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雅歌诗的谲谏形态与抒情走向
1
作者 张世衡 《湘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谲谏的核心和原则是不直言君王过失,含蓄委婉并不是其唯一形态。变雅歌诗呈现出怨刺与劝谏主体相分离以及怨刺与劝谏对象相分离两种谲谏形态。西周末年礼乐制度的更迭,使得尺度不一的书写共存,而变雅歌诗的多元风貌,表明谲谏在言谏制度... 谲谏的核心和原则是不直言君王过失,含蓄委婉并不是其唯一形态。变雅歌诗呈现出怨刺与劝谏主体相分离以及怨刺与劝谏对象相分离两种谲谏形态。西周末年礼乐制度的更迭,使得尺度不一的书写共存,而变雅歌诗的多元风貌,表明谲谏在言谏制度和礼乐精神赋予的规范性之外,具有了推动个体抒情文学发展的过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谲谏 “变雅”时代 怨刺 劝谏 礼乐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疾病中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韩迎春 樊刚 +7 位作者 曹文广 张军晖 张世衡 苏宝珠 张宇 呼延佩 李斌 刘吉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期56-58,98,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且均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A)与DSA血管造影检查的病患186例,回顾性统计分析全部病患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且均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A)与DSA血管造影检查的病患186例,回顾性统计分析全部病患的临床资料,以DSA为参照,比较分析DSA对狭窄冠脉数量、病变程度及内部斑块性质等的检出情况。结果 MSCTA各节段狭窄冠脉分支及相应狭窄程度冠脉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斑块的检出数稍低于DSA,其中非钙化斑块与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狭窄冠脉的确诊率与DSA相近,临床诊断效果肯定,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冠脉影像,且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冠心病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肺动脉3期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军晖 曹文广 +4 位作者 张世衡 张宇 韩迎春 李斌 苏宝珠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3期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8例临床确诊PE患者的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增强扫描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300mgI/ml,总量100ml,从外周静脉高压注射,速度3.5~4.0ml/s,延迟时间第1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3期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8例临床确诊PE患者的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增强扫描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300mgI/ml,总量100ml,从外周静脉高压注射,速度3.5~4.0ml/s,延迟时间第1期为9~11s,第2期为20~25s,第3期为60~80s。结果:28例显示累及肺动脉564支。急性PE 22例,慢性6例。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7.45%)、附壁环型(38.48%)、偏心型(33.51%)、闭塞型(20.57%)。结论:MSCT肺动脉3期成像对PE的诊断更准确、更可靠,是无创性快速诊断PE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核磁共振高分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彩荣 何建平 +1 位作者 罗荣芳 张世衡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HR-MRI)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在医院治疗的120例MCA粥样硬化患者资料,根据临床症状性MCA将其分为有症状组(56例)和无症状组(64例)。两组均行HR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HR-MRI)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在医院治疗的120例MCA粥样硬化患者资料,根据临床症状性MCA将其分为有症状组(56例)和无症状组(64例)。两组均行HR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与DSA的MCA M1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HR-MRI与DSA检查判断MCA大脑中动脉M1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539,P<0.05);HR-MRI诊断MCA的M1中重度狭窄(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79.17%、95.05%和100.00%;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MCA血管最狭窄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和管壁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症状组MCA患者斑块大小和斑块负荷分别为(6.24±1.12)mm2和(0.43±0.10)mm2,明显高于无症状组MCA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9,t=7.495;P<0.05)。结论:3.0T HRMRI在MCA粥样硬化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可对狭窄管壁及斑块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粥样硬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石CT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不同阈值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军晖 何建平 +7 位作者 曹文广 呼延佩 张世衡 苏宝珠 韩迎春 张宇 李斌 刘吉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76-778,78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智能触发技术在选择相同触发位置、不同阈值时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成像效果,以期提高肺动脉CTA图像质量。方法:72例接受肺动脉CTA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B、C组,以主动脉弓平面上腔静脉为监测点,分别以50、80、110 HU作为监... 目的:探讨利用智能触发技术在选择相同触发位置、不同阈值时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成像效果,以期提高肺动脉CTA图像质量。方法:72例接受肺动脉CTA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B、C组,以主动脉弓平面上腔静脉为监测点,分别以50、80、110 HU作为监测阈值进行智能触发扫描,比较肺动脉主干、亚段肺动脉、静脉、主动脉强化CT值及亚段肺动脉与肺静脉强化CT值差值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监测阈值图像之间的差异。结果:肺动脉主干、亚段肺动脉和肺静脉、主动脉强化CT值及亚段肺动脉与肺静脉强化CT值差值和不同监测阈值下等级图像差异在50 HU与其它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像质量好;80 HU和110 HU两组比较除了亚段肺动、静脉CT值的差值外,其它统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以主动脉弓平面上腔静脉为监测点,50 HU作为触发阈值时肺动脉强化CT值最大,能获得更理想的肺动脉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扫描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世衡 曹文广 +2 位作者 张宇 苏宝珠 盖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应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手术诊断为最终诊断标准。90例患者均行CT、B超检查,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将其分组为空腔脏器损伤组和实质性脏器损伤组。比... 目的探讨CT扫描应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手术诊断为最终诊断标准。90例患者均行CT、B超检查,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将其分组为空腔脏器损伤组和实质性脏器损伤组。比较CT与B超诊断准确性。结果 (1)定性诊断:90例患者中,CT诊断准确率为93.33%(84/90),明显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83.33%(75/90),χ~2=4.366,P=0.036;(2)定位诊断:90例患者共97处损伤,实质性脏器损伤为72处,空腔脏器损伤为25处,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88.65%(86/97),明显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73.19%(71/97),χ~2=7.514,P=0.006;CT扫描在实质性脏器损伤、空腔脏器损伤中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B超检查,P<0.05。(3)不同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CT扫描在诊断肝损伤、脾损伤方面与B超检查比较,P>0.05;胰腺损伤与B超检查比较,P<0.05。结论 CT扫描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B超 腹部闭合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R在眼眶爆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文广 张军晖 +3 位作者 张世衡 张宇 韩迎春 李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CT MPR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眼眶爆裂骨折的16层CT的横断位、MPR及3D图像。结果:MPR能准确显示骨折,直接显示出骨折线11例,内直肌增粗32例,眼肌及眶内脂肪疝入副鼻窦者26例,内直肌及眶内侧壁之... 目的:探讨16层CT MPR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眼眶爆裂骨折的16层CT的横断位、MPR及3D图像。结果:MPR能准确显示骨折,直接显示出骨折线11例,内直肌增粗32例,眼肌及眶内脂肪疝入副鼻窦者26例,内直肌及眶内侧壁之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者25例,眶内及眼睑皮下积气20例,副鼻窦积液或塌陷者35例。46例均见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眶内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最佳,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最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面显示最佳。结论:16层CT容积扫描的MPR能全面而准确地诊断眼眶爆裂骨折,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评价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宇 曹文广 +1 位作者 张世衡 苏宝珠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心脏64层螺旋CT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测定,分析二者间的...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心脏64层螺旋CT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测定,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80例中,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狭窄72例,非冠状动脉狭窄8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动脉可扩张度(AD)与动脉顺应性(AC)明显低于非冠状动脉狭窄患者(P〈0.05),而僵硬度(ASI)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狭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D值、AC值、ASI值、合并2型糖尿病是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螺旋CT扫描能够准确测量升主动脉弹性情况,可以借此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作为临床上检查升主动脉弹性和预测冠脉狭窄的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狭窄 升主动脉 弹性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发作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CT征象鉴别性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宇 曹文广 +1 位作者 张世衡 苏宝珠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9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顽固发作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CT征象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胰腺癌患者30例以及顽固发作性胰腺炎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资料,分析临床CT征象特征。结果胰腺CT影像学结果显示,两组胰腺密度异常、胰管扩张比例无显著差... 目的探讨顽固发作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CT征象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胰腺癌患者30例以及顽固发作性胰腺炎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资料,分析临床CT征象特征。结果胰腺CT影像学结果显示,两组胰腺密度异常、胰管扩张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主要表现为胰腺局限性增大,反复发作胰腺炎组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组有1例为扩张胰管贯通区病变,而反复发作胰腺炎组有11例为扩张胰管贯通区病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组CT强化结果主要表现为肿块或者结节状持续性弱强化,而反复发作胰腺炎组主要表现为非肿块型不均匀性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腺癌与顽固性反复发作胰腺炎在CT影像学上各有特点,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发作性胰腺炎 胰腺癌 CT征象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消化道造影诊断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涛 刘存国 +1 位作者 曹文广 张世衡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4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消化道造影诊断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消化道造影诊断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对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黏膜病变、恶性龛影的检出率及对胃部肿瘤T、N、M分期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消化道造影在胃部肿瘤T_(1)~T_(4)期的图像特征。结果 联合诊断对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黏膜病变、恶性龛影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消化道造影(P<0.05)。联合诊断对T、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消化道造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对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消化道造影(P<0.05)。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消化道造影在胃部肿瘤T_(1)~T_(4)期的图像特征:T_(1)期消化道造影显示肿瘤病变密度较均匀,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显示胃壁向腔内凸出,浆膜外脂肪层清晰;T_(2)期消化道造影显示胃壁局限性增厚,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显示胃壁局限性增厚,局部轮廓欠光整,浆膜外脂肪层较清晰;T_(3)期消化道造影出现深浅不同的分叶或多弧状切迹,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显示浆膜外脂肪层模糊,胃壁增厚;T_(4)期消化道造影显示肿块黏膜表面出现恶性龛影,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显示胃壁增厚,与胰尾部脂肪间隙消失。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与消化道造影在胃部肿瘤患者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相较于单独应用一种诊断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患者的检出率,有利于进行术前TNM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 消化道造影 胃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昌龄《诗格》身体理论的创构
11
作者 张世衡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9-107,共9页
王昌龄《诗格》的身体理论涵盖文学构思与文学创作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理论重视生理基础:首先,“身在意中”要求“睡来任睡”以养足精神,尊重身体的生理需要;其次,王昌龄强调生理感官以及身心之间的互动张力对构思活动发挥的重要作用... 王昌龄《诗格》的身体理论涵盖文学构思与文学创作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理论重视生理基础:首先,“身在意中”要求“睡来任睡”以养足精神,尊重身体的生理需要;其次,王昌龄强调生理感官以及身心之间的互动张力对构思活动发挥的重要作用。创作阶段的理论创设了“忘身”与“安身”两个重要命题:“忘身”是指自由且专注的创作状态,“安身”是指以身心体验为参照,完成物色与意相惬的艺术创作要求。其身体理论细化了文学构思活动,揭示了诗歌情境交融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时又为“意境”等重要概念的阐释提供身体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在意中” “忘身” “安身” 王昌龄 身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融合中的看与被看--浅析《尘埃落定》汉藏民族形象的形成与定位
12
作者 张世衡 《文教资料》 2020年第21期26-28,共3页
《尘埃落定》是阿来的长篇小说,揭示了落后腐朽土司制度终将被取代的历史宿命。这个宿命的节点,也是多民族融合叙事的开端。在藏民与汉人看与被看的双向互动中,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两类形象,最终指向征服与被征服的结局。小说通过预设鲜明... 《尘埃落定》是阿来的长篇小说,揭示了落后腐朽土司制度终将被取代的历史宿命。这个宿命的节点,也是多民族融合叙事的开端。在藏民与汉人看与被看的双向互动中,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两类形象,最终指向征服与被征服的结局。小说通过预设鲜明对立的形象,显示两民族历史命运走向的差异。这样的创作方法,忽视了对民族融合本质的思考,在"国家统一"的既成事实面前,消解了对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不平等民族关系的批判。阿来对于汉藏两族形象的塑造与定位,缺失与过激之处,应批判性地加以审视,以引起我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互动的关切和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民族融合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黄散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林进 彭雄 +3 位作者 伍勇 张世衡 曹聪 隆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年第4期63-66,共4页
建立玄黄散的质量标准,为玄黄散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试验采用显微鉴别法观察玄明粉、大黄、苦参、陈皮中晶体;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玄黄散中大黄、苦参的薄层鉴别,并进行土大黄苷检测。结果表明,玄黄散中均能检视到玄明粉、大黄、... 建立玄黄散的质量标准,为玄黄散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试验采用显微鉴别法观察玄明粉、大黄、苦参、陈皮中晶体;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玄黄散中大黄、苦参的薄层鉴别,并进行土大黄苷检测。结果表明,玄黄散中均能检视到玄明粉、大黄、苦参、陈皮相应晶体,在薄层色谱中,供试品与大黄对照药材在相应位置显相同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熏蒸后,斑点变为红色;与苦参碱对照品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土大黄苷检测时,样品不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说明所建立的玄黄散质量标准专属性好、结果准确、重复性高,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定性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黄散 薄层色谱鉴别 显微鉴别 质量标准 土大黄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小肾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宇 崔光彬 +2 位作者 张世衡 苏宝珠 曹文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6期7197-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62例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征象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乳头状细胞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62例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征象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乳头状细胞癌患者及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62例患者共检出低密度14例,等密度38例以及高密度10例。透明细胞癌以等密度居多(60.00%),乳头状细胞癌以等密度居多(70.43%),嫌色细胞癌以低密度居多(66.67%)。不同类型小肾癌患者CT平扫结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透明细胞癌以明显强化居多(77.14%),乳头状细胞癌以轻度强化居多(90.48%),嫌色细胞癌以中等强化居多(66.67%),不同类型间强化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间强化模式以均匀强化及典型强化居多,三组差异不显著(P>0.05)。透明细胞癌三期CT值均显著高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各期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类型小肾癌实质期CT值均显著高于其他两期,三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不同类型小肾癌的鉴别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肾癌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CT和MRI诊断最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宇 张世衡 曹文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10期925-92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 CT 和 MRI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最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FLLDH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CT诊断FLLDH阳性率为88.24%(30/34),MRI为94.12%(32/34),两种方... 目的:对比分析 CT 和 MRI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最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FLLDH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CT诊断FLLDH阳性率为88.24%(30/34),MRI为94.12%(32/34),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诊断FLLDH病变部位和影像学征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用于FLLDH诊断均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两种影像学手段均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临床中可联合运用以提高临床诊断率,为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突移位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世衡 曹文广 +2 位作者 张宇 苏宝珠 盖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12期1464-1466,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采用腹部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肿瘤性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 目的探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采用腹部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肿瘤性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增强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梗阻诊断率、梗阻部位确定率、图像清晰度和患者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粘连、腹腔感染和肠道肿瘤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供血不足和疝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增强CT用于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病情检测,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增强CT 扫描 结肠肿瘤 肠梗阻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