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诱导因子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子燕 魏文海 李兴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83-587,共5页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肺脏一种进展性的间质纤维化改变,同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疾病的终末期形态。缺氧被认为是肺...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肺脏一种进展性的间质纤维化改变,同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疾病的终末期形态。缺氧被认为是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微环境因素,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调节氧代谢的关键因子。HIF-1α可通过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生成、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促进IL-11表达、调控血管生成、调控细胞周期、参与修复等途径调节纤维化过程。本文主要对HIF-1α与IPF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探讨靶向HIF-1α治疗IPF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缺氧诱导因子1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磁共振成像在检出胎儿结肠先天异常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子燕 夏黎明 +1 位作者 王承缘 杨小红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6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3D-MRI)显示胎儿结肠正常解剖和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8例孕19~37周超声诊断或怀疑胎儿畸形的孕妇在超声检查后1~2d内进行MRI检查,使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胎儿矢状面和冠状面常规扫描,...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3D-MRI)显示胎儿结肠正常解剖和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8例孕19~37周超声诊断或怀疑胎儿畸形的孕妇在超声检查后1~2d内进行MRI检查,使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胎儿矢状面和冠状面常规扫描,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行胎儿三维磁共振结肠成像(3D-MRC),对三维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MR仿真结肠镜(MRVC)等后处理,并测量各孕周胎儿正常结肠体积和结肠横径。并将MRI、超声和尸检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次屏气3D-MRC采集时间10~14s,图像重组时间5~10min,成功率89.47%(34/38)。结肠在3D-MRC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类似新生儿结肠钡剂灌肠造影,MPR、VR和MIP可以清楚显示不同孕周胎儿正常结肠走形、结肠袋和纡曲折叠部分。MPR可对感兴趣区进行多角度的观察,MRVC可观察结肠内腔。19~37周胎儿正常结肠体积为5.1~69.2ml,胎儿期正常结肠横径小于1.8cm。3D-MRC对结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膈疝及泄殖腔外翻畸形等复杂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胎儿3D-MRC是可行的。3D-MRC显示胎儿结肠正常结构和病变对于产前咨询和围产期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先天性结肠畸形 胎粪 磁共振结肠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子燕 夏黎明 +3 位作者 庞颖 杨小红 赵胜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技术在显示胎儿体表正常解剖和先天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18~37周的胎儿在超声检查后1~2d内行MRI检查,应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胎儿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二维MRI(2D-MRI...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技术在显示胎儿体表正常解剖和先天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18~37周的胎儿在超声检查后1~2d内行MRI检查,应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胎儿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二维MRI(2D-MR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MRI,均使用并行采集技术(ASSET),在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和磁共振仿真内窥镜技术(MRVE)等三维图像后处理。将MRI和随访、尸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孕妇3D-MRI检查成功率为94.4%(34/36),34例胎儿经随访和尸检证实46处畸形。胎儿体表先天畸形2D-MRI正确诊断37处,诊断符合率80.4%(37/46);误诊1处,假阳性率为2.1%(1/46);漏诊8处,漏诊率17.4%(8/46)。3D-MRI正确诊断43处,诊断符合率93.5%(43/46);误诊1处,假阳性率2.1%(1/46);漏诊2处,漏诊率为4.3%(2/46)。两种方法诊断胎儿体表先天畸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P〉0.05),但3D-MRI对于面部畸形如唇裂和其他复杂畸形如体蒂异常、骶尾部畸胎瘤、联体双胎等显示更直观清楚。结论:3D-MRI一次扫描可直观反映胎儿体表结构的表面特征、立体形态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VR、MRVE对胎儿正常面部、外生殖器、脐带、肢体等的评价有较高价值,MPR可对兴趣区进行多角度观察。磁共振三维成像对显示胎儿正常体表结构和病变及产前咨询和围产期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成像 三维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结肠三维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子燕 夏黎明 +4 位作者 韩瑞 李嫣 黄璐 杨小红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3D-MRI)在显示胎儿结肠正常解剖和病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孕19~37周经超声诊断或怀疑胎儿畸形的孕妇在超声检查后1~2 d内进行MRI检查,使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胎儿矢状面和...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3D-MRI)在显示胎儿结肠正常解剖和病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孕19~37周经超声诊断或怀疑胎儿畸形的孕妇在超声检查后1~2 d内进行MRI检查,使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胎儿矢状面和冠状面常规扫描,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行胎儿三维磁共振结肠成像(3D-MRC),对三维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MR仿真结肠镜(MRVC)等后处理,并测量各孕周胎儿正常结肠体积和结肠横径。并将MRI、超声和尸检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次屏气3D-MRC采集时间10~14s,图像重组时间5~10min,本组中3D-MRC成功率达89.47%(34/38)。结肠在3D-MRC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MPR、VR和MIP模式可以清楚显示不同孕周胎儿正常结肠走形、结肠袋和纡曲折叠部分。MPR可对兴趣区进行多角度的观察,MRVC可观察结肠内腔。孕19~37周胎儿正常结肠体积为5.1~69.2 ml,胎儿期正常结肠横径<1.8 cm。3D-MRC对结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膈疝及泄殖腔外翻畸形等复杂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胎儿3D-MRC在临床上是可行的,3D-MRC可显示胎儿结肠正常结构和病变,对于产前咨询和围产期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先天性结肠畸形 结肠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子燕 夏黎明 +3 位作者 王承缘 陈欣林 武沙丽 杨小红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2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超声和MRI表现,着重评价MRI诊断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有完整资料的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超声和MRI表现,并与随访和引产后尸检结果对照。结果:囊性淋巴管瘤的影... 目的:探讨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超声和MRI表现,着重评价MRI诊断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有完整资料的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超声和MRI表现,并与随访和引产后尸检结果对照。结果:囊性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征为头颈部两侧或背侧的囊性包块,呈单囊或多囊表现,回声或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病变范围可延伸至枕部或肩背部及纵隔。本组2例B超诊断为脑脊膜膨出,后行MRI检查,MRI诊断及引产后尸检证实为颈部淋巴管瘤。结论:超声和MRI均能清楚显示胎儿颈部淋巴管瘤的形态轮廓和病变范围,但MRI可以多平面成像,软组织分辨力高,可作为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有利于颈部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超声检查 产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部分 心脏MRI
6
作者 孙子燕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4期353-353,共1页
今年的RSNA大会上,涉及心脏MRI的报道有51篇,新技术和新进展不多,乏善可陈。重点主要集中在心脏灌注成像和延迟增强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安装有起博器和埋藏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进行MRI的安全性仍然是讨论的热点问题。3T MRI在心脏方... 今年的RSNA大会上,涉及心脏MRI的报道有51篇,新技术和新进展不多,乏善可陈。重点主要集中在心脏灌注成像和延迟增强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安装有起博器和埋藏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进行MRI的安全性仍然是讨论的热点问题。3T MRI在心脏方面的应用是今年大会的一个亮点。心脏分子影像学的报道不多,中国大陆学者有2篇报道。笔者对本次大会所呈现的心脏MRI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MRI 复律除颤器 分子影像学 RSNA 延迟增强 灌注成像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部分 心脏MRI
7
作者 孙子燕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G00期23-24,共2页
今年的RSNA大会上.涉及心脏MRI的报道有51篇。新技术和新进展不多,乏善可陈。重点主要集中存心脏灌注成像和延迟增强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安装有起博器和埋藏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进行MRI的安全性仍然是讨论的热点问题。3T MRI存心脏方... 今年的RSNA大会上.涉及心脏MRI的报道有51篇。新技术和新进展不多,乏善可陈。重点主要集中存心脏灌注成像和延迟增强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安装有起博器和埋藏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进行MRI的安全性仍然是讨论的热点问题。3T MRI存心脏方面的应用是今年大会的一个亮点。心脏分子影像学的报道不多.中国大陆学者有2篇报道。笔者对本次大会所呈现的心脏MRI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MRI 复律除颤器 分子影像学 RSNA 延迟增强 灌注成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功能障碍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璐 夏黎明 +2 位作者 韩瑞 孙子燕 白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应用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微循环障碍。方法选取2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和1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心脏MR(CMR)检查(包括左心室短轴电影、心肌首过灌注和延迟增强序列),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各心肌... 目的应用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微循环障碍。方法选取2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和1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心脏MR(CMR)检查(包括左心室短轴电影、心肌首过灌注和延迟增强序列),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各心肌节段心肌壁厚度、心肌信号强度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和心肌延迟强化(D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心肌节段、HCM组非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和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的Slopemax以及不同肥厚程度心肌节段的Slopemax,对有DE心肌节段和无DE心肌节段的Slopemax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HCM组中非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和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Slope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的Slopemax较非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轻度肥厚心肌节段Slopemax高于中度、重度肥厚心肌节段(P均<0.05),但中度与重度心肌肥厚节段Slope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心肌节段Slopemax明显低于无DE心肌节段(P<0.05)。结论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可靠地检出HCM局部心肌的微血管功能障碍,为临床对HCM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功能障碍 首过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和MRI在诊断胎儿呼吸系统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赵胜 陈欣林 +3 位作者 杨小红 卢丹 孙子燕 夏黎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和MRI联合应用诊断胎儿呼吸系统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超声诊断为呼吸系统畸形的胎儿16例,其中CCAM 12例,BPS 2例,CHAOS 1例,双肺回声增强1例。征得患者同意后,在接受超声检查后24小时内行MRI检查。最终诊断由产后尸检... 目的探讨超声和MRI联合应用诊断胎儿呼吸系统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超声诊断为呼吸系统畸形的胎儿16例,其中CCAM 12例,BPS 2例,CHAOS 1例,双肺回声增强1例。征得患者同意后,在接受超声检查后24小时内行MRI检查。最终诊断由产后尸检或生后随访证实。结果16例病变的MRI诊断结果与最终结果完全一致。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中,12例与最终结果一致;3例误诊;另有1例超声诊断为双肺回声增强、病变性质待查,最终结果为CCAM。结论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大多数胎儿呼吸系统畸形,超声和MRI联合应用可提高呼吸系统畸形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呼吸系统畸形 超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MRI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庞颖 夏黎明 +2 位作者 孙子燕 陈欣林 杨小红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研究3D MRI显示胎儿体表正常结构和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孕妇行US检查和MRI检查。胎儿尸检及出生后随访证实体表畸形36例,共42处。MR扫描均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厚层重T2W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FIES... 目的研究3D MRI显示胎儿体表正常结构和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孕妇行US检查和MRI检查。胎儿尸检及出生后随访证实体表畸形36例,共42处。MR扫描均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厚层重T2W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FIESTA)序列,然后对3D FIESTA序列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MR仿真内窥镜(MRVE)等三维后处理分析。将3D US、2D MRI、3D MRI的诊断结果与尸检及随访结果相比较。结果胎儿尸检和出生后的随访结果发现有42处胎儿体表畸形。3D MRI重组图不受胎儿复杂的表面曲率变化,可直观显示其体表特征和相互的空间位置关系。3D MRI正确诊断、误诊、漏诊胎儿体表畸形分别为38、0、4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48%、100%、99.31%。2D MRI正确诊断、误诊、漏诊胎儿体表畸形分别为29、0、13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05%、100%、97.74%。3D US正确诊断、误诊、漏诊胎儿体表畸形分别为39、1、2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99.81%、99.48%。其中2D MRI与3D MRI的敏感度,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3D MRI和3D U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3D MRI显示胎儿体表正常结构和畸形优于常规2D MRI,且视野和软组织分辨率优于US。对US难以确诊的病例,3D MRI是诊断方法上的一种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疾病 畸形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9
11
作者 庞颖 夏黎明 +2 位作者 曾祥芹 孙子燕 陆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分析肺肉瘤样癌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肺肉瘤样癌的影像资料,11例均行术前X线检查,8例行CT平扫,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将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肺肉瘤样... 目的:分析肺肉瘤样癌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肺肉瘤样癌的影像资料,11例均行术前X线检查,8例行CT平扫,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将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肺肉瘤样癌均为单发,其中左肺5例,右肺6例。中央型3例(27.3%),周围型8例(72.7%),X线表现为体积较大、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CT表现:病灶均为单发,其平均CT值为29 HU,肿瘤出现空洞4例,分叶3例,毛刺1例,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3例,肺内转移1例。4例增强后呈"肉瘤样"强化,即多呈不均一强化,肿瘤周边不均匀强化,中央弱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病理表现:瘤内肉瘤样组织均超过50%,多形性癌4例,巨细胞癌3例,癌肉瘤2例,肺母细胞瘤1例,梭形细胞瘤1例。结论:肺肉瘤样癌以周围型居多,体积较大,密度不均,易坏死空洞,可有分叶毛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增强后多为周边明显强化,中央强化较弱,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瑞 夏黎明 +3 位作者 孙子燕 黄璐 林华 陆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对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椎体疾病患者(共34个病变椎体)行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b值为0、50、100、200、400、600、800、1000s/mm2),其中良性病变13例(21个椎体,良性组),恶... 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对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椎体疾病患者(共34个病变椎体)行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b值为0、50、100、200、400、600、800、1000s/mm2),其中良性病变13例(21个椎体,良性组),恶性病变9例(13个椎体,恶性组)。以患者自身正常椎体作为对照组(共34个正常椎体)。通过AW 4.3工作站测量并两两比较3组间的Fast ADC及Slow ADC值。结果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Fast ADC分别为(4.31±1.48)×10-3 mm2/s、(2.85±1.26)×10-3 mm2/s、(0.86±0.63)×10-3 mm2/s,Slow ADC分别为(0.68±0.08)×10-3 mm2/s、(0.38±0.08)×10-3 mm2/s、(0.23±0.04)×10-3 mm2/s。3组间Fast ADC及Slow 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可为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提供有价值的组织学参数(Fast ADC及Slow A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椎体 双指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MRI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申屠伟慧 邓又斌 +6 位作者 杨好意 孙子燕 陈斌 毕小军 张清阳 黎鹏 刘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7-183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MRI表现,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对20例NVM病人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受累部位并于心室舒张期选择室壁最厚部位测量非致密化心肌厚度与致密化...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MRI表现,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对20例NVM病人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受累部位并于心室舒张期选择室壁最厚部位测量非致密化心肌厚度与致密化心肌厚度并计算两者比值。其中10例病人与MR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方法对受累心肌节段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超声心动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肺发育不良的MRI表现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晓红 夏黎明 +4 位作者 韩雪芳 孙子燕 王承缘 朱文珍 陈欣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评价及预测胎儿肺发育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单活胎儿(胎龄19~39周)分为A组(胸部及羊水量正常)和B组(胸部或羊水量异常),采用单次激发FSE序列(ssFSE)行横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2WI扫描,在MRI工作站上分别测量胎儿... 目的:探讨MRI评价及预测胎儿肺发育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单活胎儿(胎龄19~39周)分为A组(胸部及羊水量正常)和B组(胸部或羊水量异常),采用单次激发FSE序列(ssFSE)行横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2WI扫描,在MRI工作站上分别测量胎儿总体积(FBV)、肺体积(TFLV)、肝体积、羊水量及胎儿肺-肝信号强度比(USIR)等,分析和评价胎儿肺发育情况。结果:60例胎儿肺体积为7.45~108.74 cm3,胎儿总体积120~3500 cm3,TFLV与FBV有极显著相关性(R2=0.89,P<0.001),TFLV与孕周(GW)成线形正相关(R2=0.54,P<0.01),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其中B组胎儿肺体积较A组胎儿明显减小(P<0.05)。通过测量60例胎儿不同孕周LLSIR获得的曲线显示胎儿肺-肝信号强度比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大,LLSIR范围约0.79(孕周为19周)~3.57(孕周为39周),其中B组16例胎儿LLSIR明显低于A组(P<0.05),在LLSIR 95%可信区间之外。结论:胎儿肺体积及LLSIR对于评价胎儿肺发育情况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磁共振成像 胎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分辨对比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璐 韩瑞 +1 位作者 孙子燕 夏黎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分辨对比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MRA 3D-TRICK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60例行TRICKS检查的患者,于TRICKS扫描前采集感兴趣区蒙片,团...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分辨对比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MRA 3D-TRICK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60例行TRICKS检查的患者,于TRICKS扫描前采集感兴趣区蒙片,团注对比剂后采集15~20时相。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TRICKS检查,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11例颅内动脉成像显示良好(6例动静脉畸形、2例头皮动脉静脉畸形和3例静脉窦血栓)。5例颈动脉血管成像显示良好(3例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1例左侧椎动脉狭窄和1例颈部神经纤维瘤)。10例脊髓血管畸形显示良好。上肢血管成像为5例血管瘤。下肢和足部血管成像22例(10例为动脉静脉瘘、假性动脉瘤1例、3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闭塞和8例为下肢动脉狭窄)。盆腔血管成像7例(2例髂骨骨肉瘤、3例股骨骨肉瘤和2例纤维瘤)。结论 TRICKS能清晰显示多个部位的血管系统,并能从多个角度观察病变血管。TRICKS因其时间分辨率高、诊断准确率高,在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对比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军武 王伟 +2 位作者 孙子燕 夏黎明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目的:比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和快速成像稳态采集序列(FIESTA)对胎儿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能力,探讨两种快速成像序列在胎儿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2例中晚期妊娠孕妇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快速成像稳态采集... 目的:比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和快速成像稳态采集序列(FIESTA)对胎儿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能力,探讨两种快速成像序列在胎儿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2例中晚期妊娠孕妇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快速成像稳态采集序列扫描,并根据图像平均信号强度、图像质量和图像伪影等方面对两个序列在胎儿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能力方面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序列对胎儿解剖结构和异常病变的显示各有优点和不足,SSFSE和FIESTA均能清楚显示胎儿正常脏器的解剖结构和异常病变。SSFSE的平均信号强度和分辨力要高于FIESTA序列,但其呼吸伪影要比FIESTA序列明显,而对于液体的显示FIESTA要优于SSFSE。结论:SSFSE序列和FIESTA序列对胎儿的不同组织其显示能力不同,所以根据病情做出不同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磁共振成像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快速成像稳态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MRI在多胎合并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向阳 陈欣林 +4 位作者 杨小红 杨文忠 孙子燕 冯倩 葛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579-583,共5页
目的:超声联合MRI初步探讨多胎合并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TRAP)序列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5—2013年超声诊断为TRAP序列征并行MRI检查的12例病例,对比分析同期存留的超声及MRI图片,影像结果对... 目的:超声联合MRI初步探讨多胎合并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TRAP)序列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5—2013年超声诊断为TRAP序列征并行MRI检查的12例病例,对比分析同期存留的超声及MRI图片,影像结果对照4例无心儿及3例泵血儿标本。结果:12例无心儿畸形表现为无头畸胎5例,头发育不良畸胎4例,其他未分型3例。11例有水肿,除3例血流自然阻断外,均为单脐动脉,血流反向灌注。超声有2例早期误诊,但对无心儿畸形辨别较细致,能对血流方向及泵血儿心功能进行评价并发现3例泵血儿心功能不全,超声显示了MRI显示不满意的1例妊娠晚期无心儿呈纸样儿,1例16周无心儿的异常上下肢和1例24周无心儿双足足趾的异常。MRI除1例纸样儿外,无心儿及泵血儿轮廓清晰,空间方位清楚,能显示无心儿严重结构异常,MRI显示了1例超声不能显示的两胎儿的关系及脐带和2例超声难以显示的无心儿肢体。结论:超声和MRI均能客观评价TRAP序列征的结构异常。超声实时动态重复性强,对无心儿较细致畸形的识别与诊断具有优势,能提供无心儿血流方向及循环特点,可以评估泵血儿心功能不全。MR反应了大影像的优势,可以显示泵血儿与无心儿结构与空间方位、胎盘羊水及脐带与胎盘连接关系。两种影像技术结合将更加客观全面反应TRAP序列征结构、功能及其附属物的病理改变,对宫内诊断与干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多胎 双胎疾病 超声检查 产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病变MRI检查与超声或标本对比(一)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黎明 孙子燕 +4 位作者 杨文忠 陈欣林 杨小红 胡军武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2期1198-1200,共3页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发育 超声检查 MRI检查 空间分辨力 标本 病变 脂肪组织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羊膜带综合征所致四肢畸形的MRI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文忠 夏黎明 +6 位作者 孙子燕 陈欣林 杨小红 冯定义 胡军武 邹明丽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2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MRI对胎儿羊膜带综合征所致四肢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US)和MRI检查的68例孕妇中发现并经引产后胎儿尸检证实的胎儿四肢畸形病例资料12例。这12例孕妇年龄22~34岁,平均27.3岁;其12例胎... 目的:探讨快速MRI对胎儿羊膜带综合征所致四肢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US)和MRI检查的68例孕妇中发现并经引产后胎儿尸检证实的胎儿四肢畸形病例资料12例。这12例孕妇年龄22~34岁,平均27.3岁;其12例胎儿,胎龄20~38周,平均26.8周。US检查后3天内行胎儿肢体轴面、冠状面、矢状面MRI扫描。MR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观察胎儿四肢骨骼及软组织的形态、结构,并与US及尸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快速MRI视野大,运动伪影少,组织分辨力高,能清楚显示四肢骨骼、软组织等解剖结构。引产后尸检发现12例四肢畸形(左前臂缺失3例,右前臂残端畸形4例,左侧手指缺失1例,下肢狭窄环2例,马蹄内翻足畸形2例);US诊断10例,误诊、漏诊各1例;MRI诊断11例,漏诊1例。比较两者正确诊断数及误漏诊数,采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对胎儿四肢先天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胎儿肢体先天畸形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羊膜带综合征 四肢畸形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颅脑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瑞 黄璐 +3 位作者 夏黎明 孙子燕 张蔚 张东友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1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探讨未用镇静剂条件下胎儿颅脑DWI成像技术。方法:纳入60例单胎孕妇行胎儿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所有孕妇及胎儿未用镇静处理。通过改良常规DWI参数,缩短扫描时间,于呼气末屏气采集。所获得的图像经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进行评分,... 目的:探讨未用镇静剂条件下胎儿颅脑DWI成像技术。方法:纳入60例单胎孕妇行胎儿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所有孕妇及胎儿未用镇静处理。通过改良常规DWI参数,缩短扫描时间,于呼气末屏气采集。所获得的图像经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进行评分,大于3分认为图像质量良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使用改良后的DWI序列,同时结合孕妇屏气配合,60例胎儿颅脑DWI均采集成功。所有胎脑DWI图像评分均大于3分,图像质量良好。两名放射科医生图像质量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8(P<0.001)。结论:在不采用镇静的条件下结合孕妇屏气配合,使用改良的DWI序列对胎儿颅脑DWI成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颅脑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