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00a、AFP-L3和NLR在接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惠东 庄文行 余国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176-2180,共5页
目的探究微RNA-200a(miR-200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 目的探究微RNA-200a(miR-200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另按2∶1随机抽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miR-200a、AFP-L3、NLR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miR-200a、AFP-L3和NLR水平差异。并对研究组随访(随访至2023年6月止),根据其生存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5)和预后良好组(n=65),对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miR-200a、AFP-L3和NLR水平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0a、AFP-L3和NLR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的血清miR-200a相对表达水平为1.73±0.12,低于对照组(4.88±0.32),AFP-L3和NLR水平分别为(18.33±3.35)%、2.44±0.54,均高于对照组[(3.66±1.12)%、1.55±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性别患者血清miR-200a、AFP-L3和NL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Ⅳ期、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肝硬化患者中血清miR-200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TNM分期Ⅲ期、高分化、肿瘤直径<5 cm、无肝硬化患者,而TNM分期Ⅳ期、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肝硬化患者中血清AFP-L3和NLR水平均显著高于TNM分期Ⅲ期、高分化、肿瘤直径<5 cm、无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miR-200a为1.35±0.21,低于预后良好组(1.99±0.36),AFP-L3和NLR水平分别为(24.21±2.98)%、3.23±0.54,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4.26±3.11)%、1.89±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00a、AFP-L3和NLR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其AUC值分别为0.796、0.791、0.798,联合应用预测其预后不良的AUC值为0.815,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miR-200a、AFP-L3和NLR水平在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中异常表达,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200a、AFP-L3和NLR水平对肝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各指标联合应用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可作为预后的预测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200a 甲胎蛋白异质体3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预后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2
作者 庄文行 罗鹏飞 +3 位作者 陈晓明 邵培坚 张良明 李伟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834-834,共1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先行子宫动脉造影后,以碘油平阳霉素乳剂(LPE)及明胶海绵为栓塞剂,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子宫...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先行子宫动脉造影后,以碘油平阳霉素乳剂(LPE)及明胶海绵为栓塞剂,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均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随访1~6个月时总的症状改善率90.9%(30/33),其中月经完全恢复正常占90%(27/30),下腹部、腰腿胀痛消失占83.3%(20/24),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消矢占71.4%(5/7),贫血症状改善100%(5/5),栓塞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9.2%,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8.8%。结论:TUAE是一项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经导管 子宫动脉栓塞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泽健 庄文行 +9 位作者 李伟科 许荣德 胡宝山 李勇 张明辉 栾建华 黄翠娟 邵培坚 陆骊工 陈晓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43-2545,共3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比较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TOCE+PEI)疗法与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TOCE+MCT)疗法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0例肝癌患者随机接受TOCE+PEI(对照组)或TOCE+MCT(研究组)治...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比较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TOCE+PEI)疗法与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TOCE+MCT)疗法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0例肝癌患者随机接受TOCE+PEI(对照组)或TOCE+MCT(研究组)治疗,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治疗后进行随访,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入组35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可评价患者例数分别为31例和34例。治疗后研究组AF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6%vs51.7%,P=0.034)。研究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0.3%和77.4%,对照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52.9%,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7和0.039)。两组均耐受性良好,毒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OCE+MCT疗法治疗肝癌疗效好,耐受性好,可以成为肝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肝动脉碘油栓塞 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初步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晓明 杜娟 +4 位作者 左约维 胡小平 庄文行 罗鹏飞 洪淡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资料与方法  2 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TUAE治疗 ,2 5例均伴有继发性痛经 ,其中 2 1例伴月经增多 ,12例伴轻到中度贫血。 2 5例中弥漫型腺肌病 10例 ,局灶型腺肌病 15例 ,其...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资料与方法  2 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TUAE治疗 ,2 5例均伴有继发性痛经 ,其中 2 1例伴月经增多 ,12例伴轻到中度贫血。 2 5例中弥漫型腺肌病 10例 ,局灶型腺肌病 15例 ,其中 4例尚合并子宫肌瘤。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导管两侧子宫动脉注射超液态碘油 平阳霉素乳剂 (LPE)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其中碘油用量 6~ 10ml(平均 8ml) ,平阳霉素用量 8mg,明胶海绵 0 .5~ 1.5块(6 .0cm× 3.0cm× 0 .3cm/块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超过半年 ,痛经缓解有效率达 96 .0 % (其中痛经消失占80 .0 % ) ,月经改善有效率达 10 0 % (其中月经恢复正常者占 76 .2 % )。 12例贫血患者栓塞后 3~ 6个月血红蛋白浓度均得到显著升高或恢复正常 ;栓塞后 6个月B超复查子宫体积平均缩小 4 4 .1% ,2 1个局限性病灶体积平均缩小5 8.2 %。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治疗 子宫腺肌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激光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泽健 许荣德 +5 位作者 李伟科 庄文行 陆骊工 邵培坚 陈晓明 罗鹏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66-1868,共3页
目的以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TOCE+PEI)疗法为对照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激光消融(TOCE+ILT)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TOCE+IL... 目的以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TOCE+PEI)疗法为对照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激光消融(TOCE+ILT)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TOCE+ILT和TOCE+PEI治疗,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为止,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和随访。结果120例患者中完成2年随访者105例,其中研究组54例,对照组51例,研究组完全坏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8%vs73.9%,X2=4.405,P=0.036);研究组AF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8%vs56.1%,X2=4.592,P=0.032);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6%和88.2%,无统计学差异,2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60.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4.477,P=0.034)。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1周研究组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95.90±56.06U/Lvs116.31±45.27U/L,t=2.04,P=0.043)。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栓塞后综合征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OCE+ILT疗法治疗肝癌疗效好,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激光消融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对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晓明 杜娟 +4 位作者 左约维 胡小平 庄文行 罗鹏飞 洪淡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12-81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TUAE)对卵巢功能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影响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10 1例子宫肌瘤与 2 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 (LPE)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通过栓塞后月经观察、卵巢内...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TUAE)对卵巢功能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影响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10 1例子宫肌瘤与 2 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 (LPE)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通过栓塞后月经观察、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MR检查、经前诊刮及栓塞后全子宫切除标本病理研究 ,了解栓塞后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的改变。结果 月经观察无闭经发生 ,经前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 (P >0 .0 5 )。MR检查正常子宫肌层未见缺血改变 ,切除标本病理观察正常子宫肌组织亦未见坏死发生。结论 TUAE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卵巢功能 影响 子宫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泽健 邵培坚 +3 位作者 李伟科 许荣德 庄文行 罗鹏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79-781,共3页
目的 评价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左锁骨下动脉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 2 5例胰腺癌患者为介入治疗组 ,同期接受全身化疗的 2 8例胰腺癌患者为全身化疗组 ,两组均给予健择 +5 ... 目的 评价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左锁骨下动脉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 2 5例胰腺癌患者为介入治疗组 ,同期接受全身化疗的 2 8例胰腺癌患者为全身化疗组 ,两组均给予健择 +5 氟尿嘧啶方案 ,比较两组临床受益反应、肿瘤大小变化、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介入治疗组和全身化疗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 5 2 .0 %和 2 1.4 %(P <0 .0 5 ) ;总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16 .0 %和 10 .7% (P >0 .0 5 ) ;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8.1个月和 6 .8个月 (P >0 .0 5 ) ,半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79.4 %和 5 2 .3% (P <0 .0 5 ) ;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35 .7%和31.5 % (P >0 .0 5 )。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 ,无Ⅲ度以上的血液学、胃肠道及肝肾功能的毒副反应。结论 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受益率和短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导管-药盒系统 灌注化疗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无效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华 周泽健 +1 位作者 庄文行 伍婧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7-468,共2页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应用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经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疗效不佳或出现不可耐受反应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50~100 mg次/,2次/d共使用3 d,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应用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经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疗效不佳或出现不可耐受反应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50~100 mg次/,2次/d共使用3 d,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癌痛患者疼痛评分在3 d内可控制在3分以下。腹痛、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未见增加。结论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癌痛患者中使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阿片类药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后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泽健 许荣德 +3 位作者 李伟科 庄文行 邵培坚 罗鹏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6-1827,共2页
目的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后疼痛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芬太尼透皮贴剂组41例,硫酸吗啡控释片组35例。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25-50μg/h,72h更换;硫酸吗啡控释片初始剂量30mg,q12h。两组均根椐... 目的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后疼痛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芬太尼透皮贴剂组41例,硫酸吗啡控释片组35例。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25-50μg/h,72h更换;硫酸吗啡控释片初始剂量30mg,q12h。两组均根椐疼痛缓释情况调整剂量,直到疼痛缓解为轻度。出现暴发痛时给予即释吗啡片10mg口服。治疗2周后,以视觉模拟量表法评价疗效,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2%与88.6%(χ2=0.019,P>0.05)。常见的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其中芬太尼透皮贴剂组便秘发生率低于硫酸吗啡控释片组(χ2=13.20,P<0.05),其他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少,更适合肝癌栓塞化疗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 硫酸吗啡控释片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非肝动脉营养血供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培坚 周泽健 +3 位作者 李伟科 许荣德 庄文行 罗鹏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8期33-34,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产生、来源与肿瘤位置,肝动脉闭塞与否的关糸,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随机对疑产生非肝动脉营养血供60例肝癌(肝总动脉段闭塞18例,肝固有动脉段闭塞26例,肝动脉正常16例),在肝动脉化疗栓...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产生、来源与肿瘤位置,肝动脉闭塞与否的关糸,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随机对疑产生非肝动脉营养血供60例肝癌(肝总动脉段闭塞18例,肝固有动脉段闭塞26例,肝动脉正常16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时常规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选择膈动脉、肾动脉、肋间动脉、内乳动脉造影。对确定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化疗栓塞。结果共发现26例,28支非肝动脉营养血供,其中膈动脉11例,异位右膈动脉6例,肋间动脉4例,内乳动脉3例,肾上腺动脉2例,网膜动脉动2例。对已确定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化疗栓塞后,全部病例病灶内碘药沉积好,AFP下降。结论肿瘤侵犯包膜,粘连或累及邻近组织是产生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基础。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来源与肿瘤位置关系密切,与肝动脉闭塞与否无关。对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选择性化疗栓塞可使癌灶获得较好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供 栓塞 膈动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溶栓治疗急性外周动脉闭塞(附22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泽健 罗鹏飞 +7 位作者 邵培坚 陈晓明 郑伟华 李伟科 李勇 许荣德 庄文行 张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外周动脉闭塞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43.8岁。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动脉闭塞,病变涉及动脉24段;病程时间2~480小时(平均122.5小时);病变长度3~65cm(平均30.5cm... 目的探讨急性外周动脉闭塞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43.8岁。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动脉闭塞,病变涉及动脉24段;病程时间2~480小时(平均122.5小时);病变长度3~65cm(平均30.5cm)。22例均行血管内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50~300万单位(平均127万单位),2例尚行经皮穿血管内成形术(PTA)治疗。结果溶栓治疗后,18例血管复通,4例溶栓失败;复通率为81.8%(18/22),包括完全复通8例(44.4%,8/18)和部分复通10例(55.6%,10/18)。行PTA治疗的2例,狭窄血管直径分别由0.2cm扩为0.5cm和由0.2cm扩为0.4cm。18例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溶栓是急性外周动脉闭塞首选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结合PT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证 影响因素 血管内溶栓 治疗 急性外周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Sphere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猛 许荣德 +5 位作者 胡宝山 陈晓明 李伟科 周泽健 庄文行 麦启聪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观察HepaSphere载药栓塞微球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5年6月-2017年7月使用DEB-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8例。通过CT或MR比较患者近期肿瘤局部反应,通过相关... 目的观察HepaSphere载药栓塞微球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5年6月-2017年7月使用DEB-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8例。通过CT或MR比较患者近期肿瘤局部反应,通过相关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观察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功能改变等。结果 TACE术后肝功能表现为一过性改变;术后并发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对症支持处理后均可缓解;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2天。根据mRECIST标准,1月客观缓解率(CR+PR)为81.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6.6%;3月客观缓解率(CR+PR)为75.9%,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3.1%;6月客观缓解率(CR+PR)为65.5%,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7.9%;一年生存率为93.1%。结论使用DEB-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洗脱微球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HepaSphere微球 DC BE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科护士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知信行现状的调查研究
13
作者 黄敏清 庄文行 +2 位作者 王影 邱丽欢 王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657-661,共5页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对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7月21日至2021年8月31日对广东省3所三甲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共218名肿瘤科护士进...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对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7月21日至2021年8月31日对广东省3所三甲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共218名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医院性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和CINV知信行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结果肿瘤科护士对CINV知信行得分结果显示:工作年限与护士CINV知识得分有关,是否接受CINV相关教育与护士CINV知识及行为得分有关,年龄、职称与护士CINV态度得分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科护士对CINV的知识得分为(7.75±3.11)分,态度得分为(34.40±4.07)分,行为得分为(36.11±8.73)分。结论护士对CINV的知识和实践水平有待提高,鼓励和促进护士使用国际指南指导CINV评估和护理实践,为构建科学的CINV课程和实践培训体系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护士 知信行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骨肉瘤介入性综合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邵培坚 周泽健 +3 位作者 李伟科 许荣德 庄文行 罗鹏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 分析介入性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肢体骨肉瘤的效果。方法 对 5 5例经病理证实的肢体骨肉瘤给予 3个阶段性的治疗 :(1)经动脉局部灌注及全身化疗 2个疗程。 (2 )动脉内局部小剂量灌注同时放疗。 (3)全身化疗 6个疗程。所有病例随访 12... 目的 分析介入性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肢体骨肉瘤的效果。方法 对 5 5例经病理证实的肢体骨肉瘤给予 3个阶段性的治疗 :(1)经动脉局部灌注及全身化疗 2个疗程。 (2 )动脉内局部小剂量灌注同时放疗。 (3)全身化疗 6个疗程。所有病例随访 12~ 2 10个月。按完成治疗阶段分A、B、C3组 ;A组完成全部 3个阶段的治疗 ,B组完成第 1、2阶段的治疗 ,C组仅完成第 1阶段的治疗。回顾分析 3组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累计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A、B两组总的局部控制率为86 36 % ,局部复发率为 13 6 4 %。 1、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A组 10 0 0 0 %、71 4 3%、5 3 19% ,B组 81 2 5 %、6 2 5 %、6 2 5 % ;C组 1年生存率为 2 7 2 7% ,第 2年全部死亡。 3个组的中位生存期 (含带瘤 )为 :A组 6 2 2 3个月、B组 2 0 5 7个月、C组 8 2 5个月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A组与B组比较 :χ2 =2 8 5 8,P <0 0 0 0 1;A组与C组比较 :χ2 =5 3 95 ,P <0 0 0 0 1;B组与C组比较 :χ2 =16 39,P <0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疗 肢体骨肉瘤 介入性 生存率 局部控制率 肿瘤 远期疗效分析 阶段性 显著性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后3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5年以上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周泽健 罗鹏飞 +7 位作者 邵培坚 陈晓明 张良明 李伟科 李勇 许荣德 庄文行 张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 1988年 5月至1996年 4月 ,对 6 6 0例肝癌行动脉碘油药物乳剂栓塞化疗 (LP TACE) ,其中 6 3例尚行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治疗 (PEI)。 6 6 0例中 ,96例获病理确诊。临床分期为临...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 1988年 5月至1996年 4月 ,对 6 6 0例肝癌行动脉碘油药物乳剂栓塞化疗 (LP TACE) ,其中 6 3例尚行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治疗 (PEI)。 6 6 0例中 ,96例获病理确诊。临床分期为临床Ⅱ期 5 4 3例 ,Ⅲ期 117例 ;肿瘤分型为单结节型 171例 ,多结节型 6 7例 ,巨块型 388例 ,弥漫型 34例 ;肿瘤瘤径≤ 10cm者 2 5 6例 ,>10cm者4 0 4例 ;动脉造影为富血型 5 38例 ,乏血型 12 2例 ;甲胎蛋白 (AFP) <2 0 μg/L者 4 73例 ,>2 0 μg/L者187例 ;肝功能A级 4 30例、B级 16 4例、C级 6 6例。 6 6 0例共行LP TACE 176 5次 (平均 2 7次 ) ,其中6 3例共行PEI 16 5次 (平均 2 6次 )。介入治疗后生存 5年以上者 38例 ,其中 8例获得病理证实。 6 6 0例均进行随访 ,失访者按失访日期作为死亡时间统计。着重就生存 5年以上 38例的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肝癌生存 5年以上 ,其中生存超过 7年 14例 ,超过 10年 6例 (2例至今分别已生存了13年 6个月、13年 3个月 ) ;5、7、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5 8% (38/ 6 6 0 )、2 1% (14 / 6 6 0 )、0 9% (6 / 6 6 0 )。38例中 ,临床分期均为Ⅱ期 ;肿瘤分型为单结节型 2 0例 ,多结节型 8例 ,巨块型 10例 ,弥漫型 0例 ;肿瘤瘤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中晚期肝癌 肝肿瘤
原文传递
经股颈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泽健 李冲 +7 位作者 罗鹏飞 邵培坚 张良明 李伟科 李勇 许荣德 庄文行 张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26-72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股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对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2 0例病人 ,男13例、女 7例 ,年龄 36~ 6 5岁、平均 5 0岁 ,均经临床检查 (包括鼻咽镜检 )、血清学检查 (VCA IgA)和影像学检查 (CT、MR)临床确诊为复发性鼻咽癌 ,并... 目的 探讨经股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对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2 0例病人 ,男13例、女 7例 ,年龄 36~ 6 5岁、平均 5 0岁 ,均经临床检查 (包括鼻咽镜检 )、血清学检查 (VCA IgA)和影像学检查 (CT、MR)临床确诊为复发性鼻咽癌 ,并行经股颈外动脉灌注化疗 ,主要用药 :阿霉素 (ADM)或表柔比星 (EADM)、顺铂 (DDP)或卡铂 (CBP)、平阳霉素 (PYM)和 5 氟尿嘧啶 (5 Fu)。结果 主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实体瘤测量标准和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 :2 0例中 ,完全缓解(CR) 8例 (40 % ) ,部分缓解 (PR) 7例 (35 % )、无变化 (NC) 5例 (2 5 % )、进展 0例 ,总有效率 (CR +PR)75 %。 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90 % (18/ 2 0 )、5 0 % (10 / 2 0 )。未见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 经股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应为复发性鼻咽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鼻咽癌 经股颈外动脉灌注 药物疗法 治疗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与激光消融术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荣德 周泽健 +4 位作者 邵培坚 罗鹏飞 李伟科 栾建华 庄文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A组 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ACE) ,使用药物为吡柔比星 (THP) 5 0mg +丝裂霉素 (MMC)10mg +卡铂 (CBP) 30 0mg+超化碘油。 3~ 5次疗程后 ,全部...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A组 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ACE) ,使用药物为吡柔比星 (THP) 5 0mg +丝裂霉素 (MMC)10mg +卡铂 (CBP) 30 0mg+超化碘油。 3~ 5次疗程后 ,全部病人在CT引导下行激光消融术。与B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仅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使用药物也为THP5 0mg +MMC10mg +CBP30 0mg+超化碘油 ,行 3~ 8个疗程。治疗后复查二组患者的CT、甲胎蛋白 (AFP)值及肝功能。结果 A组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 85 4 %。 32例AFP值升高的患者 ,2 8例下降 ,3例不变 ,1例上升。治疗后第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81 5 %。B组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 4 1 6 % ,2 8例AFP值升高患者中 ,下降 12例 ,不变 5例 ,上升 11例。治疗后第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6 8 4 %、39 4 %。两组肿瘤完全坏死率、AFP值的下降情况及第 1、2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其相应P值皆为0 0 0 1)。结论 TACE联合激光消融术能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是 1种值得推广的肝癌治疗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激光消融术 联合 治疗 原发性肝癌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杜娟 左约维 +7 位作者 陈晓明 胡小平 李勇 陆骊工 胡宝山 庄文行 罗鹏飞 洪淡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诊断与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8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子宫动脉走行、分布、血供程度、肌瘤表现和特点等。结果198例均为富血型,按子宫动脉供血范围或比例...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诊断与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8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子宫动脉走行、分布、血供程度、肌瘤表现和特点等。结果198例均为富血型,按子宫动脉供血范围或比例不同可分为一侧供血为主型(591%)、双侧对称供血型(328%)及单纯一侧供血型(81%)。子宫动脉卵巢支或(和)卵巢动脉显影96例,占485%。肌瘤的典型表现是动脉早期子宫动脉分支在肌瘤表面呈弧形分布的粗大的外层血管网和动脉晚期外层血管网分出的细小分支伸入肌瘤内形成内层血管网。结论内外层血管网表现是鉴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重要征象;子宫肌瘤的DSA表现对子宫肌瘤的栓塞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 血管造影 供血 血管网 临床意义 诊断 结论 指导意义 比例
原文传递
经导管沙培林免疫栓塞治疗肝癌的初步临床观察
19
作者 陈晓明 庄文行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1],然而,TACE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反复TACE甚至可以加重或导致肝硬变,因而远期疗效同样受到影响[2]。为了减轻TACE对肝功能损害...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1],然而,TACE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反复TACE甚至可以加重或导致肝硬变,因而远期疗效同样受到影响[2]。为了减轻TACE对肝功能损害的副作用,我们采用沙培林碘油乳剂行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了初步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沙培林 栓塞治疗
原文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单纯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的回顾性比较 被引量:32
20
作者 王一焯 苟庆 +3 位作者 许荣德 庄文行 李伟科 周泽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5-859,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接受TACE和TAE治疗的20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TACE组106例,TAE组96例。在... 目的比较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接受TACE和TAE治疗的20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TACE组106例,TAE组96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TACE组行化疗栓塞(洛铂+吡柔比星+碘化油),TAE组行单纯栓塞(Embosphere微球),观察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肝脏目标病灶最长径总和的平均值、甲胎蛋白(AFP)及肝脏Child-Pugh分级,术后6个月肿瘤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血管介入次数。结果 TACE和TAE治疗前后目标病灶的变化及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但TAE组DCR优于TACE组(P=0.01),且介入次数明显小于TACE组(P〈0.01)。结论 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不劣于TACE,而且有效减少了介入栓塞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栓塞 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