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B1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林依 王爽 +4 位作者 张峰 唐杨玲 苏小玉 许嘉钰 杨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美托洛尔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精准化治疗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或2级伴静息心率>80次/min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BCB1 C3435T基因型分为CC组(n=40)、CT组(n=57)、TT...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美托洛尔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精准化治疗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或2级伴静息心率>80次/min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BCB1 C3435T基因型分为CC组(n=40)、CT组(n=57)、TT组(n=16),给予所有受试者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d,1周后测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4周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随访,记录下治疗前后患者的平均血压和平均心率值,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与CC组比较,TT组标准血药浓度、TT组平均收缩压治疗前后的压差值、CT组平均收缩压治疗前后的压差值、TT组平均舒张压治疗前后的压差值、CT组平均舒张压治疗前后的压差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CC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P=0.013)。3组心率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4,P=0.785)。3组平均心率治疗前后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8,P=0.293)。结论 3组基因型患者表现的差异性结果,体现了ABCB1基因C3435T的不同基因型与美托洛尔药物的临床疗效有关,为精准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ABCB1基因 美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厄贝沙坦个体化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淑男 董天崴 +4 位作者 王爽 姚懿桐 唐杨玲 郑林依 杨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7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1,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厄贝沙坦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为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随机选取就诊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未口服任何降压药...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1,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厄贝沙坦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为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随机选取就诊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未口服任何降压药物至少2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的基因型不同分为3组,A组44例(CC型),B组38例(CT型),C组12例(TT型)。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初始血压值,并嘱其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1周后分别测定3组厄贝沙坦的血浆血药浓度,同时随访3组患者1个月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情况,比较3组之间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3组之间标准血药浓度分别为(97.09±54.82)、(91.45±65.35)和(157.50±34.57)ng·kg·ml-1·m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标准血药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标准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A组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8例,降压有效率为36.36%;B组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26例,降压有效率31.58%;C组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降压有效率为83.33%,3组间降压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7,P<0.01)。A、B组降压疗效明显低于C组,A组与B组之间厄贝沙坦降压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MDR1 C3435T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对厄贝沙坦片的耐药程度不同,以致厄贝沙坦降压疗效不同,从而为临床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个体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治疗 厄贝沙坦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杨玲 杨军 +4 位作者 王爽 王淑男 姚懿桐 郑林依 董天崴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8期1375-1378,共4页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高血压病治疗模式由早期阶梯疗法或单药序贯疗法发展到后期的联合治疗直到目前的基因导向治疗。本文将以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发展历程及...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高血压病治疗模式由早期阶梯疗法或单药序贯疗法发展到后期的联合治疗直到目前的基因导向治疗。本文将以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发展历程及相关基因导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以下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疗法 基因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CYP3A5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唐杨玲 董天崴 +4 位作者 王爽 郑林依 苏小玉 许嘉钰 杨军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对药物代谢酶CYP3A5的检测,研究CYP3A5基因多态性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门诊或住院的原发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选取3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选取60例为基因导向治疗组,患... 目的:通过对药物代谢酶CYP3A5的检测,研究CYP3A5基因多态性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门诊或住院的原发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选取3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选取60例为基因导向治疗组,患者晨起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7日,第8日空腹采静脉血。采集标本分2份,2管2 ml血样,用于分析血药浓度及基因型。然后应用突变扩增法进行CYP3A5基因多态性检测,确定基因型及血药浓度的关系。根据基因型与血药浓度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为3组即慢代谢A组(GG型,n=29)、中代谢B组(AG型,n=22)、快代谢C组(AA型,n=9),并通过CYP3A5基因型调整用药,慢代谢A组GG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剂量为2. 5 mg/d,中代谢B组AG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剂量为5 mg/d,快代谢C组AA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剂量为10 mg/d,其余30例进入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剂量为5 mg/d。所有患者于治疗4周、8周、12周回访时测量血压进行记录与对比观察降压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 GG型、AG型、AA型3组血药浓度分别为(14. 767±1. 347)、(12. 253±1. 555)、(5. 861±1. 28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因此可明确GG型属于慢代谢型,AG型属于中代谢型,AA型属于快代谢型;(2)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基因导向治疗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组间比较,同一时间点对应的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基因导向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SBP与DBP,同一时间点对应的SBP与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基因导向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8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 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CYP3A5的不同基因多态性对苯磺酸氨氯地平血药代谢浓度不同。药物基因导向治疗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相比,均能达到降压目的,但前者在导向治疗下,不仅能有效降压且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CYP3A5基因多态性 精准治疗 氨氯地平
原文传递
ABCB1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药物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林依 王爽 +4 位作者 张峰 王淑男 姚懿桐 唐杨玲 杨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9期1569-1572,共4页
药物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临床总有效率并不高,而药物基因组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它是基于已知的基因组学理论,以其作为依据给予患者精准化药物治疗,进而减小风险,取得更高的药物性价比。ABCB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的过度表... 药物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临床总有效率并不高,而药物基因组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它是基于已知的基因组学理论,以其作为依据给予患者精准化药物治疗,进而减小风险,取得更高的药物性价比。ABCB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的过度表达会造成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降低,它的多态性可导致个体间P-糖蛋白表达量的不同及活性差异,进而会造成机体的多药耐药性在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已有研究证明ABCB1基因多态性与许多临床心血管药物疗效之间有联系,现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药物 治疗 ABCB1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亚甲基四氢叶酸基因多态性与H型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嘉钰 王爽 +8 位作者 杨军 董天葳 唐杨玲 郑林依 苏小玉 张峰 彭鹏 胡焱垚 王晶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72-74,共3页
目前,高血压在全世界慢性病中占主导地位,而高血压引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其中H型高血压约占总人数75%。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各种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性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也发现... 目前,高血压在全世界慢性病中占主导地位,而高血压引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其中H型高血压约占总人数75%。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各种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性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基因多态现象确实参与到了高血压机制的改变和调节。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MTHFRC677T和MTHFR A1298C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 H型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苏小玉 董天崴 +2 位作者 郑林依 唐杨玲 杨军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68-70,共3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目前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探究可能原因是存在遗传易感基因,引起血管平滑肌或血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目前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探究可能原因是存在遗传易感基因,引起血管平滑肌或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及损伤等病理变化。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