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同期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哈斯也提·外里 普拉提·努尔别克 杨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57-58,共2页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中采用同期放化疗对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分析该治疗方式的作用价值.方法 将76例食管癌患者分为放疗组和同期组,其中放疗组(38例)接受超分割放疗,同期组(38例)接受同期放化疗.采用汉化版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中采用同期放化疗对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分析该治疗方式的作用价值.方法 将76例食管癌患者分为放疗组和同期组,其中放疗组(38例)接受超分割放疗,同期组(38例)接受同期放化疗.采用汉化版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3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维度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相关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同期组躯体症状、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状况和角色功能领域生存质量和总分远高于放疗组(P<0.05);同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放疗组.结论 同期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食管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水平,但不良反应多,应当给予全面照护减轻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放化疗 食管癌 生存质量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与放射性损伤及预后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玉婷 杨杰 +2 位作者 古丽米拉木·艾热 马苗苗 哈斯也提·外里 《临床医学进展》 2018年第4期408-415,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部分实体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异常变化规律,了解肿瘤患者自身机体的免疫动态,及其与预后及放化疗毒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并记录94例实体瘤患者放化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的基线水平,利用相同的技术...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部分实体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异常变化规律,了解肿瘤患者自身机体的免疫动态,及其与预后及放化疗毒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并记录94例实体瘤患者放化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的基线水平,利用相同的技术检测同时期44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及评价恶性实体瘤组的预后及放射性损伤情况。结果:1)实体瘤患者放化疗后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基线水平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放化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中淋巴细胞总数、CD3总T细胞计数、CD4辅助/诱导T细胞计数与不同预后组(CR, PR, SD, PD)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组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3)合并化疗的实体瘤患者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未合并化疗者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初始治疗前即存在免疫受损;2)放化疗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能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低;3)淋巴细胞总数、CD3总T细胞计数、CD4辅助/诱导T细胞计数基线水平低下者其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瘤 肿瘤免疫 T细胞亚群 放射性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乳腺癌术后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古力米拉木·艾热 哈斯也提·外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79-181,共3页
分析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7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本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对照组中的35例患者术后后实施3D-CRT治疗,给... 分析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7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本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对照组中的35例患者术后后实施3D-CRT治疗,给观察组中的35例患者术后实施IMR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5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其肿瘤标志物指标(CA153、CEA等),随访一年,评价两组美容效果以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其结果。结果 在肿瘤标志物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观察组与其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其比较,(P>0.05);在美容效果方面,观察组优良率(94.29%)较对照组(80.00%)高,(P<0.05);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7.14%)较对照组(31.43%)低,(P<0.05)。结论 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治疗时,应用IMRT与3D-CRT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IMRT治疗方式的美容效果更佳,并且对患者造成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更轻,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水平对中晚期宫颈癌诊断价值及同期放化疗疗效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杰 张泽高 +4 位作者 阿依古丽·依不拉音木 热伊拉·麦买伊敏 王宁 开丽曼·阿不都巴热 哈斯也提·外里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宫颈癌诊断价值及其同期放化疗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80例、慢性宫颈炎20例、体检健康人20例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VEGF基线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宫颈癌诊断价值及其同期放化疗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80例、慢性宫颈炎20例、体检健康人20例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VEGF基线水平,以及宫颈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后3个月VEGF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疗效关系。结果基线水平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237.36μg/L,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健康者(142.36斗g/L,t=4.03,P=0.000)。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诊断宫颈癌的最佳界质为〉197.52μg/L,敏感性为0.88,特异性为0.72。VEGF在同期放化疗前后变化与疗效关系密切,完全缓解者变化明显大于进展者,VEGF基线高水平者进展或死亡明显高于低水平者。结论血清VEGF水平对宫颈癌诊断价值不高,与宫颈癌分期、分级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对宫颈癌同期放化疗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关性 宫颈肿瘤 放化疗法
原文传递
基于≥2级骨髓抑制盆腔肿瘤放疗骨受剂量体积限制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泽高 热伊拉·麦买伊敏 +5 位作者 哈斯也提·外里 古力米拉木·艾热 开丽曼·阿不都巴热 祁小丽 普拉 杨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放疗过程中骨髓抑制与盆腔骨接受剂量体积相关性,为明确盆腔放疗骨受量限制参数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在我院行非姑息性放疗的宫颈癌102例、直肠癌53例、前列腺癌34例.所有患者盆腔照射剂量50.0...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放疗过程中骨髓抑制与盆腔骨接受剂量体积相关性,为明确盆腔放疗骨受量限制参数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在我院行非姑息性放疗的宫颈癌102例、直肠癌53例、前列腺癌34例.所有患者盆腔照射剂量50.0~50.4 Gy,不同肿瘤病灶或瘤床区给予10~24 Gy加量.宫颈癌和直肠癌常规给予同步化疗,前列腺癌给予内分泌治疗.收集整理患者靶区骨体积和V10、V20、V30、V40、V50及放疗期间至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和放疗后6个月以上骨髓抑制RTOG分级.单因素分析骨受照体积与骨髓抑制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分析骨髓抑制分级与年龄、化疗、放疗剂量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直肠癌、前列腺腺癌放疗患者总早期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7.5%、79.2%、70.6%,≥2级骨髓抑制率分别为65.7%、62.3%、35.3%.晚期骨髓抑制1级11例,2级7例,≥2级发生率3.7%.宫颈癌、直肠癌、前列腺癌患者靶区骨体积分别为(746.30±27.84)、(736.15±28.72)、(740.70±35.08)cm3(P=0.023).接受不同照射剂量骨体积剂量百分比与早期骨髓抑制分级之间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10、V20、V30、V40和CV10、CV20、CV30、CV40与骨髓抑制分级无相关性(P>0.05),V50和CV50与骨髓抑制之间有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V50=72.33 cm3和V50=9.42%是≥2级骨髓抑制的诊断界值.结论盆腔放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与靶区骨受照射体积和剂量相关.在盆腔总剂量50 Gy下,≥2级骨髓抑制与骨≤V40和绝对值与无明确关系,与病灶区加量和是否化疗无关,但与骨V50和绝对体积有关.V50=9.42%或CV50=72.99 cm3是≥2级骨髓抑制发生的临床参考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放射疗法 骨髓抑制 盆腔骨 剂量限制
原文传递
运用主成分分析及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婷 哈斯也提·外里 +1 位作者 张泽高 杨杰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8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筛查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入住放疗二科的10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其中处于PTS的患者67例,其余35例为非PTS的患者。采用主... 目的筛查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入住放疗二科的10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其中处于PTS的患者67例,其余35例为非PTS的患者。采用主成分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PT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①处于PTS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存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异常(P<0.05);②单因素分析显示PTS在年龄、肿瘤分期、治疗与否、长期卧床、PICC、预防性抗凝以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FIB、D-D等变量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TS在KPS评分、预防性抗凝、长期卧床、PICC等变量因素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PTS的危险因素包括WBC.PLT计数、FIB、D-D等(均P<0.05),而预防性抗凝KPS评分为PTS的保护性因素;②PTS在不同部位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既可降低肿瘤负荷,亦可增加PTS发生的风险。④应对长期卧床及置入PICC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肿瘤 血栓前状态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