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透视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骨道定位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董岩 崔鹏 +1 位作者 高奉 周敬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7-511,共5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进行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透视方法定位骨道位置前、后股骨骨道的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集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进行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透视方法定位骨道位置前、后股骨骨道的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集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左膝27例,右膝19例,平均年龄31.8±4.9岁。股骨骨道初次定位时依据术者经验进行定位,然后根据透视结果调整股骨侧骨道的定位位置。在股骨侧位视图上绘制矩形框,根据骨道中心点在此矩形框的深-浅方向及高-低方向上所占比例而定位骨道位置,比较初次定位及透视定位后,股骨骨道位置在各方向的分布情况及骨道位置良好程度。结果:透视定位前、后骨道位置在x轴情况:偏后7例调整为4例(9%),正常29例调整为36例(78%),偏前10例调整为6例(13%);y轴情况:偏高30例调整为19例(41%),正常14例调整为27例(59%),偏低2例调整为0例(0%)。初次定位时股骨骨道位置良好11例(24%),透视定位调整后骨道位置良好25例(54%)。结论: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术中透视进行股骨骨道定位,有助于改善股骨侧骨道位置分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断裂 解剖重建 透视 骨道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标志定位与测量定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骨道位置对比研究
2
作者 董岩 周敬滨 崔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1-776,共6页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手术中,观察分别使用骨性标志法和测量定位法进行股骨侧定位的骨道位置分布情况,以探寻更好的ACL股骨侧定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7月因ACL断裂于我科进行...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手术中,观察分别使用骨性标志法和测量定位法进行股骨侧定位的骨道位置分布情况,以探寻更好的ACL股骨侧定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7月因ACL断裂于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90例患者资料。股骨骨道参考住院医师嵴和分叉嵴进行定位的患者,设为骨性标志组(n=34),男26例、女8例,左膝19例、右膝15例,年龄30.8±4.6岁;股骨骨道采用测量尺测量进行定位的患者,设为测量方法组(n=56),男42例、女14例,左膝32例、右膝24例,年龄31.7±5.3岁。在三维CT股骨侧位视图上绘制矩形框,根据骨道中心点在此矩形框的深-浅方向及高-低方向上所占比例而定位骨道位置,比较两组骨道位置在各方向的分布情况及骨道位置良好程度。结果:股骨骨道位置分布:股骨外髁深-浅方向偏后、正常、偏前的例数,骨性标志组分别为4、23、7例,测量方法组分别为7、47、2例;高-低方向偏高、正常、偏低的例数,骨性标志组分别为22、11、1例,测量方法组分别为6、48、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道位置良好比例:骨性标志组26.5%,测量方法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使用骨性标志法定位相比,采用测量定位法进行骨道定位解剖重建ACL,股骨侧骨道位置更加集中于正常范围,骨道位置良好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断裂 解剖重建 骨性标志 测量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肌腱撕裂的疗效
3
作者 崔鹏 果森 +4 位作者 曲峰 沈松坡 王国栋 董岩 周敬滨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39-342,347,共5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使用双排锚钉固定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肌腱撕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22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骨科收治的65例单纯或伴有肩胛下肌肌腱撕裂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应用双排锚钉固定技术修复治疗,其中男36例,女29例...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使用双排锚钉固定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肌腱撕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22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骨科收治的65例单纯或伴有肩胛下肌肌腱撕裂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应用双排锚钉固定技术修复治疗,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41~74岁,平均(60.30±10.28)岁。根据Lafosse分型,Ⅱ型31例,Ⅲ型25例,Ⅳ型9例。患者均有肩关节疼痛症状,Lift-off试验、熊抱试验、压腹试验阳性。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ASE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再撕裂等相关并发症发生。65例中61例获得随访,4例因患者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失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7.37±8.0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肩关节主动内旋改善,Lift-off试验、熊抱试验、压腹试验均为阴性。VAS(0.92±0.69)分,Constant-Merly评分(88.66±4.45)分,ASES评分(89.39±4.52)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通过带线锚钉双排固定技术可解剖修复损伤的肩胛下肌肌腱,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双排锚钉固定技术 修复 肩胛下肌肌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对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赵丹丹 原笑捷 +5 位作者 任紫茜 宋斌斌 曹彤彤 陈根 丁杰 周敬滨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对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对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模式护理,试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SF⁃36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3天、7天和14天,试验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分别达到30°、60°和90°所需的时间,试验组患者均快于对照组(P<0.001)。手术后2个月随访显示,试验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ERAS是一种旨在改善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多元化治疗方案,ERAS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对于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SF⁃36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Ⅲ型肩胛动力障碍肩袖撕裂患者的肩胛骨运动及肩部功能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磊 高奉 +12 位作者 付一峰 孙婧怡 贺忱 钱驿 果森 胥皞 郝悦 杨京伦 张霄瀚 巩亚伟 赵盈绮 刘壮 周敬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目的:探究伴有Ⅲ型肩胛动力障碍(SD)和不伴有SD的肩袖撕裂患者在肩胛骨运动和肩部功能方面的不同表现。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因肩袖撕裂就诊的16名伴Ⅲ型SD的肩袖撕裂患者(SD组)与17名无SD的肩袖撕裂患... 目的:探究伴有Ⅲ型肩胛动力障碍(SD)和不伴有SD的肩袖撕裂患者在肩胛骨运动和肩部功能方面的不同表现。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因肩袖撕裂就诊的16名伴Ⅲ型SD的肩袖撕裂患者(SD组)与17名无SD的肩袖撕裂患者(无SD组),分别拍摄患者患侧于冠状面外展0°、30°、60°、90°时的X线平片,通过测量X线平片中的3个参数来评估肩胛骨的三维运动,3个参数分别为肩胛冈线长度(LSS)、肩胛骨上旋角度(SURA)、喙突上移高度(CUSD),并记录患者的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结果:(1)在肩关节外展0°及30°位,两组间SURA、CUSD及LSS均无显著差异;在肩关节外展60°及90°位,两组间CUSD及LSS无显著差异,但SD组的SURA显著大于无SD组(P<0.05)。(2)SD组的主动前屈、外展及外旋活动度均显著小于无SD组(P<0.05)。(3)SD组的VAS得分显著高于无SD组(P<0.05)。(4)SD组的ASES评分显著低于无SD组(P<0.05)。结论:伴Ⅲ型SD的肩袖撕裂患者相比于无SD的肩袖撕裂患者在肩外展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肩胛骨上旋角度;相比于无SD的肩袖撕裂患者,伴Ⅲ型SD的肩袖撕裂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为剧烈,肩部活动度及肩部功能表现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动力障碍 肩袖撕裂 肩胛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解剖因素与前交叉韧带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孙婧怡 钱驿 +5 位作者 赵盈绮 高奉 李磊 贺忱 果森 周敬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膝关节解剖因素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信号强度的关系。方法:2023年1~5月招募健康受试者100例,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6.87±7.21(20~50...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膝关节解剖因素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信号强度的关系。方法:2023年1~5月招募健康受试者100例,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6.87±7.21(20~50)岁。通过MRI测量胫骨平台骨性后倾角、胫骨平台软组织后倾角、半月板-胫骨平台角(meniscus-bone angle,MBA)、髁间窝宽度指数(notch width index,NWI)、髁间嵴高度及ACL信号强度。首先分析性别、年龄、胫骨平台骨性后倾角、胫骨平台软组织后倾角、MBA、NWI、髁间嵴高度与ACL信号强度是否具有相关性,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对健康人群ACL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性别、外侧MBA与ACL的信号与噪音比值(the signal to noise quotient,SNQ)均呈现显著相关性(r=-0.283,P=0.004;r=-0.213,P=0.033),而年龄、内侧胫骨平台骨性后倾角、内侧胫骨平台软组织后倾角、外侧胫骨平台骨性后倾角、外侧胫骨平台软组织后倾角、内侧MBA、NWI、内侧髁间嵴高度、外侧髁间嵴高度与ACL的SNQ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t=-2.907,P=0.005)和外侧MBA(t=-2.126,P=0.036)均为健康人群ACL在MRI上信号强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健康人群中,外侧MBA、性别与ACL的SNQ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外侧MBA越大,ACL信号强度越低,女性ACL信号强度较男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因素 前交叉韧带 MRI 信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冰颖 张霄瀚 +3 位作者 钱驿 唐文博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835,共8页
本文主要综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的研究进展,梳理了4个主要阶段(RICE原则、PRICE原则、POLICE原则、PEACE&LOVE原则)的理念保留和更新。传统的加压抬高和休息保护仍有保留的价值,但随着康复理念的进步,早期主动康复在组... 本文主要综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的研究进展,梳理了4个主要阶段(RICE原则、PRICE原则、POLICE原则、PEACE&LOVE原则)的理念保留和更新。传统的加压抬高和休息保护仍有保留的价值,但随着康复理念的进步,早期主动康复在组织愈合过程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冷疗仍有益处,因此无须完全放弃。非甾体抗炎药在缓解软组织急性疼痛、肿胀和改善功能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患者及医务人员使用偏好高,故临床应用利大于弊。最后,现代医学模式已经开始融入更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关注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同时引导个体主动参与康复过程,可加速康复进程,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 运动损伤 处理原则 运动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步态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敬滨 李国平 李方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8-901,91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下肢关节运动学变化特点。方法:30名慢性ACL损伤患者为损伤组,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利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实验对象进行步态分析,比较两组的时间距离指标;比较两组在预承重期髋、膝关节最大... 目的:探讨慢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下肢关节运动学变化特点。方法:30名慢性ACL损伤患者为损伤组,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利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实验对象进行步态分析,比较两组的时间距离指标;比较两组在预承重期髋、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和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以及膝关节最大外旋角度。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损伤组步频、步速显著减小,步态周期时间显著增加(P<0.05)。在预承重期,损伤组最大屈髋角度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最大屈膝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最大跖屈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最大胫骨外旋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ACL损伤患者行走时步态出现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角度的改变,同时,膝关节旋转角度也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步态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残重建与非保残解剖重建对“后交叉韧带愈合”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敬滨 钱驿 +5 位作者 席蕊 贺忱 高奉 吕婷 果森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99-904,共6页
目的:比较保残重建和非保残解剖重建两种方式治疗"后交叉韧带愈合"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附属体育医院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 目的:比较保残重建和非保残解剖重建两种方式治疗"后交叉韧带愈合"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附属体育医院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手术的67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保残重建组35例,术中保留ACL在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附着的残端,股骨止点选择解剖止点,胫骨止点选择解剖止点偏后位置进行单束重建;非保残解剖重建组32例,术中不保留附着于PCL的ACL残端,股骨胫骨骨道位置选择在解剖中心位置进行单束重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KT2000双膝前向松弛度差值、轴移试验、IKDC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术后较术前KT2000双膝前向松弛度差值明显降低,轴移试验阴性率明显增加,IKDC评分、Lysholm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双膝前向松弛度差值、IKDC评分、Lysholm评分、轴移试验阴性率、轴移试验分级分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PCL愈合"型的ACL损伤患者,胫骨止点偏后位置保残重建和非保残ACL解剖重建均可取得良好的术后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愈合型 保残重建 解剖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重建术后的步态分析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敬滨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26,372,共5页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步态分析 术后 生物力学运动 生物力学分析 稳定结构 膝关节运动 机械感受器 ACL损伤 代偿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T2000/KT1000对膝稳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敬滨 王予彬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7-309,313,共4页
关键词 KT2000/KT1000 膝关节 关节稳定性 关节测量仪 研究进展 交叉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敬滨 刘玉杰 李国平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5期441-444,共4页
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和保留残束的ACL重建保留了更多ACL的残留组织,有研究认为可促进组织愈合并提高临床疗效,但也有研究发现ACL保残重建相比非保残重建无明显的优越性,而且ACL保残重建手术过程相... 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和保留残束的ACL重建保留了更多ACL的残留组织,有研究认为可促进组织愈合并提高临床疗效,但也有研究发现ACL保残重建相比非保残重建无明显的优越性,而且ACL保残重建手术过程相对复杂,延长手术时间,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ACL保残重建是否具有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回顾分析ACL保残重建的相关文献,对ACL残端的生物学特点、分类、保残重建技术和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理念与方法 被引量:34
13
作者 周敬滨 Zachary Working +1 位作者 Carola F.van Eck Freddie H.Fu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1-518,共8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技术是基于ACL解剖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手术技术。ACL解剖重建是根据ACL的解剖特点进行功能重建,恢复ACL原有的尺寸、韧带胶原走行方向和止点位置。解剖重建不仅包括双束和单束重建,...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技术是基于ACL解剖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手术技术。ACL解剖重建是根据ACL的解剖特点进行功能重建,恢复ACL原有的尺寸、韧带胶原走行方向和止点位置。解剖重建不仅包括双束和单束重建,而且包括以此理论为基础的ACL重建术后的翻修与加固。本文对ACL的解剖重建技术进行介绍,针对在关节镜下如何观察原ACL的止点位置,测量止点长宽,选择骨道位置,如何利用影像学进行评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并介绍了该技术目前的临床评价结果。同时,本文对ACL解剖重建和传统"经典"重建方法的区别进行了重点说明与解释,为提高国内医师对ACL解剖重建技术的认识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重建 双束 单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光斑中心高精度实时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敬滨 范勇 肖德成 《微计算机信息》 2009年第16期122-123,144,共3页
激光光斑的实时采集和光斑中心精确定位是激光应用和机器视觉检测领域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采用DirectShow技术实时获取并处理光斑图像,先使用Sobel算子处理得到像素级图像边缘,再使用二阶空间矩算子进一步细化从而得到亚像素边缘数据,最... 激光光斑的实时采集和光斑中心精确定位是激光应用和机器视觉检测领域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采用DirectShow技术实时获取并处理光斑图像,先使用Sobel算子处理得到像素级图像边缘,再使用二阶空间矩算子进一步细化从而得到亚像素边缘数据,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从而得到光斑中心0.1像素级坐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速度能满足实时系统需求,鲁棒性好,定位精度高,在定位运动光斑的中心和激光受不同环境影响情况的偏离状况方面有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激光光斑 亚像素 实时检测 二阶空间矩 DIRECTSH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测量尺指导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15
作者 董岩 崔鹏 +2 位作者 周敬滨 赵尔弘 肖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通过关节镜探查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状态并采用微骨折术治疗,观察微骨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对29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术中利用关节镜测量尺对缺损区进行测量,并在其量化指导下... 目的:通过关节镜探查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状态并采用微骨折术治疗,观察微骨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对29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术中利用关节镜测量尺对缺损区进行测量,并在其量化指导下行规律打孔,进行微骨折治疗。手术前后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软骨损伤于股骨内髁和股骨滑车关节面最常见,分别占41.4%和27.6%;软骨损伤面积多数在1~3 cm2,占69%(20例)。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10~33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43.8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86.1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2.2分。结论:当软骨损伤面积小于4 cm2,微骨折技术是治疗膝关节全层软骨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微骨折术 膝关节 软骨损伤 面积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几何畸变校正方法 被引量:22
16
作者 范勇 张佳成 +2 位作者 陈念年 周敬滨 王俊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94-197,共4页
在机器视觉检测中大视场短焦距摄像机镜头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光学畸变,在高精度测量中必须对摄像机镜头畸变进行校正。提出利用光学成像规律和镜头畸变校正模型相结合的畸变校正方法求出初始畸变系数,然后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求出最优畸... 在机器视觉检测中大视场短焦距摄像机镜头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光学畸变,在高精度测量中必须对摄像机镜头畸变进行校正。提出利用光学成像规律和镜头畸变校正模型相结合的畸变校正方法求出初始畸变系数,然后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求出最优畸变系数,最后采用三次B样条插值对畸变图像进行灰度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依赖摄像机内部参数的前提下,校正后径向均方根误差为0.45个像素,灰度重建后径向均方根误差为0.36个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几何畸变 校正算法 灰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动力学相关参数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伟 周敬滨 +1 位作者 陶增羽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下肢关节的动力学变化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胫股关节OA患者60名,根据K/L影像分级分为轻型患病组(LKOA)和重型患病组(MKOA);另取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与患病...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下肢关节的动力学变化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胫股关节OA患者60名,根据K/L影像分级分为轻型患病组(LKOA)和重型患病组(MKOA);另取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与患病组相当的30名正常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CON)。利用VICON三维动作分析系统测试并比较实验对象下肢各关节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支撑早期,LKOA组膝关节最大外展力矩大于MKOA组和CON组(P<0.001);MKOA组支撑期中期膝关节内收力矩第1峰值显著大于LKOA组(P<0.05)和CON组(P<0.001);LKOA组支撑末期膝关节内收力矩第2峰值明显低于CON组(P<0.05);MKOA组髋关节内收力矩第1峰值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论:胫股关节KOA病情越重,膝关节内侧面负荷越大;与健康人相比,OA患者髋关节外展力矩较大,重型患者髋关节内收力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步态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腘绳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建 周敬滨 +2 位作者 解强 李方祥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0-753,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腘绳肌功能的影响,为预防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患侧腘绳肌肌力的下降、及早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体腘绳肌重建ACL男性患者30名为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腘绳肌功能的影响,为预防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患侧腘绳肌肌力的下降、及早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体腘绳肌重建ACL男性患者30名为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等长收缩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采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双侧腘绳肌等长肌力,采用Tensiomyography肌肉状态测试分析仪测试电机械延迟(EMD)和收缩持续时间;行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常规组较术前有所下降,而等长收缩组和NMES组则较术前有所增加,且与常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半腱肌EMD:术后NMES组较常规康复组和等长收缩组增加较少,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P<0.01)。股二头肌EMD:术后三组受试对象EMD患侧均较健侧增加,等长收缩组较常规康复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半腱肌和股二头肌收缩持续时间: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无论是健侧还是患侧股二头肌收缩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IKDC评分: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差值,常规康复组较等长收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NMES可以有效地预防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腘绳肌肌力的下降以及电机械延迟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力 电机械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备战第28届奥运会中国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永生 李方祥 +3 位作者 解强 周敬滨 崔颖 孙贵先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4-745,共2页
目的:了解运动损伤的项目分布特点,总结国家集训队备战世界大赛医疗保障工作经验。方法:组织医疗专家组对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国家队运动员的伤病进行会诊与治疗。结果:在本次调查的30支运动队的650名运动员中,损伤人数为268人,患病... 目的:了解运动损伤的项目分布特点,总结国家集训队备战世界大赛医疗保障工作经验。方法:组织医疗专家组对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国家队运动员的伤病进行会诊与治疗。结果:在本次调查的30支运动队的650名运动员中,损伤人数为268人,患病率为41.2%。膝关节损伤人数最多,为97人,占患病人数的36.2%;腰部损伤次之,为76人,占28.4%;踝关节(27人、10.1%)、肩关节(22人、8.2%)、跟腱(19人、7.1%)的损伤发病率也较高。建议: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找出易损伤的关节部位,重点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预防肌肉疲劳后发生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运动员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伟 汪宗保 +1 位作者 李国平 周敬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三维动作分析系统对轻病组、重病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和对照组各30名进行运动学参数测试。结果:两组患者与对照组的时空参数相比,... 目的:定量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三维动作分析系统对轻病组、重病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和对照组各30名进行运动学参数测试。结果:两组患者与对照组的时空参数相比,支撑期百分比参数较大(P<0.05)。关节角度方面,轻病组、重病组分别和对照组相比,最大伸髋角度明显减小(P<0.05);足跟着地期伸膝角度、支撑期最大屈膝角度和支撑期最大伸膝角度等参数均明显减小(P<0.05);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跖屈角度和最大背屈角度较小(P<0.05),重病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较大(P<0.001)。结论:KOA患病组与对照组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患者为减少患病部位的负荷采取了相应的代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步态 运动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