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陈瑜 陶石 +4 位作者 胡敏 徐璐 王娇 符才波 周威伦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8-691,共4页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加入10、20、40μmol/L浓度的槲皮素100μl,分别记为槲皮素10、20、40μmol/L组,另加入RPMI1640培养液100μl为空白组。比较各组细胞增殖、凋亡、黏附...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加入10、20、40μmol/L浓度的槲皮素100μl,分别记为槲皮素10、20、40μmol/L组,另加入RPMI1640培养液100μl为空白组。比较各组细胞增殖、凋亡、黏附能力、迁移能力、侵袭情况;检测各组HL-60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家族蛋白8、9、3的表达情况。结果 槲皮素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活力,其活力随槲皮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槲皮素各组凋亡指数较空白组增加,黏附率、迁移率、侵袭数较空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槲皮素各组呈显著浓度依赖性(P<0.05)。40μmol/L槲皮素能够显著上调caspase9、3蛋白表达(P<0.05)。结论 槲皮素能够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对其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凋亡机制与细胞中caspase9、3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白血病细胞 增殖 凋亡 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比例变化对ALL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莲 何金龙 +3 位作者 巫翠云 周海燕 周威伦 巫翠萍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ALL患者治疗前及用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VDCP)方案治疗后的外周血CD4^+CD25^(high)Treg...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ALL患者治疗前及用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VDCP)方案治疗后的外周血CD4^+CD25^(high)Treg比例。对所有患者随访5年,将13例持续完全缓解(CR)者作为CR组,将9例未缓解(NR)或缓解后5年内复发者作为NR组,以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L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比例均升高(P<0.05),CR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high)Treg比例明显升高(P<0.001),NR组治疗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high)Treg比例稍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high)Treg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接近于正常对照组(P>0.05)。NR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high)Treg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外周血CD4^+CD25^(high)Treg或许可作为ALL患者疗效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瑜 陶石 +4 位作者 胡敏 徐璐 王娇 符才波 周威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5)与死亡组(n=37)。比较两组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ROC曲线获取各因素最佳截断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TCL-N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Nomogram模型,校正曲线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结果: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说明此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高风险阈值>0.06时,Nomogram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在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可提供显著的额外临床净收益。结论:PIT≥2.40、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受累个数≥2、PLR≥180.27、NLR≥4.05及LMR<2.81是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识别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临床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反应标志物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atuzumab vedotin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剑秋 刘艳艳 +7 位作者 李菲 吴肖志军 姚志华 孔繁聪 周威伦 汤唯艳 滕悦 冯继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1985-1990,共6页
目的分析Polatuzumab vedotin(Pola)联合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Pola-(B)R]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R/R 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中国Pola同情用药项目(CUP)4个肿瘤中心收治的21例... 目的分析Polatuzumab vedotin(Pola)联合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Pola-(B)R]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R/R 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中国Pola同情用药项目(CUP)4个肿瘤中心收治的2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中位年龄56(25~76)岁。10例接受Pola-BR治疗,另外11例仅接受Pola-R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用药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已接受至少一次疗效评估的21例患者,分析截止于2020年8月12日的数据,最佳总体缓解(BOR)率为81.0%(17/21),完全缓解(CR)率为19.0%(4/21)。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随访54 d,发生疾病进展3例(14.3%),删失病例数为18(85.7%),预估中位PFS为148 d。Pola-BR组任何等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Pola-R组(80.0%比63.6%),但两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30.0%比29.3%)。最常见的血液学相关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低(28.6%,6/21)、中性粒细胞减低(28.6%,6/21)及贫血(14.3%3/21)。1例肺感染及1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康复。所有患者未出现≥2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对于既往多线治疗的中国R/R DLBCL患者,Pola-(B)R方案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Polatuzumab vedotin 同情用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难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