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上白背飞虱多发生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寒川一成 刘光杰 +2 位作者 卓军 韩翔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95-102,共8页
以汕优 6 3及其亲本、常规稻春江 11为材料 ,研究了白背飞虱在中国杂交稻品种汕优 6 3上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杂交稻汕优 6 3和常规粳稻春江 11上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来看 ,白背飞虱长翅型雌成虫的迁入密度和产卵数没有明显差异 ,种群... 以汕优 6 3及其亲本、常规稻春江 11为材料 ,研究了白背飞虱在中国杂交稻品种汕优 6 3上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杂交稻汕优 6 3和常规粳稻春江 11上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来看 ,白背飞虱长翅型雌成虫的迁入密度和产卵数没有明显差异 ,种群的变化也一致。但汕优 6 3的卵孵化率较高 ,若虫种群密度也明显较高。从汕优 6 3及其亲本对白背飞虱的反应来看 ,汕优 6 3的恢复系明恢 6 3抑制白背飞虱的繁殖 ,但不育系珍汕 97A和保持系珍汕 97B对白背飞虱繁殖有促进作用。珍汕 97A和汕优 6 3的稻 飞虱间的干物质转化率基本相同 ,但汕优 6 3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 ,可能使白背飞虱繁殖密度较高。日平均蜜露分泌量 ,以珍汕 97A和珍汕 97B最多 ,明恢 6 3最少 ,汕优 6 3居中。珍汕 97A的筛管液中大部分是主要氨基酸 ,浓度高于汕优 6 3和明恢 6 3。汕优 6 3与明恢 6 3的筛管液中氨基酸的总浓度基本相同 ,但微量氨基酸浓度高于明恢6 3。总的来看 ,汕优 6 3的白背飞虱繁殖率较高 ,主要原因在于不育系珍汕 97A的高感虫性和杂种优势的高干物质转化能力产生的耐受性 ,而不是珍汕 97A的白背飞虱感虫性和细胞质不育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杂交水稻 感虫性 耐虫性 生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成虫翅型分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光杰 寒川一成 沈丽丽 《昆虫知识》 CSCD 2000年第3期186-190,共5页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害虫 成虫期 翅型分化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忌避性、抗生性和耐害性的测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芳 戴志一 +2 位作者 胡国文 唐健 寒川一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The antixenosis, antibiosis and tolerance of 19 rice cultivars or combinations to the white-backedplanthopper (WBPH), Sogatella furcifera were tested. The four japonica cultivars, e. g. 91-17, Bing 90-98, Bing850 and ... The antixenosis, antibiosis and tolerance of 19 rice cultivars or combinations to the white-backedplanthopper (WBPH), Sogatella furcifera were tested. The four japonica cultivars, e. g. 91-17, Bing 90-98, Bing850 and Bing 93-63 exhibited stronger antixenosis to the adults than the other cultivars tested. WBPH fecundity wassignificantly deterred on Bing 93-63. Adults produced apparently more feeding marks on an indica-japonica hybridrice combination Xieyou 9308 than on the others. The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Xieyou 9308 and japonica cultivarChunjiang 06 showed most distinct antibiosis to WBPH. Another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Xieyou 413may have some tolerance to WB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忌避性 抗生性 耐害性 白背飞虱 水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植水稻抗虫和感虫材料抑制白背飞虱发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光杰 陈仕高 +7 位作者 王敬宇 沈君辉 寒川一成 谢雪梅 谯青春 蒲正国 石敦贵 刘祥贵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3-107,共5页
以与浙辐 80 2成对的、具有RathuHeenati抗白背飞虱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浙抗” ,以及以 2∶1比例混合“浙抗”与浙辐 80 2种子构成的抗 感白背飞虱混合群体“浙混”为材料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的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及千粒重的测定 ,结合室... 以与浙辐 80 2成对的、具有RathuHeenati抗白背飞虱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浙抗” ,以及以 2∶1比例混合“浙抗”与浙辐 80 2种子构成的抗 感白背飞虱混合群体“浙混”为材料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的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及千粒重的测定 ,结合室内蜜露量、产卵量和卵发育率的测定 ,研究了混植抗感白背飞虱近等基因系材料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浙混”上的成虫及若虫数量均与在抗虫的RHT和“浙抗”上的相近 ,分别是在感虫的浙辐 80 2和TN1上的 1/2和 1/4~1/5。白背飞虱在“浙混”和“浙抗”上分泌的蜜露量分别为 9.0 3和 6 .97mg/♀·d,显著地低于在浙辐 80 2 (17.6 4mg/♀·d)和TN1(19.14mg/♀·d)上的。白背飞虱在“浙混”与“浙抗”、浙辐 80 2与TN1上的产卵量和卵发育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浙抗”相比 ,“浙混”和浙辐 80 2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了 1.17%和减少了 19.11%,“浙混”和浙辐 80 2的千粒重分别减少了2 5 7%和 9.84%。因此 ,混植抗感白背飞虱水稻材料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背飞虱的发生 ,还可以保证水稻产量不受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近等基因系 混植 抗虫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光杰 寒川一成 +6 位作者 蒲正国 杨英松 谯青春 沈君辉 谢雪梅 陈仕高 石敦贵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89-94,共6页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室内白背飞虱蜜露量、产卵量及卵发育率测定 ,在浙江富阳和重庆秀山两地研究了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不育系协青早A和珍汕 97A表现出对白背飞虱比感虫对...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室内白背飞虱蜜露量、产卵量及卵发育率测定 ,在浙江富阳和重庆秀山两地研究了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不育系协青早A和珍汕 97A表现出对白背飞虱比感虫对照品种TN1更感虫的“超感虫性” ,稻株上的若虫量分别高达 371.1和 2 92 .5只 /丛。在杂交稻汕优 6 3和协优 930 8上的若虫数量与TN1上的相当 ,杂交稻的感虫性主要来源于其不育系亲本。在无杀虫剂防治的情况下 ,感虫杂交稻组合的千粒重和产量损失率高达 2 2 %和 78%左右 ,不育系材料被完全毁灭 ,表现为虫量越大 ,千粒重下降幅度越大 ,产量损失率越高。蜜露量测定表明 ,恢复系明恢 6 3和 980 3具有一定的耐虫性。白背飞虱在杂交稻及其亲本上的产卵量和卵发育率没有显著差异。还对杂交稻抗虫性的改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抗虫性 杂交稻 不育系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害虫的可持续治理及经济效益评估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光杰 寒川一成 +5 位作者 陈仕高 蒲正国 沈君辉 石敦贵 谯青春 刘祥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41-1947,共7页
以对白背飞虱具有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嘉花1号(抗白背飞虱粳稻品种)和汕优63(感虫杂交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杀虫剂处理对水稻害虫数量及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无杀虫剂处理的嘉花1号上白背飞虱的高峰... 以对白背飞虱具有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嘉花1号(抗白背飞虱粳稻品种)和汕优63(感虫杂交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杀虫剂处理对水稻害虫数量及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无杀虫剂处理的嘉花1号上白背飞虱的高峰虫量仅为汕优63的1/10,在整个水稻生长季节,嘉花1号上的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始终处于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而汕优63却受到白背飞虱的严重危害;无杀虫剂处理的蜘蛛数量比农户管理小区高3~7倍.不施用杀虫剂处理的嘉花1号和汕优63的产量分别下降11.8%和43.4%.与不施杀虫剂处理相比,1次杀虫剂处理的嘉花1号和汕优63的实际经济收入分别下降0.9%~2.6%和2.6%~4.7%,完全不施用杀虫剂时,汕优63的实际经济收入减少32.9%~36.1%,而嘉花1号反而增收2.2%~4.8%.此外,无杀虫剂处理嘉花1号的稻谷收入为9403元.hm-2,明显高于3种杀虫剂处理的汕优63(8632元.hm-2).杀虫剂处理不影响嘉花1号和汕优63的稻米加工、外观和食用品质,却降低了其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品种 杀虫剂 害虫可持续治理 白背飞虱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记录白背飞虱的取食和产卵行为 被引量:11
7
作者 沈君辉 刘光杰 +1 位作者 陈爱辉 寒川一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采用电子记录的方法 ,并结合蜜露量和产卵量测定 ,研究了白背飞虱在春江 0 6,Rathu Heenati(RHT)和明恢63上的取食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在 RHT和春江 0 6上的取食刺探频率显著高于明恢 63,且取食韧皮部的时间明显少于明恢 63;... 采用电子记录的方法 ,并结合蜜露量和产卵量测定 ,研究了白背飞虱在春江 0 6,Rathu Heenati(RHT)和明恢63上的取食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在 RHT和春江 0 6上的取食刺探频率显著高于明恢 63,且取食韧皮部的时间明显少于明恢 63;RHT和春江 0 6对白背飞虱具有很强的拒取食作用 ,明恢 63则较感虫 ;白背飞虱产卵的次数、每次持续时间、总时间及产卵量都不存在品种间的显著差异 ,具有杀卵作用的只有春江 0 6。春江 0 6具有杀卵和抑制取食两种抗虫性机制 ,RHT只具有抑制取食的机制 ,明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卵行为 白背飞虱 电子记录 取食行为 水稻害虫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背飞虱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抗性表现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光杰 曹立勇 +5 位作者 张文辉 张珺 寒川一成 沈君辉 朱旭东 曾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1期24-25,35,共3页
将RathuHeenati (RHT)的抗白背飞虱基因导入感虫早籼品种浙辐 80 2 ,经过多次抗性筛选和感虫亲本回交 ,构建了与浙辐 80 2成对的近等基因系材料“浙抗” ,并进一步进行了RAPD检测和对白背飞虱抗性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 :(1)RAPD标记S30... 将RathuHeenati (RHT)的抗白背飞虱基因导入感虫早籼品种浙辐 80 2 ,经过多次抗性筛选和感虫亲本回交 ,构建了与浙辐 80 2成对的近等基因系材料“浙抗” ,并进一步进行了RAPD检测和对白背飞虱抗性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 :(1)RAPD标记S30仅与RHT和浙抗的DNA扩增出了一条特异带 ;(2 )白背飞虱田间数量调查、苗期群体和单株鉴定结果均表明“浙抗”的抗性与RHT相近 ,与浙辐 80 2和TN1有着显著的差异。上述结果证明构建的这对抗白背飞虱近等基因系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 近等基因系 抗虫性 RAPD 抗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杂交稻的“超感虫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19
9
作者 寒川一成 刘光杰 沈君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3-30,共8页
介绍了高度感虫的中国杂交稻推广带来水稻害虫生态地位发生的变化。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上升为杂交稻上最突出的极易爆发成灾的重要害虫。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白背飞虱只是水稻上的次要害虫 ,但 80年代以来其种群大大增加。由于它从中国... 介绍了高度感虫的中国杂交稻推广带来水稻害虫生态地位发生的变化。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上升为杂交稻上最突出的极易爆发成灾的重要害虫。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白背飞虱只是水稻上的次要害虫 ,但 80年代以来其种群大大增加。由于它从中国南部杂交稻种植区大范围迁飞 ,白背飞虱也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粳稻上的重要害虫。由于种植具有抗褐飞虱基因Bph1的杂交稻组合 ,褐飞虱种群曾得到暂时的控制。然而 ,抗虫性的杂交稻在中国中部和南部稻飞虱迁飞区推广以后 ,褐飞虱生物型发生了改变 ,对抗虫品种产生了适应性。 1990年以后 ,以前表现抗虫的杂交稻变得高感褐飞虱。缺乏抗虫性主基因不是中国杂交稻对稻飞虱超感性的充分理由 ,杂交稻旺盛生长的杂种优势可能是稻飞虱生殖力提高的部分原因。中国杂交稻对稻飞虱的超感虫性是从不育系遗传而来的。因此 ,杂交稻抗虫性的提高有赖于不育系的改良。利用持久抗性和多抗性的IR品种如IR6 4作为恢复系是改善中国杂交稻的超感虫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杂交稻上二化螟和三化螟为害也有所增加。与常规稻相比 ,杂交稻是一种更有利的食料植物且耐虫性更强。进行水稻产量损失的估计 ,尤其是水稻本身对螟虫为害的补偿能力 ,以及螟虫和杂交稻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评价杂交稻对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杂交稻 抗虫性 白背飞虱 褐飞虱 二化螟 三化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抗虫性的研究及其应用 :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光杰 沈君辉 寒川一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6,共6页
简要地回顾了近 30年来我国水稻抗虫性 ,特别是抗稻飞虱研究及其应用的历史 ,并将它划分为 4个发展时期 :水稻抗虫种质资源发掘与评价期、水稻抗虫品种的外引和推广期、水稻品种抗虫机理和抗性生态研究期 ,以及水稻抗虫分子生物学和抗... 简要地回顾了近 30年来我国水稻抗虫性 ,特别是抗稻飞虱研究及其应用的历史 ,并将它划分为 4个发展时期 :水稻抗虫种质资源发掘与评价期、水稻抗虫品种的外引和推广期、水稻品种抗虫机理和抗性生态研究期 ,以及水稻抗虫分子生物学和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时期。还讨论了水稻抗虫品种的研究与应用中仍然存在的难题和障碍 ,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抗虫性 水稻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QTL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寒川一成 滕胜 +4 位作者 钱前 曾大力 曾娟 钱忠海 朱立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77-83,共7页
分析了水稻籼粳交加倍单倍体 (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和感虫性的QTL。虽然DH株系的亲本窄叶青8号和京系 17没有拒取食抗性 ,但是白背飞虱在 6个DH株系中的取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 ,可能属超亲分离。在第 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中检测到 ... 分析了水稻籼粳交加倍单倍体 (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和感虫性的QTL。虽然DH株系的亲本窄叶青8号和京系 17没有拒取食抗性 ,但是白背飞虱在 6个DH株系中的取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 ,可能属超亲分离。在第 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中检测到 1个影响蜜露分泌的微效QTL。粳稻亲本京系 17具有杀卵抗性。DH株系中的杀卵特性是通过叶鞘上杀卵反应产生的坏死症状表现的。在DH株系分蘖早期和中期 ,将 4个杀卵作用的QTL定位在第 1、2、6和 8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上。出现在分蘖中期的另一个QTL被定位在第 9染色体的籼型片段上。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 ,杀卵位点减少至 2个。整个试验期间对每个DH株系的最高杀卵级别的分析显示 ,在染色体 2、6和 9上共有 4个QTL。两个主效QTL位于近邻第 6染色体的粳型片段。在第 1、3和 5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影响第 2代白背飞虱若虫密度的QTL。第 3染色体上起主要作用的QTL源自粳稻亲本 ;第 5染色体上的微效QTL源自籼稻亲本。两个白背飞虱为害的QTL位于第 8和第 10染色体的籼型片段 ,另一个QTL位于第 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这些QTL被认为与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田间抗性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品种抗性 加倍单倍体群体 水稻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水稻品种上饲养的白背飞虱种群的致害性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君辉 王燕 +2 位作者 寒川一成 服部 诚 刘光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84-88,共5页
采用分别带有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和Wbph5的水稻品种ARC10 2 39(ARC)和N’Diang(ND)作为选择寄主 ,获得第 15代种群 (ARC种群和ND种群 ) ,对这两个种群进行致害性检测。设RHT和TN1为抗感虫对照。结果表明这两个种群在其相应的寄主品种... 采用分别带有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和Wbph5的水稻品种ARC10 2 39(ARC)和N’Diang(ND)作为选择寄主 ,获得第 15代种群 (ARC种群和ND种群 ) ,对这两个种群进行致害性检测。设RHT和TN1为抗感虫对照。结果表明这两个种群在其相应的寄主品种上分泌唾液和X波持续时间较短 ,而取食韧皮部的时间较长。ARC种群和ND种群分别在其相应的寄主品种和TN1上分泌的蜜露量没有显著差异 ,且明显大于其在RHT上分泌的蜜露量。在寄主品种和TN1上的产卵量明显高于RHT ,发育卵率没有显著差异。ND种群在其寄主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为 45 .0 %,介于TN1(71.4%)和RHT(2 1 0 %)之间 ,并与它们存在显著差异 ,ARC种群在其寄主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为 6 8.3%,与它在TN1上 (77.5 %)的若虫存活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且明显高于RHT(2 2 .6 %)。这两个种群若虫发育历期在其各自的选择寄主与TN1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且明显短于其在RHT上的发育历期。因此 ,这两个种群在取食和产卵方面已基本适应其相应的选择寄主品种 ,但ND种群的若虫存活率还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电子记录 取食 产卵 致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抗虫品种和减量使用杀虫剂的白背飞虱可持续治理技术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光杰 寒川一成 +10 位作者 石敦贵 陈仕高 沈君辉 谢雪梅 谯青春 蒲正国 刘祥贵 杨英松 王敬宇 刘春 万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8-114,共7页
采用田间虫情和天敌数量调查、水稻产量与千粒重测定和水稻生产实际收益比较的方法 ,在浙江富阳和重庆秀山两地进行了种植抗虫品种和减量使用杀虫剂的白背飞虱可持续治理技术的田间试验。设使用杀虫剂 2次和农户管理 (使用杀虫剂 4~ 5... 采用田间虫情和天敌数量调查、水稻产量与千粒重测定和水稻生产实际收益比较的方法 ,在浙江富阳和重庆秀山两地进行了种植抗虫品种和减量使用杀虫剂的白背飞虱可持续治理技术的田间试验。设使用杀虫剂 2次和农户管理 (使用杀虫剂 4~ 5次 )两个处理 ,无杀虫剂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 ,抗虫品种嘉花 1号在各种杀虫剂处理中 ,白背飞虱成、若虫数量最低 (0 9~ 3 3只 /株 ) ,是感虫品种中香 1号无杀虫剂处理的 0 12 %。无杀虫剂处理的蜘蛛数量分别是农户管理和杀虫剂 2次处理的 2 8~ 5 5倍和 1 6~ 4 1倍。在同样的杀虫剂处理条件下 ,抗虫和耐虫品种的稻谷损失量和损失率较感虫品种明显地低。水稻生产的实际收益比较显示 ,无杀虫剂处理 ,种植嘉花 1号可以增收 1 13%~ 15 91%。因此 ,稻农种植抗虫或耐虫品种 ,减量使用杀虫剂至 2次或不使用杀虫剂 ,充分利用蜘蛛等天敌的控制作用 ,完全能够有效地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发生和发展 ,获得与常规杀虫剂用量 (4~ 5次 )相仿或更高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抗虫品种 杀虫剂 害虫综合治理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NA标记分析稻飞虱的抗性基因(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寒川一成 曾娟 钱忠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37-46,共10页
简要地回顾了水稻抗飞虱的遗传位点定位和作图的新进展。来自具有不同基因组的野生稻渗入系的 4个抗褐飞虱基因Bph 1、bph 2、bph 4和Bph 9,以及 4个暂定名抗褐飞虱基因Bph 10 (t)、bph 11(t)、bph 12 (t)和Bph 13(t) ,目前已被定位于水... 简要地回顾了水稻抗飞虱的遗传位点定位和作图的新进展。来自具有不同基因组的野生稻渗入系的 4个抗褐飞虱基因Bph 1、bph 2、bph 4和Bph 9,以及 4个暂定名抗褐飞虱基因Bph 10 (t)、bph 11(t)、bph 12 (t)和Bph 13(t) ,目前已被定位于水稻 12条染色体中的 5条。其中 ,Bph 1、bph 2、Bph 9和Bph 10 (t)在水稻第 12染色体的长臂上形成 1个连锁区段 ,位于bph 2位点附近约 2 5cM。检测出几个对田间抗性和杀卵作用有影响的QTL。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 1、Wbph 2和Wbph 6 (t)已经或暂时定位了。粳稻中对白背飞虱具有杀卵抗性的QTL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第 6染色体的短臂上检测到有效的QTL ,在同一位点鉴定出 1个显性的杀卵基因Ovc。在杀卵基因Ovc存在时 ,第 1染色体上的 1个QTL和第 5染色体上的 2个QTL增加白背飞虱的卵死亡率。用DNA标记进行QTL作图可以加深人们对作物抗虫性中复杂的生理和遗传机理的理解。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速培育具多基因抗虫性的作物 ,还可以将野生种中的有利抗虫特性转入改良品种中 ,增加作物抗虫性的持久性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抗性 抗性基因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田间抗性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粳稻春江06抗白背飞虱的系谱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寒川一成 李月红 +2 位作者 张锦 刘光杰 姚海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67-72,共6页
对中国粳稻春江 0 6的抗白背飞虱特性进行系谱分析表明 ,春江 0 6对白背飞虱的拒取食和杀卵抗性均来源于秀水 6 2 0。秀水 6 2 0的亲本中 ,只有秀水 0 4具有较强的拒取食抗性 ,但没有杀卵抗性。在祥湖 2 4中检测到明显的杀卵反应。亲本... 对中国粳稻春江 0 6的抗白背飞虱特性进行系谱分析表明 ,春江 0 6对白背飞虱的拒取食和杀卵抗性均来源于秀水 6 2 0。秀水 6 2 0的亲本中 ,只有秀水 0 4具有较强的拒取食抗性 ,但没有杀卵抗性。在祥湖 2 4中检测到明显的杀卵反应。亲本秀水 0 4、单 2 0 9和辐农 70 9具有拒取食抗性 ,但测 2 1没有。单 2 0 9和辐农 70 9的共同亲本农虎 6号也具有拒取食抗性。然而 ,农虎 6号、农垦 5 8(日本粳稻 )和老虎稻 (中国粳稻地方品种 )不具有拒取食抗性 ,在田间表现出感虫性。农虎 6号、单 2 0 9、辐农 70 9和秀水 0 4表现出稳定的田间抗性。春江 0 6育种中的两个籼稻品种IR2 6和IR2 8高感白背飞虱 ,既无拒取食抗性 ,也无杀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品种抗性 粳稻 系谱分析 拒取食抗性 杀卵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花1号—抗白背飞虱的优良粳稻品种 被引量:2
16
作者 寒川一成 刘光杰 +2 位作者 沈君辉 石敦贵 姚海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23,共4页
嘉花1号具有抗白背飞虱的双重抗性机制,即拒食性和杀卵抗性。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不施用任何杀虫剂的情况下,在嘉花1号的全部生育过程中,白背飞虱的种群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不至于对水稻构成危害。
关键词 粳稻 嘉花1号 白背飞虱抗性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品种抗白背飞虱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光杰 寒川一成 +3 位作者 谭红 曾媛 肖淑芳 沈君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3-55,共4页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鉴定法、蜜露量测定和产卵与卵孵化率测定等方法 ,就 18个水稻广亲和品种对白背飞虱抗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筛选出 5个对白背飞虱无拒取食作用和杀卵作用的水稻广亲和品种 :Aus371、0 2 42 8、Labelle、Copslo和玉 92秋 14。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广亲和品种 抗虫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寒川一成 张红 +1 位作者 杨晓君 刘光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47-52,共6页
评价了来自中国的 13个粳稻品种、11个籼稻品种、13个杂交稻组合 ,以及 11个热带粳稻品种的杀卵作用和拒食抗性。具有杀卵作用的品种仅见于粳稻品种。测试的 13个粳稻品种中 ,4个表现出明显的杀卵作用。重新评价了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 4... 评价了来自中国的 13个粳稻品种、11个籼稻品种、13个杂交稻组合 ,以及 11个热带粳稻品种的杀卵作用和拒食抗性。具有杀卵作用的品种仅见于粳稻品种。测试的 13个粳稻品种中 ,4个表现出明显的杀卵作用。重新评价了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 42份粳稻和 43份籼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 10个粳稻 (约占 2 4%)具有杀卵抗性 ,卵死亡率为 5 3%~10 0 %;95 %以上的籼稻品种中 ,白背飞虱的卵死亡率低于 30 %;来自浙江的 4个粳稻品种明显地抑制白背飞虱的取食。浙江的 2 1个粳稻地方品种对白背飞虱拒取食和杀卵作用表现出独立性和连续变化。三千黄、长红稻和矮秆稻具有杀卵抗性 ,鸡脚黄和麻雀青具有拒取食抗性。这些发现表明抗白背飞虱基因在中国存在于同一生态区的粳稻地方品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品种抗性 水稻 杀卵抗性 拒取食抗性 地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粳稻品种春江06的抗白背飞虱机理 被引量:10
19
作者 寒川一成 刘光杰 +2 位作者 腾凯 林慧芳 沈丽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6-66,共12页
与感虫杂交稻汕优 6 3相比较 ,研究了具有抗性的中国粳稻春江 0 6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 ,春江 0 6高抗白背飞虱。迁入的白背飞虱拒绝在春江 0 6上着陆 ,也不能在其上繁殖种群 ;而白背飞虱更趋向于在汕优 6 3上定居 ,并繁殖良好。... 与感虫杂交稻汕优 6 3相比较 ,研究了具有抗性的中国粳稻春江 0 6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 ,春江 0 6高抗白背飞虱。迁入的白背飞虱拒绝在春江 0 6上着陆 ,也不能在其上繁殖种群 ;而白背飞虱更趋向于在汕优 6 3上定居 ,并繁殖良好。在自由选择的试验条件下 ,选择春江 0 6的白背飞虱数量显著地低于选择汕优 6 3的。白背飞虱在春江 0 6上平均每天每只雌成虫分泌的蜜露量仅为 4.8mg,而在汕优 6 3上为 17.4mg,表明春江 0 6明显抑制白背飞虱的取食活动。如果让刚羽化的白背飞虱在春江 0 6上连续取食和产卵的话 ,其产卵能力和卵孵化能力明显降低。白背飞虱在春江 0 6和汕优 6 3上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每只雌成虫 42 .4个和 133.6个 ,孵化率分别为 2 0 .1%和 6 4.5 %;在春江 0 6上孵化出的若虫数量只有在汕优 6 3上的 10 %左右。白背飞虱卵在春江 0 6的水渍状产卵部位有很高的死亡率。在卵孵化之前 ,水渍状褐变部位迅速形成坏死症状。卵死亡出现在产卵后的 1~ 2d内。这样的水渍状褐变则极少发生在卵孵化正常的汕优 6 3上。根据以上的发现 ,可总结出在春江 0 6对白背飞虱的抗性中 ,抑制取食和杀卵作用是关键的因素。这些作用分别与对迁入白背飞虱的忌避性机理、与居留型白背飞虱产卵能力和卵孵化能力下降的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品种抗虫 粳稻 拒食抗性 杀卵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粳稻春江06抗白背飞虱的遗传(英文) 被引量:7
20
作者 寒川一成 刘光杰 朱春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73-76,共4页
分析了高抗白背飞虱、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表现为拒取食性和杀卵作用的中国粳稻春江 0 6和感虫籼稻品种TN1正反交获得的F1 和F2 代拒取食性和杀卵作用的遗传方式。所有的F1 稻株都具有拒取食和杀卵作用。两种抗性在F2 代中以 3∶1的抗感比... 分析了高抗白背飞虱、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表现为拒取食性和杀卵作用的中国粳稻春江 0 6和感虫籼稻品种TN1正反交获得的F1 和F2 代拒取食性和杀卵作用的遗传方式。所有的F1 稻株都具有拒取食和杀卵作用。两种抗性在F2 代中以 3∶1的抗感比例独立分离。具有拒取食和杀卵抗性的不同组合的 4种表现型以 9∶3∶3∶1分离。表型分离说明春江 0 6中的拒取食性和杀卵抗性分别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采用常规的杂交方法可以容易地将春江 0 6中的拒取食抗性导入日本粳稻品种日本晴、北陆 15 3和越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品种抗性 粳稻 拒取食抗性 杀卵抗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