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动态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石红婷 尧慧燕 +5 位作者 董亚贤 钟高贤 刁芳明 李秋玲 徐鋆阳 陈霄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中不同细胞色素P450(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动态抵抗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脑梗死患者,筛选出非氯吡格雷抵抗(NCR)患者,然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1+氯吡格雷75 mg·d-...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中不同细胞色素P450(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动态抵抗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脑梗死患者,筛选出非氯吡格雷抵抗(NCR)患者,然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AC组)和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RC组)。NCR进一步分为动态氯吡格雷抵抗组(DCR组)与持续无氯吡格雷抵抗组(CNCR组)。采用比浊法测定所有患者服药前、服用氯吡格雷后2周的血小板聚集率(PAR),且NCR患者测定氯吡格雷加他汀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PAR。结果AC组发生DCR为19例(33.9%),RC组6例(1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前,AC组与RC组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服用他汀类药物后两组不同时间段P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13,P<0.01);总胆固醇[OR=3.27,95%CI(1.56,6.84),P=0.002]、三酰甘油[OR=2.35,95%CI(1.21,4.57),P=0.012]、既往糖尿病史[OR=5.06,95%CI(1.13,22.67),P=0.034]为发生DCR的独立危险因素,且DCR组与CNCR组不同时间段P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680,P<0.01)。结论经CYP3A4代谢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功能,增加DCR的发生率,同时DCR的发生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既往糖尿病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氯吡格雷动态抵抗 脑梗死 CYP3A4代谢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董亚贤 尧慧燕 +2 位作者 石红婷 钟高贤 刁芳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7-72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确定有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确定有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者119例(69.59%),稳定性斑块者52例(30.41%);不稳定性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高于稳定性斑块组;载脂蛋白A1(OR=3.92,95%CI 2.11~7.25,P=0.000)、空腹血糖(OR=1.34,95%CI 1.06~1.69,P=0.014)、尿酸(OR=1.01,95%CI 1.00~1.01,P=0.001)、高敏C反应蛋白(OR=1.33,95%CI 1.09~1.62,P=0.005)为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石红婷 刁芳明 +3 位作者 董亚贤 钟高贤 尧慧燕 陈霄莲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231-223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4. 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例,先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然后应用CT或MRI扫描仪判断出颅内出血组与非颅内出血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出血...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4. 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例,先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然后应用CT或MRI扫描仪判断出颅内出血组与非颅内出血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2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出血者23例(18. 40%),非颅内出血者102例(81. 60%)。年龄(OR=2. 50,95%CI 1. 93~8. 46,P=0. 01)、基线血糖浓度(OR=4. 53,95%CI2. 06~15. 69,P=0. 00)、基线NIHSS评分(OR=3. 62,95%CI 1. 81~11. 25,P=0. 00)、发病至溶栓时间(OR=2. 67,95%CI 1. 94~10. 88,P=0. 01)、心房颤动(OR=1. 35,95%CI 1. 56~1. 01,P=0. 03)为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在90d良好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严重影响患者近期预后,颅内出血与年龄、基线血糖浓度、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心房颤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出血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秋玲 尧慧燕 +3 位作者 钟高贤 刁芳明 徐鋆阳 董亚贤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颅压、降脂、纤溶、钙离子...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颅压、降脂、纤溶、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98/1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8%(78/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医院-家庭过渡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尧慧燕 石红婷 董亚贤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7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医院-家庭过渡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4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出院前1 d给予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疗法,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1个月及3个月...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医院-家庭过渡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4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出院前1 d给予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疗法,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1个月及3个月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家庭过渡期对PD患者实施运动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疗法 康复护理 医院-家庭过渡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秋玲 尧慧燕 +3 位作者 钟高贤 刁芳明 徐鋆阳 董亚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癫痫患者均采用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6年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癫痫患者均采用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6年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72%,病程<6年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包括皮疹、乏力、嗜睡、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出汗多、脱发、转氨酶升高。结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安全可靠,能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癫痫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秋玲 尧慧燕 +3 位作者 钟高贤 刁芳明 徐鋆阳 董亚贤 《北方药学》 2016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和辅助治疗组。基础治疗组常规对症治疗;辅助治疗组...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和辅助治疗组。基础治疗组常规对症治疗;辅助治疗组辅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②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CRP、TNF-a、红细胞聚集指数、NIHSS评分。结果:①辅助治疗组相比基础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X^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前两组CRP、TNF-a、红细胞聚集指数、NIHSS评分相似,t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辅助治疗组相比基础治疗组CRP、TNF-a、红细胞聚集指数、NIHSS评分改善更显著,t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减轻炎性反应,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急性脑梗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秋玲 董亚贤 +1 位作者 尧慧燕 钟高贤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1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总结本科室近4年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8例患者均有与已知可以引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有关,其中以...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总结本科室近4年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8例患者均有与已知可以引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有关,其中以胃病为主;痉挛性截瘫、感觉异常、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为SCD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该病误诊率高,相关辅助检查有一定敏感性。预后取决于治疗的时机。结论: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并排除一些容易误诊的疾病。对部分诊断困难的患者进行试验性治疗及随访,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VitB12缺乏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尧慧燕 蒋发英 +2 位作者 邝翠芝 钟高贤 董亚贤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接受康复结合心理疗法。分别在入院时、出院1个月、3个月后测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接受康复结合心理疗法。分别在入院时、出院1个月、3个月后测评肢体功能恢复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肢体功能、心理状况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施康复结合心理疗法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康复结合心理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心理疗法 肢体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尧慧燕 董亚贤 石红婷 《中国临床护理》 2016年第6期489-491,492,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出院前1天给予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接受为期12月的延续护理。分别在2组患者入院时、出院1、3、6、12个月...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出院前1天给予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接受为期12月的延续护理。分别在2组患者入院时、出院1、3、6、12个月后测评服药依从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地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延续护理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的效率比较
11
作者 董亚贤 尧慧燕 +3 位作者 梁兵 钟高贤 刁芳明 石红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286-287,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靶向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的细胞毒性大小及其转染效率。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为对照,化学合成髓鞘碱性蛋白68-86(MBP68-86)-多聚赖氨酸(PLL)-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PEG)接枝支化特异性配体乳铁蛋白(Lf)及PLL-PEI-PEG,并采... 目的比较不同靶向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的细胞毒性大小及其转染效率。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为对照,化学合成髓鞘碱性蛋白68-86(MBP68-86)-多聚赖氨酸(PLL)-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PEG)接枝支化特异性配体乳铁蛋白(Lf)及PLL-PEI-PEG,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倒置显微镜荧光观察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转染效果。结果 MBP68-86-PLL-PEI-PEG-Lf细胞毒性比PLLPEI-PEG及PEI低,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68-86-PLL-PEI-PEG-Lf/p AAVEGFP的转染效率为(41.8±0.9)%;PLL-PEI-PEG/pAAV-EGFP的转染效率为(28.4±1.1)%;PEI/p AAVEGFP为的转染效率(20.5±1.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P68-86-PLL-PEIPEG-Lf和PLL-PEI-PEG可作为基因转染的传输载体,其中MBP68-86-PLL-PEI-PEG-Lf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MBP68-86-PLL-PEI-PEG-Lf 基因载体 PLL-PEI-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入院护理流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丽华 尧慧燕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5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改进患者入院护理流程,缩短患者入院等待治疗的时间,提高入院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成立QC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解决患者对入院后等待治疗时间长而不满意的问题.结果 患者入院后等待治疗的时间由平... 目的 改进患者入院护理流程,缩短患者入院等待治疗的时间,提高入院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成立QC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解决患者对入院后等待治疗时间长而不满意的问题.结果 患者入院后等待治疗的时间由平均101.4 min缩短到平均63.92 min,满意度由75.00%提高到100.00%.结论 改进后的入院流程,提高了医护工作效率,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院护理流程 等待治疗时间 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 QC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纳米材料作为大鼠单个核细胞基因载体的研究
13
作者 董亚贤 尧慧燕 +3 位作者 梁兵 钟高贤 刁芳明 石红婷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材料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其负载质粒DNA(p DNA)的能力,分析所形成纳米材料/p DNA复合物的特性,以及体外对细胞的毒性大小及其转染效率。方法:以PEI为对照,合成PEG-PEI,采用MTT法检... 目的:探讨纳米材料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其负载质粒DNA(p DNA)的能力,分析所形成纳米材料/p DNA复合物的特性,以及体外对细胞的毒性大小及其转染效率。方法:以PEI为对照,合成PEG-PEI,采用MTT法检测所形成纳米材料/DNA复合物对大鼠单个核细胞(PBMC)的细胞毒性,再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果。结果:N/P<10时,PEG-PEI和PEI的存活率分别为82.7%及81.3%(P﹥0.05);N/P=10时,PEG-PEI是81%,PEI为59%(P<0.05);N/P﹥10时,PEG-PEI的细胞存活率比PEI低(P<0.05)。N/P=10时,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测PEG-PEI较PEI表达的绿色荧光多,荧光强度大(P<0.05);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EG-PEI和PEI的转染效率,分别为28.9%和12.5%(P<0.05)。结论:纳米材料PEG-PEI具有强的负载能力,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低的优点,为作为多发性硬化基因载体的可行性奠定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PEG-PEI 体外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老年卧床患者假性腹泻致失禁性皮炎的护理
14
作者 杨丽华 尧慧燕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1期169-171,共3页
假性腹泻是指硬质粪块嵌塞于直肠腔内难以排出,导致阻塞位置以上大便以稀水状态由粪块周围不自主地渗漏出来,形似“腹泻”,是反复便秘发展而成的一种特殊表现,易误诊[1]。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少(排便次数<3次/周,严重者长达2~4周排便一... 假性腹泻是指硬质粪块嵌塞于直肠腔内难以排出,导致阻塞位置以上大便以稀水状态由粪块周围不自主地渗漏出来,形似“腹泻”,是反复便秘发展而成的一种特殊表现,易误诊[1]。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少(排便次数<3次/周,严重者长达2~4周排便一次[2])或排便困难、不畅、粪便干结、粪质硬、量少,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是由于皮肤暴露于大小便中而引起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刺激性皮炎,主要发生于会阴部、臀部、腹股沟[3]。现将1例老年卧床患者假性腹泻致失禁性皮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腹泻 便秘 失禁性皮炎 护理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上调Wnt信号通路改善MDX鼠的病理及运动功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秋玲 冯淑英 +7 位作者 尧慧燕 陈霄莲 徐凤霞 刁芳明 钟高贤 石红婷 徐鋆阳 董亚贤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9期16-18,共3页
目的:证明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通过上调Wnt/beta-catenin 信号通改善MDX 鼠的病理及运动功能。方法:体外通过参芪扶正注射液干预C2C12 细胞的成肌分化,体内通过参芪扶正注射液腹腔注射改善MDX 鼠的运动功能及病理。结果:①体外参芪扶正... 目的:证明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通过上调Wnt/beta-catenin 信号通改善MDX 鼠的病理及运动功能。方法:体外通过参芪扶正注射液干预C2C12 细胞的成肌分化,体内通过参芪扶正注射液腹腔注射改善MDX 鼠的运动功能及病理。结果:①体外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促进beta-catenin 在C2C12 细胞细胞浆到细胞核的转位,可促进C2C12 细胞肌管蛋白的表达。②参芪扶正注射液腹腔注射MDX 鼠后,小鼠HE 染色病理及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通过上调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改善MDX 鼠的病理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 参芪扶正注射液 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 MD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