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籽油分含量近红外无损检测分析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商连光 李军会 +4 位作者 王玉美 李玉华 王丹 熊敏 华金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9-612,共4页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建立快速、无损检测棉花种子含油量的方法,对于棉花油分育种工作中的材料鉴定、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118份不同油分含量棉花种籽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方法测定验证,建立了棉籽油分...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建立快速、无损检测棉花种子含油量的方法,对于棉花油分育种工作中的材料鉴定、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118份不同油分含量棉花种籽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方法测定验证,建立了棉籽油分含量快速无损检测的近红外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光谱范围5 446~8 848 cm^(-1),主成分维数为5,以基本覆盖陆地棉棉籽含油量范围的106份试验材料为校正样品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棉籽仁油分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NIR)校正模型。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0.975,校正标准差SEC=0.67。用外部验证样品集进行外部验证,对所建模型的实际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油分含量预测值与化学值相关系数r=0.978,预测结果误差范围0.1%~1.7%,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利用建立的模型对784份育种材料进行了油分含量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应用可以加快棉花育种材料的油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近红外光谱 棉籽 油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候选基因
2
作者 吕阳 刘聪聪 +7 位作者 杨龙波 曹兴岚 王月影 童毅 Mohamed Hazman 钱前 商连光 郭龙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524,共9页
【目的】挖掘水稻氮高效的种质和基因资源,揭示其分子机制和遗传效应,是当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NUE)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方法】为了鉴定与水稻NUE相关的变异位点和候选基因,我们收集了190份亚洲稻为关联群体,通过质量过滤和群体频... 【目的】挖掘水稻氮高效的种质和基因资源,揭示其分子机制和遗传效应,是当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NUE)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方法】为了鉴定与水稻NUE相关的变异位点和候选基因,我们收集了190份亚洲稻为关联群体,通过质量过滤和群体频率过滤筛选出3,934,195个高质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氮(N_(1),90kg/hm^(2))和常规氮(N_(2),180kg/hm^(2))水平,成熟期调查水稻剑叶叶宽在低氮和常规氮处理下的表型数据,结合FarmCPU和M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通过植株在不同氮水平下的叶宽表型数据,计算该群体在低氮和常规氮水平下的剑叶宽表型比值Q(N_(1)/N_(2)),Q值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对Q值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12条染色体上共鉴定了100个显著位点,确定了39个候选QTLs,包括已克隆NUE相关基因OsNR1.2和OsNAC42。进一步鉴定了候选基因OsNR1.2和OsNAC42的优异单倍型和潜在的优势单倍型组合,为水稻NUE的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结论】利用GWAS和单倍型分析,揭示了水稻剑叶叶宽在不同氮处理下的遗传基础,鉴定了与NUE相关的候选QTLs和基因,包括OsNR1.2和OsNAC42。通过组合单倍型分析,鉴定了两个基因的优势单倍型组合,为水稻NUE的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利用效率 叶宽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泛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前景:重要工具与应用
3
作者 贺文闯 许强 +1 位作者 钱前 商连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8,共10页
与单个基因组不同,泛基因组一般是指包含一个物种或群体中全部基因组信息的数据集。近十年来,泛基因组学在水稻中已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相关泛基因组成果和工具已在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育种实践等多个下游研究领域中获得广泛应... 与单个基因组不同,泛基因组一般是指包含一个物种或群体中全部基因组信息的数据集。近十年来,泛基因组学在水稻中已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相关泛基因组成果和工具已在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育种实践等多个下游研究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聚焦于水稻泛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回顾了水稻泛基因组学的内涵发展和研究成果的时间线,总结了现有的水稻泛基因组代表性重要成果工具及其在多个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展望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泛基因组 图形泛基因组 数据库 结构变异 生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商连光 闫勇 +2 位作者 肖荧南 王玉美 华金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采用不同来源的常规棉、抗虫棉,按照4×7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28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重复试验,分析F1、F2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但衣分的广义遗... 采用不同来源的常规棉、抗虫棉,按照4×7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28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重复试验,分析F1、F2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但衣分的广义遗传力可达92.16%;狭义遗传力大于54.64%的性状为衣分、衣指、断裂比强度和籽指,部分性状的F2狭义遗传力高于F1代。供试组合F1和F2的中亲优势和高亲优势主要表现在产量上;所研究的性状中,F1以皮棉产量竞争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1.31%、34.17%和13.33%;组合P4/P7(鄂抗棉12/5H303)的皮棉产量比竞争对照邯284增产27.4%。F2杂种优势依然部分存在,但大多性状比F1优势都有衰退。F1籽棉和皮棉产量较优的特殊配合力组合为P4/P7(鄂抗棉12/5H303)、F2籽棉和皮棉产量较优的特殊配合力组合为P4/P10(鄂抗棉12/5H335)、P1/P11(611/5H336)。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抗虫棉亲本是P8(5H309)、P5(5H181);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亲本是P1(611),P2(05-5317)和P4(鄂抗棉12)。优选亲本配组可以指导抗虫杂交棉的选育,获得具竞争优势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抗虫性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原文传递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商连光 高振宇 钱前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8,共9页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基础有差异的亲本杂交生成的杂合子在生长势和生物量等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虽然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利用,但对于其形成的遗传机理仍没有统一的解释。目前,解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模型主要有显...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基础有差异的亲本杂交生成的杂合子在生长势和生物量等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虽然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利用,但对于其形成的遗传机理仍没有统一的解释。目前,解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模型主要有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加快了杂种优势的研究。该文主要综述了近期在数量性状位点(QTL)水平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对作物杂种优势的QTL定位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作物 显性 超显性 上位性
原文传递
基因组倒位变异参与塑造了水稻遗传和表型的多样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贺文闯 贺慧英 +25 位作者 袁巧玲 张海 李笑霞 王天依 杨映雪 杨龙波 杨玉亭 刘相培 魏华 张泓 张斌 郭明亮 冷月 施传琳 吕阳 陈武 汪贤猛 张志鹏 于博汇 张彬涛 许强 钱宏革 周永锋 王少奎 钱前 商连光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93-596,共4页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s affected widely gene function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plants.Chromosomal inversions(INVs),as an important form of structural variation,can be large and extend to megabases in length[1...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s affected widely gene function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plants.Chromosomal inversions(INVs),as an important form of structural variation,can be large and extend to megabases in length[1],and form the genetic basis of local adaptation and ecotypic differentiation in sunflowers[2],Boechera stricta[3],monkeyflowers[4],mimetic butterflies[5]and ruffs[6],sex determination in nine-spined stickleback[7]and cancer and neurodevelopmental disease in human[8].At present,structural variants,and in particular,INVs,remain largely uncharacterized in plants despite their importance for local adaptation in a variety of species[1],with only a few studies exploring INVs polymorphisms at the population level.Hence,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adaptive INVs can directly shape the genetic basis for diverse phenotypes in plants,especially in domesticated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遗传 FLOWERS ADAPT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