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离子-紫外线联合消毒的生活热水微生物灭活效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尚思宏 李星 +3 位作者 杨艳玲 刘永旺 赵锂 张惠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55-2962,共8页
采用建筑生活热水管道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银离子、银离子-紫外线联合消毒对微生物的灭活效能.结果表明,银离子投量对微生物灭活效能有显著影响,0.05mg/L银离子消毒60min时可达到极佳的微生物灭活效果.银离子投量较低时,增加消毒时间仍... 采用建筑生活热水管道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银离子、银离子-紫外线联合消毒对微生物的灭活效能.结果表明,银离子投量对微生物灭活效能有显著影响,0.05mg/L银离子消毒60min时可达到极佳的微生物灭活效果.银离子投量较低时,增加消毒时间仍可达到相同的消毒效能.银离子的总大肠菌群灭活速率较低,需要保证足够的浓度和消毒时间(CT)值.银离子浓度的衰减速率慢,对生活热水生物膜微生物的高效持续消毒作用可保持48h以上.紫外线消毒、银离子消毒和银离子-紫外线联合消毒均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生物膜结构造成显著破坏,使生物膜出现脱落现象,其中紫外线消毒对生物膜结构的影响最小,银离子-紫外线联合消毒的影响最大.生物膜的16s r DNA测序分析表明,银离子消毒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程度相对较低,紫外线消毒、银离子-紫外线联合消毒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程度较高.银离子-紫外线联合消毒技术可充分发挥紫外线原位消毒和银离子持续消毒的特点,全面提高生活热水生物膜微生物消毒效能,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生活热水消毒和水质保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热水 生物安全性 银离子 紫外线 联合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管道生物膜净水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星 刘扬阳 +2 位作者 杨艳玲 李雨婷 尚思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2-918,共7页
采用稳定运行的环状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s annularreactor,BAR)模拟原水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净化过程,研究臭氧对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与生物净水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生物膜中异养菌数量迅速降低,氨氧化菌达到100%灭活,臭... 采用稳定运行的环状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s annularreactor,BAR)模拟原水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净化过程,研究臭氧对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与生物净水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生物膜中异养菌数量迅速降低,氨氧化菌达到100%灭活,臭氧在水中分解生成氧气有利于生物膜更新,使生物膜迅速恢复.臭氧冲击明显降低了生物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臭氧自身的氧化能力也使氨氮略有增加,臭氧质量浓度为0.7、1.5、3.2 mg/L的反应器对氨氮去除率由对照组的81.85%分别降至38.49%、17.60%和-5.50%,并出现亚硝酸盐氮积累现象.生物膜对氨氮去除效能的恢复较亚硝酸盐氮快,分别在第5天和第8天恢复;臭氧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导致出水总有机碳高于进水,运行6 d之后生物膜恢复净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水长距离输水管道 臭氧 生物膜 净水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供水系统中亚氯酸盐生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雨婷 李星 +3 位作者 杨艳玲 尚思宏 张舒燕 赵锂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7期13-19,26,共8页
根据二次供水系统水质和水力条件的特点,采用二次消毒方式对消毒剂进行补充,研究了二氧化氯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生活给水的水温(8/20℃)、COD_(Mn)以及pH对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的影响,考察了生活热水的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的变化规律... 根据二次供水系统水质和水力条件的特点,采用二次消毒方式对消毒剂进行补充,研究了二氧化氯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生活给水的水温(8/20℃)、COD_(Mn)以及pH对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的影响,考察了生活热水的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投加0.2 mg/L二氧化氯作为补充消毒剂时,二次供水的微生物指标可以满足水质的要求;降低二氧化氯投量、减少生活给水水力停留时间和生活热水的加热时间、控制二次供水的COD_(Mn)含量和pH,可有效降低亚氯酸盐的生成量。研究结果为二次供水系统中消毒剂补充投加与含量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为保障二次供水系统的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消毒 二次供水 二次消毒 二氧化氯 亚氯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变化及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扬阳 李星 +2 位作者 杨艳玲 李雨婷 尚思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3,共5页
长距离输水工程作为应对供水紧缺矛盾的有效措施在世界各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长距离输水管道内水质变化及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等问题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介绍了近年来有关长距离管道相关研究成果,包括管道微生物生长特点、净... 长距离输水工程作为应对供水紧缺矛盾的有效措施在世界各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长距离输水管道内水质变化及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等问题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介绍了近年来有关长距离管道相关研究成果,包括管道微生物生长特点、净水效能及水质变化规律;预氧化作为调控输水管道水质的措施之一对水质及微生物带来的影响;针对不同氧化剂间的联用分析了抑制硝化作用、预防水质恶化的措施,以期为长距离输水管道在实际中的应用及控制管道中水质恶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水管道 生物膜 净水效能 预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