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7 位作者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孙昊堃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常用的黄芪-当归、黄芪-丹参、黄芪-莪术、黄芪-川芎等药对配伍的临床应用与现代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上内容为系统揭示黄芪及黄芪药对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黄芪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对黄芪药理作用和黄芪药对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深入探析黄芪配伍的科学性,为更好地科学阐释黄芪及其药对作用机制提供依据,为系统研究黄芪药对配伍理论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芪及其药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药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桥的用药规律
2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7 位作者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孙昊堃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桥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心肌桥的相关文献,整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处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桥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心肌桥的相关文献,整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处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利用平台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挖掘分析处方数据里中药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51首,包含中药185味,处方中使用频次前3位中药为川芎、柴胡、当归/丹参;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是脾经与心经;五味以甘味居多,其次为苦味和辛味;药性中温性最多,寒性和平性次之;运用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前3位分别为川芎-当归/川芎-柴胡、当归-柴胡、红花-川芎/川芎-当归-柴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心肌桥整体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重视补益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中医药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脏电生理探讨中药诱导心脏毒性机制及预防措施
3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5 位作者 李彬 于瑞 谢世阳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药物评价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8,共13页
中医药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有数千年历史,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突出贡献,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却面临重大质疑。心脏毒性对于中药临床毒副作用研究以及创新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目前关于心脏毒性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 中医药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有数千年历史,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突出贡献,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却面临重大质疑。心脏毒性对于中药临床毒副作用研究以及创新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目前关于心脏毒性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减轻肿瘤化疗后所诱导心脏毒性和其他药物所致心脏不良反应,中药自身所发生的心脏毒性机制及安全用药方面研究相对匮乏。心脏电生理现象作为心脏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特性之一,心肌细胞正常的电生理活动保障心脏功能的有效运转。为了深入研究中药自身成分中的心脏毒性与作用机制,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基于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的心脏电生理特性,总结中药单体与复方诱导心脏毒性的机理机制。同时借助计算机虚拟模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s)和心脏类器官(hCO)、膜片钳技术等国际公认的药物心脏毒性评价技术创建中药心脏毒性安全评价平台,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为中药在临床应用时所诱导心脏毒性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为鉴定中药心脏毒性以及中药临床应用所致心脏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新药研发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心脏毒性 电生理 离子通道 安全性评价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与类器官:用于优化中药的致心律失常风险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昊堃 高原 +6 位作者 朱明军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王艳 周璐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404-5409,共6页
中药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准确评估风险十分重要。该文介绍了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策略和心脏类器官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和类器官在中药致心律失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前景。相较于传统动物模型,hi... 中药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准确评估风险十分重要。该文介绍了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策略和心脏类器官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和类器官在中药致心律失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前景。相较于传统动物模型,hiPSCs和类器官模型具有更好的参考性和预测性能,能更准确地模拟人体心脏反应。研究者已成功生成多种心脏组织模型,模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中药对心脏的影响。hiPSCs模型通过将成人细胞重新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再分化为心脏细胞,可以获得个体化的心脏组织,更准确反映个体差异和药物反应。这为中药心脏毒性风险评估提供了指导。综合心脏类器官模型和心脏安全药理学策略,如心电活动监测和离子通道功能评估,可全面评估中药对心脏的影响。此外,结合CiPA方法,即全面体外心律失常评估策略,可提高评估准确性。将CiPA方法应用于中药研究,揭示潜在风险,为中医药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综上,心脏类器官模型和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策略为中药心脏毒性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工具。结合hiPSCs模型、综合评估方法和CiPA策略,可准确评估中药对心律失常的风险,为中医药临床安全用药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这有助于确保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动其临床应用和国际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类器官 中药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