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2009—2021年中小流域洪涝灾情评价研究
1
作者 江文浩 陈兆宇 +2 位作者 周毓彦 崔盈 刘莹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随着极端事件频发对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小河流的治理需求也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洪涝灾害状况,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文章以黑龙江省2009—2021年中小流域洪涝灾情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 随着极端事件频发对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小河流的治理需求也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洪涝灾害状况,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文章以黑龙江省2009—2021年中小流域洪涝灾情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建立黑龙江省中小流域洪涝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梳理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情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熵值法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暖趋势下1951—2020年牡丹江区域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薛宇声 王菲 +2 位作者 周毓彦 宋英俊 刘莹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166-170,共5页
研究旨在分析牡丹江区域1951—2020年逐日气温变化,探索其趋势、突变点及周期性特征,以评估气温变化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统计... 研究旨在分析牡丹江区域1951—2020年逐日气温变化,探索其趋势、突变点及周期性特征,以评估气温变化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年均气温及极端气温进行详细分析,识别气温变化的趋势、突变点和周期性。研究结果:1951—2020年,牡丹江区域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1980年后气温上升速率加快,气温差缩小幅度显著。突变点分析显示,1980年为重要转折点。周期性分析发现,1960—1980年期间存在显著的中期周期性波动,1990年后周期性有所减弱,但0.2Hz左右的周期性波动仍存在。研究结论:研究揭示了牡丹江区域过去70a间显著的气温上升趋势和周期性特征,为理解该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及制定区域性应对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趋势性 突变性 周期性 牡丹江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价——以松花江流域中小河流为例
3
作者 李嘉聪 朱少石 +2 位作者 周毓彦 崔盈 刘莹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洪涝灾害是影响江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科学评价江河流域洪涝灾害损失程度,文章基于熵权-TOPSIS模型,选取了经济损失、受灾人口、农田受损面积等洪涝灾害损失指标,构建了松花江流域各水系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评价体... 洪涝灾害是影响江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科学评价江河流域洪涝灾害损失程度,文章基于熵权-TOPSIS模型,选取了经济损失、受灾人口、农田受损面积等洪涝灾害损失指标,构建了松花江流域各水系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评价体系。首先,通过熵权法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以此客观地量化不同损失指标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用TOPSIS模型计算不同水系中小河流的综合损失值和相对接近度,进行损失排名。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洪涝灾害损失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系的损失程度受经济发展水平、防洪能力和气候条件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经济损失和农作物受损面积是洪涝灾害损失评价中的关键指标。松花江吉林段,嫩江和松花江干流中小河流损失较为严重,其次是乌苏里江中小河流,而黑龙江干流、图们河、额尔古纳河以及绥芬河中小河流综合损失相对较少。基于评价结果,文章提出了针对损失严重区域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分配及提升灾害预警与应急能力的建议,为松花江流域的防灾减灾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TOPSIS 洪涝灾害 损失评价 松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C-RAS的莲花水库溃坝洪水风险分析
4
作者 代梦缘 王瑞 +2 位作者 周毓彦 崔盈 刘莹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准确高效预测分析大坝失事后溃坝洪水的演进,对于应急抢险决策与风险处置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莲花水库为研究对象,在HEC-RAS软件中输入水库的库容、水位以及2023年8月水库洪水过程数据,来分析计算莲花水库大坝溃坝后的... 准确高效预测分析大坝失事后溃坝洪水的演进,对于应急抢险决策与风险处置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莲花水库为研究对象,在HEC-RAS软件中输入水库的库容、水位以及2023年8月水库洪水过程数据,来分析计算莲花水库大坝溃坝后的淹没范围,并建立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水库溃坝后的洪水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溃坝洪水将对下游河道沿岸的居民和田地造成严重威胁,溃坝洪水影响范围超400km^(2)。研究成果可为水库防洪抢险指挥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C-RAS 二维模型 溃坝洪水 莲花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十问” 被引量:6
5
作者 胡鹏 王浩 +13 位作者 赵勇 宁远 蒋云钟 刘欢 曾庆慧 杨泽凡 周毓彦 董宁澎 闫龙 阿膺兰 张丰博 唐家璇 王玉莲 王建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及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水力发电、航运等方面影响的角度,提出了与水源区可调水量相关的10个问题;以长江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模拟分析模型,力图系统、定量地回答所提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在仅考虑满足水源区河道内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需水的前提下,“上线+下线”组合方案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1.59×10^(10)m^(3),“完全下线”方案在建设岗托水库进行联调时,多年平均可调水量将达到1.74×10^(10)m^(3);在综合考虑调水对水源区水平衡、水力发电和航运影响及其可接受程度后,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可调水量为1.22×10^(10)~1.26×10^(10)m^(3)。长远来看,应谋划西南片区水网与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连接与融合,在减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影响的同时,提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整体供水能力以及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可调水量 生态需水 跨流域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23年我国东北典型季节性冻土区冻融指数及冻土退化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保琦 张楚楚 +4 位作者 周毓彦 丁红 吕航 常诚 燕玉亮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173,共13页
【目的】季节性冻土的冻融循环过程显著影响了流域水循环和冻土层的演变。明晰冻融过程演变规律,为保障季节性冻土区生态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我国东北部典型季节性冻土区的10个气象站和冻土观测... 【目的】季节性冻土的冻融循环过程显著影响了流域水循环和冻土层的演变。明晰冻融过程演变规律,为保障季节性冻土区生态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我国东北部典型季节性冻土区的10个气象站和冻土观测站数据,分析1960—2020年冻融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了最大冻结深度、冻结开始日期、完全融化日期、冻融期、冻土退化速率,并结合气候(年平均气温、冻结温度变化率、冻结指数、融化指数)及地理参数(经纬度、海拔),利用相关性分析评估1960—2023年典型季节性冻土区最大冻结深度、冻土退化速率与冻融状态的影响。【结果】我国东北部典型季节性冻土区冻结指数以55.10℃·d/10 a的速率减小,融化指数以60.80℃·d/10 a的速率增加。60 a间最大冻结深度范围为68.00~260.00 cm,冻土退化速率范围为0.07~1.45 cm/a,开始冻结日期推迟速率为1.15 d/10 a,完全融化日期以4.71 d/10 a的速率显著提前,冻融期以5.60 d/10 a的速率缩短。【结论】冻结指数与纬度的相关性大,而融化指数与海拔相关性强。我国东北部典型季节性冻土区最大冻结深度主要受年平均气温和纬度影响,冻土退化主要受冻结温度变化率影响,冻融期显著受年平均气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特征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贡献分解 季节性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家口水库叶绿素a分布及与理化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毓彦 肖伟华 +1 位作者 暴柱 王建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通过多季节野外采样及分析研究,以叶绿素a含量为指示参数描述潘家口水库藻类生物量多季节分布情况,分断面探究其影响因子组成,为研究水库水生态问题提供了基础支撑。结果表明:①除冬季外,叶绿素a含量呈"U"型季节性变化,其浓... 通过多季节野外采样及分析研究,以叶绿素a含量为指示参数描述潘家口水库藻类生物量多季节分布情况,分断面探究其影响因子组成,为研究水库水生态问题提供了基础支撑。结果表明:①除冬季外,叶绿素a含量呈"U"型季节性变化,其浓度大小关系为春季>秋季>夏季,沿纵断面叶绿素a含量呈梯级减少趋势,而垂向分布与水下温跃层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②不同断面处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理化因子有所不同,瀑河口断面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H值、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燕子峪断面为水温、溶解氧、氨氮;坝前断面为水温、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其中磷是坝前叶绿素a含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仍需进一步探讨其他理化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家口水库 藻类生物量 叶绿素A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水网国际实践动态及启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鲍淑君 王建华 +2 位作者 刘淼 高学睿 周毓彦 《中国水利》 2012年第21期27-29,共3页
水网工程是针对"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过程实施调控的客观基础。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计划的发展,许多国家将建设"智能水网"作为治水实践的重要抓手,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也都致力于研发"智能水网"技术。美国... 水网工程是针对"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过程实施调控的客观基础。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计划的发展,许多国家将建设"智能水网"作为治水实践的重要抓手,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也都致力于研发"智能水网"技术。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和韩国等国家积极规划和建设集水资源配置工程与信息化调控管理为一体的国家和区域的"智能水网"工程建设,着力研发水情监控与模拟、用水精细化量测、供水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等"智能水网"技术,这些国际的实践探索对于我国"智能水网"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水网 国际动态 信息化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家口水库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防治 被引量:5
9
作者 柴增凯 周毓彦 +3 位作者 肖伟华 周婷 王妍 张元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基于潘家口水库水环境状况,描述了2009~2011年潘家口水库优势藻种及其密度演变过程,概括了藻类对水温、营养盐等水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并由2010年10月~2011年8月多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潘家口水库优势藻种与水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基于潘家口水库水环境状况,描述了2009~2011年潘家口水库优势藻种及其密度演变过程,概括了藻类对水温、营养盐等水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并由2010年10月~2011年8月多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潘家口水库优势藻种与水环境因素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各断面优势藻种有向单一种群演化的趋势,水体富营养状况逐渐恶化;识别出潘家口水库富营养化控制的关键区域和重点防范对象,并结合潘家口水库的运行条件提出富营养化防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家口水库 优势藻种 水环境因素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丰枯概率演变规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鲁帆 江明 +2 位作者 蒋云钟 周毓彦 徐扬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0,共9页
海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持续衰减,水文丰枯情势显著变化,亟需研究适用于非一致性水文序列的丰枯概率计算方法。基于标准化径流指数、GAMLSS模型等方法,提出一种不同等级丰枯水事件期望发生次数和期望等待时间的计算方法,研究变化环境下海... 海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持续衰减,水文丰枯情势显著变化,亟需研究适用于非一致性水文序列的丰枯概率计算方法。基于标准化径流指数、GAMLSS模型等方法,提出一种不同等级丰枯水事件期望发生次数和期望等待时间的计算方法,研究变化环境下海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丰枯概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径流丰枯概率呈现出显著的枯增丰减趋势;(2)同传统的一致性分布等多类概率分布相比,以时间t为协变量的LOGNO分布拟合流域径流系列的效果最优,且基于该分布计算的期望发生次数更接近于历史实际;(3)非一致性最优模型不同情景条件下计算的流域极端枯水和极端丰水事件的期望等待时间分别为4.9~9.4 a、14.5~36.0 a,说明海河流域近期发生极端枯水的概率远大于极端丰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丰枯概率 非一致性 GAMLSS模型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水质指数的白洋淀流域水质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莹莹 王义成 +6 位作者 周毓彦 许怡然 鲁帆 肖伟华 刘建伟 薛伟 于媛慧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开展水质评价对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当前采用流域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开展水质评价及关键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干旱、半干旱地区中WQI的关键参数研究还不深入。为此,以白洋淀流域为典型研究区,以白... 开展水质评价对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当前采用流域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开展水质评价及关键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干旱、半干旱地区中WQI的关键参数研究还不深入。为此,以白洋淀流域为典型研究区,以白洋淀流域17个监测站点2010—2016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水质状况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性,评价了流域水质整体状况,识别了关键参数,并基于综合水质指标构建和筛选最优WQI_(min)模型,验证了模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水质总体评价为“中等”,平均WQI指数为68.85,其中9项水质监测变量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可知,拒马河、唐河、潴龙河上游等区域水质状况较好,府河中下游焦庄、望亭、安州及拒马河码头断面等区域水质状况较差,全流域呈从上游至下游水质总体变差的趋势;水质指数呈季节性特征,水质良好率春季最高(97%),其次为冬季(95.17%)。白洋淀流域WQI_(min)模型由EC、NH_(4)-N、DO、COD和T等5项关键参数组成,其回归系数(R^(2))和百分比误差(PE)分别为0.82和9.46%。WQI_(min)模型作为一种成本小、效率高的流域水质评估和管理工具,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WQI 层次聚类分析 时空差异性 白洋淀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丽川 侯保灯 +3 位作者 周毓彦 陈晓清 王欣 黄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7,共9页
水资源、能源、粮食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上海市W-E-F (Water-Energy-Food简写为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 水资源、能源、粮食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上海市W-E-F (Water-Energy-Food简写为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然后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上海市W-E-F系统和各子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并应用灰色GM (1, 1)模型预测2018—2025年上海市W-E-F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显示:上海市W-E-F系统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2013年,W-E-F系统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为2013—2017年,W-E-F系统呈稳定上升趋势,并在未来2018—2025年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趋势,至2025年过渡到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但未上升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上海市应继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城市协调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F系统 耦合协调 上海市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不确定环境下雄安新区多水源联合配置 被引量:6
13
作者 侯效灵 杨瑞祥 +4 位作者 侯保灯 鲁帆 赵勇 周毓彦 肖伟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4,共10页
雄安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用水形势十分严峻,存在多条河道常年断流、白洋淀多次遭遇干淀危机、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加等水资源问题。雄安新区正处在规划建设阶段,未来发展存在复杂不确定性,亟需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及配置... 雄安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用水形势十分严峻,存在多条河道常年断流、白洋淀多次遭遇干淀危机、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加等水资源问题。雄安新区正处在规划建设阶段,未来发展存在复杂不确定性,亟需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及配置,以解决存在的水问题,这对雄安新区未来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雄安新区2025和2035水平年的复杂不确定环境进行概化,开展供需水量预测。然后基于Water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System(WEAP)模型,构建雄安新区多水源联合配置模型,得到配置结果。结果表明,2025和2035水平年,丰、平水年方案不缺水,枯水年方案缺水量(率)分别为2.56亿m^(3)(40.3%)和1.96亿m^(3)(21.3%)。通过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的建设与实施,可进一步解决雄安新区枯水年缺水问题,提高供水保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复杂不确定环境 WEAP模型 多水源 联合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大清河流域上游河流径流响应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崔豪 肖伟华 +2 位作者 周毓彦 陈琰 鲁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2,共9页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引起了各界对雄安新区所在的大清河流域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是了解雄安新区水资源情势的重要参考。研究解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大清河流域上游径流过程的相对影响,采用SWAT模型模拟...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引起了各界对雄安新区所在的大清河流域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是了解雄安新区水资源情势的重要参考。研究解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大清河流域上游径流过程的相对影响,采用SWAT模型模拟了大清河流域上游径流过程,并结合弹性系数法验证比对,分离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大清河流域上游径流过程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81-2015年,大清河流域上游山区倒马关站及紫荆关站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倒马关站及紫荆关站年径流量递减速率分别为0.10m3/s及0.07m3/s。人类活动为影响径流的主导因子,其贡献率为53.4%~60.8%;气候变化较人类活动影响径流稍小,其贡献率为39.2%~46.6%。研究结果可为支撑未来雄安新区建设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响应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SWAT 弹性系数法 大清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理分区用水结构时空演变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晓清 侯保灯 +2 位作者 周毓彦 王丽川 黄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5,90,共9页
水资源的稀缺和污染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结构的优化是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采用信息熵、均衡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七大地理分区的用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总用水量在... 水资源的稀缺和污染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结构的优化是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采用信息熵、均衡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七大地理分区的用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总用水量在波动后呈先增后减趋势,各类型用水均衡性也在平缓上升;随着时间推移,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华北等区,均衡度均超过全国水平,而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用水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东北地区用水结构趋于单一化;空间演变上,农业用水在我国各地区分布较均匀,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绝大部分地区较合理,而生态用水大部分地区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且某些地区系数仍在增大。由于气候、地理位置、水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不同,各区用水情况需要客观看待。进行用水结构时空演变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进行用水结构优化,对水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信息熵 均衡度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北京市水资源利用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丽川 侯保灯 +2 位作者 周毓彦 陈晓清 王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0-688,共9页
为全面客观评价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状况,揭示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驱动因子,以北京市为例,基于水足迹理论与LMDI模型,分析计算2003—2018年水足迹变化以及经济、技术和人口对水足迹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北京市总水足迹经历了2个... 为全面客观评价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状况,揭示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驱动因子,以北京市为例,基于水足迹理论与LMDI模型,分析计算2003—2018年水足迹变化以及经济、技术和人口对水足迹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北京市总水足迹经历了2个阶段,第1阶段在2003—2011年为波动阶段,第2阶段在2012—2018年为下降阶段。水足迹变化总体呈良性发展,但输入依赖度均大于25%,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保障水资源生态安全;水资源可利用增长指数持续增加,可持续性增强,生态安全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对北京市水资源利用量变化起决定性的驱动因素是技术效应,其次是经济效应,人口效应占比最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带来的用水量的增加,重视发展节水科技,转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驱动因素 LMDI 北京市 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W模型的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土壤温湿度模拟与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伟 周毓彦 +4 位作者 刘建伟 鲁帆 侯保灯 胡莹莹 肖伟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6,共13页
不同气象条件对青藏高原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土壤水热耦合模型模拟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土壤水分、温度的变化特征是反映冻融作用下土壤水循环过程的重要手段。研究针对青藏高原不同气象条件下典型季节冻土区土壤温湿... 不同气象条件对青藏高原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土壤水热耦合模型模拟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土壤水分、温度的变化特征是反映冻融作用下土壤水循环过程的重要手段。研究针对青藏高原不同气象条件下典型季节冻土区土壤温湿度特征差异性的关键问题,采用土壤水热耦合模型SHAW及三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对玛曲、那曲、狮泉河地区2017—2018年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土壤温湿度模拟效果及变化特征,研究不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对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HAW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下土壤温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垂向分布特征,土壤温度模拟效果好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的平均NSE、R^(2)、RMSE分别为0.88、0.96和2.2℃,土壤湿度的平均NSE、R^(2)、RMSE分别为0.60、0.72和0.03 m^(3)·m^(-3);从不同气象条件来看,干旱区的土壤温度模拟效果显著优于湿润区,而湿润区的土壤水分模拟效果显著优于干旱区;从不同深度来看,土壤温度模拟效果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而在半湿润区中下层土壤水分模拟效果好于表层;从不同水分特征曲线模型来看,采用不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对土壤温度模拟效果无显著影响,而在土壤水分模拟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此外,不同冻融阶段土壤温湿度模拟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冻融条件下土壤温湿度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SHAW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荷载均衡的雄安新区城市水资源协同动态配置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晨雨 侯保灯 +4 位作者 王欣 何凡 侯效灵 周毓彦 鲁帆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2-79,共8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数地区水资源已呈现"临界"或"超载"状态。开展区域水资源配置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其中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需求合理性分析是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配置手段,如&qu...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数地区水资源已呈现"临界"或"超载"状态。开展区域水资源配置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其中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需求合理性分析是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配置手段,如"强载"或"控荷"措施以应对水资源荷载不均衡问题。基于荷载均衡和协同发展理论,按照多水源优化利用与联合调配的原则,以荷载均衡为目标,动态调控,多次配置,最终实现雄安新区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成果可为保障雄安新区城市水资源安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荷载均衡 协同配置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补水水源丰枯与补水需求高低遭遇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丽川 侯保灯 +2 位作者 王欣 周毓彦 鲁帆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7,共9页
白洋淀生态补水作为雄安新区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其成功与否影响着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究白洋淀补水风险,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对白洋淀上游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和引黄入冀补淀三大补水水源分别进行了径流趋势分析,并基于当地降水频... 白洋淀生态补水作为雄安新区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其成功与否影响着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究白洋淀补水风险,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对白洋淀上游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和引黄入冀补淀三大补水水源分别进行了径流趋势分析,并基于当地降水频率估算了白洋淀补水需求,分析了白洋淀补水水源丰枯与补水需求高低遭遇,初步评估了单水源与多水源联合补水潜力。结果显示:各补水水源枯水期较多,单独对白洋淀补水的满足率均低于30%,潜力不大;各补水水源丰平枯特性与白洋淀补水需求高中低遭遇同步概率均较小,异步概率均较大,其中同步概率在30%左右,异步概率在70%左右。若要满足白洋淀补水刚性需求,则需三大水源联合补水;若要满足其弹性补水需求,需补充水量0.12亿m 3,尚需进一步联合优化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径流趋势 丰枯遭遇 补水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遥感降水产品多时间尺度的比较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钰 鲁帆 +2 位作者 朱奎 周毓彦 巫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139,共8页
通过与地面气象站点实测降水量的比较,从捕捉能力和反演精度两方面选取多个指标,结合海拔和雨强条件评估不同时间尺度上CPC、PER-CDR和TRMM三种遥感降水数据集在三江源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CPC产品探测降水能力最强(CSI=0.42),... 通过与地面气象站点实测降水量的比较,从捕捉能力和反演精度两方面选取多个指标,结合海拔和雨强条件评估不同时间尺度上CPC、PER-CDR和TRMM三种遥感降水数据集在三江源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CPC产品探测降水能力最强(CSI=0.42),PER-CDR次之(CSI=0.33),TRMM最差(CSI=0.31)。遥感卫星产品在30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探测降水能力高于3000 m以下地区,对于小雨的探测性能优于中雨和大雨事件;②日尺度上PER-CDR、TRMM相关系数均低于0.3,CPC为0.47。月和季尺度上的相关系数均在0.9左右,年尺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8。同一时间尺度上,CPC和TRMM产品的一致性均优于PER-CDR产品;③年和季尺度上,TRMM产品的精度最高,月和日尺度则是CPC产品效果最优,CPC的RMSE较TRMM更小,表示CPC误差极值较TRMM少。PER-CDR产品在各个尺度上都明显高估降水,精度最低。不同时间尺度上,日相对误差最大,季、月的误差相对较小,年相对误差最小,即卫星降雨数据的精度随时间尺度的增加有所提高。综合对比三种产品,CPC产品探测降水能力最好,在三江源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遥感降水 CPC PER-CDR TR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