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微环境与胃肠道肿瘤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程继 贾家猛 +3 位作者 王贤芝 郑强 彭泰峦 王攀 《西部医学》 2017年第9期1328-1331,共4页
胃肠道肿瘤在恶性肿瘤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是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或降低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影响恶性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较多,缺氧微环境与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已... 胃肠道肿瘤在恶性肿瘤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是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或降低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影响恶性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较多,缺氧微环境与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肿瘤的血管分布的无规律性,使得肿瘤中心区域的氧供较周围区域差,肿瘤体积越大,这种氧供差异越明显。恶性肿瘤中心的缺氧微环境与肿瘤转移存在着联系,本文就缺氧微环境与胃肠道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胃肠道肿瘤 微环境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亚急性甲状腺炎一例报告
2
作者 周程继 王攀 +3 位作者 喻晶 程龙 魏寿江 王崇树 《腹部外科》 2018年第3期225-226,F0003,共3页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发热少见原因进行探讨。方法结合1例LC术后并发亚急性甲状腺炎而发热的临床资料,探讨LC术后并发发热的罕见原因。结果该病人甲状腺双侧叶不同程度肿大,甲状腺相关抗体、甲状...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发热少见原因进行探讨。方法结合1例LC术后并发亚急性甲状腺炎而发热的临床资料,探讨LC术后并发发热的罕见原因。结果该病人甲状腺双侧叶不同程度肿大,甲状腺相关抗体、甲状腺B超及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提示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病人低碘饮食、激素等治疗措施,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出院。结论该病例行LC术后发热并非常见术后感染并发症所致,而是由于并发亚急性甲状腺炎导致发热,LC术后病人抵抗力降低,可能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同时,对于长期发热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人,而不应仅局限于考虑LC术后感染等常见并发症,还要考虑病人其他系统的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亚急性甲状腺炎 发热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酰转移酶修饰的NOD2在小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中的作用
3
作者 周程继 唐勇 +4 位作者 江朋 胡周全 卫伟 王国安 付晓飞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探讨棕榈酰转移酶(ZDHHC5)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在小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ZDHHC5-si组和NOD2-si组,每组6只。空白组无需任何处理,其余3组进行CPR造模。CPR造... 目的探讨棕榈酰转移酶(ZDHHC5)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在小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ZDHHC5-si组和NOD2-si组,每组6只。空白组无需任何处理,其余3组进行CPR造模。CPR造模前ZDHHC5-si组和NOD2-si组小鼠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ZDHHC5 siRNA和NOD2 siRNA。改良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NSS)评估各组造模后24 h、48 h和72 h的神经功能。72 h后采集血液标本和脑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脑组织ZDHHC5和NOD2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比色法及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Cleaved Caspase-3、ZDHHC5及NOD2的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脑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TUNEL染色病理切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他3组mNSS评分,IL-1β、TNF-α、IL-6、MDA和MPO的表达水平,Cleaved Caspase-3、ZDHHC5和NOD2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脑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加重。与对照组比较,ZDHHC5-si组和NOD2-si组上述指标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减轻。与NOD2-si组比较,ZDHHC5-si组上述指标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进一步减轻。结论在小鼠CPR模型中,NOD2受ZDHHC5的调控后可产生棕榈酰化修饰的NOD2,进而促使炎性因子释放并引起神经细胞凋亡,损伤脑组织并影响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脑损伤 脂化作用 神经保护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 棕榈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氨与血清色氨酸在急诊肝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强 刘世平 +3 位作者 贾家猛 彭泰峦 王贤芝 周程继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06-508,51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氨和血清色氨酸在急诊诊断及鉴别诊断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95例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实验组肝性脑病患者55例,以非肝性脑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氨、血清色氨酸(血清游离色...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氨和血清色氨酸在急诊诊断及鉴别诊断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95例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实验组肝性脑病患者55例,以非肝性脑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氨、血清色氨酸(血清游离色氨酸FT、总色氨酸TT)、肝功能(ALT、AST,TP、ALB、TBil、DBil、GGT、ALP)。结果:实验组中的肝功(ALT、AST,TP、ALB、TBil、DBil、GGT、ALP)、血氨、FT及TT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氨、FT及TT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符合率和正确诊断指数均高于其三者的单独测定值(P<0.05);血氨、FT及TT三项联合检测的漏诊率低于其三者的单独测定值(P<0.05);血氨、FT及TT三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三者的单独测定的特异度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OC曲线中,三项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独测定的血氨AUC、FT AUC与TT AUC(P<0.05)。结论:在急诊医学中对于由于肝性脑病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除了常规的实验室检测肝功及血氨外,还应联合检测血清色氨酸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肝性脑病的灵敏度、符合率和诊断指数,降低漏诊率,有利于肝性脑病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早期的治疗,以便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氨 血清游离色氨酸 总色氨酸 肝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腹膜外与腹膜内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攀 周程继 +3 位作者 喻晶 刘建军 魏寿江 王崇树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1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行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8例低位直肠癌及肛管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腹膜外造口组,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行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8例低位直肠癌及肛管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腹膜外造口组,47例)和腹膜内结肠造口(腹膜内造口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造口时间。结果腹膜内造口组患者造口脱垂、感染、旁疝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时间明显长于腹膜外造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造口水肿、缺血及回缩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腹膜内结肠造口,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可明显降低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节约手术时间,但其远期并发症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会阴切开术 结肠造口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医师培养模式在胃肠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攀 周程继 喻晶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259-1260,共2页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关于深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改革计划实施战略计划而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卓越医师班教学中,编写卓越医师班胃肠外科专科教材及加强临床教学,将案例教学法结合...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关于深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改革计划实施战略计划而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卓越医师班教学中,编写卓越医师班胃肠外科专科教材及加强临床教学,将案例教学法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引入卓越医师班胃肠外科的教学过程中,分组参与胃肠外科教学查房及手术演示等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根据胃肠外科的教学特点,设计案例、课程配置等方面进行分组讨论、归纳及总结,促进学生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育 医学 胃肠道/外科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 案例教学法 卓越医师培养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青泓屹 魏寿江 +4 位作者 李勋 周程继 张肖 祝晓娟 刘作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0-1356,共7页
目的探究青藤碱(SIN)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正常培养人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GES-1、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对照组(Control),分别用0.5、1.0、2.5 mmol/L SIN处理细胞48 h,并设立阳性对照(50μmol/... 目的探究青藤碱(SIN)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正常培养人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GES-1、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对照组(Control),分别用0.5、1.0、2.5 mmol/L SIN处理细胞48 h,并设立阳性对照(50μmol/L塞来昔布),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leaved caspase-3、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经在线预测软件分析miR-33a-5p和乳酸脱氢酶A(LDHA)靶向关系,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确认;将miR-33a-5p mimics转染SGC-7901细胞,采用RT-qPCR检测miR-33a-5p和LDHA mRNA的表达;重组构建过表达LDHA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用0.5、1、2.5 mmol/L SIN处理细胞48 h,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SIN可提高SGC-7901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E-cadherin及miR-33a-5p的表达,并降低其存活率、侵袭数、迁移率、Bcl-2、N-cadherin、Vimentin及LDHA mRNA的表达(P<0.05)。LDHA是miR-33a-5p的预测靶点。SIN可上调miR-33a-5p的表达,并下调LDHA mRNA的表达(P<0.05);与Contorl组相比,过表达LDHA后,细胞SGC-7901的凋亡率下降,其LDHA蛋白表达、存活率、侵袭数和迁移率上升(P<0.05);SIN处理后,细胞SGC-7901的凋亡率上升,其LDHA蛋白表达、存活率、侵袭数和迁移率下降(P<0.05);与pcDNA-LDHA组相比,干预SIN后,细胞SGC-7901的凋亡率上升,其存活率、侵袭数和迁移率下降(P<0.05)。结论SIN可靶向miR-33a-5p下调LDHA水平,介导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过程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miR-33a-5p 乳酸脱氢酶A SGC-79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探讨
8
作者 王洪 周程继 +1 位作者 魏寿江 王攀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6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对开腹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对腹腔镜组患... 目的:探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对开腹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对腹腔镜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自主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中的失血量、病情的复发率、结直肠癌细胞远端转移的发生率、1年的生存率、3年的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手术的时间、自主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者,其术中的失血量少于开腹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情的复发率及结直肠癌细胞远端转移的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患者,其1年的生存率及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其住院的时间,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住院的时间 术中的失血量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酰化修饰的NOD_(2)在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谷子 唐勇 +1 位作者 周程继 郑强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_(2))在失血性休克及缺血再灌注时对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0只NOD_(2)基因敲除SD大鼠,经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后设为对照组(复苏初期予以生理盐水)。30只普通SD大鼠经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制备后,...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_(2))在失血性休克及缺血再灌注时对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0只NOD_(2)基因敲除SD大鼠,经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后设为对照组(复苏初期予以生理盐水)。30只普通SD大鼠经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制备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复苏初期予以生理盐水)、棕榈酰化修饰酶(PAT)抗体组(anti-PAT组,复苏初期予以PAT抗体)及NOD_(2)抗体组(anti-NOD_(2)组,复苏初期予以NOD_(2)抗体),每组10只。经复苏24 h采集血液标本后将其处死并采集肺组织。在实验开始、休克初期及再灌注后2 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肺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胞核高迁移率族蛋白B(HMGB1)、棕榈酰化转移蛋白(ZDHHC5)及NOD_(2)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240 min时空白组氧分压[p(O2)]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30 min及240 min时空白组乳酸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空白组TNF-α、IL-1β、IL-6、MDA及MPO水平最高(P<0.05),且对照组低于anti-PAT组和anti-NOD_(2)组。空白组HMGB1、NOD_(2)和ZDHHC5表达量最高(P<0.05),且对照组HMGB1和NOD_(2)表达量低于anti-PAT组和anti-NOD_(2)组(P<0.05)。空白组棕榈酰化修饰的NOD_(2)的免疫荧光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nti-PAT组及anti-NOD_(2)组。空白组较对照组、anti-PAT组及anti-NOD_(2)组肺泡内皮及肺泡组织破坏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结论在失血性休克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NOD_(2)在ZDHHC5的调控下产生棕榈酰化修饰的NOD_(2),从而促使TNF-α、IL-1β、IL-6、MDA及MPO的释放,损伤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_(2)信号接头蛋白质 脂化作用 休克 出血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果糖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强 唐勇 +2 位作者 周程继 谷子 刘世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前60 min,先分为乳果糖预灌胃组即实验组2(10只)。将实验组2及未进行乳果糖预灌胃处理的SD大鼠同时麻醉,左右股动静脉置管成功后再将未进行乳果糖预灌胃...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前60 min,先分为乳果糖预灌胃组即实验组2(10只)。将实验组2及未进行乳果糖预灌胃处理的SD大鼠同时麻醉,左右股动静脉置管成功后再将未进行乳果糖预灌胃处理的SD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即空白组(10只)、生理盐水复苏组即对照组(10只)、乳果糖治疗组即实验组1(10只)。四组实验动物置管成功后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在0、30及270 min分别测定血气和乳酸值。Western法检测270 min肺组织HMGB1;Elisa法检测270 min血IL⁃6、IL⁃1β;用比色法检测270 min肺组织SOD及MDA;TBA法检测270 min肺组织MPO;光镜下分析270 min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在270 min时,对照组Po2值明显低于空白组、实验组1及实验组2(P<0.05)。空白组IL⁃6、IL⁃1β、SOD、MDA、MPO分别与对照组、实验组1及实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2、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MGB1分别与空白组、实验组1及实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实验组1较实验组2肺泡内皮及肺泡组织明显破坏,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对照组较实验组1及实验组2肺泡内皮及肺泡组织破坏及炎性细胞浸润更加明显。结论在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中,乳果糖可促进SOD的生成并抑制HMGB1的生成,进而抑制IL⁃6、IL⁃1β、MDA、MPO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保护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果糖 失血性休克 肺损伤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对胃溃疡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攀 周程继 喻晶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40-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胃溃疡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联合治疗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胃溃疡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胃溃疡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联合治疗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胃溃疡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3联疗效治疗,观察组联合半夏泻心汤联合治疗,治疗8w后,比较2组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临床疗效、HP转阴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HP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6.36%vs.83.64%,92.73%vs.78.18%(χ2=4.949,4.681,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281,8.592,10.603,P<0.05,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t=3.851,12.367,2.481,5.086;P<0.05,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有助于提高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半夏泻心汤 三联疗法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转移及其机制的研究
12
作者 周程继 王攀 +2 位作者 喻晶 魏寿江 王崇树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32期4115-4118,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R)微环境对结肠癌LOVO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H-R培养处理人结肠癌LOVO细胞,荧光探针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伤口愈合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肿瘤细胞的...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R)微环境对结肠癌LOVO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H-R培养处理人结肠癌LOVO细胞,荧光探针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伤口愈合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常氧培养组(N)比较,H-R处理后LOVO细胞内的ROS明显提高(P<0.0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P<0.05),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但上述效应可被ROS的抑制剂明显减低(P<0.05)。结论 H-R可通过提高细胞内ROS水平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ROS/MMPs信号通路可在H-R微环境中对结肠癌的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骶前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攀 周程继 +2 位作者 喻晶 魏寿江 王崇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前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骶前肿瘤切除术(n=6)或传统开腹骶前肿瘤切除术(n=43)的49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和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前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骶前肿瘤切除术(n=6)或传统开腹骶前肿瘤切除术(n=43)的49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为16个月。随访期间开腹组有3例发生肿瘤复发(2例为恶性畸胎瘤,1例为脂肪肉瘤),腹腔镜组患者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骶前肿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短的优点,腹腔镜下行原发性骶前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前肿瘤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喻晶 周程继 +1 位作者 程龙 王攀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总结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综述近年来关于CLIC1与结肠癌关系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CLIC1可作为氯离子通道发挥其生理功能,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CLIC1的... 目的总结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综述近年来关于CLIC1与结肠癌关系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CLIC1可作为氯离子通道发挥其生理功能,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CLIC1的异常表达可导致多种疾病,其也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等许多过程。结论 CLIC1有望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基因治疗的靶点;对于调控其表达的关键基因、参与结肠癌发生、进展的信号转导具体途径以及与其他相关分子的相互作用等目前仍不清楚,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林 程龙 +1 位作者 周程继 王攀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了解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的功能并总结其与胃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对近年来发表的关于lncRNA CCAT1的功能研究及其与胃癌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lncRNA CCAT1通过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 目的了解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的功能并总结其与胃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对近年来发表的关于lncRNA CCAT1的功能研究及其与胃癌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lncRNA CCAT1通过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与微小RNAs(microRNAs,miR)结合对基因产生负调控作用,介导c-MYC启动子与其上游增强子之间的染色质循环并促进c-MYC基因的表达,新近研究发现CCAT1可与miR-219-1、miR-490结合从而促进胃癌的进展。lncRNA CCAT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高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结论CCAT1参与胃癌进展的具体机制、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随着对lncRNA特别是CCAT1的深入研究,可能为CCAT1作为靶标用于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 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 微小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