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周潘潘 《影像技术》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评估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脉造影术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技术对冠状动脉不... 目的:评估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脉造影术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技术对冠状动脉不同节段狭窄程度和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诊断效能较佳,诊断一致率、一致性分析Kappa值较好,而且对不同节段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诊断期间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干预,提示一致性良好;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断获得诊断效能、诊断一致率、一致性分析Kappa值,提示一致性一般(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及其临界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 临界病变 诊断价值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金属镍/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玉申 周潘潘 况亚伟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8,F0002,共9页
以苯酚、甲醛、F127、正硅酸乙酯和六水合氯化镍为原料,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法和热处理工艺原位合成了二氧化硅/金属镍/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通过改变镍粒子的复合量,可以调节材料的石墨化程度、镍纳米颗粒尺寸和磁性,从而优化整体的... 以苯酚、甲醛、F127、正硅酸乙酯和六水合氯化镍为原料,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法和热处理工艺原位合成了二氧化硅/金属镍/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通过改变镍粒子的复合量,可以调节材料的石墨化程度、镍纳米颗粒尺寸和磁性,从而优化整体的电磁波吸收性能.采用XRD、Raman、SEM、TEM、XPS和VSM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了其相组成、缺陷、形貌、镍纳米粒子的大小、磁性能等基本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增大镍纳米粒子的复合量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损耗性能,但过大的复合量会引起镍颗粒的团聚,从而削弱界面极化作用.以OS@Ni1.5-700为吸收剂的吸波涂层在4.0 mm厚度下,最小反射损耗值达到-36.5 dB,在更薄的厚度时(2.5 mm),有效吸波频宽拓展到了8.16 GHz(9.36 GHz~17.52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碳 磁电协同 吸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