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二丙酯的绿色合成及其与DMC相平衡数据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振燕 董燕敏 +4 位作者 程琦 潘书刚 赵燕 赵天生 陈兴权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用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丙醇(n-PrOH)酯交换反应合成了碳酸二丙酯(DPC),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物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钾(K2CO3)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常压,反应温... 用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丙醇(n-PrOH)酯交换反应合成了碳酸二丙酯(DPC),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物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钾(K2CO3)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常压,反应温度95℃,n(n-PrOH)∶n(DMC)=3∶1,w(K2CO3)=1%,反应时间5 h,DMC转化率95.9%,DPC产率73.7%。优化条件下的重复实验表明,该反应易于控制,重复性好。测定了常压下DPC和DMC的气液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在常压下DPC和DMC二元物系不形成共沸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正丙醇 酯交换法 碳酸二丙酯 气液相平衡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丙酯的绿色合成及其与DMC相平衡数据测定
2
作者 尹振燕 董燕敏 +2 位作者 程琦 潘书刚 陈兴权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
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丙醇(n-PrOH)为原料,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丙酯(DPC),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温度和时间等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碳酸钾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最佳反应工... 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丙醇(n-PrOH)为原料,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丙酯(DPC),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温度和时间等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碳酸钾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常压、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5h、n(n—PrOH):n(DMC)=3:1和碳酸钾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下,DMC转化率为95.9%,DPC收率为73.7%。常压下DPC-DMC系统的汽液平衡温度和汽液相组成也被测定。常压下DPC和DMC二元物系不形成共沸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正丙醇 酯交换法 碳酸二丙酯 绿色合成 汽液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茂盛 廖允成 +2 位作者 尹振燕 于稀水 吴清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308,共6页
对麦秸翻压还田后隔茬冬小麦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光合速率等衰老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小麦秸秆还田后可显著促进各时期根系的生长并显著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且根系在30cm处土壤中的分布增加;(2)冬小... 对麦秸翻压还田后隔茬冬小麦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光合速率等衰老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小麦秸秆还田后可显著促进各时期根系的生长并显著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且根系在30cm处土壤中的分布增加;(2)冬小麦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以处理Ⅲ(6 000 kg/hm2)的降解速度(18%)最慢,旗叶光合速率在灌浆期和蜡熟期以处理Ⅲ为最高,旗叶丙二醛含量以处理Ⅲ最低,比对照(Ⅰ)低6.78 mmol·g-1FW,丙二醛含量与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秸秆还田对接茬玉米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延缓隔茬冬小麦的衰老并显著提高产量,在黄土高原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以6 000 kg/hm2的小麦秸秆量还田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翻压还田 根系 衰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合成2,6-二氯苯甲醚 被引量:8
4
作者 董燕敏 尹振燕 +2 位作者 程琦 陈兴权 赵天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7-671,共5页
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传统的有毒有害试剂作甲基化试剂,以2,6-二氯苯酚(DCP)为原料,在固体碱与相转移催化剂(PTC)作用下,合成了2,6-二氯苯甲醚(DCA)。考察了PTC种类及用量、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碱性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 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传统的有毒有害试剂作甲基化试剂,以2,6-二氯苯酚(DCP)为原料,在固体碱与相转移催化剂(PTC)作用下,合成了2,6-二氯苯甲醚(DCA)。考察了PTC种类及用量、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碱性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PTC,x(PEG-400)=0.2%,n(DMC)∶n(DCP)∶n(K2CO3)=0.1∶0.05∶0.003,温度150℃,时间5h,在该条件下,DCA的收率为87.3%,DCP的转化率为100%。优化条件下的重复实验表明,该反应易于控制,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2 6-二氯苯酚 2 6-二氯苯甲醚 相转移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藜芦醛的绿色合成研究
5
作者 潘书刚 董燕敏 +2 位作者 程琦 尹振燕 陈兴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开发一种绿色合成邻藜芦醛(oV)的工艺。[方法]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作为甲基化试剂,以邻位香兰素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合成邻藜芦醛,研究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K2CO3作为催化剂时,oV... [目的]开发一种绿色合成邻藜芦醛(oV)的工艺。[方法]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作为甲基化试剂,以邻位香兰素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合成邻藜芦醛,研究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K2CO3作为催化剂时,oV的选择性和产率最高,分别为78.1%和58.4%。当邻位香兰素和DMC的摩尔比在1.0∶1.3时,邻位香兰素的转化率最大。反应11 h时,oV产率和选择性达到78%和95%。oV的产率和DMC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150℃时,分别为83%和100%。催化剂最佳用量是K2CO3/邻位香兰素的摩尔比为0.02。[结论]制备oV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邻位香兰素和DMC的摩尔比为1.0∶1.3,反应时间11 h,反应温度为150℃,K2CO3用量与邻位香兰素摩尔比值为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邻位香兰素 邻藜芦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低气味增强尼龙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国庆 尹振燕 +3 位作者 李秀娟 刘其鹏 孔小华 姚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8-51,共4页
制备了阻燃低气味的增强尼龙。分析了玻纤加入、尼龙类型和尼龙处理方式对尼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阻燃剂种类和用量对玻纤增强尼龙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除味剂种类和用量对玻纤增强尼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纤增强PA66具有较... 制备了阻燃低气味的增强尼龙。分析了玻纤加入、尼龙类型和尼龙处理方式对尼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阻燃剂种类和用量对玻纤增强尼龙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除味剂种类和用量对玻纤增强尼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纤增强PA66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PA66经烘烤后所得玻纤增强PA66的刚性较高,而PA66不经烘烤所得玻纤增强PA66的韧性较高;红磷对玻纤增强的PA66阻燃效果好,且不对其力学性能产生影响;随着红磷阻燃母粒用量的增加,玻纤增强PA66的阻燃性能先变好后变差,在红磷用量为21份时达到最佳;凹凸棒石和红磷对玻纤增强PA66有优异的协同阻燃作用,当凹凸棒石用量为在4份时,达到最佳。SW-120和尼龙塑料除味剂同时使用,对玻纤增强PA66的气味有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 玻纤 增强 阻燃 气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凹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国庆 尹振燕 +3 位作者 王丽 赵彦军 李秀娟 姚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硅酸钠为主要原料,用硫酸调节pH,通过液相沉淀法在凹土单晶表面原位生成纳米粒状二氧化硅,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凹土复合粉体。利用XRD、TEM、TG-DTG、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方法对复合粉体进行表征。XRD表明,二氧化硅以非晶态的形式包覆在... 以硅酸钠为主要原料,用硫酸调节pH,通过液相沉淀法在凹土单晶表面原位生成纳米粒状二氧化硅,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凹土复合粉体。利用XRD、TEM、TG-DTG、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方法对复合粉体进行表征。XRD表明,二氧化硅以非晶态的形式包覆在凹土表面,防止了凹土的团聚。TEM照片显示,包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减小,粒度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土 比表面 吸附-脱附曲线 孔径分布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国庆 尹振燕 +2 位作者 彭艳菲 李秀娟 姚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135,142,共4页
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凹凸棒石表面原位生成纳米SiO2,制备SiO2/凹凸棒石纳米复合粉体。利用FTIR,TG-DTG,TEM,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它为补强剂,采用机械共混法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进行填充,制备... 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凹凸棒石表面原位生成纳米SiO2,制备SiO2/凹凸棒石纳米复合粉体。利用FTIR,TG-DTG,TEM,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它为补强剂,采用机械共混法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进行填充,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纳米AT/MVQ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凹凸棒石表面存在无晶型的SiO2粒子的同时,凹凸棒石分散体之间也存在SiO2的聚集体,粒径大约在6~8nm,复合材料应用在硅橡胶中具有补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比表面 吸附-脱附曲线 孔径分布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丁苯胶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国庆 李秀娟 +1 位作者 尹振燕 姚超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以凹凸棒土(AT)和丁苯胶乳(SBR)为原料,通过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氯化钠、乙醇等絮凝,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凹凸棒土/丁苯胶乳复合材料。研究了各种添加剂对凹凸棒土和丁苯胶乳混合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 以凹凸棒土(AT)和丁苯胶乳(SBR)为原料,通过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氯化钠、乙醇等絮凝,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凹凸棒土/丁苯胶乳复合材料。研究了各种添加剂对凹凸棒土和丁苯胶乳混合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添加剂类型、用量对凹凸棒土/丁苯胶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混合液最佳絮凝条件。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混合液絮凝效果最好,同时凹凸棒土经硅烷偶联剂KH590改性后有利于提高凹凸棒土在丁苯胶乳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复合材料中的结合橡胶量,从而提高凹凸棒土/丁苯胶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凹凸棒土 复合材料 丁苯胶乳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丙烯抗应力发白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国庆 尹振燕 +2 位作者 张庆杰 陆希峰 姚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75,共4页
采用应力发白试验机为表征分析方法,探讨了聚丙烯(PP)种类、填料种类、增韧剂种类和用量、颜色、成核剂、相容剂和聚乙烯(PE)等的加入对改性聚丙烯抗应力发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均聚PP、高目数成核能力强填料、较大量合适增韧剂... 采用应力发白试验机为表征分析方法,探讨了聚丙烯(PP)种类、填料种类、增韧剂种类和用量、颜色、成核剂、相容剂和聚乙烯(PE)等的加入对改性聚丙烯抗应力发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均聚PP、高目数成核能力强填料、较大量合适增韧剂、遮盖力强色粉和PE都能大幅度降低改性聚丙烯的应力发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聚丙烯 成核剂 抗应力发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应力发白性能机理及测试分析现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雅莉 邵静 +2 位作者 冯涛 尹振燕 张国庆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12期12-13,55,共3页
介绍了塑料应力发白现象的性能机理,影响应力发白程度的因素及其对塑料性能的影响。同时概括了应力发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领域现存的问题和拟采用的解决方法,提出了应力发白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关键词 应力发白 银纹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凹土产业发展水平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国庆 商春锋 +3 位作者 张雅莉 李秀娟 彭艳菲 尹振燕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7期16-18,共3页
概述了凹土的性质和用途,分析了我国凹土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给出了有效发展凹土产业的措施。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凹土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发展,向世界展示... 概述了凹土的性质和用途,分析了我国凹土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给出了有效发展凹土产业的措施。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凹土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水平。实施体制创新,推动凹土产业管理体制向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科技创新 科学发展观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消解方式对糕点制品中铝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国庆 文衍秋 +2 位作者 张雅莉 李秀娟 尹振燕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探讨糕点制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首先对样品消解体系进行了优化,对国标GB/T 5009.182-2003中样品处理方法做了改进,确定样品的最佳消化方式。研究了温度、pH值、显色时间、显色剂量对糕点中铝测定显色的影响,铝含量和吸光度之间的线性... 探讨糕点制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首先对样品消解体系进行了优化,对国标GB/T 5009.182-2003中样品处理方法做了改进,确定样品的最佳消化方式。研究了温度、pH值、显色时间、显色剂量对糕点中铝测定显色的影响,铝含量和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这种方法不仅方便、快捷、操作安全、对环境污染小、可以同时消解十几个样品,而且有满意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制食品 消解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有机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商春锋 张雅莉 +3 位作者 张国庆 李秀娟 秦晓楠 尹振燕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15期9-11,共3页
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有机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二氧化钛及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以及其他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有机表面改性方法及常用改性剂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当前在纳米材料有机表面改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将来... 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有机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二氧化钛及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以及其他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有机表面改性方法及常用改性剂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当前在纳米材料有机表面改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表面修饰 有机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凹凸棒石粘土有机表面修饰的研究现状
15
作者 张国庆 孙小婉 +1 位作者 邵晶 尹振燕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3年第1期1-4,11,共5页
凹凸棒石是具有纤维状晶体结构的天然粘土矿物,属于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晶体结构和特殊性能,使得凹凸棒石粘土作为优异的补强材料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复合材料。为了提高凹凸棒石粘土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是... 凹凸棒石是具有纤维状晶体结构的天然粘土矿物,属于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晶体结构和特殊性能,使得凹凸棒石粘土作为优异的补强材料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复合材料。为了提高凹凸棒石粘土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是很必要的。本文综述了纳米凹凸棒石粘土有机表面修饰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领域现存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分析了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粘土 纳米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IT-SOFC阴极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16
作者 张雅莉 文衍秋 +2 位作者 张国庆 李秀娟 尹振燕 《山东化工》 CAS 2012年第6期23-27,共5页
以La(NO3)3.6H2O、Ni(NO3)2.6H2O和Co(NO3)2.6H2O为原料,尿素为燃料,采用凝胶低温燃烧技术合成La2Ni0.7Co0.3O4粉体,利用各种分析方法粉体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适当提高尿素在凝胶中的含量,燃烧后得到的粉体晶粒尺寸显著减小,... 以La(NO3)3.6H2O、Ni(NO3)2.6H2O和Co(NO3)2.6H2O为原料,尿素为燃料,采用凝胶低温燃烧技术合成La2Ni0.7Co0.3O4粉体,利用各种分析方法粉体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适当提高尿素在凝胶中的含量,燃烧后得到的粉体晶粒尺寸显著减小,未经燃烧的粉体中除含有La2Ni0.7Co0.3O4外,还有La2O3、CoO、La2CO5等杂质相。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着锻烧温度的提高,La2Ni0.7Co0.3O4粉体的粒径有所增大,且远小于在相同锻烧条件下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的La2Ni0.7Co0.3O4。采用低温燃烧法能够合成具有单一相结构的La2Ni0.7Co0.3O4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 阴极材料La2Nio.7Co0.3O4 低温燃烧合成(L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油的研究
17
作者 尹振燕 胡轩 +3 位作者 付涛 赵之玉 徐志刚 郝京诚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年第4期174-176,共3页
通过合成类基础油以及添加剂的筛选及性能考察,确定了最优基础油与添加剂的组成,以及配比比例,研制成合成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油产品。该机油倾点较低、黏度指数高、闪点高、防锈防腐、抗乳化和抗泡性能好,且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我们的... 通过合成类基础油以及添加剂的筛选及性能考察,确定了最优基础油与添加剂的组成,以及配比比例,研制成合成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油产品。该机油倾点较低、黏度指数高、闪点高、防锈防腐、抗乳化和抗泡性能好,且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我们的机油产品目前已经在多台大型螺杆压缩机中获得应用,取代美国GD压缩机专用油AEON9000SP,使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型螺杆空气压缩机油 基础油 添加剂 粘度指数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