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修饰电极的研究——Ⅷ.1,10-菲咯啉存在时钴离子在ssDNA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痕量钴的检测 被引量:8
1
作者 庞代文 陆琪 +1 位作者 赵元弟 张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4-528,共5页
发现在过量1,10-菲咯啉存在时,Co^(3+/2+)在单链DNA(ssDNA)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显著增强.采用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Co^(3+/2+)/1,10-菲咯啉体系与ssDNA的相互作用,并利用Co^(3+/2+)在1,10-菲咯啉存在时在ssDNA修饰金电极上... 发现在过量1,10-菲咯啉存在时,Co^(3+/2+)在单链DNA(ssDNA)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显著增强.采用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Co^(3+/2+)/1,10-菲咯啉体系与ssDNA的相互作用,并利用Co^(3+/2+)在1,10-菲咯啉存在时在ssDNA修饰金电极上的高灵敏电化学响应对痕量钴离子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饰电极 菲咯啉 钻离子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传感技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18
2
作者 庞代文 颜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9-395,共7页
对最近几年报道的比较有特色的光学、压电、电化学等基因 ( DNA)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介绍 ,并就目前基因传感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
关键词 DNA 基因传感技术 基因检测 光学基因传感器 压电基因传感器 电化学基因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嘧达莫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热力学特征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颜承农 上官云凤 +4 位作者 童金强 刘义 庞代文 潘祖亭 屈松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双嘧达莫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荧光猝灭光谱行为 ,得出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和基本热力学参数。
关键词 双嘧达莫 牛血清白蛋白 热力学 荧光光谱法 结合反应 高血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粒标记基因探针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4
作者 庞代文 《黄金科学技术》 2004年第4期3-3,共1页
关键词 纳米微粒标记基因探针 制备 基因检测 DNA探针 自组装 金标探针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饰电极的研究(ⅠΧ)——DNA探针在金基底上的固定、表征及其表面分子杂交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元弟 庞代文 +2 位作者 张敏 程介克 戴鸿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4-748,共5页
采用巯基化合物自组装 /共价键合反应的逐层固定方法将双链 DNA固定到金表面得到 DNA修饰电极 ,并对该电极表面进行了电化学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研究了电极表面固定化 DNA的表面分子杂交 .
关键词 基因芯片 DNA修饰电极 DNA探针 金电极 表面分子杂交 电化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中药饮片中的微量铜 被引量:23
6
作者 严拯宇 庞代文 +1 位作者 邵秀芬 胡育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运用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质测定中药饮片中的微量铜。方法:将硫化锌包被的硒化镉核壳量子点(CdSe/ZnSQDs)表面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修饰。利用QDsBSA作为发光探针,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Cu2+能使其发生荧光猝灭从而... 目的:运用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质测定中药饮片中的微量铜。方法:将硫化锌包被的硒化镉核壳量子点(CdSe/ZnSQDs)表面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修饰。利用QDsBSA作为发光探针,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Cu2+能使其发生荧光猝灭从而测定铜的含量。结果:Cu2+浓度在6.0×10-4~6.0×10-3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检测限为1.0×10-4μg/mL,加样回收率为93.6%~108.0%。结论:此方法适用于中药饮片中的微量铜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荧光猝灭 牛血清白蛋白 含量测定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物的电化学研究——Ⅰ.一种Fe(Ⅲ)Schiff碱配合物的基本电化学性质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元弟 庞代文 +5 位作者 王宗礼 程介克 乐芝凤 冯长建 沈昊宇 张香才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研究了一种自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氧和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种Schiff碱配合物能与氧发生相互作用而具有吸氧功能,并对氧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同时还发现dsDNA能与此种Schiff碱配合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Fe(Ⅱ)S... 研究了一种自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氧和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种Schiff碱配合物能与氧发生相互作用而具有吸氧功能,并对氧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同时还发现dsDNA能与此种Schiff碱配合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Fe(Ⅱ)Schiff碱配合物更易与dsDNA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配合物 抗肿瘤药物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良冬 李雁 +1 位作者 袁宏银 庞代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1-656,共6页
量子点是指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玻尔半径的半导体纳米晶粒。量子点发射荧光的可调节性强,通过改变粒子半径的大小可获得从紫外到近红外范围内任意点的光谱,且Stokes位移大。其荧光强度高而稳定,单一量子点表现出的荧光亮度和持续时间... 量子点是指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玻尔半径的半导体纳米晶粒。量子点发射荧光的可调节性强,通过改变粒子半径的大小可获得从紫外到近红外范围内任意点的光谱,且Stokes位移大。其荧光强度高而稳定,单一量子点表现出的荧光亮度和持续时间是普通有机荧光染料的10~20倍。被适当外壳包裹修饰的量子点在短时间内,对细胞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以及迁移等生理活动无影响。随着光学标记技术和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许多传统、常规的生物医学方法在微观上直接、实时研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临床肿瘤疾病早期诊断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量子点的发明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将其作为特异性标记物应用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皮肤基底细胞癌、肝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的示踪和靶向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细胞组织等有形载体显示特定的肿瘤标志物或分子相互作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开发这种高灵敏标记技术用于血清或其他体液成分中肿瘤分子的标记与成像,提高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肿瘤 分子靶向研究 肿瘤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展及其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国珍 陈祖刚 +2 位作者 李丹 刘扬 庞代文 《烟草科技》 EI CAS 2001年第11期15-17,共3页
对国内外近红外光谱的发展现状、分析技术特点、分析仪器、近红外光谱中常使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及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 ,认为近红外光谱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无污染、样品无需... 对国内外近红外光谱的发展现状、分析技术特点、分析仪器、近红外光谱中常使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及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 ,认为近红外光谱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无污染、样品无需处理、适合在线分析等独特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仪器 化学计量学 烟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及其在神经递质分离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勇 陈洪 +2 位作者 庞代文 王宗礼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7-569,共3页
自20世纪90年代初Manz等[1]提出"微型全化学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Chemical Analysis System, μ-TAS)概念以来, 分析技术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一直是分析科学发展的主导趋势. 其中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研究已取... 自20世纪90年代初Manz等[1]提出"微型全化学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Chemical Analysis System, μ-TAS)概念以来, 分析技术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一直是分析科学发展的主导趋势. 其中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研究已取得突出进展, 在生物、临床、医药、工业和环境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2]. 与传统毛细管电泳技术相比, 芯片毛细管电泳具有样品用量更少, 分离速度更快的特点, 但对检测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化学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易于微型化等优点, 因此将电化学检测应用于芯片毛细管电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献报道采用喷溅在芯片管道末端镀上铂膜[3]或金膜[4]作为工作电极, 或利用光刻蚀法制作Cr/Au带状固定电极实现双电极电化学检测[5]. Wang等[6]则将碳膜电极贴在陶瓷片上置于芯片尾端作为工作电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微电极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 可简便更换电极或根据需要选用各种微电极及修饰电极,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适用性广. 采用碳纤维微盘电极和铂微盘电极在几十秒内分离检测了多巴胺、 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 多巴胺检测限达到5.5×10-7 mol/L, 比固定电极获得的最好结果[4]降低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 微盘电极 神经递质 分离 多巴胺 5-羟色胺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11
作者 张蓉颖 庞代文 蔡汝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210-1217,共8页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对阐述一些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致癌物的作用机理 ,而且对进一步指导人工核酸酶的合成及 DNA高级结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评述了近年来不同结构类型的 DNA靶向分子与 DNA相互...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对阐述一些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致癌物的作用机理 ,而且对进一步指导人工核酸酶的合成及 DNA高级结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评述了近年来不同结构类型的 DNA靶向分子与 DNA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DNA靶向分子 相互作用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安培测定鼠单个交感神经细胞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深 庞代文 +4 位作者 王宗礼 程介克 李之望 樊友珍 胡宏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2-756,共5页
用自组装的毛细管电泳微电极安培检测系统,分析了鼠的单个交感神经细胞。大白鼠经麻醉、微解剖及酶解分离出新鲜的单个交感神经细胞。采用全细胞进样,用异丙肾上腺素 作内标。测定了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检测... 用自组装的毛细管电泳微电极安培检测系统,分析了鼠的单个交感神经细胞。大白鼠经麻醉、微解剖及酶解分离出新鲜的单个交感神经细胞。采用全细胞进样,用异丙肾上腺素 作内标。测定了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检测限分别达 57 amol和 59 amol。八个活细胞分析结果,每个细胞平均含去甲肾上腺素 455 amol及肾上腺素 65 a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儿茶酚胺 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电极时空分辨监测单个PC12细胞多巴胺量子释放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卫华 张丽瑶 +3 位作者 程伟 庞代文 王宗礼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5-427,共3页
Carbon fiber nanoelectrodes(200-300 nm) were firstly used to amperometricaly monitor the dopamine release from single PC12 cells with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especially more higher spatial resolution than those obtain... Carbon fiber nanoelectrodes(200-300 nm) were firstly used to amperometricaly monitor the dopamine release from single PC12 cells with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especially more higher spatial resolution than those obtained by using microelectrodes. When the nanoelectrode was in a distance 1 μm above the PC12 cell, only one peak signal corresponding to a single vesicle exocytotic event was detected caused from the stimulation with 1 mmol/L nicotin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exocytosis was also detected by placing the electrode onto the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cell body, the results have demostrat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opamine in cells is not uniform and the time for stimulating secretion is very different. Nanoelectrodes electrochemical method can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for observ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retion from single cells 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纳米电极 时空分辨监测 单细胞 PC12细胞 多巴胺 量子释放 神经细胞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低噪音碳纤维纳米电极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卫华 庞代文 +1 位作者 王宗礼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61-1563,共3页
A new and facil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low noise carbon fiber nanoelectrodes. The carbon fiber was flame fused sealed in a tip of the glass capillary. The carbon fiber microelectrodes were m... A new and facil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low noise carbon fiber nanoelectrodes. The carbon fiber was flame fused sealed in a tip of the glass capillary. The carbon fiber microelectrodes were made by cutting the protruding carbon fiber to a desired length, and the carbon fiber nanoelectrodes were achieved by etching the protruding carbon on the flame to form a nanometer scale tip. The tip of carbon fiber nanoelectrodes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the range from 100 to 300 nm. Thus no epoxy wax was involved in the carbon fiber sealed in glass capillary procedure. The carbon fiber nanoelectrodes were inspec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s and the glass/fiber interface are very smooth. Thus the noise caused by the glass/fiber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caused by fabricates conventionally. The electrod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CV and FSCV measurements of the ferricyanide and 5 Hydroxytryptamine(5 HT) neurotransmit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fiber nanoelectrodes have a very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and high sensitivity. This experiments offers a new and facile metho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arbon fiber nanoelectrodes with very high sensitivity and low no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熔融密封 火焰蚀刻 碳纤维纳米电极 5-羟色胺 快速循环伏安 测定 制备 噪音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组织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汉巧 欧阳静萍 +4 位作者 余峰 黄卫华 李银萍 吴珂 庞代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05-306,311,共3页
目的 :探索脂肪组织提取物 (PLA)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能性 ,为PLA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及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大鼠的PLA细胞为实验对象 ,利用 β 巯基乙醇 (β BME)、丁酸酯羟基茴香醚 (BHA)等作为分化诱导因... 目的 :探索脂肪组织提取物 (PLA)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能性 ,为PLA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及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大鼠的PLA细胞为实验对象 ,利用 β 巯基乙醇 (β BME)、丁酸酯羟基茴香醚 (BHA)等作为分化诱导因子 ,对各阶段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诱导培养 2h后 ,大多数存活的细胞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 ,分化培养基诱导 5h后 ,从简单的双极细胞到复杂的多极细胞均有出现 ,并可见部分神经元样细胞拉成网状 ,大多数存活细胞表现为NSE染色阳性。结论 :PLA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提示PLA细胞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成体多能干细胞在神经科学领域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干细胞 神经元样 研究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L-Cys-CdS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戴美玲 严拯宇 +3 位作者 庞代文 邵秀芬 曲萍 赵静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03-1507,共5页
报道了功能性L-Cys-CdS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不同Cys/Cd^2+/S比例等条件因素对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的影响,并以该纳米粒子为荧光探针,初步探讨了锌离子与对它的荧光增敏作用,结果表明在1~15μmol... 报道了功能性L-Cys-CdS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不同Cys/Cd^2+/S比例等条件因素对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的影响,并以该纳米粒子为荧光探针,初步探讨了锌离子与对它的荧光增敏作用,结果表明在1~15μmol·L^-1测定区间内锌离子呈现出良好的线性(r^2=0.9964).检测限为0.3μmol·L^-1。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望将该纳米荧光探针用于生物基质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L-半胱氨酸 纳米粒子 荧光增敏 锌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硫化锌纳米荧光探针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严拯宇 庞代文 +3 位作者 邵秀芬 戴美玲 彭博 胡育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研究L-半胱氨酸包裹的ZnS纳米荧光探针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建立DNA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通过考察溶液pH值、缓冲液用量及粒子浓度等影响因素,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利用在pH值近中性时DNA对纳米荧光探针具有猝灭作用的特性,采用... 目的:研究L-半胱氨酸包裹的ZnS纳米荧光探针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建立DNA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通过考察溶液pH值、缓冲液用量及粒子浓度等影响因素,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利用在pH值近中性时DNA对纳米荧光探针具有猝灭作用的特性,采用荧光光谱法进行研究.结果:当DNA浓度为20~600 μg/L时,荧光强度与DN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32 μg/L.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DNA与L-半胱氨酸-ZnS纳米粒子存在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纳米粒子 荧光探针 DNA 硫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表面活性剂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发琼 曾百肇 庞代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8,共7页
用循环伏安、紫外 -可见光谱和交流阻抗等方法 ,以电活性小分子亚甲基蓝 (MB)为探针 ,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与DNA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 ,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可通过疏水和静电作用与固定在电极表面的DNA分子结合 ,改变... 用循环伏安、紫外 -可见光谱和交流阻抗等方法 ,以电活性小分子亚甲基蓝 (MB)为探针 ,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与DNA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 ,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可通过疏水和静电作用与固定在电极表面的DNA分子结合 ,改变电极表面DNA的状态 ,进而影响电活性小分子的电化学行为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DNA之间以静电排斥为主 ,也有部分疏水性结合 ,它使MB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减小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MB的电化学响应有增敏作用 ,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溴代十八烷基吡啶表现出抑制效应 ,它们与DNA间既有疏水性作用 ,也有静电吸引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DNA的结合较弱 ,其主要是通过改变溶液的性质 (如粘度、极性和介电常数等 )影响DNA的构象 ,从而导致MB电化学参数的微弱变化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DNA 表面活性剂 亚甲基蓝 金电极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勇 陈洪 +2 位作者 庞代文 王宗礼 程介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3,共5页
研制了一种新颖的集成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此装置基于柱末安培检测法 ,将检测池集成在芯片上 ,以自制的 30 μm Pt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 ,在几十秒钟内实现了多巴胺、5
关键词 集成芯片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系统 安培检测 神经递质 分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物的电化学研究(Ⅱ)道诺霉素在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济文 张敏 +1 位作者 张蓉颖 庞代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道诺霉素 ( DNM)在石墨粉末微电极和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测定微量 DNM的方法 ,DNM浓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5mol/L之间其微分脉冲伏安 ( DPV... 研究了道诺霉素 ( DNM)在石墨粉末微电极和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测定微量 DNM的方法 ,DNM浓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5mol/L之间其微分脉冲伏安 ( DPV)峰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5 .0× 1 0 - 8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模拟样品中的 DNM,回收率在 94%~ 1 0 8%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电化学研究 道诺霉素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 分析 标准加入法 尿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