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对人循环纤维细胞增殖及COLⅠ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富徐燕 赵丕文 +4 位作者 李亚东 唐雨晴 牛建昭 王鸿捷 李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2-947,共6页
目的从外周血中分离并鉴定人循环纤维细胞,初步探讨姜黄素对人循环纤维细胞的药理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细胞,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化学法对细胞进行鉴定;CCK-8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姜黄素对人循环纤维细胞增殖和COLⅠ表达... 目的从外周血中分离并鉴定人循环纤维细胞,初步探讨姜黄素对人循环纤维细胞的药理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细胞,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化学法对细胞进行鉴定;CCK-8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姜黄素对人循环纤维细胞增殖和COLⅠ表达的影响。结果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了人循环纤维细胞,细胞呈CD34、CD45和COLⅠ阳性,其中79.7%的细胞为COLⅠ和CD45双阳性,可证明为人循环纤维细胞。姜黄素对循环纤维细胞的增殖起调控作用,不同浓度姜黄素的短时间(24 h)作用可促进人循环纤维细胞的增殖;而作用较长时间(72 h)后不仅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而且能下调COLⅠ的表达,以高浓度效果最为明显(20μmol·L-1)。结论 20μmol·L-1的姜黄素作用72 h可明显抑制人循环纤维细胞的增殖和COLⅠ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循环纤维细胞 姜黄素 COL I CD34 CD45 鉴定 增殖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物汤补血调经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富徐燕 陈梦 +1 位作者 赵丕文 李彧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71-2773,共3页
文章主要对中医经典补益方剂四物汤补血调经的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概述。简要介绍了四物汤补血调经的物质基础,并从免疫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内分泌学五个方面详细评述其补血调经作用分子机理的... 文章主要对中医经典补益方剂四物汤补血调经的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概述。简要介绍了四物汤补血调经的物质基础,并从免疫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内分泌学五个方面详细评述其补血调经作用分子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补血调经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纤维细胞与器官纤维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富徐燕 李彧 +1 位作者 李亚东 牛建昭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872,共4页
器官纤维化的发生与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有关。过去认为组织固有(肌)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主要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则发现,血液中骨髓来源的循环纤维细胞在纤维化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活化的循环纤维细... 器官纤维化的发生与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有关。过去认为组织固有(肌)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主要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则发现,血液中骨髓来源的循环纤维细胞在纤维化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活化的循环纤维细胞不仅自身可分泌细胞外基质参与纤维化进程,也能通过分化成为(肌)成纤维细胞来发挥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纤维化作用。循环纤维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直接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或促进相关因子的生成来促进纤维化进程。同时,循环纤维细胞的生成、转移、分化及其致纤维化作用也受到了不同的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控。我们主要对于近年来循环纤维细胞与器官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纤维细胞 器官纤维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中多菌灵农药残留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瑶 富徐燕 +4 位作者 王霞 白岩 杨赛赛 潘兰英 田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建立了测定中药材白术中多菌灵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色谱柱为ODS不锈钢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35∶65),检测波长为281 nm.结果显示:多菌灵在0.45~108 ng进样量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量为3.6... 建立了测定中药材白术中多菌灵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色谱柱为ODS不锈钢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35∶65),检测波长为281 nm.结果显示:多菌灵在0.45~108 ng进样量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量为3.6×10-10g,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22 5μg/mL.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同类中药材中多菌灵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多菌灵 高效液相色谱 农药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防疫方对H1N1感染模型小鼠炎症因子与肺组织菌群的影响
5
作者 韩江余 贾芸 +1 位作者 富徐燕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防疫方对甲流病毒(H1N1)感染小鼠炎症反应及肺组织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雄性小鼠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中药防疫方熏蒸高剂量组)、D组(中药防疫方熏蒸中剂量组)、E组(... 目的:探讨中药防疫方对甲流病毒(H1N1)感染小鼠炎症反应及肺组织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雄性小鼠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中药防疫方熏蒸高剂量组)、D组(中药防疫方熏蒸中剂量组)、E组(中药防疫方熏蒸低剂量组)、F组(中药防疫方滴鼻组)、G组(磷酸奥司他韦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建立H1N1感染小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开始给予对应干预并于第5天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10(IL-10)、炎症调节因子IFN-γ水平,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16Sr RNA测序研究肺组织菌群丰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6、IgE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0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菌群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防疫方熏蒸给药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防疫方滴鼻组,磷酸奥司他韦对照组给药后血清中IL-6、IgE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0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菌群有所减少。结论:中药防疫方熏蒸给药与滴鼻给药可明显减轻H1N1感染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及全身过敏状态,改善H1N1感染小鼠肺部菌群失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 中药防疫方 熏蒸 炎症因子 肺部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异烟肼诱导肝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廷玉 陈大印 +2 位作者 沈洪 富徐燕 卢春凤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介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在异烟肼(INH)诱导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INH肝细胞毒性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L-02细胞随机分为5组:异烟肼组(10 mmol/L INH)、槲皮素处理组(10 mmol/L INH和50μmol/L槲皮素)、谷...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介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在异烟肼(INH)诱导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INH肝细胞毒性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L-02细胞随机分为5组:异烟肼组(10 mmol/L INH)、槲皮素处理组(10 mmol/L INH和50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GSH)预处理组(20 mg/mL GSH、10 mmol/L INH和50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组(20 mg/mL GSH)、对照组(等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作用24 h后,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细胞线粒体,荧光探针DCFH-DA和Rho-123检测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及膜电位;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DPNH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羰基含量;ELISA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NH处理细胞后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升高(P<0.01),膜电位降低(P<0.01)。与异烟肼组相比,槲皮素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降低(P<0.01),膜电位升高(P<0.05);谷胱甘肽预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0.05),线粒体膜电位高于槲皮素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经INH处理后MDA、蛋白质羰基及8-OhdG的含量增加(P<0.01)。与异烟肼组比较,应用槲皮素后可使MDA、蛋白羰基、8-OHdG的含量减少(P<0.01);谷胱甘肽预处理组MDA、蛋白羰基、8-OHdG含量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INH可诱导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且ROS参与了此过程;槲皮素对INH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槲皮素 线粒体 活性氧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抗衰老辅助治疗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宏宇 何帅兵 +4 位作者 王慧慧 富徐燕 张毅 郑娆 王耘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680-2686,共7页
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遗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这一现象的发生,各种"老年病"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已有... 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遗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这一现象的发生,各种"老年病"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已有很多研究表明,抗衰老治疗对一些疾病的预防与辅助治疗具有价值,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已有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了抗衰老治疗的潜在价值,但对于帕金森病抗衰老治疗的作用机制至今没有明确的论述。为此,该文以具有临床报道的中医抗衰老方剂补阳还五汤为载体,探讨帕金森病的抗衰老治疗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在抗衰老的几种机制中,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自由基与氧化应激等机制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该文以补阳还五汤为载体,但所发现的帕金森病的抗衰老辅助治疗机制不仅仅限于补阳还五汤,亦可通过其他抗衰老手段产生类似的结果。该文的贡献主要在于明确了帕金森病抗衰老治疗的机制,为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与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治疗 帕金森疾病 补阳还五汤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