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灌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毛根海 宋建锋 +1 位作者 姚懿伦 陈观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研究了潜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下浸润线的求解方法,利用势流理论和镜像原理,在假定含水层水平、土层渗透系数各向同性的条件下,推导了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及非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 研究了潜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下浸润线的求解方法,利用势流理论和镜像原理,在假定含水层水平、土层渗透系数各向同性的条件下,推导了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及非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还对潜水单个非完整抽水井及非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的解析解和数值解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得较好.同时还给出了该理论用于回灌技术中求解抽水量和注水量的方法,对工程设计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灌 井群 浸润线 非完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空间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懿伦 孙俊康 +3 位作者 陈率 齐旭燕 颜阳 刘宗顺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3期186-192,共7页
新时代下高铁客站建设以人为本,处处彰显温馨舒适。对中小型铁路站房1层候车厅空间进行优化,针对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截面开孔及吊顶管线综合排布等难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试验验证,自主研制“一种扩大中小型高铁客站吊顶空间... 新时代下高铁客站建设以人为本,处处彰显温馨舒适。对中小型铁路站房1层候车厅空间进行优化,针对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截面开孔及吊顶管线综合排布等难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试验验证,自主研制“一种扩大中小型高铁客站吊顶空间施工方法”,通过预应力梁截面优化、BIM技术综合排布管线及抗震支吊架的应用,优化空间,并将地域文化元素与装饰装修设计深度融合,结合有吊顶与无吊顶形式,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前提下,大大改善旅客候车空间,提升旅客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客站 大跨度 缓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框架梁 空间优化设计 吊顶管线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进出水口湖泊流场的水电比拟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毛根海 姚懿伦 胡云进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626-629,633,共5页
对于多进出水口湖泊流场,难以采用实地测量或常规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得到其全貌,较适合模拟低流速大流场的水电比拟试验也存在准确处理多进出水口的难题.通过试验探索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多进出水口湖泊流场水电比拟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对... 对于多进出水口湖泊流场,难以采用实地测量或常规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得到其全貌,较适合模拟低流速大流场的水电比拟试验也存在准确处理多进出水口的难题.通过试验探索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多进出水口湖泊流场水电比拟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对西湖流场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西湖湖水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湖水流动状态的引水降污方案.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供类似工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比拟 多进出水口流场 湖泊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NMOD格式求解河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嵩 毛根海 姚懿伦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69,共4页
为了了解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规律,对河流在持续源作用下的流场、浓度场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紊流模型采用了重整化群k ε模型,浓度项的模拟采用保守物质假定,为了适应不规则边界采用了贴体坐标。对流项离散采用了MINMOD高阶组合格式,... 为了了解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规律,对河流在持续源作用下的流场、浓度场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紊流模型采用了重整化群k ε模型,浓度项的模拟采用保守物质假定,为了适应不规则边界采用了贴体坐标。对流项离散采用了MINMOD高阶组合格式,能消除浓度越界现象。稳态数值模拟和实验室实测资料对比表明采用的数学模型能有效预测此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力学 污染物扩散 MINMOD格式 高阶组合格式 重整化群缸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有自由面渗流分析的有限元并行计算 被引量:5
5
作者 杜晔华 胡云进 +1 位作者 姚懿伦 董金祥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建立了一个基于MPI消息传递的微机机群系统,进行了有自由面渗流的有限元并行分析。通过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和逐个单元法技术的结合来求解方程组,采用前后处理的并行、负载均衡等技术,改善了程序性能。通过对土坝渗流进行并行数值模拟验证... 建立了一个基于MPI消息传递的微机机群系统,进行了有自由面渗流的有限元并行分析。通过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和逐个单元法技术的结合来求解方程组,采用前后处理的并行、负载均衡等技术,改善了程序性能。通过对土坝渗流进行并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加速比、计算效率和可扩放性的测定表明,该模型对大型问题能够减少存储空间,提高运算速度,具有良好的可扩放性,有能力对大型工程,特别是土坝的渗流问题进行快速精确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并行计算 有限元 虚节点法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治疗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
6
作者 姚懿伦 杨蓊勃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固定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我们采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治疗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患者15例.采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重建韧带止点,固定撕脱骨折块,术后进行早...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固定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我们采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治疗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患者15例.采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重建韧带止点,固定撕脱骨折块,术后进行早期适当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3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7.1±1.4和0.4±0.8,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分:拇指优4例,良1例.其余手指优9例,良1例.结论微型可吸收骨锚钉治疗掌指关节韧带撕脱骨折,可有效重建韧带止点,固定牢固,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 韧带止点 骨折愈合时间 撕脱骨折 功能锻炼 末次随访 关节功能恢复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微创小切口治疗闭合掌骨干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懿伦 杨蓊勃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报告利用微创小切口治疗闭合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我们采用微创小切口,结合1.5 mm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接骨板治疗闭合掌骨干骨折患者21例,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分别于术... 目的报告利用微创小切口治疗闭合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我们采用微创小切口,结合1.5 mm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接骨板治疗闭合掌骨干骨折患者21例,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后4、12、24周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患者健侧与患侧主动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手指捏握力量。末次随访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功能。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9.3±3.1)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4±1.3)个月。术后掌指关节ROM,患侧(87.3±2.6)°与健侧(88.7±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VAS为0~2分,平均(0.17±0.80)分。患侧手指捏握力为健侧的86%~101%,平均(90.8±3.1)%。末次随访手指关节TAM评分:优17例,良3例,中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移位、功能障碍、畸形等。结论微创小切口治疗闭合掌骨干骨折,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瘢痕较小,内固定取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切口 锁定加压钢板
原文传递
应用1.5mm锁定加压接骨板双平面固定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
8
作者 姚懿伦 杨蓊勃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报告应用1.5mm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双平面固定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采用1.5mm LCP双平面固定治疗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分别于术后4、12.24周复查X线... 目的报告应用1.5mm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双平面固定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采用1.5mm LCP双平面固定治疗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分别于术后4、12.24周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患者健侧与患侧关节主动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末次随访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motion,TAM)法评定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3±2.4)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1.5~3.0个月,平均(2.1±1.1)个月。患侧与健侧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指TAM法评定功能:优11例,良2例,中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移位、功能障碍、畸形。结论应用1.5mmLCP双平面固定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骨折固定强度高,伸肌腱干扰小,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骨折固定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 双平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