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的输卵管显影率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仕状 沈乃澎 +4 位作者 曲林涛 李永奎 邓金龙 陈常胜 于小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宫颈塞法和双腔球囊导管法输卵管显影率的差别。方法我院HSG检查261例,其中宫颈塞法93例(35.63%),双腔球囊导管法168例(64.37%)。结果两种方法输卵管显影率分别为80.33%和83.74%,组间无显著差异(P=0.33...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宫颈塞法和双腔球囊导管法输卵管显影率的差别。方法我院HSG检查261例,其中宫颈塞法93例(35.63%),双腔球囊导管法168例(64.37%)。结果两种方法输卵管显影率分别为80.33%和83.74%,组间无显著差异(P=0.3305)。双腔球囊导管法组中,紧顶子宫角部亚组输卵管显影率仅有12.5%,与邻近子宫角部和宫腔中央亚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对输卵管显影率没有明显差异;双腔球囊导管法导管末端紧顶子宫角部时会影响该侧输卵管显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双腔球囊导管 显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胃粘膜下占位双对比造影影像分析
2
作者 张仕状 李永奎 +2 位作者 孙业全 常光辉 陈常胜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01-403,480,共4页
目的 评价双对比造影检查中“晕征”及其他各征象对胃粘膜下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及胃粘膜下占位病例各 10 0例 ,均做过双对比造影检查 ,对“晕征”在两组病例中的分布以及各种征象对胃粘膜下占位病... 目的 评价双对比造影检查中“晕征”及其他各征象对胃粘膜下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及胃粘膜下占位病例各 10 0例 ,均做过双对比造影检查 ,对“晕征”在两组病例中的分布以及各种征象对胃粘膜下占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晕征”在胃癌和胃粘膜下占位两组病例中出现率分别为 2 8%和 95 %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晕征”对胃粘膜下占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 (95 % )明显高于其他征象 (P <0 .0 1) ,其特异性与雾状影单悬滴、桥形皱襞、猎帽征、牛眼征等胃粘膜下占位的典型征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大范围“晕征”在诊断胃粘膜下占位方面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其他各征象 (P <0 .0 1,0 .0 5 )。结论 双对比造影检查中 ,“晕征”是一种诊断胃粘膜下占位病变的可靠、实用征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下占位 胃癌 双对比造影 晕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15例报告
3
作者 张仕状 孙业全 +2 位作者 常光辉 曹贵文 刘松亭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6-7,共2页
为进一步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和局部酒精注射(PEIT)双介入疗法。结果12例巨块型肝癌中10例肿块缩小明显(26.2%~71.4%),2例缩小不明显(4.... 为进一步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和局部酒精注射(PEIT)双介入疗法。结果12例巨块型肝癌中10例肿块缩小明显(26.2%~71.4%),2例缩小不明显(4.3%~8.3%),平均缩小33.2%,3例弥漫性肝癌的肝脏有回缩。AFP有不同程度降低,生在期延长,6个月生存率为100%,1年达80%,2年为13.3%,平均为16.7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化疗栓塞 酒精注射 介入疗法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下占位气钡双对比造影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仕状 孙业全 +3 位作者 常光辉 李永奎 邹强 曹贵文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50-252,W003,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粘膜下占位模型双对比造影的征象特点 ,提高对胃粘膜下占位鉴别的诊断水平。方法 应用模拟胃粘膜下占位的模型、标本 ,在不同的潮相及体位下行双对比造影检查 ,并对其出现的征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胃粘膜下占位双对比... 目的 探讨胃粘膜下占位模型双对比造影的征象特点 ,提高对胃粘膜下占位鉴别的诊断水平。方法 应用模拟胃粘膜下占位的模型、标本 ,在不同的潮相及体位下行双对比造影检查 ,并对其出现的征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胃粘膜下占位双对比造影近地壁低潮相时均出现“晕征” ,其范围广泛且均匀 ;此时显示的病灶小于实际病灶。在一定范围内 ,占位隆起角度与成像后模糊带宽度、模糊现象出现时病灶可显示范围均呈负向直线相关 (r=- 0 .99,- 0 .98,P <0 .0 1,0 .0 5) ;投照的kV条件与两者分别呈负向、正向直线相关 (r =- 0 .98,0 .99,P <0 .0 5,0 .0 1) ;成像时潮位与两者分别呈正向、负向直线相关 (r =1.0 0 ,- 0 .99,P <0 .0 1) ;投照的mAs与这两者无明显相关性。远地壁位可见占位处有均匀且聚积方向明确的白雾状影和单一悬滴。病变区粘膜皱襞走行迂曲 ,有时略有分离 ,切线位可见桥形皱襞、复线征。结论 双对比造影成像时 ,广泛而均匀的“晕征”是胃粘膜下占位的可靠征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下占位 双对比造影 晕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斌 高志芹 +4 位作者 石剑飞 于文静 连波 张仕状 刘顺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Gekko Swinhonisanti-neoplasm active component,GSAAC)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GSAAC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分别以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 目的观察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Gekko Swinhonisanti-neoplasm active component,GSAAC)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GSAAC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分别以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Hochest33342荧光染色法、TUNEL法观察GSAAC对HepG2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早期凋亡率。结果 GSAAC(25~400 mg.L-1)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呈浓度依赖性;Ho-chest33342、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SAAC可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阻滞HepG2细胞从S期进入G2期。结论 GSAAC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实现抑制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 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 增殖 凋亡 迁移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抑制CT-26肿瘤细胞生长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康建功 张仕状 +1 位作者 李耀辉 曲林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观察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恶性肿瘤的药效学作用。方法: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活性;BALB/C小鼠CT-26瘤造模分组,抗肿瘤活性成分组和抗肿瘤活性成分脂质体组分别按不同剂量10,5,1mg.kg-1,阳性对照组为环磷酰... 目的:观察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恶性肿瘤的药效学作用。方法: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活性;BALB/C小鼠CT-26瘤造模分组,抗肿瘤活性成分组和抗肿瘤活性成分脂质体组分别按不同剂量10,5,1mg.kg-1,阳性对照组为环磷酰胺(CTX)100mg.kg-1,阴性对照组为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性腹腔注射,自由摄食摄水,第14天停止供食,称体质量,脱颈处死,解剖皮下肿瘤,称湿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和脏器指数。结果: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脂质体体内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但同等剂量的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脂质体的抑瘤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脂质体对CT-26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无蹼壁虎 抗肿瘤活性成分 脂质体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蹼壁虎抗肿瘤成分的提取及其对CT-26小鼠结肠腺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耀辉 刘冬梅 +2 位作者 盛继文 阎芳 张仕状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研究无蹼壁虎药物成分的抗肿瘤效果.方法:提取壁虎中有效药物成分,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的生长,观察壁虎药用成分的抗肿瘤效果;BALB/c小鼠CT-26小鼠结肠癌造模分组,抗肿瘤活性成分组按0.25,0.10,0.05 mg/kg剂量,阳性对照... 目的:研究无蹼壁虎药物成分的抗肿瘤效果.方法:提取壁虎中有效药物成分,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的生长,观察壁虎药用成分的抗肿瘤效果;BALB/c小鼠CT-26小鼠结肠癌造模分组,抗肿瘤活性成分组按0.25,0.10,0.05 mg/kg剂量,阳性对照组为内皮抑素6 mg/kg,阴性对照组为同体积生理盐水,每日一次性侧腋部皮下注射,自由摄食摄水,第15日称体质量,脱颈处死,解剖皮下肿瘤,称湿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从壁虎提取得到的成分对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与时间和剂量呈相关性;体外抑瘤实验,抑制率最高可达45.50%;小鼠体内抑瘤实验,肿瘤抑制率为67.24%.结论:壁虎含抗肿瘤有效药物成分,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蹼壁虎 CT-26小鼠结肠腺癌细胞系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在内皮抑素对小鼠结肠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明 程鑫 +2 位作者 张仕状 王滨 曲林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ADC值在内皮抑素(ES)对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1周后筛选成瘤均匀的16只小鼠随机分成ES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给予ES6mg/(kg·d)和0.9%生理盐水各0.2ml,14d后行MM... 目的探讨ADC值在内皮抑素(ES)对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1周后筛选成瘤均匀的16只小鼠随机分成ES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给予ES6mg/(kg·d)和0.9%生理盐水各0.2ml,14d后行MMMRI检查,测量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病理特征相对照。结果b=800s/mm2时DWI图像质量可,肿瘤显示清晰,结合T2WI像可明确肿瘤位置;NS组与ES组的ADC值分别为(0.87±0.21)×10-3mm/s和(1.64±0.34)×10-3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2,P<0.001);病理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一致,ES组肿瘤内部坏死较多。结论采用DWI图像可以观察肿瘤内部的病理变化,通过测量肿瘤的ADC值可以有效地评价ES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内皮抑素 皮下移植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分子成像评价壁虎活性单体对人肺腺癌SPC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程鑫 张兆光 +3 位作者 韩明 赵荣荣 赵瑶 张仕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利用前期制备的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环肽探针(RGD-USPIO分子探针)进行MR成像,评价壁虎活性单体BH1273209对人肺腺癌SPC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将SPC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24h,分为... 目的利用前期制备的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环肽探针(RGD-USPIO分子探针)进行MR成像,评价壁虎活性单体BH1273209对人肺腺癌SPC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将SPC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24h,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1mg/ml的BH1273209和培养液,培养48h后加入含铁浓度25μg/ml的RGD-USPIO培养1h,进行普鲁士蓝染色。将细胞重悬于1%琼脂糖凝胶中,置于Eppendorf管内进行MR扫描。结果随浓度增加,BH1273209对SPC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1 mg/ml时抑瘤率最高;铁浓度为25μg/ml时RGD-USPIO探针对SPC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对照组SPC细胞内可见较多蓝染颗粒,实验组SPC细胞内未见明显的蓝染颗粒。T2WI中,实验组的SNR(132.26±17.24)较对照组(4.89±3.35)明显增高(P<0.01)。结论MR分子成像可简便、准确地评价BH1273209对SPC细胞的作用效果;BH1273209使SPC细胞结合RGD-USPIO明显减少,推测其通过抑制整合素配体-受体结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活性单体 分子探针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多鼠MRI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鑫 曲林涛 +2 位作者 张仕状 王滨 潘小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用高场强MR对其行多鼠MR研究的价值。方法于小鼠腋部皮下注射CT-26细胞悬液,3周后行多鼠MR检查(一次4只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的大小及特征,并取肿瘤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建立了小鼠结肠癌...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用高场强MR对其行多鼠MR研究的价值。方法于小鼠腋部皮下注射CT-26细胞悬液,3周后行多鼠MR检查(一次4只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的大小及特征,并取肿瘤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建立了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成功尝试了采用1.5TMR行多鼠MR检查,获得的MR图像可较为清晰的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信号及其向周围生长情况等。MR测量所得的肿瘤体积与病理测量结果密切相关(r=0.993,P<0.01),较大体测量与病理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更高(r=0.928,P<0.01)。结论1.5TMR行多鼠MR检查能无创性、清晰地显示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皮下瘤灶的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皮下移植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管玥 闫安辉 +1 位作者 王滨 张仕状 《医学综述》 2008年第5期776-778,共3页
以往普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血清学阴性,以中轴骨骼为主、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疾病。该病临床发病率较高,青壮年男性最常见,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现就该病的临床病理、影像和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以往普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血清学阴性,以中轴骨骼为主、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疾病。该病临床发病率较高,青壮年男性最常见,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现就该病的临床病理、影像和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蹼壁虎药用成分抗肿瘤效果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耀辉 盛继文 +3 位作者 耿秀芳 邵建新 赵小娟 张仕状 《陕西中医》 2009年第7期899-901,共3页
目的:改进无蹼壁虎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和研究无蹼壁虎药用成分的抗肿瘤活性。方法:Al2O3柱层析分离纯化壁虎抗肿瘤成分,HPLC色谱法检测改进方法的分离纯化效果,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HepG2肿瘤细胞株的生长,观察壁虎药用成分的抗肿... 目的:改进无蹼壁虎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和研究无蹼壁虎药用成分的抗肿瘤活性。方法:Al2O3柱层析分离纯化壁虎抗肿瘤成分,HPLC色谱法检测改进方法的分离纯化效果,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HepG2肿瘤细胞株的生长,观察壁虎药用成分的抗肿瘤效果,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结果:Al2O3柱层析较硅胶柱层析改善了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效果。壁虎中提取得到的成分对人肝癌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与时间和剂量的相关性,显示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初步的提取纯化方法是有效的,壁虎的有效药物成分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中药)/药理性 壁虎/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侵犯胃裸区的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鑫 韩明 +2 位作者 张仕状 董鹏 潘小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胃裸区(GBA)的CT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CT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胃癌连续性病例,21例侵犯GBA,近侧胃癌(PGC)42例,远侧胃癌(DGC)39例。着重观察GBA受侵后宽度、厚度、密度的变化、左侧膈肌脚受累情...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胃裸区(GBA)的CT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CT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胃癌连续性病例,21例侵犯GBA,近侧胃癌(PGC)42例,远侧胃癌(DGC)39例。着重观察GBA受侵后宽度、厚度、密度的变化、左侧膈肌脚受累情况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PGC与DGC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2)PGC侵犯GBA发生率(40.5%)明显高于DGC(10.3%);(3)21例胃癌侵犯GBA病例中,有18例CT表现为GBA内软组织肿块(85.7%),9例左侧膈肌脚受侵(42.9%),10例膈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7.6%)。结论:胃癌侵犯GBA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和解剖基础,CT术前评价胃癌侵犯GBA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裸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PACS教学方法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滨 董鹏 +3 位作者 张仕状 李耀武 蹇兆成 孙业全 《医学教育探索》 2008年第6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PACS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3级同一班级的40名影像医学专业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列,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采用PACS系统教学和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各20名。对相同内容进行教学,课后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授... 目的探讨PACS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3级同一班级的40名影像医学专业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列,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采用PACS系统教学和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各20名。对相同内容进行教学,课后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授课内容的考试阅片,以PACS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①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认为PACS系统教学方法优于多媒体教学方法(P<0.01)。②采用PACS系统教学的学生成绩优于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学生成绩(P<0.01)。结论PACS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医学 PACS 多媒体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S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滨 张仕状 +2 位作者 董鹏 李耀武 孙业全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06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讨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特点。材料与方法 分析我院PACS构建特点,制定能够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教学体系;通过对19名教师和22名影像专业研究生和50名非影像专业研究生的调查,进行PACS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 目的 探讨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特点。材料与方法 分析我院PACS构建特点,制定能够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教学体系;通过对19名教师和22名影像专业研究生和50名非影像专业研究生的调查,进行PACS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1)我院的PACS教学系统能够很好满足影像专业课教学和科研需求。(2)全部教师反映PACS教学课件图像清晰度高,后处理功能强大,教学效果良好。(3)82%学生认为PACS多媒体教学方式新颖,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100%学生认为PACS教材图像清晰,信息丰富,有助于对授课内容的学习;89%的学生认为课后巩固复习方便。结论 PACS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S系统 医学影像教学 教学系统 图像清晰度 PACS构建 学习效率 影像专业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分子成像评价壁虎活性单体对兔VX2移植瘤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荣荣 韩明 +5 位作者 赵瑶 张兆光 程鑫 张仕状 王锡臻 王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41-344,349,共5页
目的应用MR分子影像学评价壁虎活性单体BH1273209对兔VX2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为BH1273209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12天后筛选成瘤均匀的27只随机分成A组BH1273209高浓度组、B组BH1273209低浓度组及C组生... 目的应用MR分子影像学评价壁虎活性单体BH1273209对兔VX2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为BH1273209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12天后筛选成瘤均匀的27只随机分成A组BH1273209高浓度组、B组BH1273209低浓度组及C组生理盐水组,14天后行MRI常规序列、EPI-DWI检查,测量肿瘤组织的DWI信号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MRI检查结束后处死全部荷瘤兔,将肿瘤组织固定、包埋、切片行HE染色。结果 B组肿瘤信号强度(1826.30±460.01)较C组肿瘤(1162.34±258.06)明显增高;A组肿瘤(527.99±81.98)较C组肿瘤明显减低。测量肿瘤组织的ADC值,B组肿瘤组织ADC值(0.0009±0.0001)较C组肿瘤(0.0014±0.0001)明显减低,A组肿瘤(0.0016±0.0001)较C组肿瘤明显增高。结论 MR分子成像可以准确、客观、无创的评价BH1273209对兔VX2移植瘤的作用。低浓度的BH1273209能促进兔VX2移植瘤生长,高浓度的BH1273209能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活性单体 抗肿瘤 磁共振分子成像 VX2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分子探针RGD-USPIO评价核苷组合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荣荣 韩明 +1 位作者 程鑫 张仕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利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环肽探针(RGD-USPIO)评价核苷组合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效果及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1mmol/... 目的利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环肽探针(RGD-USPIO)评价核苷组合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效果及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1mmol/L核苷组合,对照组加入1640培养液,共同培养48h后加入等量的RGD-USPIO培养6h,行体外MR成像并测量T2WI信号强度。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_νβ_3的表达情况。结果MR扫描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T2WI信号强度分别为241.05±15.36、997.35±4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9,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α_νβ_3 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0.22±0.02)倍(t=4.50,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蛋白条带较对照组浅,实验组肿瘤细胞整合素α_νβ_3的表达较对照组低(t=11.88,P<0.01)。结论核苷组合通过抑制整合素配体—受体结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MR分子探针RGD-USPIO可简便、准确地评价核苷组合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 核苷组合 整合素ΑΝ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肝移植瘤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鑫 戴生 +2 位作者 张仕状 王滨 杨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MRI评价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肝移植瘤疗效的价值。方法用中药无蹼壁虎提取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成分,制作成卵磷脂脂质体。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12天后肿瘤生长至0.5~1.5cm。将16只荷瘤兔随机分为活性成分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 目的探讨MRI评价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肝移植瘤疗效的价值。方法用中药无蹼壁虎提取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成分,制作成卵磷脂脂质体。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12天后肿瘤生长至0.5~1.5cm。将16只荷瘤兔随机分为活性成分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壁虎活性成分0.3mg/kg和0.9%生理盐水10ml/kg,每天1次,持续用药12天。于用药前1天及用药后第3、7、12天行MR检查,测量肿瘤体积并观察T1WI、T2WI的信号特征,用药第12天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活性成分组于用药第3天肿瘤组织内信号开始不均匀,出现片状长T1长T2信号;而生理盐水组肿瘤组织信号尚均匀,无明显长T1长T2信号。用药第7天,生理盐水组肿瘤内部也可见长T1长T2信号。用药第7、12天MRI测量肿瘤体积,活性成分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天MRI和病理测量的肿瘤体积分别为(4.74±1.67)cm3和(5.48±1.09)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较高相关性(r=0.87,P=0.0222)。结论MRI能准确、无创性反映壁虎活性成分对兔VX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蹼壁虎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BS监测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治疗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艳明 李耀武 +3 位作者 王滨 孙西河 张仕状 张桂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6-18,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体部成像(MR DWIBS)在经静脉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治疗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荷瘤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d,连续应用12d;内皮抑素...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体部成像(MR DWIBS)在经静脉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治疗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荷瘤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d,连续应用12d;内皮抑素组经耳缘静脉每日注射内皮抑素0.7mg/kg体质量,连续应用12d。2组均于治疗前后行MRDWIBS检查,分别测量各组肿瘤组织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观弥散系数,并评价DWIBS及DWIBS原始图经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获得类PET图像的图像特征。结果:ADC值从治疗后第3天起即有变化,在治疗后第3、7、13天内皮抑素组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且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BS可以在治疗早期动态评价静脉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对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的疗效。DWIBS结合ADC值的定量测量及类PET大范围成像,可以无创性活体评价药物抗肿瘤的治疗反应,为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动物实验 血管生成抑制剂 内皮抑素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囊肿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曲林涛 张仕状 潘小洁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4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膈肌囊肿 肿块性病变 肺呼吸音 实验室检查 肺炎性假瘤 病例资料 边缘光滑 密度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