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RB400E热轧带肋钢筋表面纵向裂纹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宏林 张娜 +2 位作者 滑鹏敏 石伟 齐艳飞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194,共3页
通过化学成分、金相观察、氧氮含量检测、扫描电镜和EDS分析,对HRB400E热轧带肋钢筋表面出现纵向裂纹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生产工艺,论述了化学成分、魏氏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及氧氮含量对热轧带肋钢筋表面产生纵向裂纹的影响机理。结... 通过化学成分、金相观察、氧氮含量检测、扫描电镜和EDS分析,对HRB400E热轧带肋钢筋表面出现纵向裂纹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生产工艺,论述了化学成分、魏氏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及氧氮含量对热轧带肋钢筋表面产生纵向裂纹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钢筋中C元素含量超标,存在非金属夹杂物、魏氏组织、氧氮含量偏高,是导致热轧带肋钢筋产生纵向裂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肋钢筋 化学成分 魏氏组织 夹杂物 氧氮含量
原文传递
不同电压跌落深度下基于撬棒保护的双馈式风机短路电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周宏林 杨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4-191,共8页
双馈式并网风力发电系统在低电压过渡(low voltageride-through,LVRT)时一般采用转子侧撬棒方法来抑制短路电流。在分析撬棒保护下双馈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generator,DFIG)磁链暂态特性的基础上,给出分析最大短路电流的简化线... 双馈式并网风力发电系统在低电压过渡(low voltageride-through,LVRT)时一般采用转子侧撬棒方法来抑制短路电流。在分析撬棒保护下双馈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generator,DFIG)磁链暂态特性的基础上,给出分析最大短路电流的简化线性模型。指出由转子侧变流器续流二极管导致的直流母线箝位效应的存在,及其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对于短路电流的研究,提出一种考虑直流母线箝位效应的撬棒电阻选择方法。对1.5MW DFIG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当撬棒电阻选择较小或短路故障较轻时,不会出现直流母线箝位效应,简化线性模型能准确地评估最大短路电流;当撬棒电阻选择较大或短路故障较严重时,短路电流的评估必须考虑直流母线箝位效应。受该效应的影响,过度增大撬棒电阻不能明显改善过渡范围,反而会增大转子侧变流器续流二极管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双馈发电机 低电压过渡 撬棒保护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大型DFIG风电场的混合型HVDC系统中整流器的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宏林 杨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4-232,共9页
针对DFIG风电场-混合型HVDC系统,建立了dq坐标系下整流器子系统的状态空间标准模型。根据逆变器子系统采用的不同控制模式,定量分析了整流器子系统的有功、无功电流的动态特性,由此推导出用于控制的整流器子系统近似动态模型。基于该模... 针对DFIG风电场-混合型HVDC系统,建立了dq坐标系下整流器子系统的状态空间标准模型。根据逆变器子系统采用的不同控制模式,定量分析了整流器子系统的有功、无功电流的动态特性,由此推导出用于控制的整流器子系统近似动态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整流器子系统双闭环控制器。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仿真验证了整流器子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正确性,同时,基于SimPowerSystems环境对"DFIG风电场-混合型HVDC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整流器控制方案能有效提高HVDC系统对风电场输出电流的跟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高压直流输电 混合型HVDC 整流器 双馈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离大型DFIG风电场的混合型HVDC建模及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宏林 杨耕 耿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4-131,共8页
针对远距离大型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风电场,提出了一种混合型高压直流(Hybrid HVDC)输电方式并给了出其控制策略。在该方案中,HVDC整流侧采用基于晶闸管的相控换流器(LCC),并以STATCOM作为电压支撑为DFIG提供励磁和整流器换向电压;逆... 针对远距离大型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风电场,提出了一种混合型高压直流(Hybrid HVDC)输电方式并给了出其控制策略。在该方案中,HVDC整流侧采用基于晶闸管的相控换流器(LCC),并以STATCOM作为电压支撑为DFIG提供励磁和整流器换向电压;逆变侧采用基于全控器件的电流源型逆变器(CSI),从而达到对电网提供独立无功支撑的目的。文章首先建立了DFIG风电场及混合型HVDC并网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然后针对其中的STATCOM子系统、整流器子系统和逆变器子系统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经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该系统能够顺利完成黑启动,具有精确的功率跟踪和快速的功率响应能力,还能够向电网提供独立的无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高压直流输电 混合型高压直流 双馈感应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DFIG风电场的LCC-HVDC并网及控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宏林 杨耕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2,共5页
针对大型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风电场的相控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并网,分析了一种新型拓扑结构,其特点为由STATCOM稳定整流侧交流母线电压,为风电场中的DFIG提供定子励磁并保证整流器正常换向;由整流器跟踪风电场发出的有功功率... 针对大型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风电场的相控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并网,分析了一种新型拓扑结构,其特点为由STATCOM稳定整流侧交流母线电压,为风电场中的DFIG提供定子励磁并保证整流器正常换向;由整流器跟踪风电场发出的有功功率,并将其送至高压直流母线。给出了该系统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动态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可知STATCOM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特性而整流器具有非仿射非线性特性。根据这2个方面特点,提出了系统控制策略:针对STATCOM模块,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动态解耦矢量控制器,完成整流侧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的控制。针对整流器模块,采用逆系统控制方法完成电流内环设计;以STATCOM直流侧电压为风电场与负载功率平衡指示,基于近似功率平衡动态模型完成电压外环的设计。经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系统能够顺利完成黑启动,且具有精确的功率跟踪和快速的功率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高压直流输电 LCC-HVDC 双馈发电机 STATCOM 整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PMSM的转子角度、转速估计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宏林 况明伟 吴建东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共4页
针对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子角度、转速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静止坐标系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进行角度、转速估计,可以在避免传统估计方案中基于锁相环的转子磁链定向过程的同时,消除可能引起系统不稳定的... 针对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子角度、转速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静止坐标系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进行角度、转速估计,可以在避免传统估计方案中基于锁相环的转子磁链定向过程的同时,消除可能引起系统不稳定的局部环,进而提高估计方法的动态性能。为获得转子角度估计值,该方法并不直接对快速变化的转子角度计算值进行滤波,而是首先对缓慢变化的转子角度初值进行滤波,然后再将其叠加到快速变化的有偏转子角度计算值上,从而获得转子角度的无偏估计。针对典型的1.5 MW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估计方法的稳态特性与传统反电势锁相环法类似,但动态特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角估计 转速估计 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向级联式BuckBoost逆变器的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宏林 肖帅 杨耕 《电源学报》 2012年第3期18-22,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级联式BuckBoost变流器,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与理论分析。在确定变流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分析建立了变流器的开关函数模型,接着推导了变流器的开关周期平均值模型。该模型表明了该变流器系统具有双向能量流动和升... 介绍了一种新型级联式BuckBoost变流器,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与理论分析。在确定变流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分析建立了变流器的开关函数模型,接着推导了变流器的开关周期平均值模型。该模型表明了该变流器系统具有双向能量流动和升降压的能力,并揭示了该变流器在控制上具有较强优势的原因在于它有一个额外的控制自由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级联式Buck—Boost变流器 双向变流器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驱机组的模拟风力机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宏林 于海坤 +2 位作者 吴小田 代同振 况明伟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9,共5页
为了保证被测的永磁直驱型风电系统实现最大风能跟踪和全功率发电,指出了背靠背变流器、永磁同步发电机、感应电机、变频器、以及风力机机械特性模拟器等各环节的设计要点。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指出,背靠背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以及永磁同... 为了保证被测的永磁直驱型风电系统实现最大风能跟踪和全功率发电,指出了背靠背变流器、永磁同步发电机、感应电机、变频器、以及风力机机械特性模拟器等各环节的设计要点。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指出,背靠背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以及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电流约束使永磁同步电机在一定转速下输出功率存在上限。模拟风力机械特性模拟器的参数设计应保证风力机在整个运行范围内,始终位于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出力曲线的下方。为此,给出了风力机机械特性模拟器参数的设计方法并最后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风力机 永磁直驱 永磁同步电机 弱磁控制 最大风能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气—液传动增压装置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宏林 钟康民 《机械制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67,共2页
介绍了一种具有双向双级液体压力输出的气—液传动增压装置的工作原理,并给出输出流量与输出压力的计算公式。该装置技术性能完善,工作效率高。
关键词 传动 增压装置 双级 流量 计算公式 输出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机械加工方式的支承长度率及其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宏林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0-71,共2页
工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 ,都会在加工表面留下反映其加工方式特点的表面纹理 ,通过对不同表面纹理的支承长度率及其曲线进行分析比较 。
关键词 机械加工 表面纹理 工件加工 支承 加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系统的污染及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宏林 陈心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3年第1期29-30,共2页
分析了液压系统污染的原因和对液压系统工作性能的危害 ,提出了防止液压系统污染的具体措施 ,为液压系统的设计、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液压系统 污染控制 液压油 固体污染物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以太网的风电网侧变流器并联控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宏林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92,共3页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功率的不断增加,风电变流器设计逐渐走向并柜并联方案。采用并柜并联设计的原因一方面是模块化功率柜的设计趋于成熟、价格趋于低廉,另一方面是基于器件并联的扩容方式能力有限。但变流器并柜并联的控制,特别是均流控...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功率的不断增加,风电变流器设计逐渐走向并柜并联方案。采用并柜并联设计的原因一方面是模块化功率柜的设计趋于成熟、价格趋于低廉,另一方面是基于器件并联的扩容方式能力有限。但变流器并柜并联的控制,特别是均流控制和环流抑制,一直以来都是一项技术难题。由于在通信速度、同步性能及工程可靠性上存在不足,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在控制效果和系统可靠性之间获得良好的平衡。随着实时以太网技术的成熟,提出一种基于实时以太网的控制方法,通过该方案将能够很好地解决均流和环流抑制问题。此外,采用该实时以太网控制方法还将极大简化变流器控制系统间的互联,并为所有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通信接口。基于高速实时以太网的通信,变流器的主控制器将有能力完成包括电流环在内的高速控制,进而带来整体协调控制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实时以太网 并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DC控制方式下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高速运行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宏林 代同振 于海坤 《东方电气评论》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经典的d轴电流给定为零(ZDC,Zero d-axis Current)的矢量控制方式下,永磁同步发电机在高转速运行区域会出现异常运行工况。该异常运行工况产生的原因是,机侧变流器在有限的直流母线利用率下无法有效地平衡较高的发电机定子感应电动势... 在经典的d轴电流给定为零(ZDC,Zero d-axis Current)的矢量控制方式下,永磁同步发电机在高转速运行区域会出现异常运行工况。该异常运行工况产生的原因是,机侧变流器在有限的直流母线利用率下无法有效地平衡较高的发电机定子感应电动势。本文通过仿真对比了采用过调制与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速运行区域必须允许变流器进行过调制以保障永磁发电机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但同时也发现采用过调制将会导致转矩出现较明显的6倍频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永磁同步 直驱机组 ZDC控制 弱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系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宏林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介绍了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液压系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关键词 液压系统 故障 智能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性能电力电子装置的新型数字控制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宏林 张光新 +1 位作者 李东钰 杨耕 《电力电子》 2007年第6期11-13,31,共4页
本文首先概述了高性能电力电子装置的新型数字控制器的技术动向,然后分析了目前两款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数字控制器:瑞萨的SH7201和TI的TMS320F28335中用于高性能电力电子系统控制时所需的各个具体功能,如浮点运算单元、PWM、AD、DMA等。
关键词 电力电子系统 数字控制器 SH7201 TMS320F283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法的tp与tp曲线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宏林 《机械制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58,共2页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会留下反映其加工特点的表面纹理,通过对不同表面纹理的tp和tp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可为合理选择加工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tp和tp曲线 表面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oCAD的交互式连杆曲线生成器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宏林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1,共3页
交互式连杆曲线生成器系统在AutoCAD2000平台基础上,用ObjectARX2000、VisualC++6.0开发而成。任意输入机构的若干参数,然后拖动鼠标,在屏幕上自动生成连杆曲线。其交互性、修改性、实时性、参数化性能较好。既适用于机械原理课程的“... 交互式连杆曲线生成器系统在AutoCAD2000平台基础上,用ObjectARX2000、VisualC++6.0开发而成。任意输入机构的若干参数,然后拖动鼠标,在屏幕上自动生成连杆曲线。其交互性、修改性、实时性、参数化性能较好。既适用于机械原理课程的“连杆曲线的特性分析与综合”实验教学,又可用于实际机构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 曲线生成器 AUTOCAD2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海上双馈风电场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概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宏林 况明伟 吴建东 《东方电气评论》 2012年第4期56-61,共6页
基于双馈机组的风电场不同于基于同步发电机的传统的发电厂,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用于大容量双馈风电场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了概述。首先介绍了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技术针对海上风电应用的优缺点。然后对比了... 基于双馈机组的风电场不同于基于同步发电机的传统的发电厂,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用于大容量双馈风电场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了概述。首先介绍了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技术针对海上风电应用的优缺点。然后对比了传统电力系统中的两种经典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即相控换流高压直流输电与轻型直流输电技术,并对二者应用于双馈风电场后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克服其中存在的弊端,最后介绍了一种结合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相控换流器以及全控电流源型逆变器的混合型高压直流输电拓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高压直流输电 双馈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宏林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4年第3期37-38,共2页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质量的定量评定 ,是说明测量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 ,正确地评定和表述测量不确定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利用立式光学比较仪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评定方法 。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评定方法 测量质量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机组的双绕组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建模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宏林 《东方电气评论》 2019年第1期8-12,共5页
海上风电机组具有单机容量大的特点,其发电机较多采用双绕组三相永磁电机,并采用双绕组并联方式运行。由于绕组间互感的存在,双绕组三相永磁电机比传统的单绕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关系更为复杂,即使双绕组并联运行,也与传统单绕组... 海上风电机组具有单机容量大的特点,其发电机较多采用双绕组三相永磁电机,并采用双绕组并联方式运行。由于绕组间互感的存在,双绕组三相永磁电机比传统的单绕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关系更为复杂,即使双绕组并联运行,也与传统单绕组电机有一定的区别。为深入理解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内部特性,本文从静止坐标系出发,详细推导出双绕组电机在转子dq旋转坐标系下的电磁和机械方程,建立了其全阶模型。最后基于所得到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绕组并联运行时与单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等价关系,为永磁同步电机双绕组并联运行时的控制参数整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海上风电 永磁同步电机 双绕组电机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