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著名法学家周旺生谈——现代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旺生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春秋时代,商鞅依仗变法,促秦国奋起于诸侯最终一统天下,完成社会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被民间传奇勾勒成"布衣天子"的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创立并推行《大明律》,在历史长河中也留下了一段不朽的盛世传奇。如今,蓄势在世... 春秋时代,商鞅依仗变法,促秦国奋起于诸侯最终一统天下,完成社会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被民间传奇勾勒成"布衣天子"的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创立并推行《大明律》,在历史长河中也留下了一段不朽的盛世传奇。如今,蓄势在世界崛起的中华民族,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对依法治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渴求。立法在一定程度上被执政者视为"尚方宝剑"。为何人类社会的法制需求,总是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在日益担纲社会经济生活主角的企业,其对制度的诉求是否也与企业经济地位的上升与日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企业 制度建设 内控 法学 社会经济生活 经济增长 社会形态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周旺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0,共8页
法律解释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整体中具有辐射性和跨越性的重要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法律解释权 ,解释法律应当遵循五道程序 ,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最高司法机关可以就司法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 ,这些内容构成... 法律解释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整体中具有辐射性和跨越性的重要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法律解释权 ,解释法律应当遵循五道程序 ,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最高司法机关可以就司法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 ,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国现行法律解释的制度框架。这一制度框架中 ,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解释制度在法律意义上是成立的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是否合法则存在疑问。现今绝大多数国家一般都以司法机关为主要的法律解释主体。中国实际采行的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司法机关都解释法律的二元化体制 ,前者是法律上的首要法律解释主体 ,后者则是实践中最主要的法律解释主体。几十年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法律解释为数非常有限 ,倒是法律上处于其次地位的最高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为数甚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和主要的法律解释权 ,在逻辑上是成立的。然而逻辑上成立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会期不足因而不能随时根据需要解释法律 ,它并不具体应用法律因而难以适时就法律应用特别是法律适用做出法律解释。转变这种状况 ,单用所谓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分类方法是不敷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律解释制度 国家法律制度 法律解释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司法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立法原则的法律化、制度化 被引量:48
3
作者 周旺生 《法学论坛》 2003年第3期29-36,共8页
立法原则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是当代中国立法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中国立法原则经历了由观念化向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转变。现时期中国立法原则为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关键词 中国 立法原则 法律化 制度化 立法制度 宪法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原则 科学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利益 被引量:75
4
作者 周旺生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8,共5页
利益是极为重要的生活资源。凭藉这种资源 ,社会主体便能获取好处 ,满足需要或愿望 ,使生活达致某种景况。法律利益是从利益体系中剥离出来的 ,以法定形式存在的利益。利益一旦被选择和确认为法律利益 ,它就成为法律权利。法与利益的联... 利益是极为重要的生活资源。凭藉这种资源 ,社会主体便能获取好处 ,满足需要或愿望 ,使生活达致某种景况。法律利益是从利益体系中剥离出来的 ,以法定形式存在的利益。利益一旦被选择和确认为法律利益 ,它就成为法律权利。法与利益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法的产生、内容、本质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立基于对利益资源的配置和固化的结果。法律对利益的调节和处理需要有科学的标准和原则。现代法律所调处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冲突是复杂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利益 法律权利 群体利益 国家利益 私有财产 法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的渊源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旺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4,共8页
迄今为止的法律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环绕着法的渊源展开的,法的形成和法的应用甚至以法的渊源为立命的前提性基础;然而法的渊源意识的基础和依托至今仍然殊为薄弱。奥斯汀固然奋力呼吁人们革除法和法的渊源研究方面的弊病,把法和法的渊... 迄今为止的法律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环绕着法的渊源展开的,法的形成和法的应用甚至以法的渊源为立命的前提性基础;然而法的渊源意识的基础和依托至今仍然殊为薄弱。奥斯汀固然奋力呼吁人们革除法和法的渊源研究方面的弊病,把法和法的渊源从散漫、驳杂和喧闹不已的“超市”中引领出来,却又失之于将其禁锢在一个狭隘的天地。奥斯汀身后的法律学人在探讨法的渊源方面亦有努力,但这种努力并未达致较为成熟的程度。实际的情形表明,如欲转变长期以来未能深究法的渊源因而总是被动地同法的渊源发生关联的情境,俾使法的渊源、法律学说和法律实践三者的融合处于和谐状况,促动法的渊源这种宝贵的资源、进路和动因在良法美制的形成方面展现上佳作用,很显然需要法律人形成自觉且科学的法的渊源意识,需要有普遍的法的渊源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渊源意识 奥斯汀 法源意识 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典在制度文明中的位置 被引量:34
6
作者 周旺生 《法学论坛》 2002年第4期13-23,共11页
法典是我们了解人类法律制度文明乃至整个制度文明最集中最权威的典籍 ,是我们能够得以近距离或直接而真切地观察某种法乃至某种法律制度文明的主要钥匙。法典是固化和记录一定的统治秩序、社会秩序和社会改革成果的更有效的形式 ,是统... 法典是我们了解人类法律制度文明乃至整个制度文明最集中最权威的典籍 ,是我们能够得以近距离或直接而真切地观察某种法乃至某种法律制度文明的主要钥匙。法典是固化和记录一定的统治秩序、社会秩序和社会改革成果的更有效的形式 ,是统治者或国家政权为治之要具和要途。法典和法典编纂是在法律制度领域治乱和实行统一的有效手段 ,在整肃立法、维护法制统一方面有显著功效。法典的统一性 ,也是一定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得以崛起或得以复兴的关键条件。法典编纂所包含的技术因素使法典成为能够传诸久远的一个优势条件。法典可以把统治者所选择的并且为社会生活所认同的法律制度 ,以比较完整的形式固化下来 ,形成大局 ,传诸后世 ,使其影响深刻而广远。成文法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而法典则是成文法发达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法典是法的形式中的最高形式 ,它比习惯法、判例法明确、准确、直观、质朴 ,因而更便于人们了解、理解和运用。法典是一种创设法 ,比习惯法、判例法更有利于实现对社会的能动性改造。法典是法的形式中尤具普遍性的一种 ,作用也更重要、更广泛。且法典尤具会通性能和沟通性能 ,法典中蕴涵和宣扬的理性、正义和其他美好的因素 ,比之习惯法、判例法更具有可以跨越地区和国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 制度文明 法典编纂 习惯法 成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动因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旺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0,共8页
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重大主题,是权力资源合法化的必经之途,是抑制权力弊病所必需。权力资源对社会历史有重大作用,但也容易滋生弊病: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权力资源是使许多追求它的人堕入深渊的重要原因;一个被授予权力的人... 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重大主题,是权力资源合法化的必经之途,是抑制权力弊病所必需。权力资源对社会历史有重大作用,但也容易滋生弊病: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权力资源是使许多追求它的人堕入深渊的重要原因;一个被授予权力的人,总是面临着滥用权力的诱惑;权力的行使常以不可忍受的压制为标志;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力乃是世界上最肆无忌惮的力量之一;对自由和权利而言,最大的威胁和危险来自权力的滥用和权力的侵害。抑制权力资源的弊病,离不开法律调控。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亦完全可能。法律可成为权力来源的制度渠道,先进的法律注重寻求国家生活的稳定和进步、社会生活的和平和安宁,因而对权力往往表现出来的侵略性、扩张性具有天然的抑制作用,发达的法律制度总是经常致力于阻止压制性权力结构的出现。权力和法律都是强力的象征,法律对权力资源实行调控是强强碰撞和强力之间的抑制和平衡。当然,法律对权力资源的调控作用并非没有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资源 法律调控 政治权利 法治思想 法律制度 公民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旺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51,共5页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周旺生一个法,就其内容的结构和安排来说,通常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组成部分.从法案起草的一般逻辑顺序来说,法案起草人和法案审查、审议者首先要遇到的则是总则构造问题。他们需要弄清:总则是什么?总则是...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周旺生一个法,就其内容的结构和安排来说,通常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组成部分.从法案起草的一般逻辑顺序来说,法案起草人和法案审查、审议者首先要遇到的则是总则构造问题。他们需要弄清:总则是什么?总则是不是法所必具的组成部分?总则应当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总则 法的效力 立法目的 法的适用 立法根据 定制度 法案起草人 《法国民法典》 地方政府组织法 基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全国人大立法运作制度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旺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73,共8页
国人至今鲜有明了全国人大立法运作制度的。全国人大成文化的法定立法运作制度 ,一直由宪法和有关宪法性法律确定 ,其框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是立法法所建置的法律案提案和审议制度 ,也约略包括表决和公布制度。全国人大法律案提案权归属... 国人至今鲜有明了全国人大立法运作制度的。全国人大成文化的法定立法运作制度 ,一直由宪法和有关宪法性法律确定 ,其框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是立法法所建置的法律案提案和审议制度 ,也约略包括表决和公布制度。全国人大法律案提案权归属于全国人大系统的有关方面和中央行政、军事和司法机关 ,但只有其中那些国家机关才真正有条件行使法律案提案权 ,而主席团、代表团和人民代表事实上难以行使也未曾行使法律案提案权 ,他们的法律案提案权带有虚置意味。这就使提案权归属在法律上和实践中发生疏离。各提案主体提出法律案的方式是有别的。法律案的审议有两种情形 :旨在决定法律案是否列入议事日程的审议和决定法律案可否成为法律的正式审议。正式审议由大会说明开始 ,尔后分别由各代表团作基本审议、有关专门委员会作专门审议、法律委员会作统一审议 ,后者是尤为重要的审议关口。最后 ,必须注意常委会在全国人大立法运作过程中扮演着极端重要的角色 ,这种角色显然可收弥补全国人大立法行为能力不足之效 ,但是否会造成全国人大立法大权旁落 ,却是一个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法 全国人大 立法运作 法律案提案 法律案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高层次伦理规范的正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旺生 《法学论坛》 2003年第4期29-38,共10页
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所憧憬所讴歌的景状 ,从柏拉图到罗尔斯 ,西方学人叙说了数不清的关于正义的见解 ,既贡献了种种经典性论说 ,也使正义成为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正义实际上不是虚玄的事物 ,它也像法和道德一样 ,是为社会生活提供标准... 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所憧憬所讴歌的景状 ,从柏拉图到罗尔斯 ,西方学人叙说了数不清的关于正义的见解 ,既贡献了种种经典性论说 ,也使正义成为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正义实际上不是虚玄的事物 ,它也像法和道德一样 ,是为社会生活提供标准和指明方向的规范 ,不过不是普通的规范 ,而是高层次伦理规范。正义对主体的精神和行为都予以调整。正义不取文本形式 ,不是明文记载的制度 ,而是以观念化的形态存在于人的头脑、心灵、社会舆论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中。正义是人们无法捧读的 ,但它却像时间一样 ,时刻就在我们身边。正义是伦理规范体系中规格和境界最高的规范 ,它以一系列美德或善为其基本内容。正义要求个人具备公平、公正、公道、正直、合理的美德 ,要求国家和社会体现自由、平等、安全这一类善 ,而法如果与正义结合便成为良法。正义的强制力比法更深刻 ,它以理性为强制力量 ,不以国家强力和法定程序保障其实现。正义的触角或统辖范围远远大于法的范围 ,它是关涉领域最广、时空跨度最大、尤具普适性的社会规范。在迄今衍生的形形色色正义理论中 ,亚里士多德和罗尔斯的学说 ,影响尤为深远。正义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性 ,是绝对和相对的统合 ;具有主观和客观两重性 ,是主观和客观的统合。正义是以具体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普洛透斯的脸 高层次伦理规范 正义的统辖范围 正义的基本属性 正义的根本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地方立法的地位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旺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11,共4页
论中国地方立法的地位周旺生中国地方立法在国家立法体制中的地位,由中国地方立法的法律地位、实践地位、国情地位所合成,并与执政者的认识水平相关。正确认识中国地方立法的地位,应当注意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一)中国地方立法的... 论中国地方立法的地位周旺生中国地方立法在国家立法体制中的地位,由中国地方立法的法律地位、实践地位、国情地位所合成,并与执政者的认识水平相关。正确认识中国地方立法的地位,应当注意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一)中国地方立法的法律地位中国地方立法的法律地位,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立法体制 中央立法 一国两制 中央与地方 法律地位 行政法规 地方组织法 实践地位 过分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中国社会成为现代法治社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旺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共1页
让中国社会成为现代法治社会北京大学法律系周旺生教授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工程,除应包括长期来人们所追求的“四个现代化”外,还应包括法治现代化。没有法治现代化,不可能真正实现其他现代化。观察世界上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不... 让中国社会成为现代法治社会北京大学法律系周旺生教授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工程,除应包括长期来人们所追求的“四个现代化”外,还应包括法治现代化。没有法治现代化,不可能真正实现其他现代化。观察世界上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不难看到,它们的发达程度,通常总与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法治社会 中国社会 法治现代化 治国方略 中国法治 法治化 民主政治 现代社会 古代法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关村园区的管理体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旺生 《法学论坛》 2002年第3期12-20,共9页
管理体制在科技园区的制度环境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 ,它是科技园区制度环境所需注重对待的 ,同时也是科技园区制度环境所应淡化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所建置的管理体制 ,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为国内其他园区管理体制的建置提供了... 管理体制在科技园区的制度环境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 ,它是科技园区制度环境所需注重对待的 ,同时也是科技园区制度环境所应淡化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所建置的管理体制 ,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为国内其他园区管理体制的建置提供了范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缔造者在管理体制的建置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蕴含着诸多可资探讨和推介的经验。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所集中反映和固化的中关村园区现行管理体制 ,坚持了先进的理念和原则 ,适应了知识市场经济的需求 ,反映了中关村园区的实际情况 ,协调了中关村园区内外体制方面的关系 ,摆正了政府服务于市场的位置 ,并且在技术和策略上选取了政府决定型与市场决定型相融合、权力重心向上型与权力重心向下型相融合的聪慧样式。这是现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所能选择的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 ,它的价值将在中关村园区建设走向纵深的过程中日渐显现 ,它的进一步完善也将随着中关村园区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关村 管理体制 重视与淡化 体制建置原则 融合型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国人大的立法运作制度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旺生 《法治论丛(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0-34,共5页
全国人大成文化的法定立法运作制度 ,由宪法和有关宪法性法律确定 ,其框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是立法法所建置的法律案提案和审议制度。全国人大法律案提案权归属于全国人大系统的有关方面和中央行政、军事和司法机关。它们中不少主体享有... 全国人大成文化的法定立法运作制度 ,由宪法和有关宪法性法律确定 ,其框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是立法法所建置的法律案提案和审议制度。全国人大法律案提案权归属于全国人大系统的有关方面和中央行政、军事和司法机关。它们中不少主体享有法律案提案权 ,是中国独有的特色。但主席团、代表团和人民代表事实上难能行使也未曾行使法律案提案权 ,他们的法律案提案权带有虚置意味。各提案主体提出法律案的方式是有别的。法律案的审议有两种情形 :旨在决定法律案是否列入议事日程的审议和决定法律案可否成为法律的正式审议。正式审议由大会说明开始 ,尔后分别由各代表团作基本审议、有关专门委员会作专门审议、法律委员会作统一审议 ,后者是尤为重要的审议关口。最后 ,必须注意常委会在全国人大立法运作过程中扮演着极端重要的角色 ,这种角色显然可收弥补全国人大立法行为能力不足之效 ,但是否会造成全国人大立法大权旁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大 立法运作制度 法律案提案权 立法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京市法律援助立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旺生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11,共10页
关键词 法律援助制度 健全 法律服务机构 组织法 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服务人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国家 衡量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法理学历史鸟瞰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旺生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3年第2期1-7,共7页
法理学启蒙于古希腊,形成于古罗马,至中世纪产生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但主流的法学理论处于神学控制之下。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创立了古典自然法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作出了历史贡献,但衰落于其政权巩固之后,为哲理法学派、历史... 法理学启蒙于古希腊,形成于古罗马,至中世纪产生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但主流的法学理论处于神学控制之下。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创立了古典自然法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作出了历史贡献,但衰落于其政权巩固之后,为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在十九世纪的影响所淹没。之后百年,分析实证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法学史 法学流派 资产阶级革命 哲理法学派 历史法学派 分析法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法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旺生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对长期困扰我国法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如法理学的涵义和冠名问题、法理学与法哲学问题、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问题、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问题、法学体系与法理学的地位问题等。本文提出当前我国法理学学科名副... 本文对长期困扰我国法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如法理学的涵义和冠名问题、法理学与法哲学问题、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问题、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问题、法学体系与法理学的地位问题等。本文提出当前我国法理学学科名副其实 ,“法理学”更多是英美学界及受英美学界影响的学者所使用的名称 ,“法哲学”更多是欧陆学界及受其影响的学者所使用的名称 ,法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具有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在法学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法哲学 法学体系 研究范围 对象 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正义的成因和实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旺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2-38,共7页
法律正义的主要成因在于法需要有正义的进入 ,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 ,以导引法和法治在其基本路向上达致比较理想的境况 ,使社会主体从法律秩序中获取正当利益。而法一经以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 ,其本身转化为法律正义 ,法的... 法律正义的主要成因在于法需要有正义的进入 ,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 ,以导引法和法治在其基本路向上达致比较理想的境况 ,使社会主体从法律秩序中获取正当利益。而法一经以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 ,其本身转化为法律正义 ,法的规格和精神品格便也因之而升华。正义是检视或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无以阙失的标准。正义之中包含大量具有普遍真理意义的规范。在法中摒弃或作贱正义 ,便会使法沦为恶法或劣法。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正义也是法之阙失的一个重要弥补力量。法律正义注重以富有理性的方式实现其价值 ,重建置富有理性的社会制度特别是社会资源配置制度 ,注重在权利义务分配机制、经济机会、社会生存和发展条件方面确立、维护并保障实行正义的制度。这是正义的主题 ,也是实现法律正义的主题。法治如若漠视以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为其精神中枢 ,就易于甚至必然会蜕变为精巧的 ,层次更高的专制暴政。实现法律正义价值 ,也需要注重形成和实施合乎理性的补偿制度和处罚制度。法律正义的实现 ,在中国与法治国家建设有着无可阻碍的关联 ,这种关联首先渊源于法和正义的天然联系。现代法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正义之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法律正义 法律正义的形成 法律正义的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关村立法纪事
19
作者 周旺生 《新视野》 CSSCI 2001年第2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立法 法治环境 中关村科技园区 知识经济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关村的涉外法律制度
20
作者 周旺生 《法学论坛》 2001年第4期50-56,共7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涉外法律制度 ,代表着中国科技园区涉外法律制度的最新面貌。它有三方面尤为显著的特色或优点 :一是它像中关村园区本身一样 ,极富创新性 ,是一种崭新的涉外法律制度 ;二是它比之中央立法和其他园区立法所建置的涉外法...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涉外法律制度 ,代表着中国科技园区涉外法律制度的最新面貌。它有三方面尤为显著的特色或优点 :一是它像中关村园区本身一样 ,极富创新性 ,是一种崭新的涉外法律制度 ;二是它比之中央立法和其他园区立法所建置的涉外法律制度更加开放 ,是一种深具开放力度的涉外法律制度 ;三是它以先进的立法理念和原则为指导 ,是一种具有高品味精神品格的涉外法律制度。这样一种涉外法律制度 ,必然在相当程度上预示着中国科技园区涉外法律制度以至整个涉外法律制度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关村园区 中关村条例 涉外法律制度 创新 开放 先进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