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中教学设计研究——以牵连运动是定轴转动的加速度合成定理为例
1
作者 张会领 黄忠洲 +1 位作者 吴光林 曾春华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在于将学习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之外自主掌握基础知识,而课堂时间则用于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课前学习、课中教学和课后拓展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在于将学习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之外自主掌握基础知识,而课堂时间则用于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课前学习、课中教学和课后拓展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闭环。课中教学是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课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互动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理论力学》中,运动学部分牵连运动以定轴转动的加速度合成定理为教学案例,探索翻转课堂课中教学设计的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课中阶段 教学设计 加速度合成定理 理论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化学沉积物的古环境记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会领 覃嘉铭 +1 位作者 张美良 王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洞穴化学沉积物古环境重建是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与其它陆地古环境信息载体相比 ,洞穴滴石石笋具有分布广、时间跨度大、生长机制对环境敏感、适用于 U系测年等特点。本文从稳定同位素、石笋微层和微量元素等气候替代指标出... 洞穴化学沉积物古环境重建是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与其它陆地古环境信息载体相比 ,洞穴滴石石笋具有分布广、时间跨度大、生长机制对环境敏感、适用于 U系测年等特点。本文从稳定同位素、石笋微层和微量元素等气候替代指标出发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近年来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重建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古环境 ;发现了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冷事件 ;探讨了东亚季风的演化规律。但仍然存在分辨率不高、研究缺乏系统性以及δ1 8O与温度的关系不统一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 ,作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基础研究 ,寻找新的古气候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化学沉积物 古环境 全球变化 稳定同位素 微量元素 石笋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石笋形成过程中的溶蚀作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会领 姜光辉 +6 位作者 林玉石 殷建军 覃嘉铭 张美良 张强 韦丽丽 朱晓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1-1100,共10页
本文通过洞穴石笋沉积过程的野外观察和剖面研究分析了洞穴石笋形成过程中的溶蚀作用。依据溶蚀的原理,本文把溶蚀作用分为物理溶蚀、化学溶蚀和生物溶蚀三种类型。野外观测和石笋剖面研究表明溶蚀作用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野外,物... 本文通过洞穴石笋沉积过程的野外观察和剖面研究分析了洞穴石笋形成过程中的溶蚀作用。依据溶蚀的原理,本文把溶蚀作用分为物理溶蚀、化学溶蚀和生物溶蚀三种类型。野外观测和石笋剖面研究表明溶蚀作用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野外,物理—化学溶蚀表现为石笋顶部的滴蚀坑穴,生物溶蚀形成披覆于石笋表面的风化壳。在剖面上,物理—化学溶蚀表现为沉积纹层的中断、沿生长轴的充填构造和孔洞,生物溶蚀则形成剖面上风化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石笋 溶蚀作用 滴蚀坑 风化壳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会领 袁道先 +3 位作者 覃嘉铭 林玉石 张美良 王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3-298,共6页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0ka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0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0ka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0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1)8000~6000aB.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2)6000~5200aB.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3)5200~2100aB.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气候期 降水 碳同位素 气温 东亚季风 气候演化 气候环境 时期 湿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虚拟仿真模拟在混合式教学中的案例应用研究
5
作者 田艳 吴光林 +1 位作者 张会领 曾春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3期0130-0133,共4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目前教学当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为了更好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港口规划与布置》这门课程的特点,在应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的基础上,融入虚拟仿真模拟平台的内容,以液体散货码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目前教学当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为了更好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港口规划与布置》这门课程的特点,在应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的基础上,融入虚拟仿真模拟平台的内容,以液体散货码头布置设计为例,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案例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使课程的内容更丰富,学生的参与性更强,能达到更好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地区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会领 覃嘉铭 +2 位作者 林玉石 蒲晓强 刘长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519,538,共6页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XR1)进行TIMS-U系测年和氧碳同位素分析,揭示了该区全新世中期氧碳同位素气候演化的模式。依据石笋不同时段有机碳含量的变化,重建了基于石笋有机碳指标的气候变化模式。通过对比,发现这两种指标所...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XR1)进行TIMS-U系测年和氧碳同位素分析,揭示了该区全新世中期氧碳同位素气候演化的模式。依据石笋不同时段有机碳含量的变化,重建了基于石笋有机碳指标的气候变化模式。通过对比,发现这两种指标所记录的寻甸地区古气候变化过程几乎完全一致。云南寻甸地区全新世中期的气候演化可分为3个气候期:1)8 000—5 600 aBP为温暖湿润期,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有机碳含量偏高;2)5600—4500 aBP为气候突变期,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有机碳含量持续降低;3)4500—2100 aBP为冷干气候期,该期气候稳定,氧同位素和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1石笋 中全新世 氧碳同位素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北部SST与东亚夏季风强度的负相关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会领 余克服 +2 位作者 施祺 严宏强 陈特固 《热带地理》 2016年第1期34-40,47,共8页
选取南海北部珊瑚带宽-SST分别与甘肃万象洞WX42B石笋和贵州董哥洞DA石笋的δ^(18)O记录在不同时段进行对比,揭示了南海北部SST变化与夏季风强度的关联。结果显示: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北部珊瑚带宽-SST与石笋δ^(18)O记录的夏季... 选取南海北部珊瑚带宽-SST分别与甘肃万象洞WX42B石笋和贵州董哥洞DA石笋的δ^(18)O记录在不同时段进行对比,揭示了南海北部SST变化与夏季风强度的关联。结果显示: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北部珊瑚带宽-SST与石笋δ^(18)O记录的夏季风强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南海北部SST升高,石笋δ^(18)O偏重,夏季风强度减弱;反之亦然。南海北部器测SST与万象洞WX42B石笋δ^(18)O记录的对比也证实了这一关系的存在。ENSO活动影响着季风区的降雨量,控制着南海北部的SST变化。ENSO的存在可能是造成这种负相关关系的直接原因。由于ENSO活动与季风区降雨量的关系存在区域性差异,南海北部SST与局部地区夏季风强度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珊瑚带宽-SST 石笋δ18O 东亚夏季风强度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全新世湘西莲花洞石笋灰度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会领 殷建军 林玉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8,共9页
以湖南湘西莲花洞LH2石笋为研究对象,在高精度铀系定年的基础上,构建了湘西地区中晚全新世文石石笋灰度序列。中晚全新世,LH2石笋灰度值与δ18O值呈负相关同步变化,与旋回沉积速率呈正相关关系。LH2石笋的剖面灰度与文石的结晶形态有关... 以湖南湘西莲花洞LH2石笋为研究对象,在高精度铀系定年的基础上,构建了湘西地区中晚全新世文石石笋灰度序列。中晚全新世,LH2石笋灰度值与δ18O值呈负相关同步变化,与旋回沉积速率呈正相关关系。LH2石笋的剖面灰度与文石的结晶形态有关,受降雨量和温度的控制。LH2石笋灰度显示,中晚全新世(8.6—0.03 ka B.P.)湘西地区气候变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8.6—5.7 ka B.P.期间,夏季风强盛,气候暖湿,灰度值整体偏高;5.7—2.8 ka B.P.期间,灰度值逐渐降低,指示夏季风持续减弱,气候从暖湿向冷干过渡;2.8—0.03 ka B.P.期间,灰度值整体偏低,且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表明该时段气候整体偏冷干,但其间存在明显的温湿波动。在轨道尺度上,LH2石笋灰度值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和热带辐合带(ITCZ)位置的控制。在百年尺度上LH2石笋灰度值的突变可能与北大西洋冰筏事件存在关联;年代际尺度上,LH2石笋灰度的变化受太阳活动和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的调控。在年际尺度上LH2石笋灰度的波动可能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活动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全新世 灰度 古气候 莲花洞 石笋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石方解石化对文石石笋δ^(18)O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会领 余克服 +4 位作者 赵建新 俸月星 林玉石 周玮 刘国辉 《热带地理》 2016年第3期457-467,共11页
近年来,文石石笋成为古气候研究的新材料,但文石的方解石化对文石石笋氧同位素的影响问题仍未很好地解决。选取湖南湘西莲花洞方解石化文石石笋LH5为研究对象,基于18个TIMS-U系年龄和311个δ^(18)O,探讨了方解石化对文石石笋古气候记录... 近年来,文石石笋成为古气候研究的新材料,但文石的方解石化对文石石笋氧同位素的影响问题仍未很好地解决。选取湖南湘西莲花洞方解石化文石石笋LH5为研究对象,基于18个TIMS-U系年龄和311个δ^(18)O,探讨了方解石化对文石石笋古气候记录的影响。结果表明:1)文石的方解石化会引起文石矿物中所赋存的铀元素流失,造成铀系年龄的倒转,但LH5石笋中下部铀系衰变体系的开放程度较低(<10%),在剔除异常年龄后,仍可构建时间标尺。2)通过末次冰消期气候事件的对比发现:文石的方解石化会导致δ^(18)O的异常波动,末次冰消期其他中国南方石笋记录的气候事件,如B?lling-Aller?d和新仙女木事件等在LH5石笋中都难以确认。而在LH5石笋的中上部文石层段,δ^(18)O波动却能够很好地记录气候的变化。3)洞穴滴水的淋滤被认为是文石方解石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于LH5石笋而言,洞穴滴水的溅蚀作用可能在文石向方解石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在石笋的不同部位受到溅蚀淋滤的强度不同,以及石笋结构的非均一性等原因,导致文石的方解石化不均匀,这也最终造成LH5石笋文石-方解石层段δ^(18)O的非线性变化,失去记录气候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石方解石化 氧同位素 文石石笋 莲花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全新世云南寻甸地区气候演化与冷干事件的石笋记录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会领 蒲晓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对云南寻甸XR1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氧碳同位素和沉积速率变化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模式:(1)8.0~6.0ka BP为温暖湿润期;(2)6.0~5.1ka BP为气候突变期,温湿向冷干转变;(3)5.1~2.1ka BP为气候恢复期,气候从... 通过对云南寻甸XR1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氧碳同位素和沉积速率变化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模式:(1)8.0~6.0ka BP为温暖湿润期;(2)6.0~5.1ka BP为气候突变期,温湿向冷干转变;(3)5.1~2.1ka BP为气候恢复期,气候从冷干逐渐恢复到中全新世正常的气候水平。XR1石笋还揭示了该地区中全新世出现的四次冷干气候事件:6.0~5.1ka BP冷干事件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中期的寒冷期,被Denton称为第二次小冰期;4.7~4.5ka BP气候事件是气候回暖过程中一次短暂的变冷事件;3.1~2.5ka BP间的降温事件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被称为西周寒冷期,相当于北半球新冰期中的第三次新冰期。2.5~2.1ka BP降温阶段相当于我国近5000年气候变化的第二次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1石笋 中全新世 氧碳同位素 西南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工业革命以来的海温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会领 余克服 +3 位作者 施祺 陶士臣 严宏强 刘国辉 《热带地理》 2017年第5期701-707,共7页
以南海北部西沙群岛永兴岛发育的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材料,构建了珊瑚骨骼生长率温度计,并以此为基础重建了工业革命以来(1880―2007年)西沙海域SST变化序列。结果发现:1880―2007年,西沙海域SST的波动范围26.1~28.5℃,平均值为... 以南海北部西沙群岛永兴岛发育的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材料,构建了珊瑚骨骼生长率温度计,并以此为基础重建了工业革命以来(1880―2007年)西沙海域SST变化序列。结果发现:1880―2007年,西沙海域SST的波动范围26.1~28.5℃,平均值为27.27℃。1880―1892年为降温期,西沙海域SST波动下降,在1892年达到近百年来的最低值(26.1℃)。1893―1935年为西沙海域SST低温平台期,SST以波动为主;1936―1957年西沙海域SST先升后降,变化呈单峰模式。1957―2003年,SST呈现快速增温趋势。2003―2007年,西沙海域SST出现"增温停滞"现象。在年代际尺度上,西沙海域SST的整体变化模式可能受气候系统准60 a周期调控。在年际尺度上,冬季风强度、火山活动以及ENSO等共同对西沙海域SST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增暖可能在1957年之后才成为西沙海域SST增温的主要驱动因素。2003―2007年西沙海域出现的降温趋势是对全球"增温停滞"的响应,是自然强迫和人为强迫相互作用的结果,西沙海域SST这种短暂的降温趋势很可能随着自然强迫作用的减弱而重新被增温模式所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生长率 SST 工业革命 西沙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全新世云南寻甸地区气候演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会领 覃嘉铭 蒲晓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96-401,共6页
通过对云南寻甸仙人洞XR1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氧碳同位素、有机碳含量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模式:(1)8.0-6.0ka B.P.为温暖湿润期;(2)6.0-5.1ka B.P.为气候突变期,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3)5.1-2.1ka B.P... 通过对云南寻甸仙人洞XR1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氧碳同位素、有机碳含量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模式:(1)8.0-6.0ka B.P.为温暖湿润期;(2)6.0-5.1ka B.P.为气候突变期,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3)5.1-2.1ka B.P.为凉干期。通过石笋有机碳含量与石笋δ18O记录对比,认为石笋有机碳可以反映气候变化,但是存在滞后效应。最后,利用XR1石笋δ18O记录与北半球33°N太阳辐射量,本文初步分析了云南寻甸地区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寻甸地区中全新世气候的整体变化趋势受33°N太阳辐射量控制,同时受中全新世火山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1石笋 中全新世 氧碳同位素 有机碳含量 古气候重建 云南寻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笋有机碳作为气候指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会领 蒲晓强 覃嘉铭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1-236,256,共7页
利用总碳分析仪对云南寻甸仙人洞1号石笋(编号XR1)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总碳分析仪分析石笋有机碳的方法,并利用寻甸仙人洞XR1有机碳分析结果重建了寻甸地区全新世中期有机碳气候变化模式,其与XR1石笋的氧同位素气候变化模式... 利用总碳分析仪对云南寻甸仙人洞1号石笋(编号XR1)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总碳分析仪分析石笋有机碳的方法,并利用寻甸仙人洞XR1有机碳分析结果重建了寻甸地区全新世中期有机碳气候变化模式,其与XR1石笋的氧同位素气候变化模式结果一致。通过石笋有机碳含量与石笋氧碳同位素和石笋沉积速率的对比,发现石笋有机碳含量与石笋氧碳同位素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石笋的沉积速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受有机碳对环境响应机理的限制,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没有氧同位素敏感,石笋有机碳含量指标只能定性讨论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有机碳 气候指标 云南寻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会领 吴光林 曾春华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与“学”失衡,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对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理论力学》课堂教学中的“痛点”问题,建立了《理论力学》深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的教学设计突出趣味...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与“学”失衡,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对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理论力学》课堂教学中的“痛点”问题,建立了《理论力学》深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的教学设计突出趣味性,强调知识性,激发学习兴趣;课中教学设计,确定知识性和趣味性兼顾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有效探讨,完成知识内化,提升所学知识的留存率;课后巩固拓展阶段,布置开放性练习,实现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最后,针对《理论力学》翻转课堂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有效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翻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力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会领 吴光林 孙一方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1期109-112,共4页
“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的力学基础课,课程思政融入“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是落实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理论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深入挖... “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的力学基础课,课程思政融入“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是落实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理论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深入挖掘“理论力学”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教学成功的基础;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才能实现课程思政自然融入专业课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最后,通过教学案例,把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和个人修养融入到“理论力学”课堂教学中,实现了“理论力学”教学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力学 课程思政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会领 吴光林 曾春华 《科教导刊》 2023年第5期72-75,共4页
翻转课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研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本文选取“理论力学”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为教学案例,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 翻转课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研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本文选取“理论力学”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为教学案例,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力学”课程的实施途径。课前在教学平台推送学习任务清单、简单桁架内力计算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检测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最后,以复习题和思考题实现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力学 翻转课堂 简单桁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实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例
17
作者 张会领 吴光林 曾春华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了应对防控时期对生产实习的冲击,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对特殊时期的生产实习线上线下混合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充分挖掘在线生产实习资源的基础上,与现场实习相结合,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及方法和实习效果评价... 为了应对防控时期对生产实习的冲击,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对特殊时期的生产实习线上线下混合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充分挖掘在线生产实习资源的基础上,与现场实习相结合,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及方法和实习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生产实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专业生产实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符合高校教学发展的趋势,丰富了生产实习的内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实习 混合教学模式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全新世湘西莲花洞石笋旋回沉积速率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会领 余克服 +4 位作者 赵建新 俸月星 林玉石 周玮 刘国辉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0-590,共11页
石笋旋回沉积速率是按照石笋沉积旋回测年得到的沉积速率,是石笋沉积过程的重要参数和反演古气候变化的有效代用指标。旋回沉积速率的波动可能反应了地表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与夏季风强度存在关联。文章以湖南湘西莲花洞LH2石笋为材料,... 石笋旋回沉积速率是按照石笋沉积旋回测年得到的沉积速率,是石笋沉积过程的重要参数和反演古气候变化的有效代用指标。旋回沉积速率的波动可能反应了地表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与夏季风强度存在关联。文章以湖南湘西莲花洞LH2石笋为材料,利用42个^(230 )Th年龄获得的石笋旋回沉积速率序列重建了8.6ka BP以来湖南湘西地区温度和降雨雨量的变化历史:8.6-4.2ka BP期间,气候以高温多雨为特征,夏季风强,石笋生长率高,但气候并不稳定,存在一系列千年-百年尺度的波动;4.2-0.05ka BP期间,气候整体偏冷干,旋回沉积速率偏低。总体上,在轨道尺度上,LH2石笋的旋回沉积速率与该石笋的δ^(18) O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旋回沉积速率的重复性检验证明了旋回沉积速率古气候记录的有效性。石笋旋回沉积速率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的控制和ITCZ的直接影响,在百年尺度上,旋回沉积速率的波动可能与中晚全新世的弱季风事件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沉积速率 古气候意义 石笋 莲花洞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25万年黔桂地区千年尺度东亚季风气候的变化 被引量:22
19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9 位作者 程海 林玉石 张美良 章程 王福星 王华 冯玉梅 涂林玲 张会领 冉景丞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1-266,共6页
对取自中国黔桂地区广西桂林水南洞、贵州都匀七星洞及荔波董歌洞的7根大型石笋,进行了系统的120件TIMS-U系测年及1295件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的气候变化记录时限范围为25万年前至今,氧同位素样品平均分辨率为150~300a。研究表明,相当... 对取自中国黔桂地区广西桂林水南洞、贵州都匀七星洞及荔波董歌洞的7根大型石笋,进行了系统的120件TIMS-U系测年及1295件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的气候变化记录时限范围为25万年前至今,氧同位素样品平均分辨率为150~300a。研究表明,相当于海洋记录冰期旋回 、 、 终止点的石笋氧同位素跃变事件,其年龄值分别为11.3kaB.P.,129.3中kaB.P.及242.5kaB.P.。相当于海洋同位素阶段MIS1~MIS7各阶段界线的年代及其延续时间,通过石笋记录也得到了准确的界定,此外还揭示出了25万年来东亚季风气候的波动过程和变化规律。黔桂地区25万年来的气候在千年尺度上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可比性,及与N65°夏季太阳幅射能量变化的一致性,显示了亚洲古季风的气候变化规律,同样受轨道参数变化周期以及全球冰量变化所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东亚季风气候 氧同位素 石笋 冰量 冰期旋回 测年 中国 亚洲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荔波1.5万年以来石笋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记录 被引量:60
20
作者 张美良 程海 +5 位作者 林玉石 覃嘉铭 张会领 涂琳玲 王华 冯玉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4,共10页
通过对董哥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U系测年和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贵州省荔波地区15470a以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荔波地区15470a以来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变化,大致可分为4个气候变化阶段:(1)1... 通过对董哥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U系测年和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贵州省荔波地区15470a以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荔波地区15470a以来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变化,大致可分为4个气候变化阶段:(1)15470~11350a期间的晚更新世晚期——Heinrich(H1)事件和新仙女木(YD)事件期间,反映本阶段东亚冬季风强盛,气温降低,有效大气降水相对减少,表现为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2)11350~9190a期间的早全新世——干热期,反映东亚夏季风相对增强,气温升高,有效降水相对较少,表现为干热的气候环境;(3)9190~3320a期间的中全新世——稳定的气候适宜期,反映东亚夏季风相对强盛,气温升高,有效降水相对较大,表现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4)3320~130a期间的晚全新世降温期,反映本阶段东亚夏季风明显减弱,东亚冬季风相对增强,有效降水相对增大,而气候变化的波动频率却在增加,越至现代冷温变化时间渐趋缩短。石笋的C、O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末次冰期最后的2次冷事件,其冷谷年龄分别为:(15440±130)a(H1事件)和(11910±70)a(YD事件),同时,还确定了终止点Ⅰ的界线年龄为(11350±70)a,并证实了末次冰期在中国南方东亚季风气候区也存在有与北大西洋H1事件和YD事件相对应的冷事件。荔波地区的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环境 高分辨率 石笋 TIMS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