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凑型ECR-DD中子发生器二次电子抑制研究
1
作者 廖晨伦 孟献才 +6 位作者 李旭 李晨暄 谢亚红 曹小岗 徐伟 李辉 梁立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
中子发生器在工作时,D+被加速轰击至钛靶,钛靶受到高能束流轰击的同时表面会产生二次电子,加重电源负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文章研究了不同电极结构对腔室温度、真空度和中子产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腰孔的形状会直接影响二次电子从腰... 中子发生器在工作时,D+被加速轰击至钛靶,钛靶受到高能束流轰击的同时表面会产生二次电子,加重电源负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文章研究了不同电极结构对腔室温度、真空度和中子产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腰孔的形状会直接影响二次电子从腰孔逃逸的数量,并进一步影响腔室壁温度,导致壁吸附气体的释放,提升高压打火的频率。模拟分析了二次电子的传输路径,模拟显示靶面溅射二次电子一部分从腰孔溢出轰击在腔室壁,一部分溅射在电极内侧,少部分被反向加速轰击在陶瓷窗上,模拟结果与实物痕迹相吻合。基于该结果开展了电阻与磁场两种方式下二次电子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30−68 kΩ的电阻能较好抑制二次电子,此时能在相对较小的电流下获得更高的中子产额;使用1.3 T剩磁永磁铁在中心产生约100 Gs磁场,能实现二次电子的有效偏转,不影响中子产额的情况下电流下降约23%,实现二次电子的抑制效果。总的来说,在保证电极内部真空度的情况下,应尽量在电极壁开小孔或不开孔或采取有效的二次电子抑制措施,有助于提升中子发生器的稳定性,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氘中子源 二次电子抑制 电阻抑制 磁场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永磁微波离子源钛自成靶的D-D中子源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旭 廖晨伦 +6 位作者 谢亚红 曹小岗 洪兵 梁立振 顾玉明 胡纯栋 孟献才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3期336-342,共7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永磁微波离子源钛自成靶技术的紧凑型氘氘(D-D)中子源,其设计中子产额为1×10^(9)s^(-1)。该D-D中子源已经进行了800 h以上的测试,系统可重复稳定运行。早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打火频率高、中子产额低,长时间放电后...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永磁微波离子源钛自成靶技术的紧凑型氘氘(D-D)中子源,其设计中子产额为1×10^(9)s^(-1)。该D-D中子源已经进行了800 h以上的测试,系统可重复稳定运行。早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打火频率高、中子产额低,长时间放电后反向电子会烧蚀Al2O3陶瓷窗,导致微波耦合困难,氘等离子体无法点亮。通过在等离子体腔室中添加氮化硼(BN)保护片以及在钛靶与高压电极之间增加电子抑制电阻,有效抑制了Al2O3陶瓷窗的损伤。通过对等离子体电极孔径的优化和降低腔室压力,降低了打火频率,提高了中子的产额。系统优化后,氘离子能量为70 keV、束流强度为5 mA时,中子产额达到了2.0×10^(8)s^(-1)。在氘离子能量为97 keV、束流强度为6.6 mA时,系统中子产额达到5.2×10^(8)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离子源 氘氘核反应 钛自成靶 中子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却剂对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陶鑫 梁立振 +5 位作者 王宾 钱玉忠 吴亮亮 肖金龙 孟献才 胡纯栋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ICP)源作为聚变中性束注入(NBI)加热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仅会影响装置真空,还会导致等离子体阻抗发生变化,进而对射频功率馈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放电腔体进行冷却。设计了双层...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ICP)源作为聚变中性束注入(NBI)加热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仅会影响装置真空,还会导致等离子体阻抗发生变化,进而对射频功率馈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放电腔体进行冷却。设计了双层玻璃筒放电腔体以实现对放电腔体的主动冷却,并定量研究了不同冷却剂(去离子水、纯净水、氟化液等)情况下对ICP放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双层玻璃筒中间层主动通入冷却剂能够有效避免等离子体热负荷对放电腔体真空度的影响。采用氟化液作为冷却剂时,等离子体阻抗值最低,对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提升最大,较采用去离子水和纯净水最大高出约15.3%和18%。通过比较冷却剂的体积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发现,冷却剂的相对介电常数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等效阻抗的变化呈现出负相关性,即在放电腔体温度不变情况下,相对介电常数越低等效阻抗也越低,等离子体密度也越高。实验结果对于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放电腔体的设计及冷却剂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 冷却剂 氟化液 阻抗特性 相对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氘氘中子发生器中钛自成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子楠 徐伟 +8 位作者 李旭 吴亮亮 孟献才 王纪超 钱玉忠 王维海 耿成龙 梁立振 胡纯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2-928,共7页
靶作为氘氘中子发生器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了中子发生器的中子产额及其稳定运行。文章从钛自成靶的设计、制备、表征及测试四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子发生器中靶的关键技术实验研究。首先,为满足靶的温度控制需求,采用无氧铜作... 靶作为氘氘中子发生器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了中子发生器的中子产额及其稳定运行。文章从钛自成靶的设计、制备、表征及测试四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子发生器中靶的关键技术实验研究。首先,为满足靶的温度控制需求,采用无氧铜作为靶基底材料,并在其内部开设套环式主动水冷回路。通过ANSYS热工模拟靶在加速器运行时的表面温升情况,并利用电子枪轰击测试靶表面实际温度变化情况。模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子发生器运行期间,靶表面温度可以有效控制在200℃以内。随后,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无氧铜靶衬底表面制备微米级高纯靶膜。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划痕仪研究了靶膜表面的微观结构、成分及膜基结合力。结果表明利用磁控溅射制备的钛膜表面十分均匀紧凑,以六方晶系结构的α-Ti沉积在靶衬底表面,钛膜与基底的膜基结合力为0.22 N。最后,在感应耦合型中子发生器中子产额达到了1.25×10^(8)n/s,电子回旋共振中子发生器中子产额达到了1.75×10^(8)n/s,都实现了稳定运行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发生器 自成靶 磁控溅射 钛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氧铜表面玻璃绝缘层烧制工艺研究
5
作者 吴亮亮 梁立振 +5 位作者 钱玉忠 吕迅 许吉禅 孟献才 陶鑫 胡纯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7,共6页
为解决天线内置型射频等离子体中无氧铜线圈的匝间绝缘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够在无氧铜表面烧制玻璃绝缘层的工艺,并详细研究该工艺中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粘结剂、烧制温度等因素对玻璃绝缘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无氧铜表面进行酸... 为解决天线内置型射频等离子体中无氧铜线圈的匝间绝缘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够在无氧铜表面烧制玻璃绝缘层的工艺,并详细研究该工艺中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粘结剂、烧制温度等因素对玻璃绝缘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无氧铜表面进行酸洗预处理相对于碱洗能够显著提高低温釉料在铜表面的润湿性,减少绝缘层表面“孔隙”的产生;同时添加适量的Na_(2)SiO_(3)·5H_(2)O粘结剂能够改善玻璃绝缘层与铜表面的界面结合效果,并提高玻璃绝缘层表面的硬度;此外,绝缘层表面硬度随着烧制温度的升高逐步提高,且绝缘层表面的“孔隙”数量逐步减少;最终根据该工艺制备了表面烧制玻璃绝缘层的无氧铜线圈天线,实现了长时间的放电维持,有效解决了放电过程中匝间的绝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绝缘层 低温釉 表面处理方式 粘结剂 烧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YNQ的γ能谱采集系统研制
6
作者 熊绪文 孟献才 +4 位作者 洪兵 顾威 李帅 梁君筱 刘源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9-1077,共9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YNQ的γ能谱测量系统,用于瞬发中子活化分析仪中NaI探测器的γ能谱测量。γ能谱采集系统主要包括高压电源、数字多道幅度分析系统以及上位机等,可实现高达130 Msps的采集频率以及千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及控制。经^(13...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YNQ的γ能谱测量系统,用于瞬发中子活化分析仪中NaI探测器的γ能谱测量。γ能谱采集系统主要包括高压电源、数字多道幅度分析系统以及上位机等,可实现高达130 Msps的采集频率以及千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及控制。经^(137)Cs、^(60)Co、^(152)Eu等放射源的测试,γ能谱采集系统能谱响应线性拟合优度为0.999,能量分辨率为8.76%(@0.662 keV)。结果表明,该γ能谱采集系统性能达到煤质成分检测的能谱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NQ 碘化钠 多道幅度分析系统 放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谐波均值滤波的热中子图像降噪算法研究
7
作者 李帅 孟献才 +5 位作者 洪兵 刘源煜 顾威 熊绪文 梁君筱 胡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8-1014,共7页
在热中子成像过程中,由于n/γ射线辐射、热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子图像产生大量噪声等降质现象,不利于无损检测和后续的定量分析。根据热中子成像的噪声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谐波均值滤波算法,用于热中子图像噪声去除。实验结果表明... 在热中子成像过程中,由于n/γ射线辐射、热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子图像产生大量噪声等降质现象,不利于无损检测和后续的定量分析。根据热中子成像的噪声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谐波均值滤波算法,用于热中子图像噪声去除。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去除热中子图像中的大尺寸白斑噪声,同时保留图像边缘信息,可为热中子成像图像的后续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中子成像 谐波均值滤波 盲图像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7装置液态锂限制器实验中锂的腐蚀与沉积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孟献才 左桂忠 +7 位作者 任君 孙震 徐伟 黄明 李美姮 邓辉球 胡建生 胡望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64-273,共10页
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装置中,面对等离子体的第一壁将直接影响高温等离子体性能及第一壁寿命,具有表面自我修复的、能有效抑制边界粒子再循环的液态金属锂第一壁越来越被重视,其中液态锂第一壁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重要.本文研... 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装置中,面对等离子体的第一壁将直接影响高温等离子体性能及第一壁寿命,具有表面自我修复的、能有效抑制边界粒子再循环的液态金属锂第一壁越来越被重视,其中液态锂第一壁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重要.本文研究了HT-7装置液态锂限制器实验中锂的表面腐蚀及在装置内沉积特性、及其对等离子体性能影响.实验表明,当锂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较弱时,锂以微弱的蒸发及溅射形式从表面腐蚀并进入等离子体,表现为锂的线辐射有所增强,等离子体内杂质水平降低,氢再循环降低,有利于等离子体约束性能提高;当锂与等离子体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强时,锂主要以锂滴形式直接进入等离子体,引起锂的辐射爆发,最终引发等离子体放电破裂.通过对锂斑及样品的分析发现,锂主要沉积在限制器周围,并且在低场侧及沿着等离子体电流方向沉积居多,表现为极向和环向分布不均匀,这也导致边界粒子再循环分布的不均匀.这些实验为研究液态锂第一壁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分析液态锂第一壁在托卡马克装置上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7托卡马克 液态锂 第一壁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锂化系统的优化及其对等离子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伟 孙震 +4 位作者 左桂忠 孟献才 黄明 钱玉忠 胡建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4-289,共6页
为提高锂膜在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EAST)内真空室器壁上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锂膜对再循环的控制,对杂质的抑制能力,优化设计了新型三孔蒸发型坩埚,并成功的用于锂化壁处理实验。实验表明,锂膜在内真空室器壁上更加均匀,坩埚附近没有出现... 为提高锂膜在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EAST)内真空室器壁上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锂膜对再循环的控制,对杂质的抑制能力,优化设计了新型三孔蒸发型坩埚,并成功的用于锂化壁处理实验。实验表明,锂膜在内真空室器壁上更加均匀,坩埚附近没有出现明显的锂膜起皮现象,下石墨偏滤器得到有效的覆盖。锂膜均匀性的提高,有效的提升了初次锂化壁处理对控制再循环,抑制杂质的能力,同时也延长了锂膜的寿命。为了恢复内真空室第一壁上退化锂膜的性能,优化设计了一套新型炮间锂化系统。新型炮间锂化系统成功在等离子体放电间隙开展了锂化壁处理,挡板开启后,锂蒸气成功注入到内真空室中,有效地抑制了等离子体放电中的再循环水平、杂质含量及总辐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锂化镀膜 坩埚 等离子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ETR堆芯真空室抽气系统的初步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元京升 左桂忠 +5 位作者 庄会东 孟献才 徐伟 蔡萧 曹曾 胡建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5-781,共7页
根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堆芯真空室的尺寸、偏滤器工作气压及抽气要求,模拟计算出低温泵在偏滤器口对燃料粒子的有效抽速约43 m^3/s,运用粒子平衡法计算出堆芯真空抽气所需的低温泵的数量,并验证了氦灰抽除的可行性和分析了低温... 根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堆芯真空室的尺寸、偏滤器工作气压及抽气要求,模拟计算出低温泵在偏滤器口对燃料粒子的有效抽速约43 m^3/s,运用粒子平衡法计算出堆芯真空抽气所需的低温泵的数量,并验证了氦灰抽除的可行性和分析了低温泵对氚滞留的情况。通过计算堆芯真空室抽极限真空所需要的抽速和前级抽气系统的平均有效抽速,初步设计了维持泵的数量和预抽气的前级泵组。CFETR堆芯真空抽气的初步设计为后续真空系统的工程设计及建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 等离子体 氚滞留 真空 抽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装置PKR251型真空规管的修复及标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明 王厚银 +5 位作者 余耀伟 左桂忠 孙震 孟献才 徐伟 胡建生 《真空与低温》 2018年第2期92-95,共4页
EAST装置复杂的真空系统需要大量PKR251型真空规管实时测量,并获得准确的真空度数据,但是长时间运行后会出现测量结果不准的现象。PKR251型真空规管的修复和标定技术是通过对规管内部电极、极板等关键部件的去污(更换)、清洗和烘烤处理... EAST装置复杂的真空系统需要大量PKR251型真空规管实时测量,并获得准确的真空度数据,但是长时间运行后会出现测量结果不准的现象。PKR251型真空规管的修复和标定技术是通过对规管内部电极、极板等关键部件的去污(更换)、清洗和烘烤处理,修复计量不准或错误的真空规管。搭建规管标定平台模拟EAST装置的真空环境,通过控制充入真空室内高纯氮气的充气速率,改变真空室内的气体压力,比较单个规管与标准规的读数,判定规管测量准确度,实现规管标定。标定实验发现修复后的PKR251型规管在不同压力下线性度较好,满足EAST装置真空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装置 真空测量 真空规管 修复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液态锂回路的设计与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明 左桂忠 +4 位作者 孟献才 任君 孙震 徐伟 胡建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6-353,共8页
对流动的液态锂限制器回路平台的热力学及流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ANSYS分析发现,限制器工作在350℃的温度下,通过真空室壁内侧添加的热屏蔽层及氦冷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真空室壁的温度在180℃以下。对注锂管法兰的温度分析发现,通过流... 对流动的液态锂限制器回路平台的热力学及流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ANSYS分析发现,限制器工作在350℃的温度下,通过真空室壁内侧添加的热屏蔽层及氦冷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真空室壁的温度在180℃以下。对注锂管法兰的温度分析发现,通过流速2.5m.s-1的水冷设计,能够控制法兰刀口位置的温度在60℃左右。根据液态锂2m3.h-1的流量设计要求,分别估算了液态锂回路中沿程阻力损失及局部阻力损失,综合回路中的锂流动盘与电磁泵之间的高度压差,计算出液态锂驱动所需的电磁泵压头为14.2m。根据流动液态锂实验回路的热力学及流动性分析,设计完成了液态锂回路并开展了流动液态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温度控制合适,没有出现真空室或注锂法兰过热引起的泄漏。同时电磁泵能够克服阀门及管道的阻力等顺利的驱动液态锂流动形成闭合的循环回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锂回路 限制器 热力学分析 流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锂中氘脱附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琳 孟献才 +3 位作者 元京升 毕海林 左桂忠 胡建生 《真空》 CAS 2023年第2期51-56,共6页
锂化壁处理/液态锂第一壁可为托卡马克装置提供良好壁条件,但存在燃料滞留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氢同位素在液态锂中的脱附特性。本文设计了液态锂中气体吸附/脱附系统,开展了氘气在液态锂中的吸附实验,并分析了其脱附过程,... 锂化壁处理/液态锂第一壁可为托卡马克装置提供良好壁条件,但存在燃料滞留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氢同位素在液态锂中的脱附特性。本文设计了液态锂中气体吸附/脱附系统,开展了氘气在液态锂中的吸附实验,并分析了其脱附过程,通过采用微调阀调整进气速率的方式标定不同氘气分压下的系统抽速,计算了热脱附过程中气体的抽除量。结果表明,氘气在液态锂中的脱附峰温度在481℃附近,脱附的氘气仅有约36%被抽气系统抽除,剩余部分被壁面冷凝的锂重新吸附。该研究可为深入分析氘在液态锂中的脱附行为奠定良好基础,为未来解决液态锂中的燃料回收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卡马克 氢同位素 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装置中TZM材料基底表面硅化镀膜特性研究
14
作者 管艳红 左桂忠 +3 位作者 孟献才 徐伟 黄明 胡建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5-753,共9页
文章研究了EAST聚变装置中,在离子回旋(ICRF)和直流辉光(GD)两种放电辅助下氘化硅烷与氦的混合气体(10%SiD4+90%He)在第一壁钛锆钼合金(Titanium-zirconium-molybdenum,TZM)表面硅化镀膜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工作功率的ICRF辅助硅... 文章研究了EAST聚变装置中,在离子回旋(ICRF)和直流辉光(GD)两种放电辅助下氘化硅烷与氦的混合气体(10%SiD4+90%He)在第一壁钛锆钼合金(Titanium-zirconium-molybdenum,TZM)表面硅化镀膜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工作功率的ICRF辅助硅化,烘烤温度更高比烘烤温度低的样件表面沉积的硅膜均匀光滑。这可能是由于样件表面烘烤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表面物理吸附的杂质气体的释放,从而获得致密平整的硅膜。相同烘烤温度(60℃)的ICRF辅助硅化,工作功率由20 kW提升至40 kW,样件表面沉积的硅膜Si含量增加,且硅膜的膜层厚约1.5 nm。这是因为提高ICRF工作功率,有助于清除TZM样件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可增加SiD4电离和沉积,显著提高Si/O和薄膜厚度。相同烘烤温度(160℃)下,GD辅助硅化比ICRF辅助硅化沉积的硅膜厚约3.0 nm。这可能是由于GD相比于ICRF工作气压更高,工作时间更连续均匀。以上研究为EAST中评估钼基壁材料表面硅化镀膜效果对等离子体性能的影响及其在未来和聚变装置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及实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镀膜壁处理 辉光放电 离子回旋放电 EAST 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idence of vapor shielding effect on heat flux loaded on flowing liquid lithium limiter in EAST 被引量:1
15
作者 Chenglong LI Guizhong ZUO +13 位作者 R MANIGI K TRITZ D ANDRUCZYK Bin ZHANG Ruirong LIANG D OLIVER Zhen SUN Wei XU Xiancai MENG Ming HUANG Zhongliang TANG Binfu GAO Ning YAN Jiansheng HU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45-51,共7页
A lithium(Li)vapour layer was formed around a flowing liquid Li limiter to shield against the plasma incident power and reduce limiter heat flux in the EAST tokamak.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fter a plasma operation o... A lithium(Li)vapour layer was formed around a flowing liquid Li limiter to shield against the plasma incident power and reduce limiter heat flux in the EAST tokamak.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fter a plasma operation of a few seconds,the layer became clear,which indicated a strong Li emission with a decrease in the limiter surface temperature.This emission resulted in a dense vapour around the limiter,and Li ions moved along the magnetic fleld to form a green shielding layer on the limiter.The plasma heat flux loaded on the limiter,measured by the probe installed on the limiter,was approximately 52%lower than that detected by a fast-reciprocating probe at the same radial position without the limiter in EAST.Additionally,approximately 42%of the parallel heat flux was dissipated directly with the enhanced Li radiation in the discharge with the liquid metal infused trenches(LIMIT)limiter.This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the Li vapour layer exhibited an excellent shielding effect to liquid Li on plasma heat flux,which is a possible beneflt of liquid-plasma-facing components in future fusion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Li limiter Li vapor shielding heat flux E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流动液态金属腐蚀装置设计及实验研究
16
作者 宋小勇 庞永强 +3 位作者 孟献才 田书建 张德皓 李旭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270,共8页
针对核聚变装置中液态锂第一壁及液态金属包层部件中高温流动液态金属对结构材料的相容性问题,尤其是腐蚀性问题,设计一种高温流动液态金属腐蚀实验装置,采用ANSYS软件对液态金属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模拟和测试结果表... 针对核聚变装置中液态锂第一壁及液态金属包层部件中高温流动液态金属对结构材料的相容性问题,尤其是腐蚀性问题,设计一种高温流动液态金属腐蚀实验装置,采用ANSYS软件对液态金属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模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能够实现第一壁和包层结构中液态锂温度(300~600℃)和流速(<0.2 m/s)的工况,具备开展高温动态液态锂与结构材料腐蚀特性研究的条件。同时,初步开展相对流速0.2 m/s、550℃液态锂对国产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9Cr-0.4Mo-0.3Y钢)长达1000 h的腐蚀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9Cr-0.4Mo-0.3Y钢发生了明显的晶界腐蚀和孔蚀,样件表面硬度因不均匀腐蚀导致不同程度的降低。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腐蚀后的9Cr-0.4Mo-0.3Y钢表面并未发生相变,但因304不锈钢腐蚀罐体中Ni元素的溶解迁移导致其表面出现03-1049#FeNi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装置 热力学模拟 液态锂 低活化钢 腐蚀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特征融合Swin-Tiny Transformer的γ能谱识别方法
17
作者 顾威 孟献才 洪兵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核素识别作为当前核安全研究方向的焦点,其检测的准确性对于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放射性核素识别速度慢,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Swin-Tiny Transformer轻量级模型的核素识别方法.通过NaI探测器测量^(133)Ba、^(... 核素识别作为当前核安全研究方向的焦点,其检测的准确性对于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放射性核素识别速度慢,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Swin-Tiny Transformer轻量级模型的核素识别方法.通过NaI探测器测量^(133)Ba、^(60)Co、^(152)Eu、^(137)Cs等4种单个放射性核素的能谱数据,制作训练数据集;预处理阶段,采用格拉姆角场法、希尔伯特曲线法与Chirplet变换法将γ能谱信息转化二维图像,并运用特征融合方法更加凸显γ能谱信息特征;设计残差分组卷积模块,通过两个分支分别提取图像的局部和全局特征,并使用残差连接将分支信息进行有效聚合;使用利用NaI探测器采集以上4种放射性核素的混合γ能谱作为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87%,F_(1)分数为99.88%,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有效提高了放射源的安全防护,避免了辐射威胁,同时在保证识别速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识别 特征融合 残差分组卷积 格拉姆角场法 Swin-Tiny Transformer Chirpl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