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性”的复权及其游移——论陆耀东的实证诗学
1
作者 吴宝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陆耀东通常被视为现代文学研究第二代学人,但代际话语常常会遮蔽个体的存在。陆耀东以倾尽全力的研究实践和隐微书写的方式为自身确立了学术主体性。由于现代文学与中国革命历史之间的特殊形态及错综复杂的当代实践,“文学性”在新时期... 陆耀东通常被视为现代文学研究第二代学人,但代际话语常常会遮蔽个体的存在。陆耀东以倾尽全力的研究实践和隐微书写的方式为自身确立了学术主体性。由于现代文学与中国革命历史之间的特殊形态及错综复杂的当代实践,“文学性”在新时期重获合法性的过程较为复杂,陆耀东以实证作为切入口完成了范式的突破。他的实证诗学具有审美诉求、历史反思和思想启蒙的意义。因马克思主义文论和唯物史观作为底层逻辑和“执拗的低音”的存在,“文学性”的复权又呈现出游移/犹疑的复杂形态,在述学文体上亦呈现混杂和复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耀东 实证诗学 文学性 分断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变速控制力矩陀螺的航天器姿态自适应控制
2
作者 林子杰 陆国平 +2 位作者 吕旺 吴宝林 李化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提高敏捷挠性航天器在轨连续机动的快速性和高稳定性,应用变速控制力矩陀螺(variable speed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VSCMGs)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提出了一种将观测器与自适应控制结合的姿态控制律与VSCMGs复合操纵律。考虑到机... 为提高敏捷挠性航天器在轨连续机动的快速性和高稳定性,应用变速控制力矩陀螺(variable speed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VSCMGs)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提出了一种将观测器与自适应控制结合的姿态控制律与VSCMGs复合操纵律。考虑到机动过程中挠性模态及精确惯量不可知,采用模态观测器和转动惯量估计器对不可测的状态或参数进行辨识,辨识结果用于精确估计前馈补偿力矩,利用Lyapunov分析方法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鉴于VSCMGs实际使用的力矩分配能力、避奇异能力、轮速平衡能力与末态框架角定位能力,分别设计了加权伪逆操纵律与3种对应的零运动。基于雅可比矩阵条件数提出了末态框架角的优选方法,给出了VSCMGs零运动在机动过程不同阶段的部署方案。结果表明:通过连续姿态机动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VSCMGs在连续机动过程中平滑切换模式,在不同的机动阶段实现了相应功能。模态观测值和惯量估计值在多次机动后收敛至真值附近,经过参数辨识后的控制器使航天器在机动末端更快更稳地达到指向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控制力矩陀螺 姿态机动 挠性航天器 自适应控制 模态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长期稳定的卫星编队队形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宝林 曹喜滨 任子武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7-172,共6页
提出了一种队形长期稳定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Hill方程设计出满足任务要求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的约束关系,以剩下的自由相对位置或相对速度作为优化变量。优化目标选择为主从星在J2摄动下的各平均轨道根数相对漂移率最小。优化算法采... 提出了一种队形长期稳定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Hill方程设计出满足任务要求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的约束关系,以剩下的自由相对位置或相对速度作为优化变量。优化目标选择为主从星在J2摄动下的各平均轨道根数相对漂移率最小。优化算法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通用的全局最优随机搜索算法,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它还存在着过早收敛和收敛速度慢的缺陷,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这种优化设计方法设计的队形在各种摄动力下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设计 卫星编队 队形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相对轨道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华鲮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宝林 肖调义 +3 位作者 葛熹凯 苏建明 赵玉蓉 许宝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5,共4页
利用常规方法对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湘华鲮(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20.03%、0.80%、77.43%和1.31%。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76.52%(干样),其中... 利用常规方法对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湘华鲮(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20.03%、0.80%、77.43%和1.31%。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76.52%(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36.22%,占氨基酸总量的47.30%。4种鲜味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25.97%(干样),另外还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值合理。结果表明湘华鲮有较高的食用与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心脏综合征40例临床X线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宝林 孟凯龙 栗金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小心脏综合征(SHS)的X线诊断。方法40例SHS患者行X线胸部远达后前位平片检查,与对照组对比观察肺血管影改变。结果SHS的右下肺动脉干直径、两侧肺门距中线距离之和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肺血管影... 目的探讨小心脏综合征(SHS)的X线诊断。方法40例SHS患者行X线胸部远达后前位平片检查,与对照组对比观察肺血管影改变。结果SHS的右下肺动脉干直径、两侧肺门距中线距离之和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肺血管影改变是诊断SHS的又一重要指征,从而对SHS的预防、治疗提供了又一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心脏综合征 肺动脉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阻力摄动对卫星编队飞行队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宝林 曹喜滨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38,共6页
为了分析大气阻力摄动对卫星编队队形的影响,利用相对轨道根数法推导了包含大气阻力摄动的卫星编队相对运动的状态转移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当几何形状和质量不同的两颗卫星在低轨道做编队飞行时,大气阻力摄动对编队队形的影响很大而不能... 为了分析大气阻力摄动对卫星编队队形的影响,利用相对轨道根数法推导了包含大气阻力摄动的卫星编队相对运动的状态转移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当几何形状和质量不同的两颗卫星在低轨道做编队飞行时,大气阻力摄动对编队队形的影响很大而不能忽略;当主卫星的半长轴相等时,主卫星轨道的偏心率越大编队飞行受大气阻力摄动的影响也越大;大气阻力摄动主要影响编队飞行迹向相对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阻力摄动 卫星编队飞行 相对轨道根数 状态转移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的卫星编队队形机动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宝林 曹喜滨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8-223,共6页
针对卫星编队队形机动控制推导了一种利用相对平均轨道根数为反馈量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当面质比不同的主从卫星在近地轨道上编队飞行时,大气阻力摄动和J2项摄动是影响编队队形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故先推导了一组包含大气阻力摄动和J2... 针对卫星编队队形机动控制推导了一种利用相对平均轨道根数为反馈量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当面质比不同的主从卫星在近地轨道上编队飞行时,大气阻力摄动和J2项摄动是影响编队队形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故先推导了一组包含大气阻力摄动和J2项摄动利用相对平均轨道根数描述的相对动力学方程,然后采用了一种新的基于模型预测的控制算法并讨论了该控制算法在编队飞行队形机动控制中的一些应用问题。该控制算法是一种在线滚动优化控制算法,即使存在各种较大的干扰力和模型的不确定性仍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且能够较好地解决存在状态约束、控制输入约束等各种约束控制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接近于燃料最优,且能够在各种摄动下把队形机动控制在要求的精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 导航技术 卫星编队 队形机动 模型预测控制 相对轨道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动椭圆参考轨道的相对运动状态转移方程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宝林 曹喜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2-706,共5页
当面质比不同的主从卫星在近地轨道上作编队飞行时,大气阻力摄动和J2项摄动就成为影响编队队形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这样描述相对运动的状态转移方程必须考虑这两项摄动。该文利用相对轨道要素法推导了包含J2项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参考轨... 当面质比不同的主从卫星在近地轨道上作编队飞行时,大气阻力摄动和J2项摄动就成为影响编队队形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这样描述相对运动的状态转移方程必须考虑这两项摄动。该文利用相对轨道要素法推导了包含J2项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参考轨道为椭圆的卫星编队相对运动较精确的状态转移方程。当主从卫星的面质比相等时大气阻力摄动对卫星编队队形的影响很小而可以忽略,这样上面的状态转移方程可以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仿真结果表明该状态转移方程能较精确的预测编队飞行的相对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编队飞行 状态转移方程 相对轨道根数 摄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宝林 周军 +2 位作者 李小奇 凌公豪 龙清云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LT)术后肝动脉并发症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2月我院12例肝移植术后经影像学证实的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包括肝动脉血栓形成(HAT)5例,肝动脉狭窄(HAS)3例,HAS合并HAT 2例,... 目的探讨肝移植(LT)术后肝动脉并发症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2月我院12例肝移植术后经影像学证实的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包括肝动脉血栓形成(HAT)5例,肝动脉狭窄(HAS)3例,HAS合并HAT 2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HAP)合并HAS 2例,对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及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者行介入治疗。结果成功治疗10例,技术包括导管内溶栓(CD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stent placement),技术成功率83%(10/12)。1例在PTA过程中破裂,成功植入覆膜支架,1例在溶栓过程中出现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两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降低(P<0.01)。随访2~24个月,2例因术后再狭窄和急性血栓形成再次介入治疗,余患者未出现介入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作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并发症 介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编队队形保持非线性燃料次优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宝林 曹喜滨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针对卫星编队飞行队形保持推导了一种利用相对轨道根数为反馈量的非线性燃料次优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基于高斯型摄动方程采用Lyapunov控制,控制增益是时变的以便控制某轨道根数时对其余的轨道根数影响最小。这种控制算法接近于燃料最优... 针对卫星编队飞行队形保持推导了一种利用相对轨道根数为反馈量的非线性燃料次优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基于高斯型摄动方程采用Lyapunov控制,控制增益是时变的以便控制某轨道根数时对其余的轨道根数影响最小。这种控制算法接近于燃料最优,且可以调整增益系数来适应推力大小的不同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是有效的,且相比其他的控制算法能够节省更多的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形保持 李亚普诺夫控制 增益选择 燃料次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珞珈山上的沈从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宝林 戴航 《长江学术》 CSSCI 2009年第1期142-147,共6页
本文着力探讨"作家和批评家"的沈从文早期在武汉大学从事新文学教学活动对其创作和批评的影响,也试图分析沈从文这一时期的个人生活与创作的互动关系。同时,新文学在大学中文系学术格局中的位置及其演变发展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沈从文 武汉大学 新文学 大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rt基因家族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宝林 葛熹凯 何荣华 《内陆水产》 2007年第6期12-14,共3页
Dm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发育基因家族。其家族成员的主要特征是所编码的蛋白质都包含一个具有DNA结合能力的保守基序—DM(Doublesex和Mab-3)结构域。Dmrt基因家族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性别决定与分化,参与许多组织、器官的形成... Dm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发育基因家族。其家族成员的主要特征是所编码的蛋白质都包含一个具有DNA结合能力的保守基序—DM(Doublesex和Mab-3)结构域。Dmrt基因家族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性别决定与分化,参与许多组织、器官的形成及相关功能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rt基因家族 DM结构域 DMRT基因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宝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1期77-78,共2页
目的:总结对比分析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5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MRI扫... 目的:总结对比分析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5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MRI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检车结果的准确性。结果:①观察组内磁共振检查异常率87.27%明显高于CT检查异常率68.18%,差异显著(P<0.05);②磁共振扫描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检出率分别为78.57%、94.12%,明显高于CT扫描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诊断影像学扫描手段选择来说,磁共振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扫描,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区绿化方式浅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宝林 《林业勘查设计》 2011年第1期51-52,共2页
居住区绿地是城镇园林绿地系统中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目的是绿化、美化、香化、生态化居住区环境。
关键词 居住区 植物绿化 规划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间伐——森林经营的新理念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宝林 崔永鹏 《林业勘查设计》 2010年第2期13-14,共2页
培育间伐,不仅是人为促进林木自然稀疏、加快目的树种生长、提高林木生长量的过程,而且是重视森林的整体性、对森林资源全面培育和开发利用、实现整个森林生物群落繁荣的途径。
关键词 培育间伐 森林 科学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战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宝林 《现代商业》 2013年第26期56-57,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金融业正经历着新的变革,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催生了电子银行。电子银行借助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水平得到了迅猛的提升,逐渐变作现代商业银行非常关键的业务板块,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本文在这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金融业正经历着新的变革,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催生了电子银行。电子银行借助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水平得到了迅猛的提升,逐渐变作现代商业银行非常关键的业务板块,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国外电子银行现状及启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如何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电子银行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对现代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宝林 《中国经贸》 2011年第24期110-111,共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等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运用也原来越广泛,金融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本论文首先对现代金融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其次对现代金融的主要业务进行了说明,然后针对信息技术对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等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运用也原来越广泛,金融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本论文首先对现代金融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其次对现代金融的主要业务进行了说明,然后针对信息技术对现代金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具体举例阐述了其具体运用,最后提出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 现代 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还是方法——读余华长篇小说《活着》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宝林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0-74,共5页
“活着”退后并被置于“元存在”这样一个生命个体人性化最本真的存在状态;《活着》中的叙述声音有双重通道:作为聆听者和记录者的“我”和作为文本叙述者的福贵;凭借关键之处的细部描写,文本人物的灵魂渐渐成型而有力,获得空前的自由;... “活着”退后并被置于“元存在”这样一个生命个体人性化最本真的存在状态;《活着》中的叙述声音有双重通道:作为聆听者和记录者的“我”和作为文本叙述者的福贵;凭借关键之处的细部描写,文本人物的灵魂渐渐成型而有力,获得空前的自由;而在《活着》中,苦难被上升为一种积极因素;《活着》的致命思想软肋则是否弃救赎精神的自救,灵魂回归不到应抵达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存在 细部 苦难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推动金融创新——基于银行业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宝林 《现代商业》 2011年第35期39-39,38,共2页
创新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金融与科技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的动力因素,同时科技和金融之间也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以银行业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推动历程,并分析了由此给银行业带来的... 创新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金融与科技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的动力因素,同时科技和金融之间也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以银行业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推动历程,并分析了由此给银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 科学技术 金融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胡风佚文佚诗考论
20
作者 吴宝林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107,共6页
本文在辑校《胡风全集》《胡风全集补遗》的基础上,新发现胡风一组散佚的诗文,重点对《送CC》这首长诗的来历作了考论,并就已有的相关异文作了辩证说明。同时,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对部分注释或题注方存在的一些硬伤,如混淆初刊本、结集本... 本文在辑校《胡风全集》《胡风全集补遗》的基础上,新发现胡风一组散佚的诗文,重点对《送CC》这首长诗的来历作了考论,并就已有的相关异文作了辩证说明。同时,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对部分注释或题注方存在的一些硬伤,如混淆初刊本、结集本等问题也在文中做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佚诗 佚文 编校 现代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