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华医典5.0》对中风病气虚证的用药特点及处方配伍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静 安玉秋 +3 位作者 姚钰宁 许颖智 赖新星 曹克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52-1561,共10页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5.0》探讨中风病气虚证的用药特点和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5.0》中治疗中风病气虚证的古代及近代处方,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利用SPSS Statistics 25和SPSS Modeler 18....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5.0》探讨中风病气虚证的用药特点和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5.0》中治疗中风病气虚证的古代及近代处方,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利用SPSS Statistics 25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库中处方进行频数、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共得到频率>15%的中药16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甘草70次、人参64次、白术50次、当归43次、茯苓41次。药性多为温、寒、平之品,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主要归脾、肺、心经。药类频次前6位的中药类别为:补虚药、解表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及活血化瘀药。关联分析得到强关联配对方式50种(置信度>0.8、支持度>0.1),支持度前5位的药对为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茯苓—半夏、人参—半夏、甘草—半夏。聚类分析得到聚类组5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中风病气虚证的核心处方,共包含26味中药:人参、半夏、天麻、川芎、当归、木香、桔梗、熟地黄、独活、甘草、生姜、白术、白芍、白芷、竹沥、细辛、羌活、肉桂、茯苓、防风、附子、陈皮、麻黄、黄芩、黄芪、乌药,为六君子汤、四物汤、九味羌活汤合方。结论《中华医典5.0》中记载治疗中风病气虚证的处方呈现以益气养血、祛风解表、理气祛痰为主的处方规律,治疗以补气为核心,兼以祛风、化痰、祛湿之品。需要注意的是,气虚证贯穿中风病发病始终,在中风病气虚证的治疗中,调补后天之气是治疗的关键,运用毒性药物或可成为治疗中风病气虚证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气虚证 数据挖掘 中华医典5.0 用药特点 处方配伍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头痛发作中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研究
2
作者 廖书琴 姚钰宁 曹克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219-2226,共8页
目的形成《头痛发作中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推荐意见,为本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与原发性头痛、头痛、头风等相关文献,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取全国各地18位相关领域专家,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 目的形成《头痛发作中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推荐意见,为本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与原发性头痛、头痛、头风等相关文献,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取全国各地18位相关领域专家,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并依据结果对本指南内容进行修改。结果本次研究每轮问卷发放问卷18份,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89%,提示专家积极性高。第一轮Cronbach’sα系数为0.934,提示问卷的信度好。经过两轮问卷咨询,各推荐意见条目的算术平均分满足x>1.8,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12、0.02±0.04,表明专家对本指南纳入的推荐意见达成共识。结论本研究应用德尔菲法形成了本指南的推荐意见,为中医治疗头痛发作临床实践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头痛发作 中药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波 姚钰宁 +4 位作者 付高爽 张凯歌 吕阳婷 郝同 曹克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偏头痛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作为已发表国内偏头痛研究文献的主要来源,以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已发表...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偏头痛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作为已发表国内偏头痛研究文献的主要来源,以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已发表国外文献的主要来源,检索年限自建库至2018年12月,通过题名、主题词等字段进行检索。检索到CNKI文献730篇,维普数据库473篇,万方数据库2386篇,共检索出3589篇文献(其中包括英文文献5篇)。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8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及评价。结果出现频次位于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阳上亢、血瘀证、气虚血瘀、痰瘀互阻、肝风挟瘀,出现例数居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阳上亢、肝风挟瘀、血瘀证、肝郁化火、气虚血瘀。结论肝阳上亢、血瘀证、肝风挟瘀、气虚血瘀是偏头痛最主要的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证型分布 证候要素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姚钰宁 周波 曹克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30-2934,共5页
目的:系统地对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中建库至2018年11月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对纳入的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疗... 目的:系统地对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中建库至2018年11月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对纳入的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项研究,总样本量175例,纳入的RCT方法学质量较差。研究显示,中药穴位贴敷在偏头痛程度的缓解、发作频率的减少及发作时间的缩短等方面可能存在优势。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在偏头痛的防治中可能存在优势,但目前不具备相关的高质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偏头痛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脑安滴丸为示范的偏头痛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波 李群先 +7 位作者 吕阳婷 张凯歌 付高爽 樊欢欢 姚钰宁 陈海敏 王贵澍 曹克刚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适应症状群,探讨中成药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394例患者,治疗4周后,对一般情况、疾病史及全身四诊信息进行评价,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 [目的]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适应症状群,探讨中成药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394例患者,治疗4周后,对一般情况、疾病史及全身四诊信息进行评价,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结果]具备以下特征有效性相对较好:偏头痛伴纳差;具备以下特征有效性相对较低:内向型性格、劳累后加重、中午头痛发作、少腹胀满窜痛。[结论]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是以中医病机为内涵,一般情况、中医症状及西医学症状为表现的概念,可以准确判断偏头痛的中成药适应症状群及非症状群,对于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安滴丸 偏头痛 中成药 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6
作者 姚钰宁 周波 +1 位作者 付高爽 曹克刚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 目的系统评价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疗效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后纳入文献21篇,共1 722例,其中治疗组931例,对照组791例,各研究基线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星蒌承气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在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目前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支持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蒌承气汤 痰热腑实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钰宁 韩赵成 +2 位作者 曹光昭 樊欢欢 曹克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00-1807,1813,共9页
目的:筛选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下三叉神经节中差异蛋白,分析相关生物学过程,探索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生物学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多巴胺、硝酸甘油方法制备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的不... 目的:筛选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下三叉神经节中差异蛋白,分析相关生物学过程,探索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生物学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多巴胺、硝酸甘油方法制备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的不同时间点(注射多巴胺后11 min、22 min、33 min及注射硝酸甘油后1 h、2 h取大鼠三叉神经节,进行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测序,筛选不同时间点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A-11组有1323个差异蛋白,DA-22组有1392个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相关;DA-33组有961个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关;GTN-1组有1051个差异蛋白,主要与炎症反应、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GTN-2组有1102个差异蛋白,主要与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相关。收缩相关键生物学过程主要为氧化应激反应、ATP代谢过程,舒张相关键生物学过程主要为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细胞黏附。结论: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子机制生物学过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收缩相以氧化应激状态为主,而舒张相以炎症反应、TRP通道的激活为主。以上特点能够为后续偏头痛动态变化病理机制与基于时相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偏头痛 时相性 分子机制 大鼠模型 差异蛋白 生物学过程 三叉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泉穴中药贴敷治疗间歇期偏头痛58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姚钰宁 郝同 +1 位作者 托托 曹克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评价涌泉穴中药贴敷对间歇期偏头痛预防效果,并初步评价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治疗组(29例)进行为期4周的涌泉穴中药贴敷治疗,对照组(29例)使用安慰剂,两组患者均在停药后4周随访。比较两组的头痛发作频率、头... 目的评价涌泉穴中药贴敷对间歇期偏头痛预防效果,并初步评价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治疗组(29例)进行为期4周的涌泉穴中药贴敷治疗,对照组(29例)使用安慰剂,两组患者均在停药后4周随访。比较两组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时间、程度及偏头痛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量表(PRO量表)评分。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结果除止痛剂使用次数,治疗组的头痛发作频率、时间及程度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下降的差异未持续至随访期(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治疗组偏头痛PRO量表总分较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评价维度的评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本研究进行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报道。结论本研究中使用的涌泉穴中药贴敷可对偏头痛起到预防作用,能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总时间并降低头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贴敷 偏头痛 随机对照试验 涌泉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状群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付高爽 马雪颜 +5 位作者 樊欢欢 姚钰宁 郝同 托托 孔令博 曹克刚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89-694,共6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方法]以电子住院记录为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将病例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通过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适应症状群相关指标,...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方法]以电子住院记录为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将病例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通过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适应症状群相关指标,并将结果可视化为列线图。[结果]红舌、滑脉对醒脑静疗效起正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好;神疲、面色萎黄、少苔对醒脑静疗效起负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低。[结论]明确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可以指导医师合理用药,利用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可以成为研究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一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缺血性中风 中成药 适应症状群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古籍证据级别标准》的解读与应用
10
作者 姚钰宁 托托 +2 位作者 王凤兰 丁侃 曹克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5-2049,共5页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临床实践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中医药临床诊疗活动的重要依据,中医教材和现代专著往往是在传承中医古籍思想的基础上编写的。中医古籍知识记录在中医古籍中,经过评价可形成中医古籍证据,作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的依据...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临床实践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中医药临床诊疗活动的重要依据,中医教材和现代专著往往是在传承中医古籍思想的基础上编写的。中医古籍知识记录在中医古籍中,经过评价可形成中医古籍证据,作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的依据。因此,团队提出了《中医古籍证据级别标准》,来评价中医古籍及中医古籍知识,形成中医古籍证据。标准内容发表后被多个指南编制团队采纳使用,但使用者也反馈了操作中的疑问,故本研究旨在对其进行内容解读与实践验证。本研究以回答“选奇汤能否治疗头痛”临床问题为例,应用《中医古籍证据级别标准》检索并评价相关中医古籍证据,对选奇汤方源古籍《兰室秘藏》的引用量、作者及出处因素两个纬度及其细目进行评分,得出《兰室秘藏》古籍评分为10分,对“选奇汤治疗头痛”的证据背景和证据评价两个维度及其细目进行评分,得出中医古籍证据评分为9.5分,属于Ⅰ级证据。经专家综合评价,认为该证据在临床应用中利远大于弊,强推荐使用选奇汤治疗头痛,中医古籍评分及分级结果与专家共识一致。本研究表明《中医古籍证据级别标准》可操作性强,应用较为简便,可广泛应用于中医古籍及中医古籍证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证据 证据分级 证据推荐 选奇汤 头痛
原文传递
古籍循证在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焕芹 邹忆怀 +3 位作者 姚钰宁 王凤兰 丁侃 曹克刚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29,共5页
中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在临床决策中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决策方法,所以在中医临床指南的制定过程中,不应只局限于现代临床研究,而应将证据来源扩大至影响中医数千年的中医古籍。而中医古籍作为中医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同于现代临... 中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在临床决策中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决策方法,所以在中医临床指南的制定过程中,不应只局限于现代临床研究,而应将证据来源扩大至影响中医数千年的中医古籍。而中医古籍作为中医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同于现代临床研究的特点。本文分析当下指南制定的现状并说明中医古籍在循证思想指导下应用于临床指南制定的意义。以头痛指南的制定为例说明如何应用中医古籍作为指南制定的证据来源,探讨古籍循证在指南制定中的实际应用,以促进中医临床循证指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循证医学 中医 临床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基于专家问卷的中医古籍证据分级及推荐方法的构建 被引量:26
12
作者 姚钰宁 曹克刚 +4 位作者 托托 王凤兰 张华敏 丁侃 高颖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72-576,共5页
目的构建中医古籍证据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分级及推荐方法。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中医古籍评分标准、中医古籍证据评分标准、中医古籍证据推荐级别标准各部分具体条目及赋分;遴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医史文献学专家进... 目的构建中医古籍证据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分级及推荐方法。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中医古籍评分标准、中医古籍证据评分标准、中医古籍证据推荐级别标准各部分具体条目及赋分;遴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医史文献学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并分析调查问卷中各评价条目的一致性,评价数据及条目权重分配的重要性评价数据,并结合专家论证,构建中医古籍证据分级及推荐方案。结果共遴选专家30名,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中医古籍评分包括引用量、作者及出处因素2个条目,其中引用量包括目录著录量、被摘量、著录量、丛书采用量4个子条目,评分以5分为满分;作者及出处因素分为官修文献及著名作者所作、知名作者所作、一般作者所作3个等级,分别计5、3、1分。中医古籍证据评分标准包括证据背景、证据评价2个条目,其中证据背景包括文献背景及引用情况2个子条目,5分为满分;证据评价包括患者自评、医家评价和相关人员的他评3个子条目,5分为满分。中医古籍证据评分即证据背景得分和证据评价得分之和,其划分界值为7分、4分。根据得分情况最终形成中医古籍证据推荐意见分级标准:中医古籍证据评分7(含)~10分(含)为Ⅰ级证据,强推荐;中医古籍证据评分4(含)~7分为Ⅱ级证据,弱推荐;中医古籍证据评分0~4分为Ⅲ级证据,无法做出推荐;中医古籍证据评分0分,Ⅲ级证据,不推荐。结论初步构建了包括中医古籍评分、中医古籍证据评分、中医古籍证据推荐级别标准三部分的中医证据分级及推荐方案,可为中医古籍证据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证据 证据分级 证据推荐标准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伤寒论》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姚钰宁 张龙生 +1 位作者 孙静 曹克刚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8-73,共6页
目的 报道《伤寒论》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1例,学习苦酒汤治疗咽部溃疡的适应证候以及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例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的诊疗过程,通过数据库检索、著作阅读的方式,从苦酒汤方证、煎服法及相关现代研... 目的 报道《伤寒论》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1例,学习苦酒汤治疗咽部溃疡的适应证候以及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例苦酒汤治疗难治咽部溃疡的诊疗过程,通过数据库检索、著作阅读的方式,从苦酒汤方证、煎服法及相关现代研究方面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苦酒汤多用于治疗少阴虚火灼咽所致咽痛、溃疡、失音。其中可以醋可代苦酒,用以解毒敛疮,鸡子白止痛润咽,半夏豁痰开痹。煎服法上多改良仲景之法,通过后下鸡子白的方法存其凉润之性。在临床上,苦酒汤可应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失音、喉源性咳嗽、梅核气以及放疗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结论 苦酒汤对治疗咽部溃疡等咽部疾病具有确切临床疗效,但其药物选用、煎服法考证及改良、机制探索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苦酒汤 咽部溃疡 煎服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