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
1
作者 郭滕达杰 周代数 魏世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4期13-14,共2页
当前,数字化代表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运用前沿数字技术优化科技创新领域研发规划、技术预见、技术评估、公众参与等重点治理环节,建立科学的数字化治理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过程更具前瞻性、包容性和竞争性,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 当前,数字化代表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运用前沿数字技术优化科技创新领域研发规划、技术预见、技术评估、公众参与等重点治理环节,建立科学的数字化治理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过程更具前瞻性、包容性和竞争性,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领域 技术预见 技术评估 公众参与 数字化 技术优化 生产力 重点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数字货币博弈:情境推演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代数 张明喜 +1 位作者 张俊芳 郭滕达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1,共5页
通过中美数字货币博弈的4种情境推演,中美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对抗已成大概率事件。中国在数字货币国际竞争中应坚持开放合作,更应提前部署极端情境的应对策略。建议发挥支付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打造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与应用... 通过中美数字货币博弈的4种情境推演,中美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对抗已成大概率事件。中国在数字货币国际竞争中应坚持开放合作,更应提前部署极端情境的应对策略。建议发挥支付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打造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与应用的“中国样本”;提高数字货币的科技含金量,加强底层算法和关键技术研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知识和经验,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构建良好的支付结算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区块链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货币竞争的焦点与对策研究
3
作者 张俊芳 周代数 张明喜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2年第6期11-18,共8页
有观点认为,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自脱钩金本位以来的最大变革,彻底改变传统的货币体系,深刻影响全球竞争格局。本文以数字货币背后的技术逻辑为起点,探讨了数字货币对金融生态体系的影响,对全球最新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认... 有观点认为,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自脱钩金本位以来的最大变革,彻底改变传统的货币体系,深刻影响全球竞争格局。本文以数字货币背后的技术逻辑为起点,探讨了数字货币对金融生态体系的影响,对全球最新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认为,中国数字货币的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应紧紧抓住竞争的战略机遇期,厘清货币主导权、技术主导权、数字主导权、贸易主导权四个全球竞争的焦点问题,系统化推进战略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竞争焦点 货币主导权 技术主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范式转型及其金融支持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代数 《科技中国》 2021年第10期40-43,共4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当前,以互联网为载体,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酝酿。数字化背景下,创新范式深度嬗变,呼唤新的金融支持方式。
关键词 产业变革 创新范式 范式转型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云计算 金融支持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定价权视角下的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周代数 李小芬 王胜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1年第2期73-77,共5页
作为稀土这一战略性资源的主要供给者和需求者,中国却缺乏稀土的国际定价权。从国际定价权的涵义与决定机制出发,本文指出了中国"稀土悖论"现象背后的根本问题:产业链后端研发能力欠缺、资源开发过度、产业集中度偏低、行业... 作为稀土这一战略性资源的主要供给者和需求者,中国却缺乏稀土的国际定价权。从国际定价权的涵义与决定机制出发,本文指出了中国"稀土悖论"现象背后的根本问题:产业链后端研发能力欠缺、资源开发过度、产业集中度偏低、行业协会发展缓慢、期货市场跟进不足、信息共享平台缺失等,针对中国稀土现存问题的解决和稀土国际定价体系的重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悖论 国际定价权 期货市场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逻辑解构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明喜 苏牧 +1 位作者 张俊芳 周代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梳理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理论源流和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创新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在理论逻辑层面,研究科技...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梳理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理论源流和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创新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在理论逻辑层面,研究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基本范畴和核心要义。在历史逻辑层面,从国际实践中提炼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价值匹配与互动规律,总结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关系的新变化。在现实逻辑层面,挖掘制约我国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主要堵点与原因。基于此,面向建设金融强国,从深化改革、制度设计、资源支持、平台建设、创新服务、全球生态等方面提出启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产业—金融 逻辑解构 创新经济学 经济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研究
7
作者 吴沁沁 周代数 《新疆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43-57,187,共16页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从微观层面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从微观层面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在结构上存在新质劳动者占比高,而优化组合效率低下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赋能为主。其中,非国企、高技术行业、低污染行业和东西部地区的企业新质生产力受人工智能影响程度更高。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了新工具、新创企业、新资本、新市场、新基建、新能源等内外部创新因素,协同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其赋能渠道主要包含劳动力结构调整、缓解融资约束、优化国内外营收布局等,但人工智能对非技术人员占比、劳动生产率、人均收入和国外营收占比呈现负面影响。因此,提出建议:要大力提升资源优化组合效率,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开拓新市场,培育更多新动能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 赋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数字化转型 提升企业创新效率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忠德 周代数 尹志欣 《科技中国》 2023年第9期70-73,共4页
随着产业数字化的泛在渗透,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善用数字化手段,可以推动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生产制造流程和生产方式重组的全方位变革,继而推动企业创新效率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 生产要素配置 企业创新效率 数字化转型 制造流程 全方位变革 数字化手段 生产方式 持续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数字人民币发行应用机制打造可靠金融基础设施
9
作者 周代数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第7期61-62,共2页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态的法定货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具备等价性和无限法偿性等特征。今年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E-CNY白皮书),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态的法定货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具备等价性和无限法偿性等特征。今年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E-CNY白皮书),数字人民币未来将成为重要的支付基础设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数字人民币的探索步伐全球领先,在其应用前景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基础设施 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 无限法偿 账户体系 数据显示 机遇与挑战 白皮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畅通金融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高效配置的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俊芳 周代数 张明喜 《科技中国》 2024年第6期47-50,共4页
金融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畅通金融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高效配置路径,对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科技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一... 金融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畅通金融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高效配置路径,对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科技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一)科技是引擎、金融是燃料,两者的相互融合推动了生产力变革与跃迁经济学理论认为,科技是生产力增长的内生驱动力,金融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高效配置 经济学理论 深度融合 金融资本 生产力 内生驱动力 金融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科技担保行业 做好科技金融文章
11
作者 张俊芳 苏牧 +1 位作者 张明喜 周代数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5期25-26,共2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融资链条中的一环,科技担保行业在科技企业融...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融资链条中的一环,科技担保行业在科技企业融资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当前我国科技担保行业由于市场关注度低,发展呈现菱缩态势,尚不能有效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服务 科技型企业 科技担保行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 市场关注度 融资需求 战略部署 发展新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假宣传行为及其矫正机制的经济学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代数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8X期240-241,共2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广告信息产业在促进产品换代、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市场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宣传行为,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本文基于我国的现状,对虚假宣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广告信息产业在促进产品换代、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市场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宣传行为,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本文基于我国的现状,对虚假宣传行为作出了界定,从混沌经济学、不对称信息、交易成本等几个经济学视角对虚假宣传行为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宣传 信息不对称 混沌经济学 交易成本 矫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政府投资基金地理集聚特征研究
13
作者 周代数 靳志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基于爬虫等技术获取我国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数据,并用复杂网络模型考察我国五大城市群政府投资基金的地理集聚特征。研究发现:五大城市群政府投资基金融资网络均具有较强的地理邻近特征,“极化现象”较为明显;政府投资基金的辐射效应不平... 基于爬虫等技术获取我国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数据,并用复杂网络模型考察我国五大城市群政府投资基金的地理集聚特征。研究发现:五大城市群政府投资基金融资网络均具有较强的地理邻近特征,“极化现象”较为明显;政府投资基金的辐射效应不平衡,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辐射效应显著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2014—2020年间,五大城市群内部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差距均在缩小,跨区域交叉投资的空间格局也愈发明显。建议进一步发挥资本密集型城市群政府投资基金的辐射效应和欠发达区域政府投资基金“远吸近投”的引导效应,构建跨区域资本网络,打造“以强带弱”的资本流动格局,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投资基金 复杂网络 资本集聚 风险投资 地理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第五范式:演进、机制与影响
14
作者 周代数 魏杉汀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07,共11页
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到数据科学的演变,目前正迈入由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第五范式——AI for Science(AI4S),这是科研范式的一次重大革新。本文深入探讨了科学研究从第一范式至第四范式的演进历程,... 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到数据科学的演变,目前正迈入由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第五范式——AI for Science(AI4S),这是科研范式的一次重大革新。本文深入探讨了科学研究从第一范式至第四范式的演进历程,并对第五范式的内涵、特点及其对科研领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五范式不是对以往范式的简单否定,而是与其相互补充、促进和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迭代的新科研模式。同时,鉴于第五范式在科研伦理、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可能会引发的一些新挑战,本文强调了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数据共享、推动算法创新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旨在构建适应新时代科研伦理的框架,以确保第五范式科研的高质量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学研究 第五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科技金融发展比较与政策启示
15
作者 周代数 苏牧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4年第7期51-59,共9页
立足中美博弈的特定背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对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金融供给侧、科技需求侧和科技金融协调机制等方面,将两国科技金融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对比。得出结论,美国在科技需求侧和金融供给侧的体制机制和创新能力具有优势... 立足中美博弈的特定背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对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金融供给侧、科技需求侧和科技金融协调机制等方面,将两国科技金融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对比。得出结论,美国在科技需求侧和金融供给侧的体制机制和创新能力具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支持金融和科技发展制度环境,提高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加快金融工具创新,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多元化、差异化融资需求;积极改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全生命周期 多层次资本市场 创业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的发展环境
16
作者 周代数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2期17-18,共2页
近期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9项重点任务之首。会议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这确立了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定位,对推动科技创新... 近期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9项重点任务之首。会议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这确立了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定位,对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促进创业投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发展 股权投资 创业投资 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创新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融资环境,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烦恼”
17
作者 周代数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10期41-43,共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科技强国和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制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强国 人才链 创新链 深度融合 资金链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核心要义
18
作者 张明喜 苏牧 +1 位作者 张俊芳 周代数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3,共1页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两方面:科技、产业、金融三个范畴间的畅通循环,主要表现为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产业与金融的两两循环到三...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两方面:科技、产业、金融三个范畴间的畅通循环,主要表现为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产业与金融的两两循环到三者之间互动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实现全链条打通,产业实现供需动态匹配,金融实现不同形态的转换;二是以科技—产业—金融范畴为核心,与外部系统间的有效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循环 自立自强 外部系统 科技与金融 有效循环 核心命题 核心要义 金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的最新进展、影响及建议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俊芳 周代数 +2 位作者 张明喜 苏牧 郭滕达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5,共10页
近年来,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不断升级,审查范围不断扩大,造成我国企业赴美投资并购频繁受阻,科技投资断崖式下跌,“中概股”大幅缩水。文章系统研究了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的理论溯源、最近政策动向,以及发展趋势,并结合案例研究,分析... 近年来,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不断升级,审查范围不断扩大,造成我国企业赴美投资并购频繁受阻,科技投资断崖式下跌,“中概股”大幅缩水。文章系统研究了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的理论溯源、最近政策动向,以及发展趋势,并结合案例研究,分析了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的重点与特征。研究认为,美国对华投资安全审查在微观层面对我国企业赴美投资并购造成较大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与投资布局;在宏观层面,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安全,乃至地缘政治等方面造成深远影响。短期我方应深入跟踪研判主要国家投资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积极参与国际规则谈判,打破美国战略联盟封锁;长期应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投资安全审查 国家安全 科技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的比较与认识——基于美国智库主要观点的辨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戎 张俊芳 +3 位作者 周代数 张明喜 钮钦 高懿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近期,美国智库通过横向比较中美科技进展,认为美国科技创新总体呈现弱化态势,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研究发现,与过去主要针对我国科技具体领域或个别政策跟踪的做法不同,美国智库近年越来越注重比较中美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以制定... 近期,美国智库通过横向比较中美科技进展,认为美国科技创新总体呈现弱化态势,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研究发现,与过去主要针对我国科技具体领域或个别政策跟踪的做法不同,美国智库近年越来越注重比较中美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以制定针对中国优势的机制化策略。从美方实际政策动向以及智库的主要观点看,以“模式”应对“模式”正在成为中美科技创新博弈的重要动向。通过客观分析美国智库的主要观点以及中国在科技创新资源总体配置方面的进展与差距,建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我国科技创新机制;调整研发投入与政策,培育世界顶尖级科技企业;优化国有创投基金运作机制;深化创新链合作治理,共建安全有序的国际数字空间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 科技创新 资源配置 创新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