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高校导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1
作者 徐云姬 张伟杨 朱广龙 《科教文汇》 2025年第4期24-27,共4页
高校导生关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谐的导生关系有助于导师的自我提升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导生关系存在不健康的状态,亟须解决。鉴于此,该文对高校导生关系存在的“异化”与“失范”问题及其原因进行... 高校导生关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谐的导生关系有助于导师的自我提升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导生关系存在不健康的状态,亟须解决。鉴于此,该文对高校导生关系存在的“异化”与“失范”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导生关系的改善策略与构建方向,旨在为我国构建良性的高校导生关系及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生关系 高校 存在问题 改善策略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下水稻基肥氮素利用率的15N示踪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昊 薛张逸 +6 位作者 束晨晨 张伟杨 张耗 刘立军 王志琴 杨建昌 顾骏飞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通过15N示踪分析研究基肥氮素去向,旨在为水稻氮肥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武运粳2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年田间定点试验,通过增密减氮、前氮后移、轻干湿交替灌溉、增施饼肥等栽培措施,设置5种处理(氮空白区、当地常规栽培、综合... 通过15N示踪分析研究基肥氮素去向,旨在为水稻氮肥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武运粳2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年田间定点试验,通过增密减氮、前氮后移、轻干湿交替灌溉、增施饼肥等栽培措施,设置5种处理(氮空白区、当地常规栽培、综合管理措施1~3),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水稻基肥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5.76%基肥氮素被植株吸收,24.46%残留在土壤中,49.78%损失到环境中。与当地常规栽培相比,综合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作物对基肥氮的吸收比例(38.8%~61.3%),降低土壤中的残留比例(10.3%~24.8%),减少基肥氮向环境中的损失比例(1.8%~18.1%)。与当地常规栽培措施相比,综合管理措施在各生育期皆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显著提升了植株对基肥氮素的吸收,减少了氮素损失,显著增加了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且综合管理措施能改善土壤质量,具有较高的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栽培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氮素库容,提高基肥氮素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肥氮素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原文传递
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与稻米品质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梦寅 蔡炜 +3 位作者 钟笑涵 杨建昌 刘立军 张伟杨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高温胁迫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并从同化物的积累与转运、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内源激素以及分子机理等方面综述了其生物学机制;讨论了减轻水稻高温危害... 高温胁迫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并从同化物的积累与转运、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内源激素以及分子机理等方面综述了其生物学机制;讨论了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关键技术措施和水稻响应高温胁迫机制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水稻抗高温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籽粒灌浆 稻米品质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甲烷排放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浩田 秦缘 +4 位作者 钟笑涵 林晨语 秦竞航 杨建昌 张伟杨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5,共13页
甲烷(CH_(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CH_(4)的主要排放源,水稻根系与土壤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的关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 甲烷(CH_(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CH_(4)的主要排放源,水稻根系与土壤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的关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稻田CH_(4)产生和排放的机理及其与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间的内在关系,并展望了进一步探究水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为实现水稻丰产与固碳减排协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特征 土壤性状 甲烷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优化对长江下游水稻灌浆期根系特征和稻米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昊 张瑛 +7 位作者 王琛 顾汉柱 周天阳 张伟杨 顾骏飞 刘立军 杨建昌 张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8-492,共15页
为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技术下长江下游水稻灌浆期根系特征与稻米淀粉特性的关系,以甬优2640、武运粳24号、扬稻6号和金香玉1号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氮空白区(0N)、当地常规(对照)、增密减氮、干湿交替灌溉和增施饼肥5种栽培模式处... 为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技术下长江下游水稻灌浆期根系特征与稻米淀粉特性的关系,以甬优2640、武运粳24号、扬稻6号和金香玉1号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氮空白区(0N)、当地常规(对照)、增密减氮、干湿交替灌溉和增施饼肥5种栽培模式处理。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处理(对照)相比,甬优2640在增密减氮、干湿交替灌溉和增施饼肥处理下的产量增幅分别为6.49%、11.06%和12.72%,武运粳24号分别增加1.92%、11.10%和17.05%,扬稻6号增幅分别为9.30%、18.50%和22.89%,金香玉1号产量增幅分别为6.92%、14.72%和17.89%。同时我们也观察到随着栽培技术的集成和优化,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根干重、根长、根直径、根系氧化力、根系伤流强度、根系和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和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以及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溶解度和膨胀度逐渐提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与产量和稻米淀粉特性关系密切。表明栽培技术的集成和优化可能通过调节地下部根系生长来改善稻米品质,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策略 产量 米质 根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淀粉、蛋白质和脂质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翁雪莲 姜丽秋 +5 位作者 唐树鹏 张伟杨 朱宽宇 王志琴 杨建昌 徐云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蒸煮食味品质是消费者选择稻米的重要评价标准。淀粉、蛋白质和脂质作为稻米的三大主要物质成分,与其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为进一步探索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形成机制及水稻优质栽培技术,本文综述了稻米三大主要物质的组成与分布、合成代... 蒸煮食味品质是消费者选择稻米的重要评价标准。淀粉、蛋白质和脂质作为稻米的三大主要物质成分,与其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为进一步探索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形成机制及水稻优质栽培技术,本文综述了稻米三大主要物质的组成与分布、合成代谢特点及其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对稻米三大主要物质及其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存在三大主要物质互作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关系不清楚以及干湿交替灌溉对蒸煮食味品质的调控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建议今后基于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累积与合成代谢的关系深入研究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形成机制以及轻-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调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蒸煮食味品质 淀粉 蛋白质 脂质 干湿交替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施用策略对稻茬小麦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治林 王琛 +7 位作者 张瑛 景文疆 张伟杨 顾骏飞 刘立军 王志琴 杨建昌 张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2-484,共13页
为探究控释氮肥施用策略对稻茬小麦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扬麦16和扬麦20为材料,设置不施氮(T1)、常规速效氮肥分次施用(T2,对照)、常规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T3)、速效氮肥减量分次施用(T4)、控释氮肥减量一... 为探究控释氮肥施用策略对稻茬小麦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扬麦16和扬麦20为材料,设置不施氮(T1)、常规速效氮肥分次施用(T2,对照)、常规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T3)、速效氮肥减量分次施用(T4)、控释氮肥减量一次性基施(T5)、控释+速效氮肥一次性基施(T6)、控释+速效氮肥配合分次施用(T7)共7种氮肥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稻茬小麦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值(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氧化力等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产量均表现为T6>T7>T3>T5>T2>T4>T1。与T2处理相比,两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在T3、T6和T7处理下分别增加17.9%、30.3%和25.1%,平均氮肥农学效率(AE)分别增加40.0%、84.8%和72.4%,平均氮肥偏生产力(PFP)分别增加22.2%、52.3%和45.6%。与单一施用速效氮肥(T2、T4)或控释氮肥(T3、T5)处理相比,在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T6、T7)处理下两个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LAI和SPAD值)显著改善,氮素积累量、根干重、根冠比、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显著增加。因此,控释氮肥配施速效氮肥策略可以同步促进稻茬小麦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最终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控释氮肥 速效氮肥 根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碳汇与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8
作者 蔡炜 秦缘 +3 位作者 陈浩田 林晨语 杨建昌 张伟杨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4,共8页
稻田系统作为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灌溉方式和生物质炭的施用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碳汇与碳排”的关键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稻田甲烷排放机制、稻田土壤碳汇机制以及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 稻田系统作为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灌溉方式和生物质炭的施用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碳汇与碳排”的关键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稻田甲烷排放机制、稻田土壤碳汇机制以及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碳汇与碳排”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同时,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生产与固碳减排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生物质炭 土壤碳汇 甲烷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江苏不同年代中粳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露 张伟杨 +3 位作者 王志琴 张耗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2-1423,共12页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中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进行0N (不施氮,0N)、240 kg hm-2(中氮, MN)...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中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进行0N (不施氮,0N)、240 kg hm-2(中氮, MN)和360 kg hm^-2(高氮, HN)3种氮肥用量处理,并观察其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品种改良逐步提高,在0N、MN和HN条件下,由20世纪50年代早期品种到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产量增幅分别为4.45~4.64、5.89~5.93和8.45~8.62 t hm^-2。2000年以前的中粳稻品种产量表现为MN>HN>0N;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则表现为HN>MN>0N。2000年以前的中粳稻品种在MN处理下具有较高群体质量指标(茎蘖成穗率、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着粒密度、剑叶光合速率和根系氧化力),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则在高氮处理下具有较高的群体质量指标。这些结果表明,早期品种对氮肥响应较现代超级稻品种敏感,超级稻品种则在高氮水平下具有更高的产量。群体质量的改善是品种改良增加产量以及超级稻品种在高氮水平下物质生产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改良 氮肥 产量 群体质量 超级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干湿交替灌溉促进水稻茎中碳同化物积累与转运的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伟杨 任维晨 +6 位作者 于吉祥 张耗 顾骏飞 王志琴 刘立军 赵步洪 杨建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6,共8页
以种植于大田2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自移栽后10 d至成熟设置常规水层灌溉(CF)和轻干湿交替灌溉(AWMD)2种灌溉方式,研究AWMD对水稻茎(含叶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与转运、籽粒灌浆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 以种植于大田2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自移栽后10 d至成熟设置常规水层灌溉(CF)和轻干湿交替灌溉(AWMD)2种灌溉方式,研究AWMD对水稻茎(含叶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与转运、籽粒灌浆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AWMD处理显著提高水稻茎蘖成穗率、单茎叶面积、叶片光合速率、茎中NSC的积累,显著提高花后茎中NSC往籽粒中运转量、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AWMD可提高茎中蔗糖磷酸合成酶、α-淀粉酶活性和蔗糖转运蛋白基因(OsSUT1)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弱势粒中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进而促进花前储存在茎中的淀粉水解,增加茎中可溶性糖浓度,促进同化物从茎往籽粒运转及弱势粒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轻干湿交替灌溉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籽粒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 被引量:32
11
作者 范黎 刘明 +1 位作者 张伟杨 秀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99,共4页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造成的学生的依赖思想以及对实验课教学兴趣不高的问题 ,作者在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 ,即在完成必须的基础实验课内容后 ,以学生感兴趣的微生物学问题为主体 ,让学生自己设置实验内容 ,建立实验方案 ,并在教师...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造成的学生的依赖思想以及对实验课教学兴趣不高的问题 ,作者在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 ,即在完成必须的基础实验课内容后 ,以学生感兴趣的微生物学问题为主体 ,让学生自己设置实验内容 ,建立实验方案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 ,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结果表明 ,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提高了他们的科研、道德素质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问题、渴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灌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伟杨 顾道健 王志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217-2220,2285,共5页
小麦籽粒灌浆是产量形成的重要过程,直接影响到小麦的结实和产量。该研究概述了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影响因素及其生理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小麦籽粒灌浆研究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灌浆 生理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杨 徐云姬 +2 位作者 张耗 刘立军 陈源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43期46-49,共4页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农业标准化教育对农科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农业标准化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农业标准化教育对农科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农业标准化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评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期为我国农科类院校同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 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干旱对小麦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14
作者 张伟杨 钱希旸 +3 位作者 李银银 徐云姬 王志琴 杨建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1-500,共10页
为探讨土壤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以高产小麦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为材料进行盆栽,自分蘖末期至成熟设置正常供水(WW)、土壤轻度干旱(MD)和土壤重度干旱(SD)3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 为探讨土壤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以高产小麦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为材料进行盆栽,自分蘖末期至成熟设置正常供水(WW)、土壤轻度干旱(MD)和土壤重度干旱(SD)3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W相比,MD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的根系氧化力、根系及籽粒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的含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运转量;根冠比、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片中Z+ZR的含量在WW和MD处理间无显著差异;SD处理则降低了产量和植株生理活性。MD处理显著提高了穗粒数、粒重和产量,SD处理的结果则相反;穗数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两个品种的结果趋势相同。相关分析表明,根系氧化力、根系和籽粒中Z+ZR含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NSC运转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千粒重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轻度干旱可提高小麦根系生理活性并促进光合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进而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干旱 根系活性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游离多胺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伟杨 徐云姬 +3 位作者 钱希旸 李银银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0-872,共13页
为探明干旱胁迫下小麦内源游离多胺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作用,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选用高产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进行不同水分条件的盆栽试验。自分蘖末期至成熟期设置正常供水(WW)、土壤轻度干旱(MD)和土壤重度干旱(SD)3种处... 为探明干旱胁迫下小麦内源游离多胺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作用,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选用高产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进行不同水分条件的盆栽试验。自分蘖末期至成熟期设置正常供水(WW)、土壤轻度干旱(MD)和土壤重度干旱(SD)3种处理,观察不同土壤水分对籽粒中游离多胺和籽粒灌浆的影响。2个品种的结果一致表明,与WW相比,MD处理对叶片水势及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显著增加弱势粒灌浆速率(12.5%)和粒重(11.8%),对强势粒灌浆无显著影响;SD处理则严重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叶片水势,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0.1%和9.5%,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分别下降14.5%和11.7%。MD处理显著提高了灌浆期弱势粒中游离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及其与腐胺(Put)的比值,而SD处理的结果则相反。籽粒灌浆速率、粒重与籽粒中Spd和Spm含量及Spd/Put和Spm/Put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ut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喷施Spd和Spm,显著增加3个处理弱势粒及SD处理强势粒的灌浆速率(11.2%~25.9%)和粒重(9.9%~17.7%),但对WW和MD处理的强势粒无显著影响;喷施Spd和Spm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后,3个处理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0.5%~28.8%和16.9%~28.5%。表明小麦籽粒中多胺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因土壤干旱程度而异,通过轻度土壤干旱处理增加籽粒中Spd和Spm含量以及Spd/Put和Spm/Put值,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干旱 多胺 籽粒灌浆 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性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顾逸彪 颜佳倩 +9 位作者 薛张逸 束晨晨 张伟杨 张耗 刘立军 王志琴 周振玲 徐大勇 杨建昌 顾骏飞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6,共10页
为阐明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根系和产量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特性,以4个耐盐水稻品种和2个盐敏感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的盐浓度处理(0.0、1.0、2.0和2.5g/kg)。结果表明,与盐敏感水稻品种相比,耐盐水稻品种能够耐受更高浓度的... 为阐明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根系和产量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特性,以4个耐盐水稻品种和2个盐敏感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的盐浓度处理(0.0、1.0、2.0和2.5g/kg)。结果表明,与盐敏感水稻品种相比,耐盐水稻品种能够耐受更高浓度的盐胁迫(2.5g/kg),且减产幅度较小。耐盐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得益于其较高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率,且总颖花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与盐敏感水稻品种相比,在分蘖中期、穗分化期和抽穗后15d,耐盐水稻品种在盐胁迫下具有更大的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更高的根系氧化力,更有优势的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较低的过氧化氢含量,较高的脱落酸含量以及更强的固定Na^(+)的能力。上述结果表明,分蘖中期、穗分化期和抽穗后15d根系生理性状和形态性状差异会影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率,进而影响产量,且根干重与根长对总颖花量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大。这也证实了较发达的根系是水稻具有较强耐盐性的生理基础。耐盐水稻良好的根系生理和形态性状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该研究结果对水稻耐盐生理机制研究与水稻耐盐育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产量 根系生理性状 根系形态性状
原文传递
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氮素吸收利用特点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锐 周群 +5 位作者 王志琴 张耗 顾骏飞 刘立军 张伟杨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6,共10页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的氮素吸收利用特点。【方法】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常规粳稻连粳7号和常规籼稻扬稻6号种植于大田,设置6种施氮量处理(0、100、200、300、400、500 kg/hm^(2))和^(15)N示踪微区试验。【结果】在0~400 N k...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的氮素吸收利用特点。【方法】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常规粳稻连粳7号和常规籼稻扬稻6号种植于大田,设置6种施氮量处理(0、100、200、300、400、500 kg/hm^(2))和^(15)N示踪微区试验。【结果】在0~400 N kg/hm^(2)范围内,甬优2640的稻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连粳7号和扬稻6号的产量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产量均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甬优2640产量较高,这得益于地上部较高的干物质量和库容量(总颖花量)。适量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中^(15)N积累量,但其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甬优2640穗中的^(15)N分配比例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高施氮量降低水稻氮收获指数。增施氮肥明显提高3个水稻品种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各种酶活性显著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结论】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较常规水稻品种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与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5)N示踪技术 施氮量 吸收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内源油菜素甾醇对施氮量的响应及其对颖花退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佳瑜 于吉祥 +4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周娟 张伟杨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4-903,共10页
为探明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s)是否介导氮肥对水稻颖花退化的影响。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甬优2640种植于盆钵,全生育期设置3种施氮水平,观察了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减数分裂期幼穗中氮含量、BRs、过氧化氢(H2O2)和总抗氧化能力(tot... 为探明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s)是否介导氮肥对水稻颖花退化的影响。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甬优2640种植于盆钵,全生育期设置3种施氮水平,观察了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减数分裂期幼穗中氮含量、BRs、过氧化氢(H2O2)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OC)水平及其与颖花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颖花退化率的降低与稻穗中增加的24-表油菜素甾酮(24-epicastasterone,24-epiCS)和28-高油菜素内酯(28-homobrassinolide,28-homBL)含量密切相关。当稻穗的氮含量为1.25%时,幼穗中BRs(24-epiCS和28-homBL)含量显著增加,颖花退化率显著降低。稻穗中T-AOC水平与BRs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且均与水稻颖花退化率显著负相关,而H_2O_2含量与BRs含量和T-AOC变化趋势相反。施用外源BRs(24-epiCS或28-homBL)可显著提高稻穗中内源BRs(24-epiCS和28-homBL)含量与T-AOC水平,并显著降低稻穗中H_2O_2含量和颖花退化率,施用BRs合成抑制剂则效果相反。表明BRs可以介导氮肥对水稻颖花退化的调控,在减数分裂期适宜的稻穗含氮量(1.25%)可有效提高幼穗中的BRs含量,并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来抑制颖花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甾醇 氮素 水稻 颖花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蘖期干物质积累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氮素营养的综合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贺江 丁颖 +7 位作者 娄向弟 姬东玲 张向向 王永慧 张伟杨 王志琴 王伟露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5-1060,共16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响应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氮素营养的综合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产量和物质生产对CO_(2)浓度升高响应有明显差异的水稻品种两优培九(LY)和南粳9108(NJ)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水培试...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响应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氮素营养的综合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产量和物质生产对CO_(2)浓度升高响应有明显差异的水稻品种两优培九(LY)和南粳9108(NJ)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水培试验。分别设置对照CO_(2)浓度(A-CO_(2),400μmol·mol^(-1))和CO_(2)浓度升高(E-CO_(2),600μmol·mol^(-1))两个CO_(2)处理,高氮(HN,1.25 mmol·L^(-1) NH_(4)NO_(3))和低氮(LN,0.25 mmol·L^(-1) NH_(4)NO_(3))两个氮水平。分析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与生理活性、叶片和根系中细胞分裂素(CTKs)含量、氮素同化酶活性、叶片生理特性、光合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差异。【结果】(1)E-CO_(2)显著增加了LY总冠根数、总根长(LN水平除外)、总根表面积和平均直径,提高其根系呼吸速率和维持较高的根系氧化力,而对NJ无显著影响或表现相反;(2)无论氮水平如何,E-CO_(2)显著提高了LY叶片和根系CTKs含量,但显著降低了HN水平下NJ根系中玉米素核苷(ZR)含量;(3)在LN水平下,E-CO_(2)显著提高了LY叶片GOGAT、GDH活性,显著降低了NJ叶片NR活性。在HN水平下,LY氮同化酶活性在E-CO_(2)条件下都表现为提高,NJ仅NR活性提高;(4)在LN水平下,E-CO_(2)使得LY和NJ净光合速率(P_(n))分别提高了28.0%和29.4%。在HN水平下,两品种分别提高了41.0%和28.1%。LY光合响应大幅度提高归因于叶片最大羧化效率(V_(c,max))、最大光合电子传递效率(J_(max))、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等显著提高;(5)E-CO_(2)显著增加了不同氮水平下LY单株叶面积,对NJ无显著影响;(6)E-CO_(2)显著增加了LY各器官及总生物量,且HN水平增幅明显大于LN水平。E-CO_(2)并未显著影响不同氮水平下NJ的总生物量,显著降低了HN水平下NJ地下部生物量(-16.7%)。【结论】无论在HN还是LN水平下,LY物质生产和生理特征对E-CO_(2)的响应幅度与NJ相比更高。生育前期LY较优的根系形态性状和根系活力、较高的CTKs含量、较强的氮素同化能力、较大的绿叶面积以及光合响应能力是其干物质生产对E-CO_(2)响应幅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O_(2)浓度升高 根系形态 细胞分裂素 光合作用 干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根系、产量和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云 刘昆 +7 位作者 李婷婷 李思宇 李国明 张伟杨 张耗 顾骏飞 刘立军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7,共9页
【目的】干湿交替灌溉(WMD)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及与根系生长的关系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以5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结实期设置常规灌溉(CI)和干湿交替灌溉(WMD)两种灌溉方式处理,... 【目的】干湿交替灌溉(WMD)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及与根系生长的关系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以5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结实期设置常规灌溉(CI)和干湿交替灌溉(WMD)两种灌溉方式处理,研究了其对水稻产量、根系形态生理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1)与CI相比,结实期WMD可明显提高不同品种的结实率与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2)结实期WMD能够提高复水后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土壤铵态氮含量。3)结实期WMD复水后水稻根系形态(根质量、根数、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通气组织面积)及根系活力(根系氧化力)均明显高于CI处理。【结论】WMD复水后较高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以及较低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能够改善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促进籽粒灌浆结实,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干湿交替灌溉 土壤养分 根系形态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