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35及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廖廷彦 刘柳 王力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2858-2861,2866,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168例RSV毛支患儿纳入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57例体检健康儿童纳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肺功能...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168例RSV毛支患儿纳入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57例体检健康儿童纳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肺功能、IL-35水平、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CD4+、IL-35与Th2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关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RSV毛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呼吸频率、每千克体质量功能残气量、CD4+较对照组升高,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呼出的气量/潮气量、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IL-35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IL-5、IL-13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CD4+与IL-4、IL-5、IL-13水平呈正相关(P<0.05);IL-35水平与IL-4、IL-5、IL-13水平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35、IL-4、IL-5及IL-13水平均为影响RSV毛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SV毛支患儿IL-35水平异常降低,而IL-4、IL-5及IL-13等Th2细胞因子水平上升,两者呈负相关,均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白细胞介素-35 TH2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头孢曲松钠对小儿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廖廷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1107-1108,共2页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头孢曲松钠对小儿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加入头孢曲松钠治疗,研究组加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头孢曲松钠对小儿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加入头孢曲松钠治疗,研究组加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住院时间、肺部特征消失时间、咳嗽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炎患儿使用布地奈德联合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更为迅速,患儿炎性反应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头孢曲松钠 T淋巴细胞 小儿肺炎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玮 余霞 +3 位作者 刘成忠 廖廷彦 李先清 翟敏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预后。方法:跟踪观察使用东莨菪碱的114例HIE患儿(干预组)和未使用东莨菪碱的85例惠儿(对照组)的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智商(IQ)和发育商数(DQ)。结果:NBNA测定4-6d龄...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预后。方法:跟踪观察使用东莨菪碱的114例HIE患儿(干预组)和未使用东莨菪碱的85例惠儿(对照组)的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智商(IQ)和发育商数(DQ)。结果:NBNA测定4-6d龄后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这种差距一直保持至3个月;IQ测定中、重度HIE惠儿分别在6个月、12个月仍有显著差异;DQ测定两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在4周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适应能力及语言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社交能力在16周开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东莨菪碱干预疗法可以使HIE惠儿脑组织及脑功能在前6个月得到充分改善,减少了HIE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缺血 脑缺氧 东莨菪碱 干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iR-146a、miR-155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佩 翟敏 廖廷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miR-15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97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试验组,同时随机选取10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miR-15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97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试验组,同时随机选取10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iR-146a、miR-155水平;分析miR-146a、miR-155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及影响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结果试验组血清miR-146a、miR-155、TNF-α、IL-6、IL-10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iR-146a、miR-155水平均与TNF-α、IL-6、IL-10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高水平的miR-146a、miR-155均是影响RSV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iR-146a、miR-155水平较高,二者均是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望成为治疗RSV下呼吸道感染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下呼吸道感染 微小RNA-146a 微小RNA-1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21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德明 翟敏 廖廷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微小RNA-21(miR-21)表达,并分析其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和IL-10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就...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微小RNA-21(miR-21)表达,并分析其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和IL-10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6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清中miR-21的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TGF-β1、IL-17、IL-2、IL-6和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h17、Treg表达情况,计算Th17/Treg;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21与Th17/Treg及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Th17百分率、Th17/Treg高于对照组,Treg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GF-β1、IL-17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IL-2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中miR-21相对表达水平与Th17/Treg、TGF-β1、IL-17及IL-6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IL-2、IL-10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miR-21相对表达水平及Th17/Treg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中均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miR-21可能通过影响炎性反应,从而影响疱疹性咽峡炎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微小RNA-21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FN-γ、IL-4、I-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德明 翟敏 廖廷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2186-2189,共4页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该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12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分为消化...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该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12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分为消化道出血组43例,消化道无出血组79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122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FN-γ、IL-4、I-FAB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IFN-γ、IL-4、I-FABP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IFN-γ、IL-4、I-FABP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低,IL-4、I-FAB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组IFN-γ水平较消化道无出血组低,IL-4、I-FABP水平均较消化道无出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FN-γ与IL-4、I-FABP均呈负相关(r=-0.618、-0.531,P<0.05),IL-4与I-FABP呈正相关(r=0.60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FN-γ、IL-4、I-FABP单独检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86、0.829、0.810,三者联合检测腹型过敏性紫癜AUC为0.937,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IFN-γ低表达,IL-4、I-FABP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能为临床上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过敏性紫癜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翟敏 李晓玲 +6 位作者 张玮 李先清 兰安云 贺思 廖廷彦 靳新红 吴海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2008年9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使用N-CPAP疗效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35例,应用N-CPAP后R、HR、PCO2、PO2均有明显改善。比较N-CPAP成功组和...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2008年9月收治的4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使用N-CPAP疗效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35例,应用N-CPAP后R、HR、PCO2、PO2均有明显改善。比较N-CPAP成功组和失败组临床资料显示,其胎龄、体质量有明显差异。使用N-CPAP与未使用N-CPAP比较,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胎龄<32周、低体质量儿使用N-CPAP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
8
作者 张玮 李元秀 +2 位作者 李先清 翟敏 廖廷彦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东莨菪碱治疗HIE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超声多普勒仪测定 5 1例HIE和 48例非HIE患儿在出生后 3和 7d时的双侧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中动脉 (MCA)和大脑后动脉 (P...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东莨菪碱治疗HIE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超声多普勒仪测定 5 1例HIE和 48例非HIE患儿在出生后 3和 7d时的双侧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中动脉 (MCA)和大脑后动脉 (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测定 5 1例使用东莨菪碱的HIE患儿 (治疗组 )及 60例未使用东莨菪碱的HIE患儿 (非治疗组 )的各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跟踪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和智商 (IQ)。结果 :3d时HIE组脑血流速度较非HIE组普遍降低 ,以双侧ACA和左侧PCA的降低最为明显 ,7d时HIE组双侧ACA流速恢复 ,仅左侧PCA血流速度仍明显低于非HIE组 ;7d时治疗组中双侧ACA、MCA和PCA各血流参数均较非治疗组有明显改善 ;两组中、重度HIE患儿的NBNA和IQ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HIE患儿的ACA、MCA、PCA血液流速普遍降低 ,以ACA和PCA最甚 ;东莨菪碱可明显地改善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 ,阻断脑细胞缺氧性损伤与脑血流动力异常之间的恶性循环 ,减轻缺氧性脑损伤 ,使脑功能在关键年龄段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婴儿 新生 脑病 缺氧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碱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流动力学的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玮 李先清 +2 位作者 翟敏 廖廷彦 李元秀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发病机制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对东莨菪碱在治疗HIE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用超声多普勒方法测定 5 1例使用东莨菪碱的HIE患儿 (HIE观察组 )和 4 8例非HIE患儿 (非HIE对照组 )在生后 3...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发病机制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对东莨菪碱在治疗HIE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用超声多普勒方法测定 5 1例使用东莨菪碱的HIE患儿 (HIE观察组 )和 4 8例非HIE患儿 (非HIE对照组 )在生后 3日龄和 7日龄双侧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中动脉 (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同时测定 6 0例未使用东莨菪碱的HIE患儿 (HIE对照组 )的各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3日龄时HIE观察组脑血流速度较非HIE对照组普遍降低 ,以双侧ACA(P <0 0 5 )和左侧PCA(P <0 0 1)的降低最为明显 ,7日龄时HIE观察组双侧ACA流速恢复 ,仅左侧PCA血流速度仍明显低于非HIE对照组 (P <0 0 5 ) ;7日龄时HIE观察组双侧ACA、MCA和PCA各血流参数均较HIE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IE患儿的ACA、MCA、PCA流速普遍降低 ,以ACA和PCA最甚 ,且与HIE损伤的部位相一致 ;东莨菪碱可明显改善HIE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 ,从而阻断了脑细胞缺氧性损伤与脑血流动力异常之间的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流动力学 新生儿 东莨菪碱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妈咪爱”改善慢性特发性便秘患儿直肠肛门动力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玮 余霞 廖廷彦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研究儿童慢性特发性便秘(Chronicidiopathconstipation,CIC)的直肠肛门动力学变化;观察“妈咪爱”改善CIC患儿的直肠肛门动力学异常情况及疗效。方法 2003年 2月至 2004年 3月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采用多功能消化道测压... 目的 研究儿童慢性特发性便秘(Chronicidiopathconstipation,CIC)的直肠肛门动力学变化;观察“妈咪爱”改善CIC患儿的直肠肛门动力学异常情况及疗效。方法 2003年 2月至 2004年 3月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采用多功能消化道测压仪观察CIC组 (38例 )与对照组 (40例 )直肠肛门动力学指标。CIC组使用“妈咪爱”治疗前后直肠肛门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观察应用“妈咪爱”治疗CIC患儿的疗效。结果 CIC组与对照组的肛门直肠屏障压差异有显著性(P<0 05),但两组直肠静息压及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最低敏感量(P<0 05)、直肠顺应性(P<0 05)差异有显著性,最大耐受量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1);CIC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屏障压、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及直肠顺应性差异均有显著性;“妈咪爱”临床治疗有效率 84 01%。结论 CIC患儿存在着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妈咪爱”能明显改善CIC患儿异常的肛门直肠动力学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肛门 便秘动力学 测压 儿童 妈咪爱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玮 余霞 +4 位作者 廖廷彦 刘成忠 李晓玲 翟敏 李先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BNP)相关性;HIE病理过程中的BNP及低钠血症生理和病理作用机制。方法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动态观察22例低钠血症HIE患儿3日龄、7日龄和2周时血浆BNP...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BNP)相关性;HIE病理过程中的BNP及低钠血症生理和病理作用机制。方法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动态观察22例低钠血症HIE患儿3日龄、7日龄和2周时血浆BNP和血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血钠正常的52例HIE患儿及血钠正常非HIE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日龄HIE患儿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日龄时,血钠正常的HIE患儿与对照组之间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低钠血症HIE组明显高于血钠正常HIE组(P<0·01);低钠血症组的三个时间段BNP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低钠血症组各时间段的血钠浓度呈递减,依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低钠血症HIE组与血钠正常HIE组相应时间段行为神经(NB-NA)测定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钠血症组的HIE患儿在三个时间段NBNA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钠血症组BNP水平与血钠离子在各时间段具有负相关性。结论BNP参与和导致了HIE低钠血症,并直接和经过低钠介导在HIE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缺血 脑缺氧 低钠血症 脑利钠肽
原文传递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脑利钠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玮 翟敏 +6 位作者 李先清 廖廷彦 余霞 李晓玲 刘成忠 贺思 兰安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规律及其与血钠、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关系。方法124例HIE患儿,血钠低于130mmol/L者36例为低血钠组...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规律及其与血钠、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关系。方法124例HIE患儿,血钠低于130mmol/L者36例为低血钠组,88例为血钠正常组;另选取非HIE、足月、体重正常、血钠正常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出生第3、7、14天血浆BNP水平。比较低血钠组和血钠正常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及跟踪观察52周的发育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并分析血浆BNP与血清钠、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生后第3天,124例HIE患儿血浆BNP为(0.612±0.1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t=2.296,P〈0.05);低血钠组明显高于血钠正常组(q=7.70,P=0.000)及对照组(q=9.04,P=0.000)。生后3、7、14d时,血钠正常组NBNA评分均高于低血钠组,低血钠组患儿NBNA评分从生后第3天至第14天逐渐升高(P均<0.01)。在28周以前(含28周),低血钠组与血钠正常组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52周时,两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出生后3、7、14d时,低血钠组血浆BNP水平与血清钠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2、-0.671、-0.735,P均〈0.01);血清钠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5、0.570、0.538,P均<0.01)。结论BNP可能参与和导致了HIE患儿的低钠血症,并直接和经过低钠介导在HIE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预测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缺氧缺血 利钠肽 儿童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