它的进一步探讨是今后一个新的研究内容,对于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排土场 岩土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采煤排土场生态复垦工程实施成效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吕春娟 白中科 陈卫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236,共5页
以复垦20a的平朔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重构到先锋树种筛选及生态系统恢复不同阶段植被演变、动物定居、微生物、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其生态重建技术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平朔矿区已形成"黄土母质直... 以复垦20a的平朔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重构到先锋树种筛选及生态系统恢复不同阶段植被演变、动物定居、微生物、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其生态重建技术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平朔矿区已形成"黄土母质直接覆盖表层培肥熟化"特色复垦技术;筛选出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刺槐纯林等多种植被配置模式;随着复垦年限的延长,野生物种大量入侵,土壤种子库逐渐形成,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群落组成趋于稳定,动物、微生物和土壤养分呈现增加趋势,表明矿区生态系统已进入正常的演替过程。但受矿区特殊生境和自然客观条件的限制,演替过程中某些植被出现病虫害、种内或种间的水分竞争等问题已导致部分植被退化,因此植被恢复成功后其生态管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土壤重构 植被演替 动物 微生物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典型植被根系抗拉力学特性及其与主要化学成分关系 被引量:42
17
作者 吕春娟 陈丽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9-78,共10页
为了解植被根系化学成分对根系力学性能的影响,该研究对华北地区常见的2种针叶树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以及3种阔叶树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蒙古栎(Quercus... 为了解植被根系化学成分对根系力学性能的影响,该研究对华北地区常见的2种针叶树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以及3种阔叶树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us Fisch.ex Ledeb)和榆树(Ulmus pumila Linn.)5种树直径为0.75~7.65mm,共473根系进行了单根抗拉试验,并将拉伸后的根系按7个直径级归类后测定其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及综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树根系抗拉力范围为8~954 N,抗拉强度范围为6~53 MPa。不同树种间抗拉力、抗拉强度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榆树〉白桦〉蒙古栎〉油松〉华北落叶松。抗拉力随直径增大以幂函数增大;抗拉强度随直径减小以幂函数和逆函数减小。根系的极限延伸率范围为6.95%~15.50%,不同树种间差异显著。5种树7个径级根系纤维素质量分数范围为20.09%~37.67%,木质素质量分数范围为18.03%~41.67%,半纤维素质量分数范围为1.29%~14.90%,综纤维素质量分数范围为26.20%~52.09%,木质素与纤维素质量分数比值(简称木纤比)为0.53~1.81。根系抗拉力与纤维素含量、半纤维含量、综纤维素含量正相关,与木质素含量、木纤比负相关;根系抗拉强度与纤维素含量、半纤维含量、综纤维素含量负相关,与木质素含量、木纤比正相关。但对于不同的树种,显著影响抗拉力、抗拉强度的化学成分不同。因此,根系中某一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并不能完全解释根系力学性能与直径的尺寸效应,或许根系其他内在因素如显微结构等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加固 乔木根系 化学成分 土体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垦模式下铁尾矿坡面产流产沙与水力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春娟 郭岩松 +5 位作者 毕如田 梁建财 郭星星 陈丹 王煜 许彩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为了揭示降雨条件下铁尾矿复垦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与水力特性,该文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60、90、120 mm/h)和不同复垦模式(T,铁尾矿;TSH,铁尾矿与高比例生土;TM,铁尾矿与菌糠;TSM,铁尾矿、菌糠与生土;TSL,铁尾... 为了揭示降雨条件下铁尾矿复垦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与水力特性,该文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60、90、120 mm/h)和不同复垦模式(T,铁尾矿;TSH,铁尾矿与高比例生土;TM,铁尾矿与菌糠;TSM,铁尾矿、菌糠与生土;TSL,铁尾矿与低比例生土;植被类型均为胡枝子)25°坡度条件下的侵蚀过程。结果表明:1)产流速率在降雨初期迅速增长,中后期趋于稳定。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产流速率高于未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2)产沙速率随降雨历时变化呈现两种模式,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为减少型,未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为增加型,TSL的减沙效果最为显著,T对降雨强度的响应最为敏感且高雨强下产沙量最大;3)所有复垦坡面平均径流深度范围在0.23~0.93 mm,水流流态均为层流,大部分情况下水流流型为缓流,但TSH在中高雨强下以及T在高雨强下为急流。添加菌糠模式的曼宁糙率系数和水流阻力系数高于未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流速低于未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添加菌糠的基质表面粗糙度较大;4)各复垦坡面的侵蚀形式以溅蚀和片蚀为主,高雨强下T出现细沟侵蚀,其余复垦模式未观察到明显细沟侵蚀;5)产流速率与水流功率、雷诺数(R2>0.998)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产沙速率与水流功率(R2>0.733)、雷诺数(R2>0.744)呈极显著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关系。该研究可为铁尾矿坡面的复垦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 径流 侵蚀 铁尾矿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吕春娟 白中科 赵景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88,91,共5页
矿区水土流失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存在着明显不同于原地貌的侵蚀特征: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使地表变形、坡度加大、侵蚀加重,对地下水质也造成污染;露天开采排出的大量松散堆积物,由于地表严重压实和非均匀沉降,促使径流大量汇... 矿区水土流失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存在着明显不同于原地貌的侵蚀特征: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使地表变形、坡度加大、侵蚀加重,对地下水质也造成污染;露天开采排出的大量松散堆积物,由于地表严重压实和非均匀沉降,促使径流大量汇集,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增加了入河泥沙量,造成河道淤积、行洪困难。本文沦述了采矿塌陷地、煤矸石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特征,采矿对新增入河泥沙的影响,探讨了国内外矿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所采用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动态监测水土流失的模型,以及今后尚需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水分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春娟 白中科 +1 位作者 陈卫国 王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区,水分既是致灾因子,也是生存因子。为了确保人工堆积的排土场的安全稳定及复垦植被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以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为例,采用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初步总结出20a复垦过程中不... 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区,水分既是致灾因子,也是生存因子。为了确保人工堆积的排土场的安全稳定及复垦植被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以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为例,采用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初步总结出20a复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水分调控技术可分为地貌重塑、新造地、生态系统重建3个阶段。其水分调控技术主要为基底疏导,逐层压实,紧密接触;构建水系,化整为零,径流调控;以蓄为主,排蓄结合,资源利用。水分调控伴随着排土场复垦的整个过程,径流资源化利用是排土场复垦中后期水分调控的发展趋势。另外,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复垦地 不同阶段 水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