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脑血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钱燕 何买定 +1 位作者 李鑫 吕绍昆 《中外医疗》 2017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血栓患者时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血栓患者时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统计两组脑血栓患者经过治疗后9个月的情况显示:治疗组有效率82.4%,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有效情况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6、9个月,实验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IMT数值分别为(1.29±0.28)、(1.24±0.25)mm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栓患者效果较好,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 脑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纤溶活性、心功能影响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吕绍昆 丁绍平 何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508-15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纤溶活性、心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有PCI治疗禁忌症...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纤溶活性、心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有PCI治疗禁忌症的50例为对照组,有PCI治疗指征的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PCI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活性及凝血酶原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PAI-1)活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的变化情况;6分钟步行试验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心功能分级(NYHA)等因素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I-1活性在治疗后2 h有一过性下降,对照组及观察组PAI-1活性在治疗后24 h测定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t PA活性均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均升高,LVDd及LVDs均较前缩小。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低于对照组,LVDd及LVDs均比对照组大,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 min内行走的最远距离均比治疗前远(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实验的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提高左心室射血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吕绍昆 陈妍 +1 位作者 曹红涛 喻卓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1期28-29,共2页
近年来,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大量研究显示,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激素系统长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 近年来,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大量研究显示,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激素系统长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治疗心衰的关键。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心力衰竭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脑损伤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凤花 张世英 +2 位作者 吕绍昆 赵友兰 吕梅芬 《智慧健康》 2019年第36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降低脑损伤患者误吸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前统计患者误吸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活动开展前后进行有效及无形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降低脑损伤患者误吸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前统计患者误吸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活动开展前后进行有效及无形成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我科脑损伤患者误吸发生率由改善前的50.7%降低到18.93%,目标达成率为:100.3%,改善幅度为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脑损伤患者误吸发生率,有效的降低了患者肺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品管手法和个人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品管圈 误吸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绍昆 陈妍 +1 位作者 曹红涛 喻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 目的探讨研究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64例)应用尼可地尔片予以治疗;对照组(68例)应用消心痛片予以治疗,1个疗程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结果对照组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9.4%远远小于治疗组的89.2%,差异性特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尤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尼可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西地兰治疗快速性心率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吕绍昆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0期126-127,共2页
目的比较研究美托洛尔和西地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美托洛尔组82例和西地兰组8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与西地兰组相比,美托洛尔组... 目的比较研究美托洛尔和西地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美托洛尔组82例和西地兰组8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与西地兰组相比,美托洛尔组的起效更快(9.0±1.4min),心室率下降幅度更加明显(36.1%),治疗效果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地兰相比,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更加安全、迅速、高效,应当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西地兰 快速性心率失常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长稳心颗粒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吕绍昆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30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和研究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选取3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病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160例,常规组只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除进行西医常规... 目的观察和研究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选取3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病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160例,常规组只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除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之外,还要服用步长稳心颗粒,进行2周治疗后,用动态心电图、24h心电监护结果以及临床症状来综合评定各自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63%、62.50%,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应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步长稳心颗粒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介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绍昆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介素(IMD)的水平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至2016年的ACS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IMD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以冠状动脉造影结...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介素(IMD)的水平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至2016年的ACS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IMD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Gensini积分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以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评价IMD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IMD与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MD水平与Gensini积分以及hs-CRP水平均保持正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IM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与冠脉病变病情进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ACS诊断以及预后评价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清 中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对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直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吕绍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对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直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将正常R-R间期...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对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直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将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100 ms者分为正常组(n=54),SDNN<100 ms者分为异常组(n=74),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视网膜血管直径及CIMT。【结果】异常组低频(LF)、高频(HF)、SDNN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血压变异性(BPV)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常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CRVE)以及分形维数(Df)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常组CIM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DNN是影响BPV、CRAE、Df以及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自主神经功能对高血压患者HRV以及视网膜血管直径、CIMT等血管损伤指标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高血压 视网膜血管 颈动脉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绍昆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该院接受同期介入治疗的5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介入治疗复合畸形的顺序依次为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该院接受同期介入治疗的5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介入治疗复合畸形的顺序依次为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 5例患儿封堵效果良好,顺利完成各项手术操作。术后X射线心脏造影及彩超显示,患儿封堵器成形良好,无残余分流现象的发生;术中、术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经地塞米松的使用后,患儿的病情得以好转,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非常的成熟,且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然而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介入治疗的操作相对比较复杂,相关技术措施的实施难度较大。为此,需要对恰当的手术指征进行掌握,通过合理操作策略的制定,谨慎、仔细的进行手术的各项操作,从而确保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复合畸形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绍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3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抽吸导管+PCI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栓积... 目的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抽吸导管+PCI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栓积分和血流分级评分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患者ST段的回落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治疗组血栓抽吸术后ST段回落>70%的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TS则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抽吸部位远端血流TIMI分级平均值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无血栓抽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有效。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血栓者进行治疗,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血栓抽吸,其可促使PCI治疗成功率的显著提高,对心肌再灌注的改善和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预后改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抽吸 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绍昆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6期241-242,共2页
糖尿病患者易于并发冠心病;两者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基础上,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出现糖代谢障碍、高血压、血脂紊乱、内皮功能损伤、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的病理情况,导致糖尿病早期发生冠心病。针对其发病的诸多环节... 糖尿病患者易于并发冠心病;两者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基础上,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出现糖代谢障碍、高血压、血脂紊乱、内皮功能损伤、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的病理情况,导致糖尿病早期发生冠心病。针对其发病的诸多环节,采用改善生活方式、降糖、调脂、降压、抗血小板等措施能延缓或阻止病情的进展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机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吕绍昆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7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55例,成功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成功45例,成功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介入治疗能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成功率比较高,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盘游戏疗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干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云斌 吕绍昆 +1 位作者 何宗英 陈红波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疗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心理行为干预应用效果与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收治的ADHD儿童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疗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心理行为干预应用效果与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收治的ADHD儿童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盘游戏疗法进行治疗,采用康纳思父母症状问卷(PSQ)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对照组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盘游戏疗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于ADHD患儿能够有效的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盘游戏疗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心理行为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
15
作者 吕绍昆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5期70-70,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取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冠脉支架介入治疗,观察记录本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取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冠脉支架介入治疗,观察记录本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血清Cr及LVDd与LVEF等指标,并对比分析,此外皆对本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记录随访1个月与1年时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患者治疗后TC、TG、LDL-C、HDL-C、血清Cr及LVDd与LVEF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与1年时MACE发生率分别为4.00%、8.00%。结论冠心病患者采取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能明显改善相关指标水平,同时预后效果良好,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支架 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穴对颅脑损伤昏迷大鼠神经功能及miR-34a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冰雪 吕梅芬 +3 位作者 何映红 张扬 张绒芳 吕绍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4期3804-3808,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穴对颅脑损伤昏迷大鼠神经功能及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2只、电针组12只及电针+agomiR-34a组14只。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不打击;其他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制备颅脑损伤昏迷大鼠模...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穴对颅脑损伤昏迷大鼠神经功能及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2只、电针组12只及电针+agomiR-34a组14只。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不打击;其他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制备颅脑损伤昏迷大鼠模型,其中电针+agomiR-34a组于造模前在脑室注射miR-34a模拟物。术后4h,电针组及电针+agomiR-34a组给予电针百会穴,5 d/周,干预2周;假手术组、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实验结束,对各组大鼠进行意识状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mNSS)评分;处死大鼠,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miR-34a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结果模型组、电针组、电针+agomiR-34a组意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mNSS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电针组意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电针+agomiR-34a组(P均<0.05),mNS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电针+agomiR-34a组(P均<0.05),模型组与电针+agomiR-34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电针组、电针+agomiR-34a组脑组织中miR-34a表达量及5-HT、DA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电针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电针+agomiR-34a组(P均<0.05),模型组与电针+agomiR-34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百会穴促进颅脑损伤昏迷大鼠苏醒可能与下调miR-34a表达并影响神经递质5-HT、D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昏迷 电针 百会穴 MIR-34A 苏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吕绍昆 孙伟 +2 位作者 吕梅芬 刘华丽 陈红波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30-3335,共6页
为了确定渐进性肌肉放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是否有缓解作用,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患者2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7例,平均年龄(53.27±10.3)岁。对... 为了确定渐进性肌肉放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是否有缓解作用,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患者2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7例,平均年龄(53.27±10.3)岁。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渐进性肌肉放松治疗。放松治疗每天2次,每次10组,一周4天,共治疗4周。分别于患者入院48 h和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并发症以及焦虑水平进行记录评估。研究显示,入院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病患者均明显下降(p<0.05);此外,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在观察组中焦虑得分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在较大的临床样本中证实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并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能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提供较大帮助,为临床应用放松训练辅助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验证据,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渐进性肌肉放松 焦虑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有氧运动辅助常规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吕绍昆 邹开文 丁绍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2-778,共7页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辅助常规药物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本研究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辅助常规药物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本研究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饮食控制等措施,治疗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反映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基质金属蛋白酶28 (matrixmetalloproteinase-28, MMP-28)、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通过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 mediateddilation,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nitroglycerin-mediateddilation, NMD)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BP和DBP测定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ET-1、NO、hs-CRP、MMP-28的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ET-1、hs-CRP、MMP-28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NM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MD、N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效88.57%、有效11.43%,对照组显效74.29%、有效25.71%,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氧运动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压、减轻高血压状态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