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气、液两相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康文翠 李瑛 +5 位作者 关克明 崔建军 陈康林 赵莉 龙雄云 武天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针对功图量油误差大,通过对CMS油气分离器改进,应用科里奥利质量计量技术,研制了适合三叠系油田油井计量的气、液两相计量装置,油气混合物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后,被分离成气相和液相两种状态,气相可通过气体流量计进行计量,液相由质量流... 针对功图量油误差大,通过对CMS油气分离器改进,应用科里奥利质量计量技术,研制了适合三叠系油田油井计量的气、液两相计量装置,油气混合物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后,被分离成气相和液相两种状态,气相可通过气体流量计进行计量,液相由质量流量计进行计量,解决了气、液两相计量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计量 技术研究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分离器技术的应用及效益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关克明 金昱俊 +4 位作者 毛志高 崔建军 康文翠 李瑛 陈康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6期58-60,共3页
介绍了一种HXS型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现场应用情况。该种类型的分离器采用了流型自动调整装置、污水抑制装置等高效分离元件。通过优化设备内部结构、流场动态调整,使油气水达到高效分离的目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类型三相... 介绍了一种HXS型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现场应用情况。该种类型的分离器采用了流型自动调整装置、污水抑制装置等高效分离元件。通过优化设备内部结构、流场动态调整,使油气水达到高效分离的目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类型三相分离器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故障率相对较低,打破了传统的沉降罐溢流脱水模式,为采油三厂简化地面工艺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分离器 沉降罐 工作原理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三相分离器运行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莉 崔建军 +5 位作者 关克明 龙雄云 康文翠 陈康林 武天纳 冯军科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三相分离器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着净化油的含水以及污水含油、含机杂、含铁的高低。而深度水处理一直是生产中的一个难题,所以就必须提高三相分离器的运行效果,改善出水指标,减轻下游水处理负荷。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实际处理量、定期维护... 三相分离器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着净化油的含水以及污水含油、含机杂、含铁的高低。而深度水处理一直是生产中的一个难题,所以就必须提高三相分离器的运行效果,改善出水指标,减轻下游水处理负荷。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实际处理量、定期维护、运行温度以及进液平稳程度对三相分离器运行效果的影响,三相分离器的实际处理量(在处理能力范围之内)增加,三相分离器的运行效果会小幅变差,但仍然能满足预期的处理指标;三相分离器定期清理后,出口指标明显改善;三相分离器的合理运行温度在50~55℃的温度区间内,在这个温度区间提高温度,会使出口指标提高;平稳进液可以保证三相分离器的处理效果。现场试验为现场提高HXS型三相分离器运行效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分离器 运行效果 运行温度 维护 处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阳油田地面工艺系统硫化氢防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崔建军 金昱骏 +5 位作者 毛志高 李瑛 康文翠 关克明 陈康林 李鸿范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6期66-68,共3页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硫化氢气体的存在,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须认真分析硫化氢对人身及设备的危害,查找受硫化氢影响的生产环节,进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此外,通过对含硫化氢油气井的大规模普查以及油田生...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硫化氢气体的存在,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须认真分析硫化氢对人身及设备的危害,查找受硫化氢影响的生产环节,进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此外,通过对含硫化氢油气井的大规模普查以及油田生产中各个环节、节点的分析,研究硫化氢对地面工艺系统的危害和腐蚀机理,制定适合油田使用的硫化氢检测技术和方法,并对整个油田工艺系统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硫化氢防治技术试验和推广。争取将硫化氢对油田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工艺系统 硫化氢 检测技术 工艺改造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软启动技术在采油三厂注水系统上的应用
5
作者 李瑛 毛志高 +3 位作者 崔建军 康文翠 关克明 陈康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5期91-93,共3页
油田注水系统电动机大多是大功率电动机,启动时对电网冲击大,常常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该区块生产的波动。常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制约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为此,在注水系统上改进原有启动方式,应用软启动技术,解决了注水系统存在的问... 油田注水系统电动机大多是大功率电动机,启动时对电网冲击大,常常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该区块生产的波动。常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制约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为此,在注水系统上改进原有启动方式,应用软启动技术,解决了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启动 注水 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二联合站锅炉蒸汽冷凝水回收工艺改造
6
作者 刘向伟 康文翠 +2 位作者 李俊成 彭建平 杜宁波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5期90-91,共2页
长庆靖二联合站锅炉蒸汽冷凝水回收时,回水温度较高,大量蒸汽冷凝水无法回收,站内蒸汽锅炉处于满负荷状态运行,随着所需的热负荷的增大,供热能力明显不足。根据热平衡原理,通过更新闲置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措施对该联合站锅炉冷凝水回... 长庆靖二联合站锅炉蒸汽冷凝水回收时,回水温度较高,大量蒸汽冷凝水无法回收,站内蒸汽锅炉处于满负荷状态运行,随着所需的热负荷的增大,供热能力明显不足。根据热平衡原理,通过更新闲置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措施对该联合站锅炉冷凝水回收工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锅炉上水温度平均上升了40℃,日耗水量下降90m3,节约水费和回注电费约10.59万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改造 冷凝水 蒸汽锅炉 长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色敏传感-可见/近红外光谱的霉变小麦菌落数定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康文翠 林颢 +4 位作者 左敏 王卓 段雅娴 陈全胜 林金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9-1574,共6页
提出了以纳米色敏传感器捕获挥发气体为中间介质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霉菌感染小麦的新方法。以霉菌感染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储藏不同的时间;通过纳米化处理过的色敏传感作为中间介质捕获小麦霉变后产生的特征挥发气体,... 提出了以纳米色敏传感器捕获挥发气体为中间介质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霉菌感染小麦的新方法。以霉菌感染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储藏不同的时间;通过纳米化处理过的色敏传感作为中间介质捕获小麦霉变后产生的特征挥发气体,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分析挥发气体与纳米色敏传感结合前后的可见和近红外区域光谱变化特征,结合多变量分析模型预测小麦的霉菌菌落数。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目标菌种,分别接种至无菌小麦以培养出不同带菌量的小麦样本,分别储藏3~9 d。根据前期的预实验,采用对特征霉变挥发气体敏感的色敏材料(8-(4-硝基苯基)-4,4-二氟硼二吡咯甲烷(NO2BDP)和8-(4-硝基苯基)-4,4-二氟-6-溴硼二吡咯甲烷(NO2BrBDP))组成的纳米传感器捕获特征挥发气体。采用无皂乳化法合成纳米级微球聚苯乙烯-丙烯酸处理色敏材料,提高色敏传感器捕获特征挥发气体的能力,以纳米化前后的NO2BDP和NO2BrBDP四种色敏材料构建传感器阵列。采集不同带菌量的小麦样本的可见/近红外光谱,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对光谱信息进行变量筛选,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总数分别建立灰绿曲霉和白曲霉菌落总数的定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以纳米化NO2BDP和NO2BrBDP组成的传感器阵列为中介采集的带菌小麦的特征光谱波段建立的联合区间-无信息变量消除法偏最小二乘模型(Si-UVE-PLS)效果最佳,此时预测集的交叉验证平方根(RMSECV)为0.4444 lgcfu,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p为0.9811。采用2个纳米化和2个非纳米材料组成的色敏传感阵列结合联合区间-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模型(Si-GA-PLS)检测白曲霉菌落总数取得最佳检测结果,RMSECV为0.4349 lgcfu,Rp为0.9772。表明通过可见/近红外光谱与纳米色敏传感器技术结合的方法,能够良好的完成对挥发性气体的定量检测研究,实现霉变小麦的品质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纳米化色敏传感器 多变量分析 小麦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与多变量分析方法的不同储藏期大米挥发特征气味的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康文翠 林颢 满忠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101,共8页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两个品种的大米(苏软香型米和武育粳米)在陈化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载荷因子分析不同储藏时间大米特征挥发气体,其中对不同储藏时间的苏软香型...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两个品种的大米(苏软香型米和武育粳米)在陈化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载荷因子分析不同储藏时间大米特征挥发气体,其中对不同储藏时间的苏软香型米的贡献率较大的挥发性物质有壬醛,2-甲基丁醛,正己醛,2-戊基呋喃,而区分不同储藏时间的武育粳米的标志性物质有1-辛烯-3醇,正己醛,18-冠醚-6,丙酮,15-冠醚-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挥发气体之间相关性普遍较小。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线性判别法(LDA)对两个品种不同储藏期大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主成分数为6时,不同储藏期大米均被100%识别。此外,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对两个品种不同储藏时间大米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0个批次的大米可以被分为苏软香型新米,苏软香型陈米和武育粳米三大类,这较好的验证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储藏时间 GC—MS 多变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被引量:8
9
作者 康文翠 《学周刊(中旬)》 2015年第3期202-202,共1页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教师应该在进行低年级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数学 学习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文翠 史小倩 《文理导航》 2019年第3期83-84,共2页
时间管理能力是一种掌控时间、提高效率的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培养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首先简要研究了小学生时间管理的三... 时间管理能力是一种掌控时间、提高效率的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培养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首先简要研究了小学生时间管理的三个倾向与四个阶段,进而对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旨在通过研究与分析,探究出更好的时间管理方法,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理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管理能力 小学教育 时间价值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小倩 康文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第5期115-116,共2页
微课是教育现代化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带来数学教学的新模式。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实践策略,通过应用微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微课 自主学习 互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速溶茶内部成分含量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益兵 林颢 +5 位作者 张可欣 邵小康 康文翠 陈泽宇 王冬 林荣溪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7-314,共8页
以速溶红茶和速溶乌龙茶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开发了一套速溶茶内部成分含量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根据实时采集的速溶茶光谱数据自动检测速溶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比较分析不... 以速溶红茶和速溶乌龙茶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开发了一套速溶茶内部成分含量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根据实时采集的速溶茶光谱数据自动检测速溶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比较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后,选择使用均值中心化-偏最小二乘法回归(Mean centering-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MC-PLS)对速溶茶的茶多酚进行定量分析,校正集和预测集的R^(2)分别为0.9965、0.9981;使用MC-PLS对速溶茶咖啡碱进行定量分析,校正集和预测集的R^(2)分别为0.9985、0.9986;使用NONE-PLS对速溶茶茶氨酸进行定量分析,校正集和预测集的R^(2)分别为0.9991、0.9998。建立的速溶茶内部成分含量分析模型与检测系统可以实现速溶茶中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茶多酚 茶氨酸 咖啡碱 无损检测
原文传递
不同储藏期大米蒸煮气味的检测及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满忠秀 林颢 +1 位作者 康文翠 王卓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5-291,共7页
大米在储存、流通、销售等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陈化现象,产生"陈米臭"。米饭作为大米最为普遍的食用方式,其气味是消费者对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储藏期大米(0,2,4,10个月,... 大米在储存、流通、销售等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陈化现象,产生"陈米臭"。米饭作为大米最为普遍的食用方式,其气味是消费者对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储藏期大米(0,2,4,10个月,并利用感官评定法对其气味进行评定)的蒸煮气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嗅觉可视化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醛类物质是大米陈化过程中对其蒸煮气味影响最大的挥发性气体。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利用蒸煮气味的不同可实现大米新鲜度的判别。采用嗅觉可视化技术结合线性判别法,对储藏时间分别为0,2,4,10个月的大米及涂蜡处理大米(10个月)检测,检测率为96%。嗅觉可视化技术与GC-MS技术相比无需前处理,检测速度快,可实现大米陈化快速、无损的检测,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大米 储藏时间 挥发性气体 嗅觉可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