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血管吻合方式选择
1
作者 宋达疆 张天怡 +3 位作者 王志远 刘旭 李赞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总结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适应证和血管吻合方式选择。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1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完成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包括10例即刻乳房再造和7例延期乳房再造。全部采用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 目的总结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适应证和血管吻合方式选择。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1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完成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包括10例即刻乳房再造和7例延期乳房再造。全部采用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完成,包括M1型游离腹直肌皮瓣20侧,M2型6侧,M3型8侧。血管吻合方式具体包括:外增压方式9例,内增压方式8例。受区血管包括胸廓内血管近心端14侧,胸背血管主干10侧,前锯肌支3侧,胸外侧动静脉2例,胸廓内血管远心端5侧。结果每侧皮瓣长(14.2±0.4)cm、宽(11.5±1.0)cm、厚(4.9±0.3)cm。所有皮瓣血运良好,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20.7个月,乳腺癌未见复发,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与健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适用于底盘及垂度凸度都较大的乳房再造,选择合理的血管吻合方式可以确保皮瓣的自由摆放和满意的乳房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皮瓣 游离腹直肌皮瓣 乳房再造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永清 唐举玉 +39 位作者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
3
作者 于峻懿 宋达疆 +7 位作者 李赞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张锐 杨丽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cm^(2)(中位面积360 cm^(2)),共设计切取44块肌皮瓣,其中皮肤面积(173.55±67.78)cm^(2),肌瓣面积(158.68±94.93)cm^(2)。将皮瓣转移至胸壁缺损处,动脉行端-端吻合,根据可用受区动脉数量,采取外增压或内增压的方式重建2块肌皮瓣动脉血运。吻合静脉时,根据血管蒂及受区静脉数量与形态,采取不同的吻合策略。结果肌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块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后创面愈合。双侧大腿供区伤口全部顺利愈合,遗留线性瘢痕。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8.27±8.62)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1例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重建胸壁质地良好,患者呼吸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正常,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能很好地覆盖胸壁缺损,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能最大程度保护供区功能,是行胸壁重建术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肌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血管吻合 胸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触发受体-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初步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宋达疆 黄晓元 +2 位作者 杨兴华 肖目张 王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70-977,共8页
目的:构建髓系触发受体-1(TREM-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探讨TREM-1在脆弱类杆菌所致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小鼠TREM-1 mRNA序列选择4个靶序列并设计合成4对双链DNAoligo,其两端含酶切位点黏端,同时合成1对阴性对照双链DNA oligo;... 目的:构建髓系触发受体-1(TREM-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探讨TREM-1在脆弱类杆菌所致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小鼠TREM-1 mRNA序列选择4个靶序列并设计合成4对双链DNAoligo,其两端含酶切位点黏端,同时合成1对阴性对照双链DNA oligo;将以上5对双链DNA oligo退火后连入pGCSIL-GFP载体,经PCR及测序鉴定后,将以上质粒分别与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病毒颗粒。各组病毒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后,运用real-time PCR和ELISA检测TRE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和ELISA观察干扰TREM-1后脆弱杆菌内毒素引发的Raw264.7细胞内毒素血症模型中TREM-1的表达变化。结果:PCR和测序证实目的双链DNA oligo片段已被准确克隆到pGCSIL-GFP载体;各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产生了高滴度的慢病毒颗粒;各组慢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后均可以显著抑制TREM-1的表达,以pGCSIL-GFP/Lenti-1组效果最明显。在脆弱杆菌内毒素引发的体外细胞内毒素血症模型中TREM-1表达明显增高,实时定量PCR表明慢病毒干扰载体能显著抑制模型中TREM-1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TREM-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所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能够抑制脆弱类杆菌内毒素所诱导的TRE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髓系触发受体-1 慢病毒载体 脆弱类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壁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7 位作者 周晓 肖高明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杨丽嫦 彭文 欧延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术后胸壁复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4年12月共完成胸壁肿瘤缺损修复46例,平均51.7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16例,软组织肉瘤8例,乳腺癌复发22例。单纯肋骨缺损15例,采用单纯网片修复;单纯软组织缺损14例...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术后胸壁复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4年12月共完成胸壁肿瘤缺损修复46例,平均51.7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16例,软组织肉瘤8例,乳腺癌复发22例。单纯肋骨缺损15例,采用单纯网片修复;单纯软组织缺损14例,采用带蒂皮瓣修复;胸壁全层缺损合并胸骨、心前区、大范围的肋骨缺损17例,采用"网片+骨水泥+网片"三明治的方法坚强内固定,软组织修复采用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结果:1例腹直肌带蒂皮瓣术后边缘部分坏死,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1例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清除血块后皮瓣顺利成活;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2~68个月,平均(29.4±0.7)个月,无患者复发,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不同形式的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是修复肿瘤切除术后复杂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缺损 皮瓣 胸壁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胸壁巨大缺损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5期386-392,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的手术策略。方法2007年8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病灶切除后继发缺损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修复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9例,继发软组织缺...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的手术策略。方法2007年8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病灶切除后继发缺损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修复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9例,继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0 cm×12.0 cm~31.0 cm×16.0 cm,全部采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26.0 cm×12.0 cm~35.0cm×15.0 cm。本组患者均为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遗留的单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联合皮瓣的具体形式分为两种:①对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同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②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受区血管选择包括胸廓内血管、胸外侧动静脉、胸肩峰血管、胸背血管、胸背血管前锯肌支和颈横动静脉。采用第二种皮瓣形式时不能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结果采用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57例,其中4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采用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32例,其中2例在切取过程中发现带蒂腹直肌皮瓣完全没有血供,改为游离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3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清创后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后期治疗,术后随访12~96个月,平均(29.5±0.3)个月,11例患者失访,完成随访的7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5.1%),4例患者发生脑部转移(5.1%),3例患者发生肝转移(3.8%),6例患者发生肺部转移(7.7%),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联合下腹部皮瓣移植安全性高,有助于控制局部晚期乳腺癌病灶,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中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移植血管吻合选择更加灵活,皮瓣血运更加可靠;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手术时间短。两种术式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乳腺癌 横行腹直肌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胸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外侧皮神经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7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3 位作者 任家伍 刘俊 谢松林 宋达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以及股外侧皮神经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及其发出后支、前支后各平面的外径。结果: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下4.8(0~16.9)cm和14.2(6.7~24.1)cm发出后支和前支。股外侧皮神经存在6种分支类型,即普通三支型(9/21)、高位后支型(5/21)、后支缺如型(3/21)、前支缺如型(1/21)、纤细型(2/21)和缺如型(1/21)。股外侧皮神经截面多呈扁圆形,其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横径为2.68(1.18~4.52)mm,发出后支后为2.18(0.80~4.10)mm,发出前支后为1.63(0.44~2.60)mm。结论:股外侧皮神经后支的变异是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于股前外侧中下2/3区域设计皮瓣,选择其主干或发出前支以近节段吻合,可望改善股前外侧皮瓣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显微解剖 感觉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8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7 位作者 周波 吕春柳 彭小伟 宋达疆 蔡歆 周燕舞 陈小兵 毛煌兴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索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肿瘤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中施行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乳腺肿瘤中心收治的246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肿瘤个案管理中建立乳腺癌重建患者爱汝交流... 目的探索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肿瘤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中施行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乳腺肿瘤中心收治的246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肿瘤个案管理中建立乳腺癌重建患者爱汝交流沙龙,开展一系列乳房重建宣教活动,逐步形成独特的"爱汝文化"人文关怀体系,为患者提供全程个案管理模式。调查分析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身体意像、性调节、创伤后成长评分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和创伤后成长、性调节和身体意像评分比较,随个案管理时间延长逐渐趋于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个案管理模式能满足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的身心灵觉和文化需求,提高了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整体康复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乳腺癌 乳房重建 全程个案管理 生存质量 身体意像 创伤后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康复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上肢功能和体像自评的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7 位作者 毛煌兴 吕春柳 周波 宋达疆 伍鹏 王青霞 彭文 蔡歆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7-1642,共6页
目的:评价线上线下的康复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上肢功能和体像自评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乳腺肿瘤整形外科接受手术的117例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n=59)和对照组(n=... 目的:评价线上线下的康复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上肢功能和体像自评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乳腺肿瘤整形外科接受手术的117例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线上线下康复干预模式。于术后2周、术后12个月时采用DASH简式上肢功能评定表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采用乳腺癌术后患者体像自评问卷和乳腺癌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体像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2个月干预组上肢功能、生活质量和体像自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线下康复干预促进了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上肢功能康复,提高了患者体像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重建 生活质量 体像 个案管理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根治并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个案护理管理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7 位作者 周晓 周波 吕春柳 彭小伟 宋达疆 周燕舞 李力 蔡歆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提高舌癌根治并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将住院行舌癌根治并游离皮瓣修复术的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头颈肿瘤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术后康复进程制订及实施个案管理... 目的提高舌癌根治并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将住院行舌癌根治并游离皮瓣修复术的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头颈肿瘤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术后康复进程制订及实施个案管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总分、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舌癌根治并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采取个案管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速康复进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术后康复 个案管理模式 生活质量 创伤后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 被引量:14
11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7 位作者 周晓 周波 吕春柳 周燕舞 李力 蔡歆 彭小伟 宋达疆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服务对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出院后随访,干预组成立出院准备团队实施出院准备服务。结果出...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服务对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出院后随访,干预组成立出院准备团队实施出院准备服务。结果出院当日干预组照护者出院准备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心理痛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出院准备服务能够提高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患者照护者出院准备度,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痛苦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游离皮瓣修复手术 出院准备服务 生活质量 心理痛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随访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意象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5 位作者 周波 吕春柳 周燕舞 陈小兵 彭小伟 宋达疆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4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随访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意向的影响,为乳腺癌个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方法抽取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个性化随访指导,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随访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意向的影响,为乳腺癌个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方法抽取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个性化随访指导,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身体意象、生存质量和性调节的评分。结果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和身体意象、性调节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测定(t=-23.422,P<0.013)、身体意象评分(t=-88.365,P<0.01)、性调节评分(t=-10.79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随访提高了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意像和性调节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 随访指导 乳腺癌 乳房重建 身体意象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旭 谢松林 +5 位作者 邬娇 刘志中 孙辉平 周晓 李赞 宋达疆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新鲜成人尸体8具,其中男7具,女1具;死亡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48岁。尸体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加入氧化铅的红色凝胶后,在上至锁骨,下至第五肋,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旁的区域内通过... 目的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新鲜成人尸体8具,其中男7具,女1具;死亡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48岁。尸体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加入氧化铅的红色凝胶后,在上至锁骨,下至第五肋,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旁的区域内通过解剖和影像学方法观察胸肩峰穿支动脉的出现率、位置、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吻合,并测量胸肩峰动脉穿支管径及蒂长。结果 8具标本16侧均出现胸肩峰动脉皮穿支,从胸大肌锁骨头和胸肋头间的肌间隙穿出,管径平均0.84 mm;蒂长平均7.12 cm;与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来源血管吻合丰富。结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穿支出现率高,位置恒定,血管蒂长与周围血管吻合丰富,皮瓣切取范围大,设计灵活,不损伤胸大肌,可用于头颈颌面部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肩峰动脉 穿支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二期乳房再造并带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术6例临床护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6 位作者 周波 吕春柳 宋达疆 彭小伟 周燕舞 毛煌兴 彭文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二期乳房再造并带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例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二期乳房再造并带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二期乳房再造并带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例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二期乳房再造并带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存活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患者体位护理等。结果:患者住院12~24 d,出院时患者上肢水肿减轻,再造乳房外形满意,随访6~26个月,患者顺利康复。结论: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二期乳房再造并带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术过程中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详细的出院指导和个案管理追踪随访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整形患者个案管理在医学摄影数字化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4 位作者 陈小兵 周波 吕春柳 彭小伟 宋达疆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乳腺癌个案管理是一种适应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服务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对患者、医疗团队以及社会都非常有益的探索。通过乳腺癌个案管理中乳腺肿瘤整形患者医学摄影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建立严谨、简洁、科学、且行之... 乳腺癌个案管理是一种适应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服务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对患者、医疗团队以及社会都非常有益的探索。通过乳腺癌个案管理中乳腺肿瘤整形患者医学摄影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建立严谨、简洁、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医学摄影图片管理,使患者在复杂的治疗中,得到连续性及整体性的医疗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整形 个案管理 医学摄影 数字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舌癌根治并游离股深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重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5 位作者 周波 吕春柳 周燕舞 彭小伟 宋达疆 毛煌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7期154-156,共3页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舌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肿瘤切除后会造成颜面口腔组织缺损,伴随饮食,语言等功能障碍,除在疾病及治疗过程造成身体上的不适,还要面对手术后身体外貌的改变及无法与人沟通产生语言隔阂,其...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舌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肿瘤切除后会造成颜面口腔组织缺损,伴随饮食,语言等功能障碍,除在疾病及治疗过程造成身体上的不适,还要面对手术后身体外貌的改变及无法与人沟通产生语言隔阂,其身心的困扰,无论是患者本身或家属,在治疗过程中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癌根 围手术期护理 口腔组织 口腔颌面部 身体心像 股深动脉 肿瘤切除 血运情况 语音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个体化3D打印技术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的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4 位作者 彭小伟 宋达疆 周燕舞 周波 吕春柳 《全科护理》 2019年第17期2132-2134,共3页
总结4例乳腺癌病人的围术期护理,主要是个体化3D打印技术在进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同时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并发... 总结4例乳腺癌病人的围术期护理,主要是个体化3D打印技术在进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同时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并发症且及时处理。出院后做好指导,经常性了解病人恢复情况,做好随访,4例病人均顺利出院,在之后随访的18个月,恢复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3D打印技术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股深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4 位作者 周波 吕春柳 彭小伟 宋达疆 周燕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3期158-158,F0003,共2页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PAP皮瓣),是美国学者首次提出,是指乳房再造可采用大腿后侧构造,以穿支皮瓣的形式应用于乳房重建。为腹部及背部缺乏优良组织供区的患者供应了乳房再造新的抉择,进一步开辟了应用自体组织游离移植进行乳房再造的新...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PAP皮瓣),是美国学者首次提出,是指乳房再造可采用大腿后侧构造,以穿支皮瓣的形式应用于乳房重建。为腹部及背部缺乏优良组织供区的患者供应了乳房再造新的抉择,进一步开辟了应用自体组织游离移植进行乳房再造的新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乳腺癌手术 皮瓣移植 供区 根治术 股深动脉 游离移植 患侧上肢 胸带加压包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乳腺癌术后复发伴左腋窝溃疡全臂丛损伤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保肢修复重建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4 位作者 周波 宋达疆 吕春柳 周燕舞 彭小伟 《护理学报》 2017年第22期61-62,共2页
总结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伴左腋窝溃疡全臂丛损伤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保肢腹壁下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重建术的护理方法。本例患者手术难度大,针对患者的情况,结合患者个体化的1∶1仿真3 D打印模型,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模拟展示,并说明术前... 总结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伴左腋窝溃疡全臂丛损伤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保肢腹壁下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重建术的护理方法。本例患者手术难度大,针对患者的情况,结合患者个体化的1∶1仿真3 D打印模型,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模拟展示,并说明术前注意事项、手术方式和手术的创新性以及安全性,介绍成功案例和患者交流,针对其疾病特点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实施护理措施,包括腋下溃疡的护理、皮瓣的观察与护理、腋下缺损重建、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个案管理师协调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进行全程个案管理,患者恢复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3D打印 腋窝溃疡 全臂丛损伤 皮瓣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杨金喆 宋达疆 +11 位作者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伍鹏 易亮 罗振华 郝森 王丽霞 赵国栋 朱敬军 李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形式游离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7年9月应用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10例口颊癌患者根治术后口颊缺损,男9例,女1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形式游离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7年9月应用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10例口颊癌患者根治术后口颊缺损,男9例,女1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TNM分期其中T4N0M04例,T4N1M03例,T3N1M03例。病程4~26个月,平均9.8个月。口颊缺损6.0 cm×3.0 cm^8.5 cm×4.5 cm大小,皮瓣轴线为三角肌止点至肱骨外上髁连线。根据缺损实际情况设计皮瓣修复口颊创面,根据血管蒂肌支发出情况和口底腔隙具体设计切取肱肌或肱三头肌肌瓣用于填补口底腔隙。结果臂外侧嵌合肌皮瓣血管蒂长度为(7.7±0.4)cm。桡侧副动脉后支的皮穿支共有17支,其中2支穿支型为7例,1支穿支型为3例,全部携带于皮瓣内,皮岛面积为6.0 cm×3.0 cm^8.5 cm×4.5 cm,肌瓣为3.0 cm×2.0 cm×2.0 cm^4.5 cm×2.5 cm×2.0 cm大小,其中7例为肱三头肌肌瓣,3例为肱肌肌瓣。10例嵌合穿支肌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均直接闭合。随访12~59个月,平均25.7个月,重建口颊外形不臃肿,无毛发生长,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上臂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臂外侧嵌合肌皮瓣可以作为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修复的方法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颊癌 缺损修复 穿支皮瓣 桡侧副动脉 嵌合瓣 游离皮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