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1
作者 尚立宏 蔡长文 +2 位作者 张彬 周杨 胡小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4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基底核区HIC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CT三维重建融合...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基底核区HIC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窥镜手术)和观察组(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神经内窥镜手术)。对照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7.34±5.16)岁;观察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9.11±4.95)岁。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0,P=0.013)。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9.46±12.17)min、(9.25±1.13)d,短于对照组的(94.37±11.25)min、(12.16±1.47)d;术中出血量为(64.38±12.47)ml,少于对照组的(86.42±11.35)m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NSE、NPY、BDNF水平分别为(13.27±2.52)mg/L、(121.65±6.39)ng/L、(7.43±0.82)μg/L,对照组分别为(18.35±2.41)mg/L、(168.27±7.28)ng/L、(5.62±0.7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RS评分为(2.02±0.41)分,低于对照组的(2.58±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301)。结论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HICH中应用安全有效,可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 基底核区 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黄消对LTA和无乳链球菌作用牛乳腺上皮细胞病理模型的抑制效果研究
2
作者 牟小青 杨峰 +6 位作者 丁学智 杨雅媛 武小虎 吕亚楠 武凡琳 李宏胜 尚立宏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了探究乳黄消治疗奶牛乳腺炎的作用机制,试验开展了乳黄消对脂磷壁酸(LTA)和无乳链球菌作用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病理模型的抑制效果研究。采用qPCR检测浓度为15μg/mL和20μg/mL的LTA作用BMECs 12 h,以及无乳链球菌MOI(感染复数)为2... 为了探究乳黄消治疗奶牛乳腺炎的作用机制,试验开展了乳黄消对脂磷壁酸(LTA)和无乳链球菌作用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病理模型的抑制效果研究。采用qPCR检测浓度为15μg/mL和20μg/mL的LTA作用BMECs 12 h,以及无乳链球菌MOI(感染复数)为25、50、100作用BMECs 0、2和4 h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以确立最佳造模条件。在此基础上将试验分为乳黄消+无乳链球菌、乳黄消+LTA两个试验组,以及LTA、无乳链球菌和空白3个对照组,采用qPCR检测了最佳乳黄消浓度为0.3125 mg/mL预处理BMECs 12 h和24 h,然后分别用15μg/mL的LTA和MOI为50的无乳链球菌分别作用BMECs 12 h和2 h,探究乳黄消对LTA和无乳链球菌作用BMECs的抑制效果。造模条件试验结果表明,LTA浓度为15μg/mL和无乳链球菌MOI为50分别作用BMECs 12 h和2 h,能显著上调TNF-α、IL-8、IL-1β、IL-6四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且对细胞损伤较小,确定了其为最佳的造模条件。乳黄消对炎症细胞的抑制结果表明,0.3125 mg/mL的乳黄消能显著下调LTA和无乳链球菌引起的TNF-α、IL-8、IL-1β、IL-6炎症因子表达量,而未用乳黄消干预的2个对照组炎症因子无下调趋势。本研究表明,乳黄消能显著减轻LTA和无乳链球菌作用引起的BMECs炎症损伤,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乳黄消 细胞模型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地骆驼感染布鲁氏菌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与分析
3
作者 尚立宏 王子坚 +4 位作者 周峰 高静 南金鱼 聂龙祁 彭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进一步确认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外卖骆驼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事件,评估其风险及发生原因,阻断传播途径,对当地36个骆驼养殖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2155峰骆驼的血清样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初筛及试管凝集确认试验,并... 为了进一步确认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外卖骆驼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事件,评估其风险及发生原因,阻断传播途径,对当地36个骆驼养殖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2155峰骆驼的血清样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初筛及试管凝集确认试验,并从检出阳性扑杀的骆驼中随机选取了6峰采集了肝、脾病料,采用2种PCR试验进行了布鲁氏菌确认及分型。同时将检出阳性驼群扑杀后剩余的796峰骆驼饲养30 d后,采集血样进行了复检。结果表明,36个骆驼养殖户的2155峰骆驼中,242峰被检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阳性率11.23%;阳性驼群的796峰骆驼30 d后复检,检出阳性171峰,阳性率21.48%;BCSP31-PCR检测结果表明,6份脾脏和肝脏样本均为布鲁氏菌病原阳性;AMOS-PCR检测结果表明,此起骆驼感染布鲁氏菌病原为羊种布鲁氏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引起骆驼发生布鲁氏菌病的原因可能与当地牛、羊和骆驼混群饲养、易感动物调运、种公驼交换、媒介、野生动物传播及庆典活动等有关,此次骆驼感染率较高,感染风险因素较多,现有检测净化技术无法短期内有效清除本病。本研究初步查明了骆驼感染布病的原因,为后期探索预警、免疫与检测净化相结合的骆驼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小承气汤治疗马肠梗阻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尚立宏 李宏胜 +1 位作者 韩庆彦 白东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共10页
肠梗阻是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承气汤是治疗肠梗阻的经典方剂。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阐明小承气汤治疗马肠梗阻的作用机制。首先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检索了小承气汤的全部化学成分和靶标,然后利用STRING、DAVID、NCBI数据库... 肠梗阻是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承气汤是治疗肠梗阻的经典方剂。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阐明小承气汤治疗马肠梗阻的作用机制。首先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检索了小承气汤的全部化学成分和靶标,然后利用STRING、DAVID、NCBI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靶点-通路网络,筛选小承气汤的活性化合物和靶标,建立治疗马肠梗阻的小承气汤网络图,研究分析小承气汤治疗马肠梗阻的GO、KEGG通路。结果表明,通过OB、DL和Caco-2筛选出16个有效化合物和32个对应靶标;小承气汤作用于马肠梗阻的PPI网络图包含45个靶点,主要关键靶点为TP53、ESR1、NCOA1、NCOA2、IGF1、MAPK14等,其中与马肠梗阻直接相关的靶点主要有TP53、ESR1、TGFB1、MMP9、HSP90AB1;共有24个基因本体(GO)条目和7条KEGG通路。说明小承气汤可能通过泽兰黄醇、决明内酯、胡萝卜苷_qt、β-谷甾醇、桉树醇、异橙黄酮等调控TP53、ESR1、NCOA1、NCOA2、IGF1、MAPK14等蛋白的表达。并通过肿瘤通路,MAPK信号通路,肿瘤蛋白聚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治疗马肠梗阻。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生物学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小承气汤 马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防治及中兽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牟小青 尚立宏 +7 位作者 杨峰 丁学智 杨雅媛 武小虎 吕亚楠 武凡琳 李宏胜 梁斌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7-53,共7页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发的奶牛常见多发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有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环境、营养及自身抵抗力等,但以细菌造成的乳房炎为主。乳房炎的防治方法有抗生素...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发的奶牛常见多发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有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环境、营养及自身抵抗力等,但以细菌造成的乳房炎为主。乳房炎的防治方法有抗生素、中兽药、噬菌体、抗菌肽、益生菌、纳米颗粒制剂等。目前,对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首选是抗菌药,但由于不规范使用抗菌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治疗效果下降。随着人们对绿色无抗牛奶需求的增加,减少抗生素使用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兽药由于具有低毒、低残留、疗效确切及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逐渐增多。目前商品化的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兽药产品还很少,剂型也比较单一,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兽药对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中兽药对人工诱导的乳房炎细胞模型、小鼠及奶山羊乳房炎模型的抗炎作用、信号传导机制,中兽药对机体的免疫因子调节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开发安全、高效和稳定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中兽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病因 治疗 中兽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黄消散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效果及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牟小青 尚立宏 +8 位作者 杨胜安 杨峰 丁学智 杨雅媛 武小虎 吕亚楠 武凡琳 李宏胜 梁斌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探讨不同剂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及抗炎作用机制,为乳黄消散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40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药物对照组,每组10头,另选10头健康泌乳奶牛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3个试验组... 探讨不同剂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及抗炎作用机制,为乳黄消散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40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药物对照组,每组10头,另选10头健康泌乳奶牛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3个试验组分别按剂量300 g/d、400 g/d、500 g/d灌服乳黄消散,药物对照组灌服公英散300 g/d,灌服不超过5 d,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不同剂量的乳黄消散和公英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细菌转阴率、体细胞数、血清和乳清中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乳黄消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60.00%、70.00%和80.00%;乳黄消散3个剂量组和公英散对照组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均明显降低,且在停药后14 d各组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均下降到每毫升20万个以内;治疗结束停药后,乳黄消散3个治疗组的细菌总转阴率平均为89.06%;与给药前比较,乳黄消散和公英散均可显著降低奶牛血液和乳清中IL-6、IL-1β、IL-8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乳黄消散3个剂量组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患病奶牛乳汁体细胞数、清除或抑制乳汁中致病菌,并可显著降低奶牛血液和乳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乳黄消散 治愈率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尚立宏 王茂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AICVD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单行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溶栓后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闭...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AICVD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单行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溶栓后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IMI分级达到Ⅱ~Ⅲ及24hNIHSS≥4分,病例数、病变残余狭窄率、3个月转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总有效率达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69.8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对于治疗AICVD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溶栓总有效率,具有较好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治疗 @动静脉溶栓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痢速康口服液体外抑菌活性及治疗羔羊腹泻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尚立宏 张啸 +2 位作者 张惠婷 许伟 李宏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80-83,共4页
通过研究痢速康口服液体外抑菌活性及临床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采用牛津杯法开展了痢速康口服液对引起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体外抑菌活性观察,同时在甘肃省某肉羊场开展了痢速康口服液治疗羔羊腹泻的临床试验,选... 通过研究痢速康口服液体外抑菌活性及临床治疗羔羊腹泻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采用牛津杯法开展了痢速康口服液对引起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体外抑菌活性观察,同时在甘肃省某肉羊场开展了痢速康口服液治疗羔羊腹泻的临床试验,选取2~7日龄患羔羊腹泻自然发病病例127只,随机分为痢速康口服液试验组(64只)和土霉素对照组(63只),试验组每天口服痢速康口服液2次,每次10 mL,对照组每天口服土霉素2次,每次0.5 g,连续给药3~6 d。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痢速康口服液原液(1.0 g/mL)对大肠杆菌、肠球菌高度敏感,对奇异变形杆菌和沙门氏菌中度敏感。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痢速康口服液组的治愈率81.25%,有效率89.06%,平均治疗时间3.8 d;土霉素对照组治愈率79.37%,有效率90.48%,平均治疗时间5.3 d。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治疗时间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速康 土霉素 体外抑菌 羔羊腹泻 治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部分羊场羔羊腹泻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尚立宏 张啸 +1 位作者 许伟 李宏胜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7-11,共5页
为明确甘肃省部分羊场羔羊腹泻病羔的粪便中病原菌区系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从甘肃省4个地区11个羊场采集10日龄内病羔的粪便76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出的6种主要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菌分离鉴定... 为明确甘肃省部分羊场羔羊腹泻病羔的粪便中病原菌区系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从甘肃省4个地区11个羊场采集10日龄内病羔的粪便76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出的6种主要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羔羊腹泻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42株(38.89%)、肠球菌14株(12.96%)、志贺菌11株(10.19%)、奇异变形杆菌9株(8.33%)、沙门菌2株(1.85%)和麦氏弧菌1株(0.92%),混合感染占32.90%。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6种病原菌均对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产生了耐药性,耐药率达50.00%~100.00%,6种菌比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头孢吡肟、头孢西丁、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氯霉素,敏感度在72.73%~100.00%。本研究为羔羊腹泻临床合理用药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腹泻 病原菌 分离鉴定 抗菌药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2年甘肃省猪瘟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立宏 周峰 高生智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4年第3期47-48,共2页
为了了解掌握甘肃省猪瘟的感染和分布情况,2009-2012年对全省14个州市定期采集样品并猪瘟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和RT-PCR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全省猪瘟抗原总阳性率5.56%(64/1 151),规模场、散养户、屠宰场猪瘟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 ... 为了了解掌握甘肃省猪瘟的感染和分布情况,2009-2012年对全省14个州市定期采集样品并猪瘟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和RT-PCR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全省猪瘟抗原总阳性率5.56%(64/1 151),规模场、散养户、屠宰场猪瘟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 5%、3.81%、6.61%;各市州猪瘟抗原阳性率0~14%全省猪RT-PCR总阳性率为0.83%(20/2 413),其中规模场1.61%,散养户1.24%,屠宰场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感染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立宏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62-63,共2页
羊口疮病称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或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是由羊口疮病毒或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羔羊、幼羊、体弱羊,严重影响羊的生长发育,且死亡率较高,对养羊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文章通过对羊口疮病的病因、... 羊口疮病称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或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是由羊口疮病毒或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羔羊、幼羊、体弱羊,严重影响羊的生长发育,且死亡率较高,对养羊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文章通过对羊口疮病的病因、症状、诊断、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诊治羊口疮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 病因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甘肃省猪群中A-FMD抗体水平的调查
12
作者 尚立宏 韩庆彦 +4 位作者 高生智 王佳 宋建国 周峰 于清磊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2年第6期58-59,共2页
FMD(Foot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FMD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相关部门规定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关键词 抗体水平 甘肃省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FMD病毒 猪群 动物疫病 动物传染病 偶蹄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2年猪腹泻疫情中6种病毒在乳猪肠道的感染检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庆彦 兰喜 +6 位作者 周峰 尚立宏 王佳 姚奕蕾 车小蛟 王子坚 贺奋义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2年第9期62-63,共2页
2011~2012年,甘肃省大部分地方陆续发生以乳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反复发作、抗菌药防治效果差、现有疫苗免疫效果多不明显、夏季继续发生为特征的猪群腹泻,我们采集发病乳猪肠道或腹泻物,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流行性腹泻病毒、传... 2011~2012年,甘肃省大部分地方陆续发生以乳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反复发作、抗菌药防治效果差、现有疫苗免疫效果多不明显、夏季继续发生为特征的猪群腹泻,我们采集发病乳猪肠道或腹泻物,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沙波病毒、嵴病毒和猪博卡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病毒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轮状病毒 沙波病毒 嵴病毒 猪博卡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池血容量与迟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小健 尚立宏 宋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分析特异性位置的出血量与迟发性脑缺血相关联系。方法收集282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于24h内进行CT扫描。采用自动出血分割算法对血液总量进行量化,脑室内出血位置的被手动分类为脑池,脑室内,脑实质内和硬膜下。通过多变... 目的分析特异性位置的出血量与迟发性脑缺血相关联系。方法收集282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于24h内进行CT扫描。采用自动出血分割算法对血液总量进行量化,脑室内出血位置的被手动分类为脑池,脑室内,脑实质内和硬膜下。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计算脑室内出血位置的每毫升出血量与延迟脑缺血的相关性。结果我们共纳入了282例患者,研究显示每增加一毫升血液体积,延迟性脑缺血的调整优化值(OR值)分别为:脑室缺血为1.02(95%CI,1.01~1.04),脑室内缺血为1.02(95%CI,1.00~1.04),实质内缺血为0.99(95%CI,0.97~1.02),硬膜下缺血为0.96(95%CI,0.86~1.07)。结论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脑池出血量与脑缺血延迟的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慧琳 宋建国 +5 位作者 贺奋义 高生智 尚立宏 周峰 薛喜娟 王佳 《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4期90-92,共3页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息性全身传染病。以引起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症及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和优先防控的人畜共患病。我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进行奶牛布病检测净化工作,随后有...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息性全身传染病。以引起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症及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和优先防控的人畜共患病。我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进行奶牛布病检测净化工作,随后有效的控制了奶牛布病在我省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然而,自2009年开始,奶牛布病呈强势反弹。是当前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的主要人畜共患疫病。为此,笔者对我省奶牛布病流行史和当前奶牛布病的发生、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病 流行情况 奶牛业 防控 甘肃省 人畜共患病 动物疫病 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治回顾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建国 尚立宏 +5 位作者 郭慧琳 高生智 薛喜娟 周峰 王佳 贺奋义 《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5期107-111,共5页
目的对布鲁氏菌病流行历史和防控工作历史进行回顾,对疫情现状进行,分析并明确当前布鲁氏疾病的现状。方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汇总分析实验室监测数据。结果布鲁氏菌病阳性率牛为0.38%,羊为0.78%;结论当前我省布鲁氏杆菌病发病以牛羊为... 目的对布鲁氏菌病流行历史和防控工作历史进行回顾,对疫情现状进行,分析并明确当前布鲁氏疾病的现状。方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汇总分析实验室监测数据。结果布鲁氏菌病阳性率牛为0.38%,羊为0.78%;结论当前我省布鲁氏杆菌病发病以牛羊为主。羊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病 阳性率 稳定控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结核病IFN-γ基因的克隆及其在E.coli BL21(DE3)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豆玲 豆思远 +4 位作者 周峰 王佳 尚立宏 曹丽萍 鄂承钧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动物机体内γ-干扰素(IFN-γ)是可被多种物质诱导产生的生物活性蛋白,克隆和诱导表达奶牛结核病IFN-γ蛋白,对于采用ELISA诊断牛结核病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奶牛结核病IFN-γ基因,并成功构建了IFN-γ基因的原核表... 动物机体内γ-干扰素(IFN-γ)是可被多种物质诱导产生的生物活性蛋白,克隆和诱导表达奶牛结核病IFN-γ蛋白,对于采用ELISA诊断牛结核病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奶牛结核病IFN-γ基因,并成功构建了IFN-γ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ET28a-IFN-γ,转入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条件进行了优化。SDS-PAGE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0.75mmol/L IPTG诱导4h可见重组蛋白BovIFN-γ大量表达。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牛IFN-γ蛋白的方法,对后续利用该蛋白作为免疫原,从而建立ELISA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结核病 IFN-Γ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卡病毒的感染状况
18
作者 韩庆彦 贺奋义 +4 位作者 高生智 尚立宏 周峰 姚奕蕾 王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5-76,共2页
自2005年从幼儿检测到博卡病毒(Bocavirus)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报道了人的博卡病毒感染和研究情况,自2009年从猪群中检测到博卡病毒以来,包括从临床健康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高热病和具有腹泻症状的猪群中检测到博... 自2005年从幼儿检测到博卡病毒(Bocavirus)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报道了人的博卡病毒感染和研究情况,自2009年从猪群中检测到博卡病毒以来,包括从临床健康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高热病和具有腹泻症状的猪群中检测到博卡病毒的报道也陆续增多。但其致病性研究还不够,进一步研究博卡病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感染状况 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腹泻症状 检测 猪群 高热病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甘肃省猪群中Asia-I-FMD的抗体水平调查
19
作者 高生智 尚立宏 +5 位作者 王佳 韩庆彦 宋建国 周峰 豆思远 王子坚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2年第5期50-51,共2页
FMD(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FMD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上级部门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相关部门规定列为一类动物疫病。FMD共有7种血清型,我国目前流行... FMD(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FMD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上级部门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相关部门规定列为一类动物疫病。FMD共有7种血清型,我国目前流行的类型有Asia-I型、O型和A型。为了解掌握甘肃省猪群中有无Asia-I-FMD抗体,我们对全省范围内猪的Asia-I-FMD抗体的现有水平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水平 甘肃省 猪群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FMD病毒 动物疫病 动物传染病 偶蹄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2年甘肃省高致病性蓝耳感染情况调查
20
作者 周峰 贾宁 +1 位作者 尚立宏 宋建国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4年第5期56-57,共2页
为了了解掌握甘肃省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情况和分布,2009~2012年对全省14个州市定期采集样品病进行RT-PCR检测。结果全省蓝耳病病毒Nsp2基因变异株RT-PCR检测:总阳性率0.49%(32/6 473),生产种猪阳性率最高,为6.45%(2/31)。全省猪蓝耳... 为了了解掌握甘肃省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情况和分布,2009~2012年对全省14个州市定期采集样品病进行RT-PCR检测。结果全省蓝耳病病毒Nsp2基因变异株RT-PCR检测:总阳性率0.49%(32/6 473),生产种猪阳性率最高,为6.45%(2/31)。全省猪蓝耳病非免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总阳性率40.54%(240/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 蓝耳病 感染情况调查 病原检测 抗体检测结果 异株 血清样品 免疫血清 定期采集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