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骨脂肝毒性及其减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科冉 吴娅丽 +6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张辉 杨柳青 韩冰 汪彬 唐进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65,共4页
补骨脂因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等作用而广泛用于肾部疾病、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妇科病的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 补骨脂因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等作用而广泛用于肾部疾病、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妇科病的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多次通报警示补骨脂相关制剂(如壮骨关节丸、仙灵骨葆胶囊、致康胶囊)引发的肝损伤问题,更有单味补骨脂引发肝损伤的临床病例报道,其肝损伤现象已成为当前行业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为补骨脂的临床安全用药带来极大挑战。课题组前期基于脂多糖模型证实了补骨脂具有特异质肝损伤的属性,并从体内外角度相互验证了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补骨脂定或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LRP3信号通路等引发肝损伤。通过对近年来补骨脂肝毒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探讨引起补骨脂肝毒性的主要毒理机制,并总结了配伍减毒和炮制减毒对减轻补骨脂肝毒性的重要意义,为补骨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毒性 作用机制 配伍减毒 炮制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M倾向评分加权法用于因果推断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伟 唐进法 +3 位作者 易丹辉 李学林 李伟霞 周晓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9期1462-1472,共11页
目的:在观察性研究或非随机化试验中,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研究人员从数据中进行因果推断的能力受到阻碍,本研究利用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对一组观察性医学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相关医学人员进行他们自己的因果推断研究。方法:目前,... 目的:在观察性研究或非随机化试验中,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研究人员从数据中进行因果推断的能力受到阻碍,本研究利用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对一组观察性医学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相关医学人员进行他们自己的因果推断研究。方法:目前,四类主要的倾向评分法:匹配、分层、逆概率加权和混杂变量调整,已经被普遍用于因果推断的研究。倾向评分法理论上是可以消除可观测到的混杂因素的偏倚,使处理变量接近随机分配设计的效果,从而达到估计处理因素对结局因果效应的目的。结果:考虑到逆概率加权法相对于其它方法的优势,本文概括了它用于因果效应估计的适用条件,特别说明了运用一个现代多元非参数统计技术——广义Boosted模型(GBM)倾向评分加权法的关键环节及优劣。结论:当存在大量不同类型的混杂因素且它们与处理因素之间的线性、非线性或交互效应等函数形式无法确定以及其它问题的时候,GBM倾向评分加权法能克服在精确地估计倾向评分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并给出相对更加接近于随机化的因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M 倾向评分加权 因果推断 观察性研究 非随机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效为主的中成药分类模式与方法的构建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学林 孟菲 +1 位作者 唐进法 李春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6-659,共4页
目的建立适合中成药特点及发展需求的分类模式与方法。方法对现有中药分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并借鉴化学药品分类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中成药的分类模式与方法。结果构建的中成药分类模式为"以功效为主,科别为辅,病证为补充"的... 目的建立适合中成药特点及发展需求的分类模式与方法。方法对现有中药分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并借鉴化学药品分类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中成药的分类模式与方法。结果构建的中成药分类模式为"以功效为主,科别为辅,病证为补充"的分类模式,具体分类方法为一级分类25个(功效19个、科别4个、外用药1个、其他1个),二级分类96个(功效73个、病证11个、科11个、其他1个)。三级分类23个(功效9个、病证14个)。根据验证该分类模式和方法可基本涵盖常见药物和常见病证。结论该模式与方法分类科学实用,可在药事管理、临床应用、科研教学、新药审评等方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分类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后下法探析
4
作者 唐进法 《中医研究》 2009年第12期8-9,共2页
关键词 后下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煎药机煎煮后下药物的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学林 唐进法 孟祥乐 《中医研究》 2008年第5期20-20,共1页
随着电煎药机应用的日益广泛,以电煎药机煎煮后下药物时,要根据煎药机的类型及后下药物所含成分的性质来科学的选择煎药方法,以避免有效成分损失,保留药效,满足患者需要。
关键词 电煎药机 后下药 煎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连翘中芦丁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春峰 鲁静 唐进法 《中医研究》 2013年第8期72-73,共2页
目的:建立连翘中芦丁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Thermo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g/L冰醋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329nm。结果:芦丁、连翘酯苷A的进样黄分... 目的:建立连翘中芦丁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Thermo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g/L冰醋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329nm。结果:芦丁、连翘酯苷A的进样黄分别在0.0211~0.4220μg(r=0.9999)、0.0153~0.3060μg(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两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RSD=2.4%.n=6)、103.5%(RSD=1.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性、稳定性好,适用于连翘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芦丁 连翘酯苷A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7 位作者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孙昊堃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常用的黄芪-当归、黄芪-丹参、黄芪-莪术、黄芪-川芎等药对配伍的临床应用与现代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上内容为系统揭示黄芪及黄芪药对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黄芪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对黄芪药理作用和黄芪药对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深入探析黄芪配伍的科学性,为更好地科学阐释黄芪及其药对作用机制提供依据,为系统研究黄芪药对配伍理论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芪及其药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药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温胃宁口服液水提工艺
8
作者 李春峰 鲁静 唐进法 《中医研究》 2013年第6期F0003-F0004,共2页
目的:优选温胃宁口服液的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以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应用正交试验L9(34)筛选温胃宁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温胃宁口服液的最佳水提工艺为6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 目的:优选温胃宁口服液的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以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应用正交试验L9(34)筛选温胃宁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温胃宁口服液的最佳水提工艺为6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温胃宁口服液水提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温胃宁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白芍和赤芍差异分析
9
作者 吴延娆 张明亮 +1 位作者 温瀑 唐进法 《中医研究》 2025年第3期82-87,共6页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研究白芍和赤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白芍和赤芍的有效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相似性集成方法数据库录入并获取有效成分作用靶标蛋白,采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标蛋白名...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研究白芍和赤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白芍和赤芍的有效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相似性集成方法数据库录入并获取有效成分作用靶标蛋白,采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标蛋白名称转换为基因Symbol;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白芍、赤芍有效化合物与靶标蛋白的可视化网络,进行生物拓扑学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对靶标PPI进行分析;将靶标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采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收集到白芍化合物85个,筛选出有效化合物13个;赤芍化合物119个,筛选出有效化合物29个。白芍和赤芍分别获得靶标279个和309个,剔除共有化学成分后,白芍和赤芍独有成分的作用靶标分别为199个和256个,其中共有靶标91个。有效化合物-靶标蛋白网络分析显示,成分之间存在较多协同作用。两者关键靶标蛋白体现出差异性和相似性。PPI网络差异化分析发现,排名前二十的靶标中,白芍和赤芍仅有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成员A和雄激素受体为共同靶标,其他均为差异靶标。在GO富集分析中,白芍和赤芍对氮的代谢均排在首位;在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白芍和赤芍均对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sa04620)有影响。对部分靶点进行初步验证,赤芍对环氧合酶1、环氧合酶2、转录中介因子2的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白芍仅对环氧合酶2的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白芍和赤芍具有部分共同的药效物质基础,但存在一定差异性;差异成分存在约1/2的共有作用靶标,表现出较大共性,故无法仅从化学成分全面理解两者差异;药物有效成分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两者在调节关键蛋白靶标和网络方面差异较大,故临床作为两药使用具有科学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白芍 赤芍 成分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预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东苑 杨伟 +4 位作者 唐进法 李学林 王晓艳 刘红梅 易丹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9期1455-1461,共7页
目的:针对中药不良反应数据的不平衡性,探索并应用不平衡数据的处理方法,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进行预测。本文以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来自37家医院集中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在使用了丹红注射液的患者中预测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目的:针对中药不良反应数据的不平衡性,探索并应用不平衡数据的处理方法,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进行预测。本文以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来自37家医院集中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在使用了丹红注射液的患者中预测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方法:从数据层面采用四种方法:不处理、随机欠采样、随机过采样、SMOTE采样;从算法层面采用四种模型或算法:决策树、随机森林、Ada Boost算法、Gradient Boosting算法,对数据的不平衡性进行处理。两个层面的方法两两结合,对16种方法与模型或算法组合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欠采样和Ada Boost算法相结合、随机欠采样和Gradient Boosting算法相结合的预测效果较为理想,recall和G-mean都达到80%以上,AUC指标也高达0.86。结论:初步探索中药不良反应可能适用的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预测结果结合实际经验,能较准确地预测使用了丹红注射液的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根据输出的变量重要性排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丹红注射液的安全性再评价提供一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数据 不良反应 集中监测数据 采样 BOO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的丹红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和再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娅丽 吴东苑 +5 位作者 杨伟 张辉 王晓艳 陈小菲 李伟霞 唐进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10期1233-1236,1243,共5页
目的:建立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对丹红注射液(DHI)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再评价,预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全国6个省内参与监测研究的3... 目的:建立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对丹红注射液(DHI)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再评价,预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全国6个省内参与监测研究的37家综合性医院30 888例临床使用DHI的住院患者,确定不良反应108例,发生率为3.5‰,属于不平衡数据;基于不平衡数据数理方法,构建重抽样-正则化法,对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症状、给药信息和联合用药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确定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结果:基于所构建的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选取6种重抽样-正则化模型,发现随机欠采样和合成小类过采技术组合(比例为3∶3)的重抽样模式较优;以不少于3种模型选中作为筛选条件,共得到41个DHI不良反应相关变量;分析可知,女性、体重指数较小、具有过敏史的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首次使用DHI的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易引发不良反应,但与螺内酯、阿司匹林、盐酸氨溴索和盐酸贝那普利等联合应用或可缓解DHI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重抽样-正则化法可用于处理DHI不良反应的不平衡数据,进而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及精确预测风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联合用药预警,但所构建的算法是否可用于其他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不平衡数据 临床用药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的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晓艳 陈小菲 +5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杨柳青 唐进法 李伟霞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5期594-600,共7页
目的 基于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归纳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为补骨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古籍与现代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相须相使、协同增效、相畏相杀、减毒降副,配伍禁忌三方面总结补骨脂配伍规律。结果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探析补骨... 目的 基于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归纳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为补骨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古籍与现代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相须相使、协同增效、相畏相杀、减毒降副,配伍禁忌三方面总结补骨脂配伍规律。结果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探析补骨脂药对的配伍规律,补骨脂常用相须相使药对为肉豆蔻、蛇床子、小茴香、益智仁、肉桂、吴茱萸、巴戟天、杜仲、骨碎补、仙茅,常用相畏相杀药对为胡桃仁、生地黄、五味子、赤芍,相恶、相反禁忌药对有甘草、淫羊藿。结论 总结了常与补骨脂配伍的药对,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七情 配伍 药对 补骨脂 增效 减毒 整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甲的几种炮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站霞 唐进法 付敏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6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穿山甲 炮制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桥的用药规律
14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7 位作者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孙昊堃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桥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心肌桥的相关文献,整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处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桥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心肌桥的相关文献,整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处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利用平台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挖掘分析处方数据里中药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51首,包含中药185味,处方中使用频次前3位中药为川芎、柴胡、当归/丹参;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是脾经与心经;五味以甘味居多,其次为苦味和辛味;药性中温性最多,寒性和平性次之;运用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前3位分别为川芎-当归/川芎-柴胡、当归-柴胡、红花-川芎/川芎-当归-柴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心肌桥整体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重视补益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中医药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屈红丽 李伟霞 +4 位作者 王晓艳 张辉 吴娅丽 杨柳青 唐进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5706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者中患者年龄、性别、科室、诊断分布情况、禁忌药对使用及配伍情况进行统计。结... 目的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5706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者中患者年龄、性别、科室、诊断分布情况、禁忌药对使用及配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含配伍禁忌处方共1005张,男性占比44.68%,女性占比55.32%,年龄主要分布在36~60岁;半夏配伍乌头应用最多,其次为瓜蒌配伍乌头;禁忌处方中大多配伍炙甘草,而且乌头主要为附子,两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胃脘痛病、胃痞病及恶性肿瘤。结论若辨证准确、合理配伍、煎煮得当,临床应用半夏、瓜蒌与附子配伍“相反”不是绝对禁忌,在治疗慢性胃炎、恶性肿瘤中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必须小心谨慎,密切观察病情,中病即止,不能长期大量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配伍禁忌 临床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OGD/R模型研究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纪秋如 泥文娟 +6 位作者 王晓艳 张书琦 吴娅丽 牛璐 李琨 李伟霞 唐进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1-703,共13页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7个成分的最佳造模时间;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探索最佳给药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个成分对VEGF、VCAM-1、PAI-1、NF-κB、IL-1和IL-6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7个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HUVEC氧糖剥夺6 h再复氧为最佳造模时间。高剂量绿原酸组、阿魏酸组、洋川芎内酯H组,低、中剂量丁烯基苯酞组,中、高剂量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组显著降低LDH漏出率(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VEGF、ICAM-1、V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部分剂量组细胞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绿原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IL-6的表达显著增加,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IL-1表达显著减少,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PAI-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ERK、VEGF、NF-κB、VEGFR2和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当归-川芎中的药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因子、炎症因子和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药对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药效成分 缺糖缺氧/复氧 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活血类制剂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纪秋如 张辉 +6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杨柳青 陈毓龙 李琨 唐进法 李伟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85,共9页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具有活血功效制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构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数据库,从中筛选具有“活血”功效的制剂,对活血类制剂进行经胃肠道给药和...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具有活血功效制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构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数据库,从中筛选具有“活血”功效的制剂,对活血类制剂进行经胃肠道给药和非经胃肠道给药两大类剂型分析;根据功效将活血类制剂分为活血化瘀、活血止痛、行气活血、益气活血、活血调经和活血解毒6大类,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中函数对制剂组成药物的频数进行分析,采用Vosviewer 1.6.17软件构建药物网络视图,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制作网络图。结果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共筛选出367个具有活血功效的制剂,264个不同组方,涉及417味中药。其中经胃肠道给药制剂329个,剂型较多的是胶囊剂(29%)和片剂(23%),非经胃肠道给药制剂38个。活血化瘀类、活血止痛类、行气活血类、益气活血类、活血调经类和活血解毒类制剂分别有115、99、56、44、35和18个。从264个组方频数统计发现,川芎(87次)、当归(85次)、丹参(80次)、红花(73次)、赤芍(57次)、三七(55次)、黄芪(49次)的频数最高,药物多苦、辛、甘、温,归肝经。从主治病证发现,组方主要用于13类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病(36%)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骨伤病(20%)、妇科病(14%)和风湿免疫病(10%)。结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活血类制剂主要以胶囊剂为主,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以当归、川芎、丹参为主,组方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药物多性温,归肝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活血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及相关制剂联合用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科冉 吴娅丽 +6 位作者 杨柳青 泥文娟 李琨 纪秋如 汪彬 唐进法 李伟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162,共6页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保护脑血管作用方面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出来的吡嗪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扩张血管等多重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证实TMP...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保护脑血管作用方面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出来的吡嗪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扩张血管等多重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证实TMP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神经元、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方式对脑血管疾病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对TMP的脑血管病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有关TMP的联合用药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明确TMP的治疗途径和作用机理,进而促进TMP研究的开展以及临床上更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吡嗪类生物碱 联合用药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实验验证的肾康注射液治疗肾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孟高全 张明亮 +9 位作者 陈小菲 王晓艳 李伟霞 张岱 蒋露 李明格 张小帅 孟伟亭 韩冰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53-1962,共10页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 SKI)治疗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 RF)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筛选RF差异表达基因,借助CMAP数据库,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原理,重定位出具有调控R...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 SKI)治疗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 RF)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筛选RF差异表达基因,借助CMAP数据库,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原理,重定位出具有调控RF作用的药物,然后通过分子指纹相似性分析筛选出SKI潜在治疗RF的成分;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SKI调控RF的核心靶点及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到2个RF相关的数据集,CMAP重定位到3个共同的RF治疗药物(saracatinib、dasatinib、PP-2),分子指纹相似性分析发现,RF治疗药物与salvianolic acid B、hydroxysafflor yellow A等5个SKI成分的结构相似性较高。分子对接结果发现,salvianolic acid B、hydroxysafflor yellow A等成分与SKI调控的潜在治疗RF的核心靶标MMP1、MMP13等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SKI核心靶点主要富集在Relaxin和AGE-RAGE等信号通路。细胞实验表明,SKI可显著降低RF模型细胞AGE-RAGE信号通路中AGER、NFKB1、COL1A1、SERPINE1、VEGFC和Relaxin信号通路中MMP1、MMP1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RXFP1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 SKI可通过调控Relaxin和AGE-RAGE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RF的作用,其物质基础可能为salvianolic acid B、hydroxysafflor yellow A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康注射液 肾纤维化 生物信息学 药物重定位 实验验证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控水通道蛋白对肠道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凌霄 王盼盼 +2 位作者 李春晓 唐进法 李学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55-4061,共7页
水通道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一个跨膜蛋白家族,在多种细胞及器官中均有表达,深度参与人体水分代谢。水通道蛋白在多类肠道疾病如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 水通道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一个跨膜蛋白家族,在多种细胞及器官中均有表达,深度参与人体水分代谢。水通道蛋白在多类肠道疾病如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中医药调控水通道蛋白治疗各类肠道疾病,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做为中药治疗肠道疾病的潜在新靶点,极具研究价值。本文对肠道疾病过程中水通道蛋白的变化及中药对其干预作用及机制进行概述,以期对中药治疗肠道疾病作用机制研究和靶向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水通道蛋白 肠道疾病 cAMP-PKA信号通路 NF-κB Na^(+)-K^(+)-ATP酶 MAPK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