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超声辐照对顺铂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朝阳 王振潮 +2 位作者 李涛 宋丽京 翁春晓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2期1538-1541,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辐照对顺铂抑制人肝癌细胞的体内外生长增效作用,探讨低频超声在肿瘤化学治疗增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体外实验:将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为A组(实验空白对照);B组(SMMC7721细胞常规培养);C组(单纯使用顺铂治...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辐照对顺铂抑制人肝癌细胞的体内外生长增效作用,探讨低频超声在肿瘤化学治疗增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体外实验:将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为A组(实验空白对照);B组(SMMC7721细胞常规培养);C组(单纯使用顺铂治疗,药物终浓度为2.5和5mg/L;D组(低频超声治疗,频率为30kHz,强度分别为1.4和2.8W/cm2,每个强度分别辐照2min、5min);E组(顺铂+低频超声,用法同c组和D组)。计算联合治疗指数值,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抑制率。②体内实验:16只裸鼠体内移植人肝癌肿瘤SMMC7721模型分为对照组、顺铂组、低频超声组和观察组(顺铂+低频超声),各4只。采用裸鼠体内移植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用低频超声波(频率30000Hz,超声强度2.8W/cm2)对腹腔内注射顺铂(5m/kg)的裸鼠进行肿瘤局部辐射,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称瘤重和体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D组1.4W/cm。和2.8w/cm2辐照2min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3%和8.0%,辐照5min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2.2%和23.8%;E1组(顺铂终浓度2.5mg/L+低频超声强度1.4W/cm2)辐照2和5min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5.4%和69.5%,E2组(顺铂终浓度2.5mg/L+低频超声强度2.8w/cm。)分别为70.9%和77.9%,E3(顺铂终浓度5.0mg/L+低频超声强度1.4W/cm2)分别为70.8%和75.5%,E4组(顺铂终浓度5.0mg/L+低频超声强度2.8W/cm。)分别为80.1%和84.9%。低频超声波联合顺铂对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低频超声。体内实验中,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后,对照组、顺铂组、低频超声组和观察组裸鼠平均瘤重分别为(0.65±0.31)、(0.42±0.19)、(0.50±0.17)、(0.29±0.18)g,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低频超声组和观察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6.0%、23.8%、55.2%,低频超声组和顺铂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低频超声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在体内、外均明显增强抗癌药顺铂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低频超声波的作用时间是增加化学治疗药物细胞毒作用的关键因素,低频超声波局部透射可以增加全身给药化学治疗的疗效,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 人肝癌细胞 顺铂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细胞中鼠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吴雪伶 樊金萍 +3 位作者 冯建平 宋丽京 孟淑芳 李德富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030-1034,1042,共6页
目的建立生物技术产品用重组细胞中鼠细小病毒(Murine minute virus,MMV)污染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以NB324K细胞为指示细胞,建立MMV感染性检测方法,并以不同CCID50的MMV分别感染NB324K细胞,验证方法的灵敏度;通过设计... 目的建立生物技术产品用重组细胞中鼠细小病毒(Murine minute virus,MMV)污染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以NB324K细胞为指示细胞,建立MMV感染性检测方法,并以不同CCID50的MMV分别感染NB324K细胞,验证方法的灵敏度;通过设计针对编码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保守序列的引物和探针,建立用于重组细胞中MMV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并对其线性、特异性、精密性、灵敏度、最低检测限及试验可行性和干扰性进行验证;将NB324K细胞感染试验与荧光定量PCR法相结合,建立NB324K细胞感染-PCR法,并通过对大量样本的检测,分析荧光定量PCR法和NB324K细胞感染-PCR法的可行性。结果 NB324K细胞感染试验的灵敏度为0.2 CCID50;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最佳线性范围为1×108~1×104拷贝/μl,R2达0.99以上,特异性良好,与其他种属的细小病毒均无交叉反应,试验内和试验间Ct值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试验内病毒定量拷贝数的CV在20%~30%之间,试验间病毒定量拷贝数的CV在20%~50%之间,灵敏度为5×103拷贝/μl,最低感染性病毒颗粒检测限为2 CCID50。该方法能够用于细胞样品中MMV的检测,部分样品基质对病毒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干扰性。NB324K细胞感染-PCR法的灵敏度为0.02 CCID50,检测时间可缩短为96 h,与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对47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MM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NB324K细胞感染-PCR法,可应用于重组细胞中MMV污染的检测,为进一步提高生产用重组细胞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细小病毒 荧光定量PCR 重组 细胞 感染
原文传递
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分割照射方案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新 杨伟志 +3 位作者 高黎 盖雪 石惠珍 宋丽京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分割方案对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筛选分割照射的优化方案。方法采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为实验模型进行不同总剂量(40、60Gy)、不同分割方案(200cGy5次/周、160cG...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分割方案对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筛选分割照射的优化方案。方法采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为实验模型进行不同总剂量(40、60Gy)、不同分割方案(200cGy5次/周、160cG;y2次/d、300cGy5次/周和400cGy3次/周)及靶向药泰欣生联合常规分割照射。观察指标为成瘤率、肿瘤复发时间及肿瘤基底最大径,总观察时间为24周。结果总剂量40Gy时大分割组近期疗效较好(400cGy3次/周疗程结束时成瘤率为0),无论采用何种分割方案均未能阻断肿瘤持续生长。总剂量60Gy时常规分割的控制效果最差(成瘤率为100%),超分割方案的效果相对最好(远期控制为25%),其次为300cGyS次/周(远期控制为12.5%),400cGy3次/周相对较差(近期控制较远期好)。靶向药泰欣生联合常规分割60Gy照射无改善作用。结论对控制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常规分割模式尚不是一个优化方案,超分割160cG;y2次/d和300cGy5次/周是相对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 肿瘤移植 裸小鼠 分割照射
原文传递
改良“彗星”分析法检测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明芳 杨伟志 +3 位作者 高黎 王冕荣 蒋恒 宋丽京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改进和完善改良“彗星”分析法以更好地用于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方法门诊活检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冰上照射后立即铺胶制板,在裂解液中裂解50min,漂洗后进行细胞电泳20min。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采图并用专用软件进行图... 目的改进和完善改良“彗星”分析法以更好地用于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方法门诊活检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冰上照射后立即铺胶制板,在裂解液中裂解50min,漂洗后进行细胞电泳20min。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采图并用专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每例样品均设对照(包括外参对照和自身对照)和5Gy照射,并对活检样品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观察指标为细胞DNA含量和尾力矩。结果影响实验室测定结果与临床肿瘤放射反应相关性的因素主要有:(1)取材较表浅样品中仅有淋巴细胞而无肿瘤细胞,从而导致实验室测定结果与临床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吻合性下降;(2)样品中坏死细胞较多,使本底增高,是影响放射敏感性分析的重要因素;(3)增设淋巴瘤细胞作为外参对照可对实验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是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4)对活检样品中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能提高临床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吻合性。结论实验同时设置内、外参对照和对样品中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能不同程度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肿瘤实际放射反应的吻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分析 放射敏感性 预测 活检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