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要点 被引量:16
1
作者 姚宝辉 《中国外资》 2013年第2期149-149,151,共2页
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在国际上已经推行和实践多年,并且具有明显的成功经验,目前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采用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我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在国际上已经推行和实践多年,并且具有明显的成功经验,目前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采用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我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将在对国有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成本管理 精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季节性表达特征
2
作者 姚宝辉 安康 +2 位作者 侯齐琪 张德罡 苏军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1-71,共11页
【目的】探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季节性特征。【方法】分析高原鼢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睾丸形态、血清激素和睾丸特异性基因的季节特征。【结果】高原鼢鼠在繁殖期睾丸重量增加,睾酮分泌升高,初级精母细胞... 【目的】探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季节性特征。【方法】分析高原鼢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睾丸形态、血清激素和睾丸特异性基因的季节特征。【结果】高原鼢鼠在繁殖期睾丸重量增加,睾酮分泌升高,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单倍体精细胞和精子中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上调。非繁殖期睾丸萎缩,睾酮分泌水平降低,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单倍体精细胞和精子中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高原鼢鼠睾丸形态、激素和基因表达具有季节性差异,非繁殖期高原鼢鼠睾丸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原细胞阶段。这为揭示高原鼢鼠睾丸发育机理提供了参考,对了解动物季节性繁殖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繁殖 睾酮 生殖细胞 基因表达 高原鼢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县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效果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琴 孙小妹 +3 位作者 蒲强胜 姚宝辉 张倩 苏军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9,共13页
为了综合评价甘肃省玛曲县在第二轮退牧还草工程(2005~2020年)实施中取得的成效,本文构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工程的可持续性、工程的自身特性5个准则层、17个指标层的综合评价体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问卷调查,结合相... 为了综合评价甘肃省玛曲县在第二轮退牧还草工程(2005~2020年)实施中取得的成效,本文构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工程的可持续性、工程的自身特性5个准则层、17个指标层的综合评价体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问卷调查,结合相关部门意见构建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实施成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自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当地生态效益(0.4274)上升最为显著,其次是经济效益(0.2658)、社会效益(0.1693)、工程的可持续性(0.0838)和工程的自身特性(0.0564)。虽然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成效,但如何使成果持续有效地延续下去至关重要。通过项目实施前后指标层的权重分析,建议政府需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采取近自然修复技术,选择适合高寒环境的乡土草种补播,提高草场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引领牧民构建畜产品产业链,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向以非传统牧业为主的经济收入模式迈进;加大对牧民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牧民保护草原的生态意识;构建以草定畜、草畜同步发展的自然-人文耦合系统下的放牧模式和“减畜不减产、减畜不减收”的草地农业模式,促进草场可持续发展。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对退牧还草工程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宏观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县 退牧还草工程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 成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麓荒漠草原5种优势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明 孙小妹 +3 位作者 包段红 姚宝辉 王志成 苏军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2-671,共10页
为明晰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的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选取祁连山北麓肃北区域荒漠草原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5... 为明晰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的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选取祁连山北麓肃北区域荒漠草原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5种优势植物,测定该其生物量和根际土壤养分,探究其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种优势植物间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差异显著(P<0.05),骆驼蓬总生物量最高,碱茅最低。多年生的骆驼蓬、碱茅、中华羊茅和冰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下,一年生的狗尾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上,不同植物间根冠比大小为:碱茅>冰草>中华羊茅>骆驼蓬>狗尾草。(2)5种植物根际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5种植物根际间土壤碳氮比大小为碱茅>狗尾草>冰草>骆驼蓬>中华羊茅。(3)不同植物生物量、根冠比及土壤养分变异性不一致,骆驼蓬、狗尾草和中华羊茅的根际土壤全钾与碱茅和冰草的根际土壤含水量等均为弱变异,而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中等变异。5种优势植物的生物量与根际土壤碱解氮和全钾呈正相关性(P<0.05)。可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分配和根际土壤养分在生活史和物种间的差异较大,今后应根据不同优势植物养分需求,合理施肥来修复退化的荒漠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生物量 根冠比 土壤养分特征 祁连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CYP3A25基因的分子表征及功能分析
5
作者 谭宇尘 王春霖 +3 位作者 王静 姚宝辉 师尚礼 苏军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3-50,共8页
【目的】探究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CYP3A25基因的分子结构及蛋白质的三维构象差异。【方法】检测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CYP3A25基因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情况,并结合其他7种啮齿动物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和... 【目的】探究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CYP3A25基因的分子结构及蛋白质的三维构象差异。【方法】检测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CYP3A25基因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情况,并结合其他7种啮齿动物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空间构象差异。【结果】在PCR结果检测中成功获得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CYP3A25基因CDS区,长度均为1307 bp,并检测出基因序列差异及蛋白质空间构象差异。系统发育树构建发现高原鼢鼠与色列盲鼹鼠(Nannospalax galili)属于同一分支,高原鼠兔更趋同于智人(Homo sapiens)。对CYP3A25基因序列差异介导蛋白质空间构象改变分析后,发现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相较小家鼠都有3个氨基酸序列差异导致的蛋白质空间构象改变。【结论】研究表明不同物种CYP3A25基因存在较大的序列差异,并且这种序列差异影响了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说明不同物种在CYP3A25基因的分子表征和潜在的解毒代谢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为理解不同物种的解毒代谢基因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适应能力差异 CYP3A25基因 氨基酸序列 蛋白质空间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鼢鼠头骨几何形态地理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康宇坤 蒲强胜 +4 位作者 王志成 姚宝辉 杨彦东 张德罡 苏军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揭示地下啮齿动物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的适应性进化过程。【方法】选取高低海拔分布的4个甘肃鼢鼠种群,使用几何形态学分析其头骨形态的种内变异,并选取海拔、年均温、年降水量及植被归一化指数作为生态因子...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揭示地下啮齿动物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的适应性进化过程。【方法】选取高低海拔分布的4个甘肃鼢鼠种群,使用几何形态学分析其头骨形态的种内变异,并选取海拔、年均温、年降水量及植被归一化指数作为生态因子,利用偏最小二乘(Two-block partial least squares,Two-block PLS)研究头骨形变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结果】不同海拔分布下的甘肃鼢鼠种群间头骨大小无显著差异,但头骨形状间差异显著,基于头骨形状数据可以将4个地理种群准确判别;鼻骨、顶嵴、枕骨、听泡、臼齿及颌颌缝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结构形状随海拔、年降水量及植被归一化指数变化的趋势明显,反映了环境在甘肃鼢鼠种群间头骨形状差异形成中的作用。此外,甘肃鼢鼠的头骨形状进化符合“距离隔离”模型。【结论】甘肃鼢鼠种群间头骨形状差异显著;在海拔、降水及植被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下,头骨背面结构鼻骨、顶嵴及枕骨等和头骨腹面结构听泡、臼齿及颌颌缝等具有明显的形变趋势,反映了不同环境下甘肃鼢鼠头骨的适应性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进化 甘肃鼢鼠 头骨 几何形态学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26
7
作者 姚宝辉 王缠 +5 位作者 张倩 孙小妹 杨晶 蔡志远 郭怀亮 苏军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8-145,共8页
研究甘南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特征,为退化草地改良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年5,7,10月分别采集极度(ED)、中度(MD)和轻度(LD)退化草地,以及未退化的对照草地(CK)土壤,测定其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特征。... 研究甘南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特征,为退化草地改良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年5,7,10月分别采集极度(ED)、中度(MD)和轻度(LD)退化草地,以及未退化的对照草地(CK)土壤,测定其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表明:CK的土壤含水量在5,7月均显著小于LD、MD和ED的土壤含水量,而在10月显著大于LD、MD和ED的土壤含水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pH逐渐增大,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逐渐减小;土壤细菌数量对草地的退化反映更敏感,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CK和LD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下降更为明显;冗余分析结合蒙特卡罗置换检验结果发现,各月份影响微生物数量的环境因子不同,显著影响5月微生物数量的是土壤全磷和土壤含水量,而7月除土壤pH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影响,10月除土壤pH和土壤碳氮比外,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可见,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征和三大微生物数量对退化程度的响应具有季节差异,不同时期影响因素和权重需在草地管理中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退化草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数量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建设对甘南草原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姚宝辉 王缠 +4 位作者 郭怀亮 张倩 杨晶 康宇坤 苏军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199,共8页
研究甘南草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人工种草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特征,为退化草地的修复与利用提供参考。于2017年5,7,10月分别采集播种燕麦、黑麦及其未播种的草地土壤,测定其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人工种植的黑麦草... 研究甘南草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人工种草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特征,为退化草地的修复与利用提供参考。于2017年5,7,10月分别采集播种燕麦、黑麦及其未播种的草地土壤,测定其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人工种植的黑麦草地土壤水分均大于燕麦人工草地,5,7月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大于对照草地,但10月差异不显著(P>0.05);pH在各月份不同播种方式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土壤全氮、全磷在不同月份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但黑麦人工草地5月10—20cm层的有机碳、10月40—50cm层的全氮含量均显著大于燕麦人工草地及对照样地(P<0.05),7月20—30cm层燕麦人工草地的有机碳含量显著大于黑麦人工草地及对照草地;5月0—30cm层燕麦人工草地和黑麦人工草地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草地的细菌数量(P<0.05),7月0—10cm层人工草地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草地(P<0.05),10月黑麦人工草地0—30cm层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草地(P<0.05);5,10月真菌数量在0—10cm层人工草地显著高于对照草地(P<0.05),7月10—30cm层人工草地的真菌数量、0—10cm层的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草地(P<0.05);冗余分析发现,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变化具有联动性,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养分呈正相关。综上,人工种草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导致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这需要在草地管理中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草原 人工草地建植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数量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共有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晶 张倩 +5 位作者 方青慧 卢研 张彩军 姚宝辉 孙小妹 苏军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5-22,共8页
比较高寒草甸连续放牧(CG)、传统放牧(TG)、生长季休牧(GSG)和禁牧(PG)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4种共有优势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叶长、... 比较高寒草甸连续放牧(CG)、传统放牧(TG)、生长季休牧(GSG)和禁牧(PG)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4种共有优势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及比叶面积(SLA)的差异,旨在为高寒草甸的放牧管理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垂穗披碱草叶长、叶周长及叶面积的大小次序为:GSG>PG>TG>CG,SLA表现为:CG>PG>TG>GSG;与CG管理模式相比,GSG、TG和PG的矮嵩草叶面积分别减小了40.13%、56.06%和61.83%,SLA依次为:TG>GSG>TG>CG;鹅绒委陵菜叶长、叶周长和叶面积,扁蓿豆的叶周长、叶面积及SLA均表现为:GSG>PG>TG>CG;2)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显示,垂穗披碱草的叶宽和SLA,矮嵩草叶面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扁蓿豆SLA和叶宽可塑性较强,鹅绒委陵菜的SLA、叶面积可塑性最强;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放牧管理下的土壤紧实度与有机质显著影响了叶片功能性状。物种间综合比较发现,鹅绒委陵菜叶片功能性状的可塑性是适应退化高寒草甸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管理模式 叶片功能性状 比叶面积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殖抑制研究进展:理论模型、方式和机制
10
作者 姚宝辉 安康 苏军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61-7770,共10页
生殖抑制指原本具有生育能力的动物个体因特定外界环境或生理条件而减少或丧失生殖能力的现象,有时是受环境变化的主动调控,更多的是出现在其他个体影响下的被动抑制,极端情况发生在社会性动物的永久性抑制,即永久无法生殖或无法生殖成... 生殖抑制指原本具有生育能力的动物个体因特定外界环境或生理条件而减少或丧失生殖能力的现象,有时是受环境变化的主动调控,更多的是出现在其他个体影响下的被动抑制,极端情况发生在社会性动物的永久性抑制,即永久无法生殖或无法生殖成熟。研究发现非社会性动物也有生殖的推迟及可恢复性的生殖抑制,生殖抑制影响着动物种群数量动态、维持和进化。随着多学科的发展,生殖抑制机理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从阐述生殖抑制的概念出发,解析生殖抑制的形态、激素和分子生理特征,总结了生殖抑制的原因、作用,终述现有的理论模型以及不同物种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就生殖抑制在生物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旨在丰富生殖抑制的理论,扩展应用实践,为后续的生物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抑制 生理抑制 行为抑制 种群数量控制 濒危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向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群落物种功能群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倩 孙小妹 +3 位作者 杨晶 康宇坤 姚宝辉 苏军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80-1490,共11页
为探究祁连山东缘地区不同坡向的高寒草甸群落物种功能群和多样性差异,该研究选择北坡(N坡)、西北坡(NW坡)、西坡(W坡)、东坡(E坡)、东北坡(NE坡)、西南坡(SW坡)和南坡(S坡)7个坡向类型,调查各坡向的植被特征(高度、盖度和频度),测定土... 为探究祁连山东缘地区不同坡向的高寒草甸群落物种功能群和多样性差异,该研究选择北坡(N坡)、西北坡(NW坡)、西坡(W坡)、东坡(E坡)、东北坡(NE坡)、西南坡(SW坡)和南坡(S坡)7个坡向类型,调查各坡向的植被特征(高度、盖度和频度),测定土壤因子,分析物种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及其相关性等。结果发现:(1)研究区样地共有植物11科18属21种,主要有豆科(4属4种)、菊科(3属3科)、蔷薇科(1属3种)、莎草科(2属2种)、禾本科(2属2种)和蓼科(1属2种);不同坡向的植物科、属数量变化趋势与种相同,均为东北坡、西南坡、北坡(76.19%)>南坡(66.67%)>东坡(61.90%)>西坡、西北坡(19.05%)。(2)不同坡向的草地群落组成不同,其中东坡、南坡和东北坡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西南坡和北坡为草本和灌丛交错区,西坡和西北坡主要以灌丛为主。(3)不同坡向的物种功能群不同,其中东坡、南坡、东北坡、北坡和西南坡的莎草类重要值最高,西坡和西北坡只有豆科和杂类草,且杂类草重要值最高。(4)不同坡向的优势功能群不同,其中: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值大小为阴坡(NE坡)>阳坡(S坡和SW坡)>半阳坡(E坡),莎草科植物重要值大小为半阳坡(E坡)>阳坡(S坡)>阴坡(NE坡和N坡),豆科植物重要值大小为阳坡(S坡)>阴坡(N坡、NW坡和NE坡)>半阳坡(E坡)>半阴坡(W坡),杂类草植物重要值大小为半阴坡(W坡)>阴坡(N坡和NE坡)>半阳坡(E坡)>阳坡(SW坡和S坡)。(5)随着坡向梯度变化,物种丰富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其大小均表现为:阴坡>阳坡>半阳坡>半阴坡。(6)冗余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和碳氮比是影响灌丛植物[瑞香(Daphne odor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和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重要值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坡向的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等的变化显著影响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功能群及其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坡向 物种功能群 生活型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向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倩 姚宝辉 +5 位作者 王缠 康宇坤 郭怀亮 杨晶 杨莹博 苏军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67-3174,共8页
阐明不同坡向草地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异格局,为退化草地的精准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不同坡向(北坡N、西北坡NW、西坡W、东坡E、东北坡NE、西南坡SW和南坡S)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发现... 阐明不同坡向草地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异格局,为退化草地的精准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不同坡向(北坡N、西北坡NW、西坡W、东坡E、东北坡NE、西南坡SW和南坡S)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发现:从N→S坡向上,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和全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和pH值在不同坡向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E坡向全磷含量最高((2.83±0.95)g/kg),NW坡向含量最低((2.07±0.12)g/kg);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变化呈波动现象,NW坡向的细菌((13.0×10~5±1.0×10~5)个/g)、真菌((14.0×10~3±0.0)个/g)和放线菌((24.0×10~4±1.0×10~4)个/g)数量最低,E坡向的细菌数量最高((85.5×10~5±2.5×10~5)个/g),S坡向的真菌((24.0×10~3±0.0)个/g)和放线菌((209.5×10~4±4.5×10~4)个/g)数量最高;回归分析表明,在E→S坡向上,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碳氮比和全氮含量的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土壤真菌数量随含水量、pH值、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略有降低(P>0.05)。可见,不同坡向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征差异明显,也导致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分配格局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高寒草甸 微生物数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鼢鼠鼠丘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倩 杨晶 +6 位作者 姚宝辉 蔡志远 孙小妹 王缠 郭怀亮 谭宇尘 苏军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5-294,共10页
高寒草甸放牧利用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等危害的发生是草地管理的关键难题,分析放牧管理模式对鼢鼠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影响能为草地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研究选择划区轮牧(RG)、生长季休牧(GSG)、连续放牧(CG)和禁牧(PG)4种放牧... 高寒草甸放牧利用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等危害的发生是草地管理的关键难题,分析放牧管理模式对鼢鼠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影响能为草地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研究选择划区轮牧(RG)、生长季休牧(GSG)、连续放牧(CG)和禁牧(PG)4种放牧管理模式,以及各模式下不同年限鼠丘(一年(ZM1)、两年(ZM2)、三年(ZM3)和多年鼠丘(ZMM))与对照(CM)草地。分析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鼠丘植被群落特征和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发现:PG和GSG下所有年限鼠丘的植被高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RG和CG;RG和GSG下ZM1和ZM2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对照样地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RG下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是影响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重要因子,PG下地上生物量、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是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重要因子,CG下物种丰富度和重要值是影响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重要指标,GSG下Shannon-wiener指数、盖度和高度是影响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重要指标。可见,不同放牧制度对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禁牧和生长季休牧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地恢复鼠丘植被群落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管理 高原鼢鼠鼠丘 群落特征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扰动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性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晶 张倩 +4 位作者 姚宝辉 蔡志远 王缠 郭怀亮 苏军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2-499,共8页
为揭示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3个不同种群密度(高、中、低)干扰下高寒草甸样地,分析了土壤理化特性、植物生物量变化及干扰强度和土层间的互作效... 为揭示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3个不同种群密度(高、中、低)干扰下高寒草甸样地,分析了土壤理化特性、植物生物量变化及干扰强度和土层间的互作效应。结果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多,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全钾含量和根冠比降低,土壤碳氮比先减后增,总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逐渐降低,地上生物量先增后减;同一干扰强度下,土壤土层深度对其pH值、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干扰强度和土层的互作对全钾、全磷和水分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pH值和地下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可见,高原鼢鼠扰动显著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并与土层深度有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干扰强度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理模式对甘南高寒草甸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倩 王志成 +7 位作者 蒲强胜 侯齐琪 蔡志远 杨晶 姚宝辉 王缠 孙小妹 苏军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9-537,共9页
高寒草甸的碳汇功能对调节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阐明草地管理模式对其碳汇功能的影响,本文采集青藏高原东缘甘南草地不同管理样地(补播草地PG、围栏封育FE、传统放牧TG及退化草地DG)下土壤和植被样品,通过分析其物种多样性、植被碳储... 高寒草甸的碳汇功能对调节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阐明草地管理模式对其碳汇功能的影响,本文采集青藏高原东缘甘南草地不同管理样地(补播草地PG、围栏封育FE、传统放牧TG及退化草地DG)下土壤和植被样品,通过分析其物种多样性、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等,研究不同管理模式下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G和FE地上植被碳储量显著高于DG地上植被碳储量(P<0.05),PG,TG和FE下0~10 cm层的根系碳储量显著高于10~20 cm和20~30 cm层根系碳储量(P<0.05);不同草地管理模式下土壤碳储量(0~30 cm)在1500~3900 g·m-2之间,PG下0~10 cm层和10~20 cm层土壤碳储量显著高于20~30 cm层土壤碳储量(P<0.05);从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的角度来看,PG,FE和TG与DG相比较,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增加52.63%,41.62%和62.53%。综上,PG,FE和TG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退化草地状况,增加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高寒草甸 管理模式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上市公司增加负债融资的比重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宝辉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82-83,共2页
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增加权益资本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但是我们绝不应该忽视负债筹资对企业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资本成本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负债融资 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模式对祁连山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倩 杨晶 +3 位作者 姚宝辉 蔡志远 王小燕 苏军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阐明不同放牧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祁连山东缘高寒草甸的管理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划区轮牧(RG)、禁牧(PG)、轻度放牧(LG)和生长季休牧(GSG)4种放牧模式下的样地,检测各样地间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等... 阐明不同放牧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祁连山东缘高寒草甸的管理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划区轮牧(RG)、禁牧(PG)、轻度放牧(LG)和生长季休牧(GSG)4种放牧模式下的样地,检测各样地间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等指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LG样地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且20~30 cm土层LG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RG、GSG和PG样地的土壤含水量(P<0.05),LG样地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最低,但放牧模式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pH值均在7.0~7.8;GSG样地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PG样地(P<0.05),PG样地0~10 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显著高于RG样地(P<0.05),LG和GSG样地20~30 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显著高于RG和PG样地(P<0.05);2)LG样地物种均匀度、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高;3)冗余分析表明,不同放牧模式下土壤全钾、含水量、容重和pH值等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轻度放牧模式能有效改善草地土壤和植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模式 高寒草甸 土壤理化性质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黑土滩”型退化草甸土壤理化特性及酶活性季节变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小燕 姚宝辉 +3 位作者 张彩军 王缠 孙小妹 苏军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27,共8页
为明确甘南草原“黑土滩”型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特征,本研究分季节连续采集甘南州碌曲县4种退化程度(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和极度退化(ED))高寒草甸土壤,分析其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8月份... 为明确甘南草原“黑土滩”型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特征,本研究分季节连续采集甘南州碌曲县4种退化程度(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和极度退化(ED))高寒草甸土壤,分析其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8月份显著低于6月份和10月份,脲酶活性在6月份最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10月份最低;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脲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上升趋势。8月份土层深度和退化程度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和全钾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甘南“黑土滩”型高寒草甸表现出显著的土壤退化特征,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呈降低趋势,而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滩 退化程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阴道涂片HE、瑞氏和快速革兰氏染色法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艳莉 姚宝辉 +3 位作者 谭宇尘 康宇坤 张德罡 苏军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19-124,共6页
采用HE、瑞氏和快速革兰氏3种染色方法,比较了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阴道涂片的染色背景、过程和效果,以筛选最佳染色方法。结果显示:HE染色后涂片背景及细胞分型清晰,核质着色差异明显且检出率高,与其他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显著(... 采用HE、瑞氏和快速革兰氏3种染色方法,比较了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阴道涂片的染色背景、过程和效果,以筛选最佳染色方法。结果显示:HE染色后涂片背景及细胞分型清晰,核质着色差异明显且检出率高,与其他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瑞氏染色核质呈不同程度的蓝紫色,背景杂乱,核质染色差别不明显;快速革兰氏染色将细胞核、细胞质分别染成紫红色和玫红色,背景相对暗淡,白细胞则染成深红色,核质着色不易区分,影响观察效果。综合分析,HE染色能准确、高效地鉴别高原鼢鼠的发情周期,是高原鼢鼠较理想的一种阴道涂片染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氏染色 HE染色 快速革兰氏染色 阴道涂片 高原鼢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NR1a和MTNR1b基因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 雄性高原鼢鼠HPG轴上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安康 包明芳 +4 位作者 姚宝辉 康宇坤 谭宇尘 王艳莉 苏军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0-419,共10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终年营地下生活,感光受洞道限制,但褪黑素(Melatonin)分泌水平仍存有季节差异,为探明褪黑素对高原鼢鼠季节性繁殖的调控作用,研究利用q‒PCR技术检测雄性高原鼢鼠繁殖期(5月)和非繁殖期(9月)下丘脑、垂体及睾...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终年营地下生活,感光受洞道限制,但褪黑素(Melatonin)分泌水平仍存有季节差异,为探明褪黑素对高原鼢鼠季节性繁殖的调控作用,研究利用q‒PCR技术检测雄性高原鼢鼠繁殖期(5月)和非繁殖期(9月)下丘脑、垂体及睾丸中褪黑素受体1a(Melatonin receptor 1a,MTNR1a)和褪黑素受体1b(Melatonin receptor 1b,MTNR1b)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MTNR1a和MTNR1b在睾丸中定位,并采用Image Pro Plus软件进行免疫组化阳性评价。结果发现,高原鼢鼠繁殖期下丘脑和垂体中MTNR1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繁殖期的相对表达量(P<0.05),MTNR1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非繁殖期睾丸中MTNR1a和MTNR1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繁殖期(P<0.01);繁殖期除长形精子外的所有类型细胞以及非繁殖期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中均观察到MTNR1a的阳性信号,繁殖期除精原细胞和长形精子细胞外的所有类型细胞,以及非繁殖期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中均观察到MTNR1b的阳性信号,且非繁殖期MTNR1a和MTNR1b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繁殖期(P<0.01)。MTNR1a和MTNR1b基因在雄性高原鼢鼠HPG轴上的表达模式,提示了褪黑素在其季节性繁殖调控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MTNR1a基因 MTNR1b基因 季节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