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直管县改革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周功满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10,159,共17页
省直管县改革被视为发展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但已有研究对其能否实现缩小“三大”差距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共同富裕的主要政策目标仍存在争议。对此,以浙江省“省直管县”改革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 省直管县改革被视为发展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但已有研究对其能否实现缩小“三大”差距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共同富裕的主要政策目标仍存在争议。对此,以浙江省“省直管县”改革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重新审视省直管县改革对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政策目标的整体效果。研究发现:省直管县试点和全面实施两个阶段对共同富裕均具有正向效应,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试点和全面实施阶段对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存在区域差异,“省直管县试点”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弱者变强、强者愈强”特征,而“省直管县全面实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则呈现出“抑强扶弱、协同发展”的特性。这些研究发现对优化省管县制度、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创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共同富裕 经济发展 城乡差距 资源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程序的权力化及其权力制约功能的缺失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功满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4-147,共4页
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功能是控制权力。在当前行政背景下,中国的行政程序有过度形式化的趋势,产生了价值诉求的偏离,并且丧失了应有的制度立场。概而言之,行政程序已呈现权力化倾向。行政程序权力化的后果是程序制约权力功能的缺失。行政... 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功能是控制权力。在当前行政背景下,中国的行政程序有过度形式化的趋势,产生了价值诉求的偏离,并且丧失了应有的制度立场。概而言之,行政程序已呈现权力化倾向。行政程序权力化的后果是程序制约权力功能的缺失。行政程序的道德性重建是化解行政程序权力化的基本理论方向,而建构一系列能够实现行政程序道德性的制度,是化解行政程序权力化的基本制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程序 权力制约 权力化 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合法化进路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功满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3,共5页
"省管县"体制改革作为行政权力的地方行政层级配置,存在着宪法规定不明、法律规范缺失、区划管理法缺位以及法理冲突等合法性问题。改革的合法化需要以法治化作为其精神导向、以契约化作为其新准则,在区分对外效力事项和对内... "省管县"体制改革作为行政权力的地方行政层级配置,存在着宪法规定不明、法律规范缺失、区划管理法缺位以及法理冲突等合法性问题。改革的合法化需要以法治化作为其精神导向、以契约化作为其新准则,在区分对外效力事项和对内效力事项行政权的基础上,构建规则导向和民主导向的双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管县 行政体制改革 合法化 行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公开之度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功满 《理论观察》 2010年第2期69-70,共2页
司法公开是现代法治社会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然而,司法公开给个人带来的必然是个人私权利被限制,其中最为突出的即对隐私权的侵害。从司法权的功能角度分析,司法权出于探求案件事实真相的本旨而追求司法公开并因之触及隐私,有... 司法公开是现代法治社会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然而,司法公开给个人带来的必然是个人私权利被限制,其中最为突出的即对隐私权的侵害。从司法权的功能角度分析,司法权出于探求案件事实真相的本旨而追求司法公开并因之触及隐私,有其坚定的现实理由和切实的理论根据;而从法理上看,司法的被动性决定了司法公开必须以公民的个人权利而不是公共利益为前提。由此,庭审过程中司法公开和向社会的司法公开找到了其分别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开 司法权 隐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直管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功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226,共5页
省直管县政策在经历各省的长期实践后,已作为正式制度向全国推行。然而,该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否具有正面作用,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省直管县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省直管县政策改变了权力结构、市县关系和地方政府... 省直管县政策在经历各省的长期实践后,已作为正式制度向全国推行。然而,该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否具有正面作用,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省直管县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省直管县政策改变了权力结构、市县关系和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偏好,但在产生这些影响的过程中却受到一些特别因素的干扰,并且由于该政策在进行分权实践中存在着民主因素的缺失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使得省直管县政策未能对部分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正面促进作用。因此,推动省直管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促进效应,必须尽量消除上述因素的不利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区域经济 权力结构 市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功满 《中国西部科技》 2005年第03A期82-83,共2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重要实现方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功能性需要。具体说来,从思想政治课的冲突功能视角分析,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是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与社会冲突问题的...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重要实现方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功能性需要。具体说来,从思想政治课的冲突功能视角分析,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是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与社会冲突问题的功能性需要的体现。从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功能视角分析,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教育 思想 政治 渗透 教学 冲突问题 学生心理 社会功能 功能性 中学生 青少年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管县”体制改革中的法律冲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功满 《行政与法》 2010年第4期6-8,共3页
在宪法层面,"省管县"体制改革虽然具有合宪性基础,但其在各层级行政机关行政权限配置上缺乏明确规定,产生了一定的法律冲突,即:在法律上,立法的缺失、法律规范的缺位、政策先行的困境等给"省管县"体制改革带来的法... 在宪法层面,"省管县"体制改革虽然具有合宪性基础,但其在各层级行政机关行政权限配置上缺乏明确规定,产生了一定的法律冲突,即:在法律上,立法的缺失、法律规范的缺位、政策先行的困境等给"省管县"体制改革带来的法律冲突。为此,制定或修改法律以及选择性执法将成为"省管县"体制改革法律冲突解决路径在不同情境和不同阶段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管县 行政体制改革 法律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原则及其在中国的法律适用
8
作者 周功满 《兰州学刊》 2005年第2期189-191,289,共4页
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从表述及内容的涵盖上有缺陷,因此以“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原则”概括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理论。在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前提下,笔者主张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是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原则的存在基础。物权变动形式主... 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从表述及内容的涵盖上有缺陷,因此以“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原则”概括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理论。在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前提下,笔者主张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是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原则的存在基础。物权变动形式主义原则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不动产的登记和动产的占有上。结合对外国法的比较分析,本文着重论述了不动产和动产物权变动制度在中国的立法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变动 形式主义原则 动产 不动产 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评估及其推进策略
9
作者 周功满 《黑河学刊》 2014年第7期9-11,共3页
追问已在全国普遍推进的省管县体制改革现状如何,首先需要分析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形态。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各地省管县体制改革形成了财政体制主导型、经济管理权下放型和行政管理权改革型三种常见实践形态,该三种形态下的省管县体制... 追问已在全国普遍推进的省管县体制改革现状如何,首先需要分析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形态。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各地省管县体制改革形成了财政体制主导型、经济管理权下放型和行政管理权改革型三种常见实践形态,该三种形态下的省管县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但在行政效率、市县究竟何者优先以及分权合理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有义务通过理性的分析辨明这三个问题的是非。基于是非分辨,而形成分层分事推进、城乡分轨发展和分权中形成有效集权三个未来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管县 现状 实践形态 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府际法律关系冲突初探——以“省管县”体制改革为出发点
10
作者 周功满 《黑河学刊》 2010年第5期30-32,共3页
"省管县"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宪法存疑、立法缺位、法理念及法理的冲突、法律规则冲突等法律困境,导致了地方府际法律关系的冲突。解决地方府际法律关系冲突的路径包括修改宪法、修改或制定法律、制定规章以及制定法规。结... "省管县"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宪法存疑、立法缺位、法理念及法理的冲突、法律规则冲突等法律困境,导致了地方府际法律关系的冲突。解决地方府际法律关系冲突的路径包括修改宪法、修改或制定法律、制定规章以及制定法规。结合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现状研究表明,制定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是最优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际关系 法律关系 法律冲突 省管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结构视域下的乡村权力监督——基于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考察 被引量:30
11
作者 周功满 曹伟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5,173,共8页
乡村权力结构中监督权的缺失,是一系列乡村治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一项弥补乡村权力监督缺失的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与其理想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功能,探讨制度运行的困... 乡村权力结构中监督权的缺失,是一系列乡村治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一项弥补乡村权力监督缺失的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与其理想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功能,探讨制度运行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的乡村权力互动结构,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与乡镇纪委的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结构 乡村权力 村务监督 村民自治
原文传递
“专委会制度”:富阳创新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功满 陈国权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1-74,共4页
目前我国县政体制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部门协调不顺畅、职能设计不科学、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浙江省富阳市借助建立"专委会制度"的方式,通过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和权力结构的调整,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有... 目前我国县政体制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部门协调不顺畅、职能设计不科学、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浙江省富阳市借助建立"专委会制度"的方式,通过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和权力结构的调整,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整合与转变,也为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打好基础。"专委会制度"不仅实现了党委的战略引导能力、政府的统筹整合能力、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创造能力的综合提升,更是实现了县级政府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政府 专门委员会 政府创新 大部制
原文传递
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治理:条件、困境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功满 卢福营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6,共8页
治理方式与治理条件密切关联。在城镇化过程中,一批村庄逐渐从农村社会脱离出来但尚未完成城镇化,形成了一系列介于城乡之间又超越城乡社会体系的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主要有超级村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拆迁农民集聚社区、进城农... 治理方式与治理条件密切关联。在城镇化过程中,一批村庄逐渐从农村社会脱离出来但尚未完成城镇化,形成了一系列介于城乡之间又超越城乡社会体系的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主要有超级村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拆迁农民集聚社区、进城农民聚居社区、田园综合体以及特色小镇内的社区等。这些社区经济社会的城乡叠合结构建构了新的社区治理条件,决定着社区治理方式的转换和创新。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治理需要直面当前社区治理中治理体制与治理条件之间的张力、治理能力与治理任务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创新路径。其中,关键的是确立社区治理新理念,探索包容型社区治理制度,建构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治理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特殊类型社区 后乡村时代 治理条件 社区治理体制
原文传递
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治理
14
作者 周功满 卢福营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11期139-140,共2页
治理方式与治理条件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任何一种治理体制都建立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基础之上,由特定的经济社会结构所决定。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部分农村社区逐渐走向非农化,脱离了乡村社会但又没有完全进入城镇社会,形成... 治理方式与治理条件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任何一种治理体制都建立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基础之上,由特定的经济社会结构所决定。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部分农村社区逐渐走向非农化,脱离了乡村社会但又没有完全进入城镇社会,形成了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呈现出介于城乡又超越城乡的独特性。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重构了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的治理条件,要求社区治理方式的转换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结构 特殊类型 社区治理 结构性变迁 经济社会基础 治理体制 治理方式 治理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