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章文法视野下义例、史法、义法之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宁俊红 王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学者们往往将方苞所谓文章义法等同于经学义例、书法或史法,此观点值得商榷。义例、史法对文章文法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都重视大义的书写,也影响到义法说对文章大义指向的重视以及将义与法密切关联的主张。不过,经学大义或史... 学者们往往将方苞所谓文章义法等同于经学义例、书法或史法,此观点值得商榷。义例、史法对文章文法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都重视大义的书写,也影响到义法说对文章大义指向的重视以及将义与法密切关联的主张。不过,经学大义或史学大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学者共同认可或遵守的价值观念,而文章大义则往往体现作家个人的学养、精神等等。义例、史法、文章义法也都关注文章写作之“法”,都会考虑书与不书或材料的取舍等问题,但在“法”的内涵和指向上又有明显区别。经学家对书法的分析主要体现在文章字句上,即所谓“一字褒贬”,史法的根本在于对体例的把握;《史通》开启了叙事文法的总结,明人以此为基础,通过《左传》《史记》等的评点使叙事的篇章之法得到充分认识和发展;方苞义法说的提出又以明人为基础,简化明代以来层出不穷的炫目、奇妙之法,主张法的运用随义而变化,更关注最基本的篇章法则,确立了清代文章学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文法 义法说 义例 史法 方苞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血药浓度监测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宁俊红 吴志刚 +1 位作者 雷莹 张若梅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时,监测其血药浓度的必要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10例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的患者,肌注甲氨蝶呤0.4 mg.kg-1.d-1,每天同一时间肌注,连续肌注5 d,并于第一次肌注后的24,72,120 h取2mL静脉血,测定...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时,监测其血药浓度的必要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10例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的患者,肌注甲氨蝶呤0.4 mg.kg-1.d-1,每天同一时间肌注,连续肌注5 d,并于第一次肌注后的24,72,120 h取2mL静脉血,测定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一个或多个周期的治疗后,9名患者治愈,1名患者由于疗效不佳,改用其他化疗方案。10例患者共30份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值均低于安全值;10例患者中,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结论: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时,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意义不大,没有必要用四氢叶酸钙解毒;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很低时,仍然需要关注其所致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侵蚀性葡萄胎 血药浓度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处方点评 被引量:5
3
作者 宁俊红 吴志刚 张若梅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处方点评 门诊部 医院 急诊室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古代散文批评范式的演变与反思 被引量:7
4
作者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7,共7页
20世纪古代散文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这一时期古代散文批评范式演变的总结 ,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批评标准和方法模糊不清 。
关键词 散文 批评范式 批评标准 批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近代转型意义——兼及“新文体”散文的传统渊源 被引量:2
5
作者 宁俊红 王丽萍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1,共4页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创作和观念在近代散文的发展转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转型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设定了与古代散文截然不同的读者群体,从而改变了在古代散文创作中具有强烈参照作用的读者"期待视野",由此...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创作和观念在近代散文的发展转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转型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设定了与古代散文截然不同的读者群体,从而改变了在古代散文创作中具有强烈参照作用的读者"期待视野",由此触发了散文文学活动的整体变革;第二,创作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品格的确立;第三,清晰地体现出了从各体文章的写作向现代文学散文创作的渐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体” 散文 近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诸子学兴盛与文章发展史观的变迁——以章学诚、刘师培文章史观的接续与发展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宁俊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8,共7页
中国古代文章理论观念的提出与变化,往往有学术思想变迁的理论基础和推动作用,诸子学的影响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清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兴盛,章学诚、刘师培身处不同时期,二人自觉将诸子学与文章学的思考结合起来。章学诚明确提出战国文章... 中国古代文章理论观念的提出与变化,往往有学术思想变迁的理论基础和推动作用,诸子学的影响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清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兴盛,章学诚、刘师培身处不同时期,二人自觉将诸子学与文章学的思考结合起来。章学诚明确提出战国文章在文章发展史中的地位问题,刘师培则承接章学诚,明确阐发了战国文章的价值,这一论述直接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散文史研究;章学诚围绕战国诸子对文章体貌流变的论述略引端绪,之后刘师培则站在文章发展史的高度,由"辨章学术"从而梳理文章发展之源流、规律,这是当代研究值得借鉴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学 诸子学 文章史观 诸子散文 章学诚 刘师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古典戏曲理论研究体系的建立及其内涵 被引量:2
7
作者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对20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研究专著的回顾,认为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把握古典戏曲理论的民族性和全面性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由此本文提出建立当代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研究的新体系,它既要立足于本民族的理论传统,又要具有先进性,能... 通过对20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研究专著的回顾,认为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把握古典戏曲理论的民族性和全面性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由此本文提出建立当代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研究的新体系,它既要立足于本民族的理论传统,又要具有先进性,能够系统、全面地容纳古典曲论的内容。因此,古典戏曲理论研究至少应该包括戏曲本体、创作、表演等三个层面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 研究体系 戏曲本体 戏曲创作 戏曲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教坊记》中“戏”的涵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宁俊红 《社科纵横》 1998年第4期69-70,共2页
《教坊记》,唐代崔令钦著。教坊,唐高祖时开始设置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这部书就记述了教坊中的一些佚闻、琐事,再联系到其它零星片断的记述,仍能使我们考索到当时俗乐的一些真实情况。严... 《教坊记》,唐代崔令钦著。教坊,唐高祖时开始设置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这部书就记述了教坊中的一些佚闻、琐事,再联系到其它零星片断的记述,仍能使我们考索到当时俗乐的一些真实情况。严格地讲,《教坊记》应是一部关于歌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坊记》 踏摇娘 涵义 早期戏剧 《说文解字》 歌舞表演 王国维 代言体 诸宫调 《宋元戏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女性形象漫说──兼谈《水浒》的“话语” 被引量:4
9
作者 宁俊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0-92,共3页
本文运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了男权视角下《水浒》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水浒》女性形象 话语理论 男权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图书馆藏吴镇《松厓文稿三编》述要 被引量:1
10
作者 宁俊红 杨齐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4,共9页
吴镇是清代乾嘉时期西北地区代表作家,以诗名家,其散文创作在乾嘉文坛也独树一帜,有《松花庵全集》存世。《松花庵全集》有乾隆、宣统和嘉庆三个刻本,乾隆和宣统刻本流传较广,为大家所熟知,但嘉庆刻本流传不广,学界多所不知,今甘肃省图... 吴镇是清代乾嘉时期西北地区代表作家,以诗名家,其散文创作在乾嘉文坛也独树一帜,有《松花庵全集》存世。《松花庵全集》有乾隆、宣统和嘉庆三个刻本,乾隆和宣统刻本流传较广,为大家所熟知,但嘉庆刻本流传不广,学界多所不知,今甘肃省图书馆有藏。嘉庆刻本收录作品最为全面,特别是《松厓文稿三编》一册,存文40篇,为吴镇晚年挚友杨芳灿所选编,所收文章大多数为吴镇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到去世之前所写,在补充了吴镇文章数量的同时,充分展示了吴镇晚年的文学创作和交游活动,也展现了西北文坛的繁荣局面,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镇 《松花庵全集》《松压文稿三编》
原文传递
散文与经学关联视野中韩愈文道观的本体论内涵及意义——兼与刘勰、朱熹文道观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7,共7页
韩愈在汉代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的背景下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儒"道",具有探求本体的意义。通过与刘勰、朱熹等人文道观的比较可以看出,韩愈"修其辞以明其道"的论述中,道与文依附于"君子"这个实体真正形成... 韩愈在汉代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的背景下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儒"道",具有探求本体的意义。通过与刘勰、朱熹等人文道观的比较可以看出,韩愈"修其辞以明其道"的论述中,道与文依附于"君子"这个实体真正形成了本末、体用关系,"道"是君子对人生、社会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文"则是对这种追求的表达,形成了真正的文学本体论。这样的文学本体观念不仅使韩愈等人散文创作获得成功,也在后世乃至当代得到延续,为我们认识和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更好地把握散文发展的古今演变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散文 经学 文道论 本体论 刘勰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的文学史意义——以刘咸炘《文学正名》《文变论》的观点为主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7,共6页
刘咸炘在《文学正名》中将文体分为客观文体和主观文体,客观文体由文学表达的"事、理、情"而定,主观文体表现为格调之美。以此为基础,在《文变论》中他总结出以客观文体为核心的文学史发展规律:"异调固当容,内实固可充,... 刘咸炘在《文学正名》中将文体分为客观文体和主观文体,客观文体由文学表达的"事、理、情"而定,主观文体表现为格调之美。以此为基础,在《文变论》中他总结出以客观文体为核心的文学史发展规律:"异调固当容,内实固可充,而文之大体则不可逾越",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古今文学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咸炘 文体 文学史 《文学正名》 《文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文之统自在浙东”:清初浙东学派李杲堂的古文成就 被引量:1
13
作者 宁俊红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6-181,共6页
李杲堂的古文被黄宗羲赞誉为能继承文章正统,值得关注。有意于保存、表彰文献,是李杲堂古文作品最突出的主题;体裁方面,他多写叙议结合的议论性文章,如序体文、传论等。李杲堂对韩愈序体文的某些表现手法有灵活的继承,也因此形成自身气... 李杲堂的古文被黄宗羲赞誉为能继承文章正统,值得关注。有意于保存、表彰文献,是李杲堂古文作品最突出的主题;体裁方面,他多写叙议结合的议论性文章,如序体文、传论等。李杲堂对韩愈序体文的某些表现手法有灵活的继承,也因此形成自身气势跌宕、情感充沛的为文风格,而他能流畅自如地运用援古论今、排比叙事等手法,都源于其深厚的经、史根底以及在此基础上独立的思考、议论,显示出他对古文内在传统精髓的把握和应用。其意义不只局限于浙东一派风格的形成,对于今天更好地认识、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杲堂 浙东学派 序体文 传论 古文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史之学与文章创作——清代浙东学派“叙事之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宁俊红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128-134,共7页
清代浙东学派以经史之学著称,主张文章创作应以经学、史学为根底,形成了为文的鲜明特色。黄宗羲等主张文要补史之阙,因此多作"叙事之文",旨在记述、保存一个时代或一个地方的文献,以期有助于世道人心;认为先儒都是"竭其... 清代浙东学派以经史之学著称,主张文章创作应以经学、史学为根底,形成了为文的鲜明特色。黄宗羲等主张文要补史之阙,因此多作"叙事之文",旨在记述、保存一个时代或一个地方的文献,以期有助于世道人心;认为先儒都是"竭其心之万殊者而后成家",作文也应该写"其心之所明",凸显了作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这些主张和创作契合了近代文学启蒙的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启了近代文学变革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学派 黄宗羲 叙事之文 传体文 碑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散文复古思潮中关于“法”的论争 被引量:1
15
作者 宁俊红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文学史发展中,散文字句篇章等形式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唐宋以来,散文在篇章结构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唐宋派能够通过学习唐宋古文,总结出散文篇章的"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唐宋之前,汉代则是文学创作中字词运用高度... 文学史发展中,散文字句篇章等形式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唐宋以来,散文在篇章结构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唐宋派能够通过学习唐宋古文,总结出散文篇章的"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唐宋之前,汉代则是文学创作中字词运用高度发展的阶段,因此,七子派学秦汉文只看到字词之丰富,体现于创作中只能字拟而句摹。前后七子与唐宋派设定的学古目标不同,但学古的趋向存在一致之处,茅坤、王世贞等都很注重作家之意境、风格与"法"之关系,他们所谓"法",即能体现作家审美风格的修辞法则,其理论本质是对古代散文审美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文论 前后七子 唐宋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文章学”的兴起与嬗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宁俊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68-172,194,共6页
经义考试让程颐看到散体文章创作的兴盛、普及,认识到文章与阐发经学义理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提出了"文章之学"。朱熹、吕祖谦等人则认识到从义理的角度阐发经典与围绕立意写作经义文章。他们在如何分析文章的篇章字句... 经义考试让程颐看到散体文章创作的兴盛、普及,认识到文章与阐发经学义理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提出了"文章之学"。朱熹、吕祖谦等人则认识到从义理的角度阐发经典与围绕立意写作经义文章。他们在如何分析文章的篇章字句等方面有高度的契合,由此他们也真正赋予"文章之学"切实的内涵。程颐将"文章之学"与"训诂之学""儒者之学"并列提出,也是对文、道分立的明确体认,以此为契机,明清文章学由关注法度向审美领域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之学” 程颐 朱熹 吕祖谦 文章法度 文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散文“文学性”问题的反思与突围 被引量:1
17
作者 宁俊红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9,共8页
探讨古代散文"文学性"的根本目的是为古代散文研究探索更切实的途径、方法。"文学性"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以语言运用为基础所形成的审美特征,古代散文的写作并非纯粹的文学创作,必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没有明显的审美特... 探讨古代散文"文学性"的根本目的是为古代散文研究探索更切实的途径、方法。"文学性"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以语言运用为基础所形成的审美特征,古代散文的写作并非纯粹的文学创作,必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没有明显的审美特征,从而无法被关注和深入研究。回归古人的创作与理论实际,古代散文之"文"的特征在于讲求修辞。讲求修辞是写作中作家精神、情感等外化为作品的中间环节,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修辞理念的确立、修辞手段的安排等重要步骤。"讲求"的主体是作者,讲求修辞强调作者在散文写作中的主体能动性,散文美的核心就在于主体通过讲求修辞展示出"我"。讲求修辞,作为古代散文"文学性"特征不仅合法,且具有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散文 “文学性” 讲求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评谭家健先生《中国古代散文史稿》 被引量:1
18
作者 宁俊红 杨齐 《甘肃高师学报》 2008年第6期46-48,共3页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史稿》 古代散文实际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文化审视 被引量:1
19
作者 宁俊红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3年第2期19-22,共4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以来 ,散文的地位一落千丈 ,从文学的中心滑向了边缘。散文地位的滑落 ,直接影响了古代散文的批评和研究。本文认为近代以来社会制度、文人地位和价值标准等的变迁 ,是散文地位滑落的深层原因 ,古代散文研究中所面临...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以来 ,散文的地位一落千丈 ,从文学的中心滑向了边缘。散文地位的滑落 ,直接影响了古代散文的批评和研究。本文认为近代以来社会制度、文人地位和价值标准等的变迁 ,是散文地位滑落的深层原因 ,古代散文研究中所面临的种种尴尬和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中国 古代散文研究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重机趣”说与古典戏曲“本色”的探求
20
作者 宁俊红 刘士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6-99,共4页
明代"本色"论众说纷纭,且不能完全抓住实质,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到戏曲的舞台、观众、戏剧结构等问题,且多是就事论事,仅在曲辞风格的雅与俗等层面探讨曲辞的本色。李渔所提出"机趣"的"无断续痕"、&... 明代"本色"论众说纷纭,且不能完全抓住实质,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到戏曲的舞台、观众、戏剧结构等问题,且多是就事论事,仅在曲辞风格的雅与俗等层面探讨曲辞的本色。李渔所提出"机趣"的"无断续痕"、"无道学气",能把曲辞放在戏剧的大环境中,从戏曲的叙事性和舞台性等方面突出了戏曲曲辞的本体特征。这是对明代以来"本色"论的开拓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机趣 曲辞 本色论 叙事功能 审美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