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在医学院校本科生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2
1
作者 唐宗生 陶香香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2期1887-1888,共2页
循证医学(EBM)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未来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在医学校本科生教育中开展EBM,可促进医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必将对医学教... 循证医学(EBM)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未来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在医学校本科生教育中开展EBM,可促进医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必将对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教育 医学 院校 医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伟 唐宗生 +6 位作者 赵唯信 黄义春 韩冬梅 章小红 周璋 张斗才 胡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371-373,378,共4页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症(HDN)的相关性,并研究抗体效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微柱凝集法检测孕妇IgG抗A和抗B的抗体效价,并统计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了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的实验结果,探讨孕妇IgG抗A和IgG抗...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症(HDN)的相关性,并研究抗体效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微柱凝集法检测孕妇IgG抗A和抗B的抗体效价,并统计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了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的实验结果,探讨孕妇IgG抗A和IgG抗B的效价分布规律,并分析孕妇抗体效价和婴儿血型与HDN的相关性。结果 O型血孕妇产生IgG抗A和IgG抗B的效价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的抗体效价与HDN的发生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524,A型血婴儿和B型血婴儿HDN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抗体效价诊断HD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cut-off值为1∶96。结论 O型血孕妇产生IgG抗A和IgG抗B抗体效价的分布规律无差异,孕妇的抗体效价与HDN的发生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孕妇IgG抗体效价≥1∶128更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效价 新生儿溶血症 O型血孕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秦道建 唐宗生 张士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新生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儿以腹胀、肝脾肿大、全身瘀点淤斑、白细胞增多及骨髓涂片可见大量原、幼淋巴细胞为特点,诊断为ALL...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新生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儿以腹胀、肝脾肿大、全身瘀点淤斑、白细胞增多及骨髓涂片可见大量原、幼淋巴细胞为特点,诊断为ALL-L2型,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随访3个月死亡。结论:新生儿ALL为罕见病且病死率高,以肝脾肿大、白血病皮肤损害、白细胞增多、骨髓涂片可见原始幼稚细胞及基因重排为特点,临床上应避免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应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治疗综合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4
作者 赵楠 陆江涛 +4 位作者 贺玲 陈晓玲 张文杰 张大发 唐宗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应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25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APP)与回输,将患者分为APP组59例和non... 目的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应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25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APP)与回输,将患者分为APP组59例和non-APP组66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24 h(T1)、术后48 h(T2)及术后72 h(T3)凝血指标及肝肾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PLT)水平、异体血输注量、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纵隔引流量、ICU住院时长、住院总花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T1-T3时,APP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non-APP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non-APP组(P<0.05);观察术后肝功能参数,与non-APP组相比,APP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在T1、T2时相对较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在T1、T2、T3时均维持在较低水平(P<0.05),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在T1时较non-APP组低(P<0.05);观察术后肾功能参数,APP组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在T1、T2、T3时均显著低于non-APP组(P<0.05);从血液保护角度考虑,相比于non-APP组,T1时APP组PLT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且APP组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输注量相对较少(P<0.05);观察术后转归情况,与non-APP组相比,AP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长缩短,住院总费用更低,术后24 h纵隔引流量更少(P<0.05);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APP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non-APP组(P<0.05)。结论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能有效改善ATAAD患者凝血功能,对术后肝肾功能保护、血液保护作用明显,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和转归。另外,此项技术的开展有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凝血功能 肝肾功能保护 血液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晓玲 陆江涛 +2 位作者 章小红 张斗才 唐宗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1-234,共4页
血小板在生理环境下有助于维持脑稳态,而血小板功能障碍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就血小板的多种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其中一种——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展开总结综述,讨论血小板功能状态与帕... 血小板在生理环境下有助于维持脑稳态,而血小板功能障碍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就血小板的多种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其中一种——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展开总结综述,讨论血小板功能状态与帕金森病病理的相关性,血小板异态作为帕金森病诊断和预后的外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和潜在临床意义以及健康血小板在帕金森病中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帕金森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样中血小板污染对凝聚胺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宗生 汪承亚 赵唯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污染对凝聚胺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方法应用自然沉降和离心方法去除血液标本中的血小板,用凝聚胺方法进行血小板去除前后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试验。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聚集。结果自然沉降的标本有大量... 目的探讨血小板污染对凝聚胺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方法应用自然沉降和离心方法去除血液标本中的血小板,用凝聚胺方法进行血小板去除前后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试验。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聚集。结果自然沉降的标本有大量的絮状团块,镜下可见血小板聚集,而非红细胞凝块。不同离心力去除血小板污染的程度不同,离心力越大,血小板聚集越少,离心力达2200g,可完全去除血小板污染,对凝聚胺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消失。结论血浆标本中血小板污染可对凝聚胺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试验产生干扰,但可以采用离心法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凝聚胺法 抗体筛检 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冻保存对机采血小板释放5-HT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宗生 汪承亚 +2 位作者 黄成垠 赵唯信 洪文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冰冻保存对机采血小板释放5-HT的影响。方法常规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冷冻保护剂、-80℃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30d;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比较冰冻保存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目的观察冰冻保存对机采血小板释放5-HT的影响。方法常规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冷冻保护剂、-80℃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30d;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比较冰冻保存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ELISA法检测冰冻前后及在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凝血酶(thrombin,THB)、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lagen)等不同PLT诱导剂激活作用下PLT释放5-HT的数量。结果冰冻复苏后机采血小板计数变化不大(P>0.05),但MPV和PDW均增加,血小板制品血浆5-HT含量也显著增高(P<0.01)。在不同诱导剂作用下,新鲜血小板释放5-HT均高于冰冻保存的血小板,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机采血小板冰冻保存与解冻过程中,会引起血小板膜形态和生物活性改变。(2)冰冻保存后PLT对不同诱导剂的反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冰冻保存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O型孕妇IgG anti-A(B)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唐宗生 汪沁 +1 位作者 陶雨琦 陶明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9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 anti-A(B)相关性;探讨流式细胞术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 anti-A(B)优、缺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O型孕妇27例,其丈夫血型为:A型(13例)、B型(10例)和AB型(4例)。β-巯基乙醇消化孕妇血...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 anti-A(B)相关性;探讨流式细胞术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 anti-A(B)优、缺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O型孕妇27例,其丈夫血型为:A型(13例)、B型(10例)和AB型(4例)。β-巯基乙醇消化孕妇血浆以灭活IgM anti-A(B),消化后的血浆即为母液。生理盐水倍比稀释母液直至稀释管稀释倍数为1∶1024。流式细胞术检测母液管和稀释管IgG anti-A(B)总平均荧光强度(MFI)和IgG anti-A(B)阳性百分率(%)。微柱凝胶技术仅检测稀释液管IgG anti-A(B)效价。分析流式细胞术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 anti-A(B)结果的相关性。结果①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 anti-A(B)效价分别与流式细胞术母液IgG anti-A(B)总MFI和IgG anti-A(B)阳性百分率成正相关(r=0.4726,P=0.0073;r=0.6158,P=0.0002),且IgG antiA(B)总MFI和IgG anti-A(B)阳性百分率成正相关(r=0.9185,P<0.0001);②流式细胞术按血型分组,不管是A型或B型,也不管是母液或稀释液管,IgG anti-A(B)总MFI和IgG anti-A(B)阳性百分率均成正相关(r=0.9020,P<0.0001;r=0.9043,P<0.0001)(r=0.8913,P<0.0001;r=0.8706,P<0.0001);③以微柱凝胶技术为金标准,取正常参考值1∶64作Cutoff值,得到流式母液管IgG anti-A(B)阳性百分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面积(Area=0.8238,P=0.0041)大于IgG anti-A(B)总MFI的ROC面积(Area=0.7405,P=0.03289);④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 anti-A(B)效价1∶64时,其流式稀释管1∶64与稀释管1∶128的IgG anti-A(B)阳性百分率有显著差异(P=0.0044)。结论①流式细胞术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IgG anti-A(B)其结果存在相关性;②相对于微柱凝胶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IgG anti-A(B)方法更简单、效率更高、敏感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微柱凝胶技术 ABO血型 IgG anti-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捐献照护的策略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宗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458-461,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从免疫学角度来分析,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过程中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因此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以对患者做被动免疫治疗。恢复期血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从免疫学角度来分析,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过程中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因此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以对患者做被动免疫治疗。恢复期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能和患者体内的病毒发生中和反应,从而降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最终减轻或改善由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恢复期血浆主要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病情进展较快、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目前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治疗是抢救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在采集方式与采集流程上不同于普通的无偿献血,且康复者除达到正常无偿献血者的标准外,还涉及到临床评估、康复者心理、康复者家庭和社会大众的认知、理解与支持程度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捐献的照护和隐私保护的策略进行探讨,为血站顺利招募恢复期血浆捐献者和提高采集成功率提供决策上的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恢复期血浆捐献者 照护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与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B淋巴细胞、BTLA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研究
10
作者 唐宗生 许雪梅 +2 位作者 秦道建 李志鸿 陶明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8期2685-2689,共5页
目的研究哮喘与细菌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B淋巴细胞、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的表达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儿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收住入院的49例患儿,其中3~6岁哮喘患儿26例(哮喘组),同... 目的研究哮喘与细菌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B淋巴细胞、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的表达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儿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收住入院的49例患儿,其中3~6岁哮喘患儿26例(哮喘组),同期一般细菌感染患儿为23例(感染组)。两组受试对象在性别、年龄及体质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后24h内收集两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B淋巴细胞水平及其BTLA表达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E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哮喘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高于感染组(P<0.05)。哮喘组B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感染组(P<0.05);哮喘组B淋巴细胞表面BTLA表达较感染组减少(P<0.01);哮喘组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其表达BTLA成正相关(r=0.569 8,P<0.01)。哮喘组外周血清CRP水平较感染组低(P<0.05)。哮喘组外周血清IgE水平较感染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感染是哮喘的诱发因素之一,CD64、CRP的早期检测可指导哮喘患儿抗菌药物的应用。BTLA在哮喘患儿B淋巴细胞表达下调,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CD64 B淋巴细胞 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哮喘 细菌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重症患者感染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所起凤 鲁卫华 +1 位作者 唐宗生 吕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重症患者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感染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5例。根据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将重症合并...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重症患者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感染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5例。根据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将重症合并感染患者分成细菌感染组(86例)、真菌感染组(9例)和病毒感染组(8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水平,分析各组患者之间这3个指标的差异,并对17例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CD64指数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CD64指数最佳临界值,同时对CRP、WBC及CD64指数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3.416±1.85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51±0.602)、真菌感染组(1.664±0.249)和病毒感染组(1.379±0.071)(P<0.01);败血症组CD64指数(6.081±2.009)最高,且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2.853±1.234)(P<0.01);17例细菌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后CD64指数(3.946±1.972)明显低于治疗前(5.849±2.185)(P<0.05)。根据ROC曲线得出CD64指数具有较高的特异度(88%)和敏感度(86%),高于白细胞计数(84%,77.9%)和C反应蛋白(76%,83.7%)。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重症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和评价治效果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CD64指数 感染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FP输注对新生儿血凝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李宜文 余岚静子 +2 位作者 陶雨琦 汪沁 唐宗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比较新生儿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前后血凝常规参数的变化,探讨新生儿FFP输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5例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患者,回顾性分析FFP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各基线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生... 目的比较新生儿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前后血凝常规参数的变化,探讨新生儿FFP输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5例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患者,回顾性分析FFP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各基线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输注FFP后对凝血功能各个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输注FFP后各凝血指标的增减幅度(FFP输注前/FFP输注后)与其胎龄、体重、APGAR评分及输注量无显著相关。结论FFP输注可显著改善重症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同时有助于患儿的纤溶系统功能的恢复,降低患儿发生血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输注 新生儿 凝血功能 新鲜冰冻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小鼠乙型肝炎模型的建立及其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云 李盛 +2 位作者 唐宗生 杨东亮 宋景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压尾静脉注射p AAV/HBV1.2表达质粒,建立急性或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HBV抗原,采用RT-PCR法检测免疫相关分子基因,使用FACS检测肝内淋巴细胞活化...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压尾静脉注射p AAV/HBV1.2表达质粒,建立急性或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HBV抗原,采用RT-PCR法检测免疫相关分子基因,使用FACS检测肝内淋巴细胞活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法检测脾脏相关免疫细胞特征。结果成功建立急性和慢性高压尾静脉注射HBV感染小鼠模型;在急性BALB/c小鼠模型,血清HBs Ag持续时间分别为(3.25±1.04)w,显著短于慢性C57BL/6小鼠组【(10.0±3.74)w,P<0.05)】;在BALB/c小鼠模型,注射2.5μg病毒质粒小鼠血清HBs Ag持续时间为(3.67±1.03)w,显著长于注射50μg组【(2.33±0.52)w,(P<0.05)】;在高压尾静脉注射后第10 d,BALB/c小鼠脾脏出现了HBc Ag特异性T淋巴细胞。结论成功建立高压尾静脉注射HBV感染小鼠模型,发现宿主遗传背景、免疫应答状态和病毒剂量影响HBV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pAAV/I-IBVl.2表达质粒 高压尾静脉注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对血液保存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唯信 唐宗生 +7 位作者 黄义春 陶小斐 韩冬梅 章小红 张辽 张英 方芳 秦红桂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BC-L200型 去白细胞滤器 白细胞去除术 血液保存 细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血清病毒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云 李盛 +2 位作者 唐宗生 杨东亮 宋景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在高压尾静脉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血清HBV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压尾静脉注射pAAV/HBV1.2和pCMV2/IFN-α4表达质粒,建立HBV感染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HBsAb和HBcAb。分离...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在高压尾静脉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血清HBV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压尾静脉注射pAAV/HBV1.2和pCMV2/IFN-α4表达质粒,建立HBV感染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HBsAb和HBcAb。分离小鼠肝脏内淋巴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Fox P3表达情况。结果在高压尾静脉注射p AAV/HBV1.2质粒后第1 d,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开始出现阳性,而第20 d时HBsAg和HBeAg已消失;在注射pAAV/HBV 1.2+IFNα后第1 d,血清HBeAg水平为(0.55±0.16),显著低于pAAV/HBV 1.2组【(1.40±0.13),P<0.05);在注射后第10 d,血清HBsAg水平为(0.35±0.20),显著低于pAAV/HBV 1.2组【(2.35±0.15),P<0.05】;在高压尾静脉注射后20 d,两组小鼠血清HBs Ab阴性;在注射pAAV/HBV1.2后第10 d和20 d,两组小鼠血清HBc Ab阳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两组小鼠肝内CD4+T淋巴细胞Fox P3表达未见显著变化。结论 IFN-α具有抗HBV作用,并未诱导免疫负调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pCMV2/IFN—α4表达质粒 HBsAg HBEAG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输血对胃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探讨
16
作者 赵唯信 黄义春 +5 位作者 唐宗生 陶小斐 韩冬梅 章小红 陶绍能 汪佑霞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胃癌患者 输血前 细胞因子水平 TH1/TH2 并发症 免疫功能 影响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CD28家族受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雪梅 唐宗生 李志鸿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上升快。关于哮喘发病机制研究众多。研究认为共刺激分子CD28-B7-1/B7-2、ICOS-ICOSL、CTLA-4-B7-1/B7-2、PD-1-PDL-1/PDL-2、BTLA-HVEM 5条共刺激信号通路主要影响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上升快。关于哮喘发病机制研究众多。研究认为共刺激分子CD28-B7-1/B7-2、ICOS-ICOSL、CTLA-4-B7-1/B7-2、PD-1-PDL-1/PDL-2、BTLA-HVEM 5条共刺激信号通路主要影响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并导致Th1/Th2分化比例失衡,在过敏性疾病和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综合叙述有关T细胞CD28家族受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28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B和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哮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区段的胃肠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强 黄鹤 +6 位作者 魏强 唐宗生 朱洁垚 黄埔 陈洪汉 洪智 王宇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452-457,共6页
目的探讨胃转流手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后大鼠空腹血糖的变化与胰岛素、胰岛血糖素样肽(GLP-1)的分泌以及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抽签法将32只GK大鼠随机分成四组(n=8),实施保留全胃、不同区段小肠转流... 目的探讨胃转流手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后大鼠空腹血糖的变化与胰岛素、胰岛血糖素样肽(GLP-1)的分泌以及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抽签法将32只GK大鼠随机分成四组(n=8),实施保留全胃、不同区段小肠转流的胃肠转流术(GBP)建立起GK大鼠手术动物模型,分别为:对照组;十二指肠转流组;空肠转流组;回肠转流组。分别于术前第1周及术后第1、3、6、12周采取所有大鼠眼眶后静脉血,动态测定各只大鼠体质量和血液中空腹血糖值;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手术前后血清胰岛素、GLP-1的水平,最后计算出各只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全组32只大鼠的手术成功率为90%,回肠转流组大鼠术后3~4周时由于严重营养不良相继死亡;(2)与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GBP手术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均下降,至术后12周时十二指肠转流组由(14.98±2.17)mmol·L^(-1)下降至(5.23±0.70)mmol·L^(-1)(P<0.05);空肠转流组由(15.20±1.92)mmol·L^(-1)下降至(5.29±0.42)mmol·L^(-1)(P<0.05),且比十二指肠转流组降低较显著;(3)与术前相比,术后除回肠转流组外其余各组GK大鼠的体质量均增加,回肠转流组大鼠体质量术后显著降低(P<0.05);(4)与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GBP手术组术后空腹胰岛素先升高后降低,至术后12周时比术前减少;十二指肠转流组由(14.86±1.22)m U·L^(-1)下降至(9.46±1.10)m U·L^(-1)(P<0.05);空肠转流组由(14.71±1.14)m U·L^(-1)下降至(8.93±1.36)m U·L^(-1)(P<0.05),且比十二指肠转流组下降尤为显著;(5)与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GBP手术组术后GLP-1水平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至12周时达到最高,十二指肠转流组由(9.38±1.88)升高至(18.96±3.42)(P<0.05);空肠转流组由(9.02±2.20)升高至(23.23±4.17)(P<0.05),且比十二指肠转流组上升较为明显;(6)与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GBP手术组术后大鼠HOMA-IR均下降,至12周时下降明显;十二指肠转流组由(9.97±1.95)下降至(2.21±0.38)(P<0.05);空肠转流组由(9.98±1.39)下降至(2.03±0.23)(P<0.05),且比十二指肠转流组下降略为明显。结论保留全胃的胃肠转流手术对非肥胖型GK大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与大鼠的体质量增减无关;GBP的最佳转流效应区域可能是小肠中段,即空肠与回肠交界处;术后食物提前进入末端回肠,刺激GLP-1的分泌增多,从而达到GBP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旁路术 胃肠吻合术 糖尿病 2型 治疗结果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晚期早产儿外周血T细胞表达CD28和PD-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雨微 唐宗生 +2 位作者 陶雨琦 方玢 张士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8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研究晚期早产儿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达PD-1和CD28差异;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晚期早产儿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晚期早产儿40人,按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 目的研究晚期早产儿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达PD-1和CD28差异;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晚期早产儿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晚期早产儿40人,按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对照组18例、实验组17例完成试验。实验组服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溶于奶粉溶液);对照组仅服用相同剂量的奶粉溶液。分别于入院时(生后24小时内)和干预7天后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与CD8+T细胞上PD-1和CD28表达量。同时检测患儿入院时的生化指标,观察生化指标与PD-1、CD2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后,CD8+T细胞上PD-1表达更高(P=0.0262);(2)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前后,其CD4+T细胞PD-1的表达的下降幅度(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比值)和CD28的表达的上升幅度均显著增高(P=0.0318;P=0.00380);(3)所有晚期早产儿(对照组和实验组)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前,其CD8+T细胞上PD-1表达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5097,P=0.0018),而其CD28表达与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r=0.5699,P=0.0004)。结论 (1)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影响晚期早产儿T细胞上PD-1和CD28表达;(2)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有助于改善晚期早产儿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 T细胞 PD-1 CD28 晚期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前自体血小板保护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1例报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雨琦 汪沁 +2 位作者 贺玲 余岚静子 唐宗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785-1787,共3页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行主动脉夹层A型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该病例探讨麻醉前对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进行自体血小板采集的可行性及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作用。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体外循环 自体血小板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