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路径驱动与情境因素调节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影倩 庞明礼 陆帅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205,共12页
培养城市居民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对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沙市7个样本行政单元(区、县)20个社区1028份实地调研的居民数据,构建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机理模型,探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发生机制和行为转... 培养城市居民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对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沙市7个样本行政单元(区、县)20个社区1028份实地调研的居民数据,构建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机理模型,探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发生机制和行为转化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从影响机制来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自主性驱动和习惯性驱动双路径驱动的行为过程,且习惯性驱动起主导作用,自主性驱动存在“态度→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主观规范→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以及“感知行为控制→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三条作用路径。从情境变量的调节效用来看,人口统计特征、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对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向行为转化、习惯向行为转化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生活垃圾分类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因素 行为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政策的执行风险识别及规避: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3
2
作者 庞明礼 刘春芳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2,共10页
模糊政策是单一制大国公共治理的常态选项,目的在留给执行者自由裁量权,便于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但执行者对政策文本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到其行为的风险程度。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解释模糊政策执行的风险级差,解构执行者基于损失厌恶... 模糊政策是单一制大国公共治理的常态选项,目的在留给执行者自由裁量权,便于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但执行者对政策文本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到其行为的风险程度。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解释模糊政策执行的风险级差,解构执行者基于损失厌恶和跨期损益对执行风险的识别机理,探寻有助于政策目标实现的助推机制。研究表明,模糊政策执行的风险级差与其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密切相关,政策执行者基于损失厌恶会选择低风险的执行模式,这就需要以优化选择体系为导向的"助推"来明晰政策目标的关键信息,平衡政策激励的强度与范围,提高政策绩效评价的开放程度,提供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政策 政策执行 风险级差 行为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问责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双外部性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2
3
作者 庞明礼 薛金刚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8,共7页
行政问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一直受到较大关注,但是却仍然存在着局限性。表现为行政问责是基于治理对象和权力边界的双外部性的问责。治理对象的外部性难以有效确定被问责对象,造成问责不精准的问题;权力边界的外部性难以有效规范问责者... 行政问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一直受到较大关注,但是却仍然存在着局限性。表现为行政问责是基于治理对象和权力边界的双外部性的问责。治理对象的外部性难以有效确定被问责对象,造成问责不精准的问题;权力边界的外部性难以有效规范问责者的行为,导致有问题不问责的现象。这种双外部性限制了行政问责的效度,不能够起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规范行政行为的作用。研究表明,克服双外部性带来的这些局限,需要分清问责主次,合理配置共同责任的问责;推行权力清单制以明晰政府的具体职责权限;细化问责文本,约束问责者行为;吸纳公众参与,回应社会质疑。这些对双外部性的矫正可以促进依法行政,构建责任政府,更好地发挥行政问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 行政问责 责任政府 回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官员表态话语及其行为匹配——一个初步研究框架 被引量:10
4
作者 庞明礼 徐干 王晓曼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7,共8页
官员表态话语作为展现政治倾向的方式,是一种常见但被忽略的学术议题。尝试厘清地方官员表态话语体系建构逻辑,并对照其表态话语与行为的匹配性。研究发现,向上表态是单一制国家地方官员权力遵从的必然方向,针对制度弹性的强弱可以选择... 官员表态话语作为展现政治倾向的方式,是一种常见但被忽略的学术议题。尝试厘清地方官员表态话语体系建构逻辑,并对照其表态话语与行为的匹配性。研究发现,向上表态是单一制国家地方官员权力遵从的必然方向,针对制度弹性的强弱可以选择贯彻执行型、发展协调型、竞争表功型等三种表态形式,地方官员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会选择完全匹配、阳奉阴违、部分匹配等不同的行为匹配方式。因此,可以从合理把握公共政策刚性与弹性的度、提升公共政策科学化水平、细化官员表态话语的语义解读、动态掌握官员表态之后的行为轨迹、实现“有责可问”向“有责必问”的转变等方面提升其言行匹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态话语 地方官员 表态行为 制度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庞明礼 张东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已经在全国23个省区进行了尝试,但仍未出台完整、系统的指导性政策,对于其整体制度设计的研究则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只有以改革的设计原则为指引,以改革的制度框架为支撑,以改革的制度内容为内涵,以改革的各项配套措...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已经在全国23个省区进行了尝试,但仍未出台完整、系统的指导性政策,对于其整体制度设计的研究则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只有以改革的设计原则为指引,以改革的制度框架为支撑,以改革的制度内容为内涵,以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为保障,才能够确保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健康有序地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效,才能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力推进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体制改革 制度设计 原则 分类 配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县扩权”体制改革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庞明礼 徐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30,共13页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原动力下,我国诸多省份相继出台政策推行"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赋予县级政府地市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减少行政层级,成为探索"省直管县(市)体制"的又一路径和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各地...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原动力下,我国诸多省份相继出台政策推行"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赋予县级政府地市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减少行政层级,成为探索"省直管县(市)体制"的又一路径和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各地政策文本中关于时间进程、改革目标、改革原则、改革內容、扩权方式与类型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等内容可以发现.由于"示范效应''的存在,各地在改革目标、改革原则、改革内容和扩权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共性。只有部分省份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有省情特征的改革举措,说明此项改革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县扩权 省直管县 体制改革 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一个政策过程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43
7
作者 庞明礼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7,F0002,共10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一系列政策过程转化为了治理效能,彰显出巨大优越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治理效能是若干个政策绩效的综合反映和整体呈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一系列政策过程转化为了治理效能,彰显出巨大优越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治理效能是若干个政策绩效的综合反映和整体呈现,因而可以从政策过程的分析视角研究国家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研究表明,理解中国的国家治理不能脱离中国语境,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长期人治(德治)传统基础上建构法治国家、"有事好商量"的人文环境、隐忍守法的朴实民风等,在此前提下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的决策机制、高位推动的执行机制、层级节制的监督机制等在内的国家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政策科学化水平,强化对职权法定的认识,勇于担当,注重绩效,明确问责与容错的边界,提高问责的精准度,从而让国家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地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效能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管县”的悖论与“省管县”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庞明礼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19,共4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管县"体制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其各种弊端,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省管县"模式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不少地方开始试行。本文在对"市管县"体制的悖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管县"体制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其各种弊端,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省管县"模式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不少地方开始试行。本文在对"市管县"体制的悖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省管县"的现实和理论可行性以及可能衍生的问题,从而为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理清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管县 省管县 行政体制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视野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模式选择与度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庞明礼 张东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93,共8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社会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同时也是社会建设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化和展开。现阶段,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呈现出非均等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全国性的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省域之间等宏...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社会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同时也是社会建设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化和展开。现阶段,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呈现出非均等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全国性的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省域之间等宏观层面上的不均等。与此同时,省内地区间这一中观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样呈现出不均等的状况,且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与省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的财政能力差异、省以下的转移支付体系等因素有着较高的相关度。实现省域内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层面,基于此目的,必须探索出适合于省域实际省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从而因地制宜地实现省域内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视野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模式选择 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抓共管”的绩效偏差及其变通策略——基于W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庞明礼 于珂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齐抓共管"意指将分散在不同层级政府和同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政策资源充分整合,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某些复杂的政策问题,化解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矛盾。对于多主体参与、多因素叠加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言,"齐抓共管&... "齐抓共管"意指将分散在不同层级政府和同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政策资源充分整合,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某些复杂的政策问题,化解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矛盾。对于多主体参与、多因素叠加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言,"齐抓共管"理应成为实现政策目标、产生预期绩效的有效方式。然而,在关键行动者缺失、注意力资源配置不足、避责心理、政策工具选择的路径依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政策执行者倾向于变通政策目标,进而导致政策绩效偏差。因此,要以精细化治理为导向,通过优化政策方案、改进注意力分配机制、发挥政绩共容体的激励效应、创新治理工具等措施让"齐抓共管"更加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理 齐抓共管 公共政策 绩效 垃圾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层运作中的督查机制:惯性、悖论与合理限度 被引量:20
11
作者 庞明礼 陈念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5,共8页
督查是科层组织自上而下推动政策执行的控制工具,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组织行动的一致性,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但科层运作具有督查范围不断泛化、督查力度不断强化与督查过程不断虚化的潜在惯性,导致组织成本攀升、运... 督查是科层组织自上而下推动政策执行的控制工具,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组织行动的一致性,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但科层运作具有督查范围不断泛化、督查力度不断强化与督查过程不断虚化的潜在惯性,导致组织成本攀升、运行僵化迟缓,加剧基层负担,引发痕迹主义、形式主义现象,弱化组织效能。因此,督查并非推动政策落实的万能灵药,不应成为组织控制工具箱的单选项或首选项,而应作为兜底工具或配套工具合理使用。要大幅缩减督查事项的范围限度,提高督查的精确性;合理优化督查方式的适用限度,提高督查的有效性;科学界定督查结果的使用限度,提高督查的震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查机制 基层负担 科层制 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编不用”与“编外用工”何以共生?——基于县乡权责关系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15
12
作者 庞明礼 于珂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2,共10页
"有编不用"是公共部门中拥有正式编制的人员少于核定编制数量,"编外用工"是公共部门通过人事代理、合同制等方式招聘无编制工作人员,二者看似相互矛盾,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却共存共生。政策模糊、选择性放权策略以... "有编不用"是公共部门中拥有正式编制的人员少于核定编制数量,"编外用工"是公共部门通过人事代理、合同制等方式招聘无编制工作人员,二者看似相互矛盾,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却共存共生。政策模糊、选择性放权策略以及承接能力不足加剧了基层政府业已存在的有限权力与无限责任之间的矛盾,县级政府的选人权与乡镇政府的用人权分隔了本应一体化的人员管理权限,导致基层政府"有编难用""空编待用",进而"编外用工"。因此,要从县乡权责关系和基层治理效能的视角进行解释,实现行政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编不用 编外用工 权责关系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竞争研究述评 被引量:18
13
作者 庞明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42,共8页
随着中央对地方分权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利益主体的地位日益强化,由此而引起的竞争问题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成为热门话题。目前,这一研究主要涉及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缘起、影响要素以及地方政府竞争的效应。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梳理... 随着中央对地方分权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利益主体的地位日益强化,由此而引起的竞争问题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成为热门话题。目前,这一研究主要涉及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缘起、影响要素以及地方政府竞争的效应。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梳理,并试图探寻其发展历程、缺憾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竞争理论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读书无用论”与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庞明礼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创业、劳动力转移的逐渐发展,"新读书无用论"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问卷调查和面访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新读书无用论"的两个指标因素显著影响了...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创业、劳动力转移的逐渐发展,"新读书无用论"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问卷调查和面访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新读书无用论"的两个指标因素显著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两者存在相关性。因此,要促进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积极完善对大学生的招考录用和就业指导政策,切实落实创业扶持和宏观调控政策,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读书无用论” 大学生 教育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针何以穿千线:城管执法的注意力分配策略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庞明礼 陈念平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78,共9页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是科层制组织的工作任务分配方式,也是基层行政组织面临的普遍困境。面对多层级多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基层政府如何能实现“一针穿千线”呢?通过对武汉市B区基层城管的注意力稀缺现象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发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是科层制组织的工作任务分配方式,也是基层行政组织面临的普遍困境。面对多层级多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基层政府如何能实现“一针穿千线”呢?通过对武汉市B区基层城管的注意力稀缺现象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发现,科层制组织结构中隐含了基层注意力分配的内在矛盾,基层城管部门通过专业分工、程序化以及技术引入等“引线”工具使剩余事务条理化,实现注意力扩容;通过注意力的框定机制、纠偏机制、激励机制、动员机制等“穿针”工具使管理过程理性化,实现注意力聚焦。这些工具的组合可能存在效率悖论,具有耗散注意力资源的潜在风险。应建立一种包容基层探索、鼓励多方参与、适应具体情境的运行机制,将开放性、灵活性原则适度融入基层行政组织中,破解“一针千线”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层制 注意力分配 城管执法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主导财政事权划分的悖论与化解:一个激励相容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明礼 薛金刚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共8页
单向主导财政事权划分的模式保证了上级意志的体现,但是忽略了作为委托方的民众变量,出现了财政事权划分的维护中央权威与激发地方积极性、财力集中与责任下移、单向主导决策与地方信息优势、等级分明与权力差等、民生导向与晋升激励等... 单向主导财政事权划分的模式保证了上级意志的体现,但是忽略了作为委托方的民众变量,出现了财政事权划分的维护中央权威与激发地方积极性、财力集中与责任下移、单向主导决策与地方信息优势、等级分明与权力差等、民生导向与晋升激励等五大悖论,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当地居民的公共需求。因此,需要在事权划分中加入民众这一变量,通过公共服务事责、规范转移支付、明确共同事权主体责任、加强纵向协商、地方考核民主化等措施建构起以中央、地方、当地居民为主体的三方激励相容制度,化解单向主导财政事权划分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事权 支出责任 委托代理 激励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竞争方式的演进:一个基于FDI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庞明礼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70,共8页
地方政府竞争经历了从税收竞争、公共产品供给竞争、制度竞争的过程。税收优惠并非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对FDI产生显然的吸引力,而更多地成为一种保健因素;这样,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然而,本文检验发现,... 地方政府竞争经历了从税收竞争、公共产品供给竞争、制度竞争的过程。税收优惠并非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对FDI产生显然的吸引力,而更多地成为一种保健因素;这样,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然而,本文检验发现,各地区吸引FDI的数量与基础设施水平呈正相关,而与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卫生服务水平、教育服务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环境质量水平几乎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变量。这表明,地方政府为了吸引FDI,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而忽视其他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进入19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制度创新来提供激励机制,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获取竞争优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FDI税收竞争 公共产品 制度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省直管县”改革问题的理性反思 被引量:25
18
作者 庞明礼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0-44,共5页
通过对"省直管县"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理性反思可以发现,"省直管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它不仅受激励因素推动还要受约束条件的限制,因此不能过于看"恶"地... 通过对"省直管县"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理性反思可以发现,"省直管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它不仅受激励因素推动还要受约束条件的限制,因此不能过于看"恶"地级市而纵容县级政府的"要权"冲动,我们在改革方案及其实施路径的选择上应更加谨慎,以确保这项改革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强县扩权 公共服务 行政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的积聚与演变——一个政策过程分析视角 被引量:5
19
作者 庞明礼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5-71,共7页
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是转型社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政策过程的分析视角,探讨了在社会问题向政策问题转化、政策议程建立、政策功能整合、群体决策、公共政策的风险性与可逆性、打开重大政策过程的封闭回路、决策失误问... 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是转型社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政策过程的分析视角,探讨了在社会问题向政策问题转化、政策议程建立、政策功能整合、群体决策、公共政策的风险性与可逆性、打开重大政策过程的封闭回路、决策失误问责机制的激发迟滞等过程中存在社会稳定风险。对此,我们必须要有系统、全面、战略性的思维,高度重视公共决策过程,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弥合公众的心理落差,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社会稳定 风险 政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挤压与行动者策略--关于城管执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庞明礼 陈念平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5,共13页
过去10年的城管执法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呈现了城市街头空间一幅生动的行动者策略互动场景,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行为机制与深层原因,展现了“空间矛盾——行动者策略——策略效应——秩序建构”的研究脉络。综合... 过去10年的城管执法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呈现了城市街头空间一幅生动的行动者策略互动场景,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行为机制与深层原因,展现了“空间矛盾——行动者策略——策略效应——秩序建构”的研究脉络。综合来看,城管执法行为体现了空间维度的多层次性。从微观情景来看,街头官僚使用信息权力形成执法行为差序格局,与被执法者之间博弈演进,通过试错空间形成场域转换的默契互动,以执法吸纳政治、模糊性治理等策略平衡议题争议性;从中观情景来看,城管摊贩冲突发生在过渡型边界与灰色空间;从宏观情景来看,城管执法行为的空间矛盾本质上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空间挤压 城管执法 行动者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