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社会礼仪传承与重建的意义、策略和路径
1
作者 安德明 周飞舟 +2 位作者 林继富 杨华 张勃 《民间文化论坛》 2025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提炼文化基因,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安德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是包括民俗学在内诸多学科长期关心的重要话题。萧放教授和他的团队完成的《有礼如仪》这部著作,通过对人生仪礼的传承与当代转化发展的深入探讨... 提炼文化基因,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安德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是包括民俗学在内诸多学科长期关心的重要话题。萧放教授和他的团队完成的《有礼如仪》这部著作,通过对人生仪礼的传承与当代转化发展的深入探讨,为上述问题的研究贡献了一部厚重成果。除了选题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之外,该书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有启发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仪礼 社会礼仪 当代转化 当代文化建设 民俗学 学术价值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与一统:试论丧服中尊统的生成
2
作者 周飞舟 许方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60,216,共16页
通过丧服体系理解中国人伦关系的尝试,超越了差序格局式的平面化认识,但对尊尊之外推的特性仍缺乏恰当理解。亲亲尊尊都由一本而生,体现为丧服体系以父子关系为内核,父之于子既是至亲又是至尊,至尊生于至亲,至亲又成于至尊。君子能由尊... 通过丧服体系理解中国人伦关系的尝试,超越了差序格局式的平面化认识,但对尊尊之外推的特性仍缺乏恰当理解。亲亲尊尊都由一本而生,体现为丧服体系以父子关系为内核,父之于子既是至亲又是至尊,至尊生于至亲,至亲又成于至尊。君子能由尊父而推尊父之父、父之先祖,更能体父之志承继大宗尊统。亲亲故尊祖,亲亲之道亦得尊祖之道乃全。宗法体系下正尊之一统,是以至亲至尊之父为一本的推展和延伸,尊统蕴含在一本的生命体验中。正如亲亲自然体现为亲以及亲的递杀,尊尊则自然体现为尊其所尊、永不衰竭的一统。尊尊之统与亲亲之杀共同构成丧服体系外推的根本动力,亲亲之杀以尊尊之统为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服 尊统 一本 一统 为人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40周年暨郑杭生先生逝世10周年
3
作者 龚维斌 李培林 +8 位作者 王延中 杜鹏 周飞舟 张建明 边燕杰 谢寿光 王启梁 景天魁 李友梅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7,共23页
郑杭生先生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和繁荣发展的重要领导人,也是毕生奉献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杰出教育家。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2024年11月9日召开的“自信·自... 郑杭生先生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和繁荣发展的重要领导人,也是毕生奉献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杰出教育家。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2024年11月9日召开的“自信·自觉·自主——纪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40周年暨郑杭生先生逝世10周年”大会上,来自全国的学界同仁齐聚一堂,系统回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光辉历程,深切缅怀郑杭生先生的卓越贡献。历史越远越清晰。郑先生的崇高风范和不朽业绩,当年只道是寻常,而今大家越发体会到先生开创事业之艰难、推进事业之坚劲、成就事业之宏伟。在这里,编辑部将部分发言节录整理,按发言顺序,以笔谈的形式集结发表,既是铭记过去、保存历史,更为启迪来者,共同开创学科发展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学科 郑杭生 恢复重建 学界同仁 郑先生 改革开放新时期 党的教育
原文传递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 被引量:596
4
作者 周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共37页
分税制改革之后,随着"两个比重"的提高,各种财政资金开始以"专项"和"项目"的方式向下分配,而且这正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支出手段。本文对专项资金的分配体制进行了介绍和简要分析,并通过一个义务教育... 分税制改革之后,随着"两个比重"的提高,各种财政资金开始以"专项"和"项目"的方式向下分配,而且这正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支出手段。本文对专项资金的分配体制进行了介绍和简要分析,并通过一个义务教育的案例来分析这种专项化的资金在基层社会的分配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项目和专项资金并非像上级部门预想的那样有效率,相反还会出现许多意外后果。此外,过于依赖项目和专项,最终反而使资金难以实际到达农村基层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资金 项目 转移支付 中央地方关系 分税制 国家和农民 农村义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75
5
作者 周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48,共23页
本文是对以"差序格局"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差序格局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回溯到先秦时期延续至晚清民国的丧服制度。通过对经学文献中关于丧服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亲亲"和"尊尊"... 本文是对以"差序格局"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差序格局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回溯到先秦时期延续至晚清民国的丧服制度。通过对经学文献中关于丧服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亲亲"和"尊尊"是构成这种制度的基本原则。亲亲和尊尊结合在一起,从家族延伸到政治,塑造了古代政治、社会关系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仍然在当代的政治和社会关系中有明显表现。本文指出,亲亲和尊尊与儒家思想中提倡的"仁"与"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作为基本伦理和美德,以亲亲和尊尊的形式表现于社会结构之中。本文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关系"和"人情"等现象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人情 差序格局 伦理本位 丧服 亲亲 尊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与一体:中国社会理论的基础 被引量:116
6
作者 周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共29页
本文是对建立中国社会理论基础的一个尝试性探索。近年来,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在处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方面的问题时难以深入,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认识,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的瓶颈。本文从中国传... 本文是对建立中国社会理论基础的一个尝试性探索。近年来,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在处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方面的问题时难以深入,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认识,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的瓶颈。本文从中国传统的家庭理论入手,以费孝通提出的"反馈模式"为切入点,深入讨论父子关系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对差序格局和中国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解。本文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一体本位"而非"个体本位"。一体的思想源于"一本"的社会意识,即以父母为本而非以天为本或以神为本,这在中国传统的祭礼中有明显体现。"一体"是指"父子一体""母子一体",这种深层的社会意识在中国经典文本中有突出表现,本文对与此相关的儒家典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阐释。"一本"和"一体"的社会意识构成了以"孝"为本的社会伦理体系,与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相互呼应。在这种社会结构下,孝并非一种私德,而是一种具有基础作用的"公德",孝是众德之本,一个真正的孝子也会是一个忠臣。"孝"背后的一本和一体意识也是我们理解差序格局概念以及当今诸多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取决于这种深层的社会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结构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反馈模式 一本 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孝一体:论差序格局的“核心层” 被引量:66
7
作者 周飞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0,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丧服制度内"父子"关系的分析,指出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核心层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慈孝一体"的特征。父对子之"慈",即是对己父之"孝"的体现,这表现为中国人在家庭关系中的行动伦理,也... 本文通过对丧服制度内"父子"关系的分析,指出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核心层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慈孝一体"的特征。父对子之"慈",即是对己父之"孝"的体现,这表现为中国人在家庭关系中的行动伦理,也构成了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反馈模式"的重要基础。此行动伦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要素,以"仁至义尽"为行动原则,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核心纽带,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家庭 行动伦理 丧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以政府行为研究为例 被引量:58
8
作者 周飞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历来是社会学学科内部的重要议题,有关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历史视角"及"历史转向"时有所见,这其中理论与方法论上的问题是异常复杂的。从经验研究的视角来看,以政府行为... 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历来是社会学学科内部的重要议题,有关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历史视角"及"历史转向"时有所见,这其中理论与方法论上的问题是异常复杂的。从经验研究的视角来看,以政府行为研究为例,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分析结论与现实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化和技术化倾向较强,相对忽视对官员个人特征的重视和研究。这与中国历史文献中重视官员品德的传统大相径庭。而对官员个人特征和德性的强调与中国官僚体制运行的深层规律密切相关,只依赖于对组织特征的制度分析无法认清中国官僚制的本质。要将官员的品性特征引入规范的社会学研究,必须回到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和伦理中寻找理论资源。这或许是社会学研究应该具有历史维度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行为 非正式关系 官僚制 官箴书 历史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思想转向 被引量:102
9
作者 周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187,共45页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间断的调查、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这种思想转向是一种"社会科学"的转向,而不是文化立场的转变。本文以四个部分来论述这种转向的发生。前两个部分讨论费孝通晚年谱写的"两篇文章",即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研究、民族和边区开发研究。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费孝通都遇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挑战,他发现:乡村工业、民族和边区的发展都不只是经济社会政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和其背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和文化有关。如何把握这些心态和文化,是本文的第三个部分,即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费先生从英国人类学家Leach因《江村经济》所提出的两个方法论问题入手,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展开了漫长而严谨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一方面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看法,也是对上述两个经验问题的总回答,另一方面是对"文化自觉"理论的方法论补充。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讨论的是费孝通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晚年如何身体力行,在"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是为真正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学方法论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到人”的治理机制及其作用--以脱贫攻坚战为例 被引量:35
10
作者 周飞舟 谭明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8,共10页
无论是中国传统政治还是现代政治,在中国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家,中央政府一直需要解决上层政策设计和政治意愿如何贯彻落实到地方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的运作形态进行分析,我们看到现有体制通过运动式治理模式,建立起一种普... 无论是中国传统政治还是现代政治,在中国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家,中央政府一直需要解决上层政策设计和政治意愿如何贯彻落实到地方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的运作形态进行分析,我们看到现有体制通过运动式治理模式,建立起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责任到人"的机制来推动各项政策意图的落实。在这场运动中,中央地方关系以及地方政府间关系呈现出生动而复杂的运作形态,各项政策和各类主体的行为逻辑不断蔓延、复制、拓展,形成一种"自我要求"的氛围和导向,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机制 责任到人 运动式治理 脱贫攻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乡土与现实:乡镇企业研究路径的反思 被引量:50
11
作者 周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50,共12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盛的乡镇企业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所谓的"中国模式"的悖论:这样一种产权模糊的企业如何能够成功?此问题并没有得到从企业经营和治理本身出发的充分回答,而随着乡镇企业的大规模转制和倒闭被人忘记。本文在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盛的乡镇企业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所谓的"中国模式"的悖论:这样一种产权模糊的企业如何能够成功?此问题并没有得到从企业经营和治理本身出发的充分回答,而随着乡镇企业的大规模转制和倒闭被人忘记。本文在渠敬东《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的三重分析概念》一文的启发和引领下,通过对乡镇企业研究的评述,对渠文的思路进行阐发,试图指出"乡镇企业悖论"的真正答案也许并不在产权本身,而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与乡土社会的紧密联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产权 中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为农村教育买单?——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飞舟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年第3期46-52,共7页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案例资料 ,分析了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体制改革的关系 ,力图探讨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模式。文章指出 ,“以县为主”之所以能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 ,并非县级自身财力加大投入力度的结果 ,而是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案例资料 ,分析了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体制改革的关系 ,力图探讨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模式。文章指出 ,“以县为主”之所以能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 ,并非县级自身财力加大投入力度的结果 ,而是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农业税在税费改革之后的增量。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 ,县及其以上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费改革 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经费 管理体制 财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政府“空壳化”与政权“悬浮” 被引量:39
13
作者 周飞舟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5,共2页
从2002年开始,政府在全国推行了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农村税费改革。
关键词 乡镇政府 悬浮 政权 空壳 农村税费改革 减轻农民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资格权”的社会学意涵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飞舟 林上 王恒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5-11,F0002,157,共9页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方向,理解“资格权”的概念并对其实践形态进行考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作为一种身份权利,资格权是新时期“大国小农”的国家农民关系在宅基地产权上的反映。确认资格权的过程是对农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方向,理解“资格权”的概念并对其实践形态进行考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作为一种身份权利,资格权是新时期“大国小农”的国家农民关系在宅基地产权上的反映。确认资格权的过程是对农民和集体关系的厘清与调整,表现出固化土地保障属性、疏通资本下乡渠道、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等功能。在权能之外,宅基地“资格权”的社会学意涵体现在土地和“资格”的文化属性及其对农民和村庄的伦理意义。针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一个可能的政策建议是在进一步明确宅基地“资格权”内容与边界的基础上,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前提,适度拓宽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三权分置” 宅基地“资格权”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返乡与“城乡中国”的形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飞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看待当前中国的城镇化,除了具体的经验研究之外,还应该具备一个整体性的视野。这个整体性视野应该是纵贯历史和现实,统括城市与乡村,用这样的整体性视野,我们会对中国乡村的未来形成一些不一样的看法。社会学作为一门现代社会科学,本来... 看待当前中国的城镇化,除了具体的经验研究之外,还应该具备一个整体性的视野。这个整体性视野应该是纵贯历史和现实,统括城市与乡村,用这样的整体性视野,我们会对中国乡村的未来形成一些不一样的看法。社会学作为一门现代社会科学,本来即起源于城乡的分野。社会学的兴起就是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过程紧密伴随的,所以社会学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城乡的分野以及城乡关系。社会学在产生的时候就是作为一门"总体性"的社会科学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 城市与乡村 现代社会科学 历史和现实 城镇化 整体性视野 城市化 工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家和反馈模式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飞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2-29,共8页
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反馈模式”的社会基础进行考察,发现中国过去和当前都是以小家庭为主要的家庭形态,反馈模式是在这些小家庭之间而非小家庭内部进行的。反馈模式正是在分家之后维系这些小家庭的家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这些小家庭在... 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反馈模式”的社会基础进行考察,发现中国过去和当前都是以小家庭为主要的家庭形态,反馈模式是在这些小家庭之间而非小家庭内部进行的。反馈模式正是在分家之后维系这些小家庭的家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这些小家庭在直系五服的范围内组成“直系组家庭”,向外延伸构成了小家、大家、国家等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分家 反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化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的途径探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飞舟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0,共2页
高职教育集团是由重点高职院校牵头,吸收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院校等参与,集团成员关系相对较为松散的组织。校企合作能够产生巨大的资源共享的规模效益、就业衔接的产出效益及文化融合的社会效益。今后,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校企合... 高职教育集团是由重点高职院校牵头,吸收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院校等参与,集团成员关系相对较为松散的组织。校企合作能够产生巨大的资源共享的规模效益、就业衔接的产出效益及文化融合的社会效益。今后,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校企合作办学的认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促进区域化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高职教育集团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飞舟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9期65-66,共2页
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国的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系统性上存在局限,从事案例教学的师资较缺乏,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有待加强。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 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国的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系统性上存在局限,从事案例教学的师资较缺乏,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有待加强。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必须正确理解案例教学,选择适合的课程,培养案例教学的师资,精心组织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师资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的经济属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飞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2,共2页
我国理论界依据萨缪尔森的定义,把教育的经济属性界定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存在着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特殊的运行规律和价值取向,一刀切式的论断有些武断;二是竞争性... 我国理论界依据萨缪尔森的定义,把教育的经济属性界定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存在着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特殊的运行规律和价值取向,一刀切式的论断有些武断;二是竞争性与排他性是专业的学术名词,我们在使用前需要从经济学角度加以阐释。通过分析发现教育覆盖了四类社会产品。所以,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分门别类、有的放矢,突破人为的理论限制,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属性 竞争性 排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修课“证券投资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飞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42-143,共2页
"证券投资学"是财经类专业课程。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的选修课"证券投资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程可以确定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在教... "证券投资学"是财经类专业课程。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的选修课"证券投资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程可以确定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在教学方法、教材和考核办法等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修课 证券投资学 教学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