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地区汉族群体的Gc亚型的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娇杨 张贵寅 张晓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本文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结合改良的磺基水杨酸沉淀法(phar-malyte,pH4.5~5.4),首次检测了Gc亚型在哈尔滨地区汉族群体(n=199)中的分布。基因频率为:GclF=0.4246,GclS=0.2587,Gc 2=0.3065,GcV=0.0101(1A7、1A6、1C2、... 本文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结合改良的磺基水杨酸沉淀法(phar-malyte,pH4.5~5.4),首次检测了Gc亚型在哈尔滨地区汉族群体(n=199)中的分布。基因频率为:GclF=0.4246,GclS=0.2587,Gc 2=0.3065,GcV=0.0101(1A7、1A6、1C2、1A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特异性成份 遗传多态性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近亲结婚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娇杨 苏晓萍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4-364,共1页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辽宁省沈阳、义县、凤城,吉林抚余等地。新疆锡伯族是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由盛京(今沈阳)征调前往伊犁河南驻防发展起来(辞海编辑委员会,1980)。 我国...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辽宁省沈阳、义县、凤城,吉林抚余等地。新疆锡伯族是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由盛京(今沈阳)征调前往伊犁河南驻防发展起来(辞海编辑委员会,1980)。 我国一些学者已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近亲婚配情况进行了调查(杜若甫等,1981;艾琼华等,1985)。1990年5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近亲婚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及汉族耳垂基因频率的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娇杨 于黎明 +1 位作者 刘健 王爱冬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1期11-11,18,共2页
本文检测了辽宁地区锡伯族及汉族群体的耳垂基因频率分布。辽宁锡伯族:耳垂显性基因频率A= 0.3564,耳垂隐性基因频率a= 0.6436;辽宁汉族:耳垂显性基因频率A= 0 .3872 ,耳垂隐性基因频率a= 0.6128... 本文检测了辽宁地区锡伯族及汉族群体的耳垂基因频率分布。辽宁锡伯族:耳垂显性基因频率A= 0.3564,耳垂隐性基因频率a= 0.6436;辽宁汉族:耳垂显性基因频率A= 0 .3872 ,耳垂隐性基因频率a= 0.6128。耳垂显性基因频率在辽宁锡伯族男女群体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u= 2.1951 p< 0.05) ;在辽宁汉族男女群体中的分布有极显著性差异(u = 3 .1417 p< 0.01) 。辽宁锡伯族及汉族的耳垂显性基因频率与国内其它民族群体的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相比较。研究结果并不为我国北方民族群体的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由西向东有逐渐降低趋势的提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垂 基因频率 锡伯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ABO、MN、P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的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娇杨 田秀荣 +1 位作者 刘健 周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9年第1期19-20,共2页
对辽宁锡伯族进行了ABO、MN、P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分布的检测。结果表明: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r>q>p(r=0.5364,q=0.2809,p=0.1827);MN血型系统基因频率m<n(m=0.4677,n=0.5324);P血型系统基因频率P1<P2(P1=0.185... 对辽宁锡伯族进行了ABO、MN、P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分布的检测。结果表明: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r>q>p(r=0.5364,q=0.2809,p=0.1827);MN血型系统基因频率m<n(m=0.4677,n=0.5324);P血型系统基因频率P1<P2(P1=0.1853,P2=0.8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群体遗传学 锡伯族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埋植Norplant Ⅰ 型避孕药囊妇女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尹娇杨 孙晓玲 刘权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8年第4期42-43,55,共3页
对29例皮下埋植NorplantⅠ型避孕药囊(芬兰产)已4年的妇女和19例未埋药的正常妇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后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埋药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且有统计学意义(P... 对29例皮下埋植NorplantⅠ型避孕药囊(芬兰产)已4年的妇女和19例未埋药的正常妇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后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埋药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埋药组SCE频率平均值高于对照组SCE频率平均值,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药组细胞微核率平均值虽高于对照组细胞微核率平均值,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应引起对于长期皮下埋植NorplantⅠ型是否存在致突变作用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plantⅠ型 细胞遗传学 皮下埋植避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癌症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尹娇杨 李继承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单核苷酸多态(singI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目前受到高度重视的全新一代遗传标记,将是今后基因组学研究的一大主要工具。DNA修复系统基因在维持基因组功能整体性,修复致癌因素所致的损伤及抗癌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些普通... 单核苷酸多态(singI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目前受到高度重视的全新一代遗传标记,将是今后基因组学研究的一大主要工具。DNA修复系统基因在维持基因组功能整体性,修复致癌因素所致的损伤及抗癌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些普通的及新的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关联已经被验证或正在被验证,本文仅就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癌症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基因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癌症发生风险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特异性成份(Gc)亚型在六个民族中的分布
7
作者 尹娇杨 张贵寅 +1 位作者 于世辉 王晓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结合改良的磺基水杨酸沉淀法(PharmalytepH4.5-5.4)检测了中国六个民族1 021名彼此无关的血清的Gc亚型。哈尔滨汉族、鄂温克族、达翰尔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Gc 1F基因频率分别为0.4...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结合改良的磺基水杨酸沉淀法(PharmalytepH4.5-5.4)检测了中国六个民族1 021名彼此无关的血清的Gc亚型。哈尔滨汉族、鄂温克族、达翰尔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Gc 1F基因频率分别为0.4246、0.4941、0.4479、0.4107、0.4606、0.4503;Gc 1S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2587、0.2936、0.3151、0.2798、0.3370、0.3035;Gc 2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065、0.2064、0.2266、0.3006、0.2022、0.2388。在五个民族中发现了十六名个体携带罕见的Gc等位基因(1A2、1A6、1A7、1A9、1C2、1C3、1C4、1C10、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特异性成份 遗传多态性 人类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红绿色盲率
8
作者 尹娇杨 刘健 +2 位作者 田秀荣 于黎明 苏晓萍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红绿色盲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1988年5月采用俞自萍绘制的《色盲检查图》(1982年第四版,第九次印刷),对沈阳市市郊的锡伯族居民进行了调查。其中男789人,女630人,共计1419人。受检者年龄7—60岁。检查发现男性色盲(弱)40人,色盲率为5... 红绿色盲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1988年5月采用俞自萍绘制的《色盲检查图》(1982年第四版,第九次印刷),对沈阳市市郊的锡伯族居民进行了调查。其中男789人,女630人,共计1419人。受检者年龄7—60岁。检查发现男性色盲(弱)40人,色盲率为5.07%。女性色盲(弱)2人,色盲率为0.32%。男性色盲率平方与女性色盲率之比为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红绿色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组特异性成份(Gc)亚型的分布
9
作者 尹娇杨 张贵寅 白月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6,共2页
组特异性成份(Group-specific component简称Gc)作为人类学研究中一种遗传标记,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已引起一些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结合改良的磺基水杨酸沉淀法检测了辽宁锡伯族的Gc亚型。
关键词 锡伯族 组特异性成份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遗传学课程:人类基因组学一章教学初探
10
作者 尹娇杨 刘健 +1 位作者 祁荣 孙中芙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2期125-125,共1页
近期新版《医学遗传学》教科书,均加入了人类基因组学的教学内容。本文仅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7年制规划教材陈竺主编《医学遗传学》第十四章人类基因组学的教学初探,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人类基因组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特异性成份(Gc)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尹娇杨 张贵寅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CAS 199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组特异性成份(Gc)是一组存在于血清中的生物活性相同、结构相似的α_2球蛋白,自从1959年Hirschfeld首次验证了Gc系统的存在以来。许多学者对Gc的生化性质、生物学功能、遗传特征及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近几年,关于Gc的分子遗传学方... 组特异性成份(Gc)是一组存在于血清中的生物活性相同、结构相似的α_2球蛋白,自从1959年Hirschfeld首次验证了Gc系统的存在以来。许多学者对Gc的生化性质、生物学功能、遗传特征及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近几年,关于Gc的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Gc的遗传变异以及Gc与一些疾病的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又取得很大进展,Gc作为一种重要的血液学遗传多态性标记,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特异胜成份 GC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埋植Norplant^RⅠ型避孕药囊妇女的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率研究
12
作者 尹娇杨 孙晓玲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2期94-95,共2页
对29例皮下埋植Norplant R~Ⅰ型避孕药囊(芬兰产)已四年的妇女和19例正常妇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后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研究结果分析表明:(1)
关键词 皮下埋植 Norplant^R SCE 染色体畸变 微核率 细胞遗传学研究 外周血淋巴细胞 细胞遗传学效应 细胞遗传学检查 有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rplant^R Ⅰ和CLa长期埋植者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对比研究
13
作者 尹娇杨 孙晓玲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对长期皮下埋植NorplantRⅠ型和CLa型避孕药剂的妇女和正常对照组的妇女的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及细胞微核等细胞遗传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NorplantRⅠ型可增加其应用者体内细胞诱变性环境的存在... 对长期皮下埋植NorplantRⅠ型和CLa型避孕药剂的妇女和正常对照组的妇女的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及细胞微核等细胞遗传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NorplantRⅠ型可增加其应用者体内细胞诱变性环境的存在,使其染色体畸变率和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显著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故应引起对长期皮下埋植NorplantRⅠ型长效避孕皮埋药剂是否存在致突变作用问题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CLa型长效避孕皮下埋植药剂未发现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从细胞遗传学角度上看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型 皮下埋植避孕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DNA修复基因XRCC1 Pro206Pro和Gln632Gln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发生风险 被引量:4
14
作者 祁荣 马业罡 +4 位作者 刘峥嵘 刘大为 孙晓玲 孙中芙 尹娇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266-1269,1274,共5页
目的:DNA修复系统基因在维持基因组整体性及预防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碱基切除修复是DNA修复途径之一,主要切除DNA分子的小型损伤。XRCC1蛋白分子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的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探讨了DNA修复基因XRCC1 Pro206Pro与Gln63... 目的:DNA修复系统基因在维持基因组整体性及预防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碱基切除修复是DNA修复途径之一,主要切除DNA分子的小型损伤。XRCC1蛋白分子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的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探讨了DNA修复基因XRCC1 Pro206Pro与Gln632Gln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发生风险。方法:采用PCR-RFLP分型技术,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汉族群体中247例肺癌患者与253例正常对照者的XRCC1 Pro206Pro和Gln632Gln多态/单体型与肺癌易感性及其与吸烟之间的关联。肺癌病例与正常对照者在年龄(±3岁)、性别及民族方面相配对。结果:XRCC1 Pro206Pro(G)变异等位基因携带者与AA野生等位基因纯合子个体相比较,有1.96倍高的肺癌发生风险(ad-justedOR=1.96,95%CI=1.26~3.06,P=0.003)(OR值经吸烟史校正)。对于XRCC1 Gln632Gln单一位点研究,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未观察到基因型与吸烟史之间可能的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两个SNPs之间存在强烈的连锁不平衡(D’=0.807,P=3.1e-115),单体型在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总体分布有极显著性差异(P=2.25e-06)。单体型2(Pro206Pro(A)-Gln632Gln(G)是抗风险性单体型(OR=0.66,95%CI=0.45~0.96,P=0.03),而单体型4(Pro206Pro(G)-Gln632Gln(G)是高风险性单体型(OR=16.09,95%CI=3.89~66.53,P=3.09e-07),这表明了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复杂疾病研究的重要性。结论:XRCC1Pro206Pro等位基因及含其等位基因的单体型可能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基因 XRCC1 遗传多态性 肺癌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群体眼裂方向遗传特征及基因频率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丽 郑瑞 +1 位作者 张庭深 尹娇杨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辽宁锡伯族群体眼裂方向遗传特征及其基因频率。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调查了辽宁沈阳15~18岁锡伯族学生216名(男96,女120)的眼裂方向遗传特征,分析比较两性别之间的基因频率。结果眼裂方向遗传学特征中,水平对斜位为显性性... 目的探讨辽宁锡伯族群体眼裂方向遗传特征及其基因频率。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调查了辽宁沈阳15~18岁锡伯族学生216名(男96,女120)的眼裂方向遗传特征,分析比较两性别之间的基因频率。结果眼裂方向遗传学特征中,水平对斜位为显性性状。辽宁锡伯族眼裂方向显性基因频率为A=0.3368,其中男性显性基因频率A=0.4600,女性显性基因频率A=0.2528。辽宁锡伯族眼裂方向隐性基因频率为a=0.6632,其中男性隐性基因频率a=0.5400,女性隐性基因频率a=0.7472。结论辽宁锡伯族男女性别间眼裂方向遗传特征处中等水平,但显性基因频率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锡伯族 眼裂 基因频率 人体测量学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宁汉族群体DNA修复基因:ERCC2/XPDA35 931C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祁荣 马业罡 +3 位作者 刘大为 孙中芙 郭丽 尹娇杨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10,25,共4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ERCC2/XPDA35 931C及其遗传多态性在保护维持基因组整体性及抗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调查了中国辽宁汉族群体DNA修复基因:ERCC2/XPDA35 931C遗传多态性。结果ERCC2/XPDA35 931C基因型频率:AA...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ERCC2/XPDA35 931C及其遗传多态性在保护维持基因组整体性及抗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调查了中国辽宁汉族群体DNA修复基因:ERCC2/XPDA35 931C遗传多态性。结果ERCC2/XPDA35 931C基因型频率:AA=0.98;AC=0.05;CC=0.00,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77);ERCC2/XPDA35 931C等位基因频率:A=0.98;C=0.02。结论研究结果与前期所报道的其他群体的该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比较,辽宁汉族群体该SNP频率分布与亚洲大多数群体的频率分布特点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基因 ERCC2/XPD A35 931C 遗传多态性 中国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锡伯族及汉族惯用手基因频率的分布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雨虹 葛盛东 +1 位作者 孙中芙 尹娇杨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抽样调查了沈阳市新城子区两个群体锡伯族及汉族惯用手的特征,对惯用手基因频率的分布进行了同民族不同性别间及两个民族之间的X^2检验比较分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项观察(如使用剪刀、投球、使筷、写字等)... 目的抽样调查了沈阳市新城子区两个群体锡伯族及汉族惯用手的特征,对惯用手基因频率的分布进行了同民族不同性别间及两个民族之间的X^2检验比较分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项观察(如使用剪刀、投球、使筷、写字等)综合得出结论。左手灵巧者则为左惯用手(L型),若右手灵巧则为右惯用手(R型)。结果辽宁锡伯族惯用手显性基因频率A=0.8517、隐性基因频率a=0.1483。辽宁汉族惯用手显性基因频率A=0.7895,隐性基因频率a=0.2105。结论辽宁锡伯族、汉族男、女群体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两个民族间惯用手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手 基因频率 锡伯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健 胡颖 +1 位作者 于黎明 尹娇杨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9年第6期110-111,共2页
本文研究了551 例辽宁锡伯族指纹白线出现率6-19 % 。结果表明,白线频率女明显高于男,民族间亦有差异,其中辽宁锡伯族低于新疆锡伯族和辽宁汉族,与辽宁满族相近。
关键词 白线 指纹 锡伯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青少年头面部特征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庭深 富成志 +5 位作者 王文奎 陈乃昌 尹娇杨 金皓 伊东励 小林繁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了解锡伯族青少年头面部的形态特征,为人类学研究提供有关资料。方法 对216 名辽宁锡伯族中学生的头面部指标进行活体观测,数据经SAS软件处理和分析。结果 非测量性特征的出现率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但总体趋势是一致... 目的 了解锡伯族青少年头面部的形态特征,为人类学研究提供有关资料。方法 对216 名辽宁锡伯族中学生的头面部指标进行活体观测,数据经SAS软件处理和分析。结果 非测量性特征的出现率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在测量性指标中,男性的均值都大于女性,但有关指数无性别间的显著差异;按指数分型,狭头型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锡伯族成年人。结论 锡伯族青少年的头面部特征分别与同性别的满族和汉族青少年接近,同属黄种人中的东亚人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锡伯族 青少年 头面部 人类学 满族 汉族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及汉族拇指外翻基因频率的分布 被引量:3
20
作者 葛盛东 孙中芙 尹娇杨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1期36-36,38,共2页
调查了沈阳市市郊两个群体锡伯族及汉族的拇指外翻特征,对拇指外翻基因频率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锡伯族拇指外翻显性基因频率A=0.4791、隐性基因频率a=0.5209。辽宁汉族拇指外翻显性基因频率A=0.8482、隐性基因频率a=0.5158... 调查了沈阳市市郊两个群体锡伯族及汉族的拇指外翻特征,对拇指外翻基因频率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锡伯族拇指外翻显性基因频率A=0.4791、隐性基因频率a=0.5209。辽宁汉族拇指外翻显性基因频率A=0.8482、隐性基因频率a=0.5158。辽宁锡伯族男、女群体隐性基因频率在群体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u=1.275、P>0.05)。辽宁汉族男、女群体隐性基因频率在群体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u=0.7 045、P>0.05)。辽宁汉族男、女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u=0.162、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外翻 基因频率 锡伯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