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熊耳山地区铜矿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群周 彭省临 +2 位作者 张林 张侍威 刘中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壳体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对河南熊耳山地穹铜矿找矿前景进行成矿学分析。该地穹东段、西段为铜矿成矿的有利地区。东段铜矿以和金矿共生为主,西段铜矿则以独立矿床为主,金银为伴生元素,为铜矿... 以壳体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对河南熊耳山地穹铜矿找矿前景进行成矿学分析。该地穹东段、西段为铜矿成矿的有利地区。东段铜矿以和金矿共生为主,西段铜矿则以独立矿床为主,金银为伴生元素,为铜矿成矿最有利的地区。其中寨凹地区在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成矿母岩、成矿元素分带、蚀变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信息特征等方面对形成斑岩型铜矿非常有利,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远景区。外围的脉型铜(银)矿、银多金属矿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壳体成矿学 找矿前景 斑岩型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寨凹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远景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群周 彭省临 +1 位作者 张侍威 刘灵恩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据寨凹铜矿的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成矿母岩、成矿元素分带、蚀变等特征,该铜矿属斑岩型铜矿。寨凹地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成矿母岩和构造条件对成矿十分有利,有形成大中型斑岩型铜(银金)矿的资源潜力。
关键词 斑岩型矿床 铜矿床 河南 成矿地质 控矿构造 找矿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构造带(河南段)金、铜遥感地质综合找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侍威 和志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根据TM、SPOT等遥感图像影像特征,综合北秦岭构造带(河南段)地质特点,分析了北秦岭构造带(河南段)的线性影像和环形影像特征,探讨了其对金、铜矿的控制作用。在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线性、环形构造网络为主体的遥感地质综合找... 根据TM、SPOT等遥感图像影像特征,综合北秦岭构造带(河南段)地质特点,分析了北秦岭构造带(河南段)的线性影像和环形影像特征,探讨了其对金、铜矿的控制作用。在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线性、环形构造网络为主体的遥感地质综合找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构造带 线性影像 环形影像 遥感 找矿模式 金矿床 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公峪金矿床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侍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文章介绍了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依据稳定同位素资料,推断该矿床成矿流体来自于深源及大气降水,流体的混合作用导致了公峪金矿床矿石矿物的沉淀。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成矿流体 硫氢氧同位素 金矿床 公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铝土矿资源潜力和可供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侍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0-43,52,共5页
本文在介绍河南铝土矿资源的分布与潜力、分析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依据省内氧化铝企业的发展趋势 ,预测了其对铝土矿资源的需求 ,提出了保障河南省氧化铝工业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 资源潜力 可供性 铝土矿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沙沟—月亮沟矿区薄脉型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实践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灵恩 翟东兴 +2 位作者 李红超 张侍威 贺昕宇 《矿产勘查》 2011年第5期518-524,共7页
沙沟—月亮沟矿床是河南近年发现的典型大型薄脉富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之一,文章重点对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矿床的发现过程、矿床勘查开发中的思路和方法,强调了矿化率在资源及经济预测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薄脉型矿... 沙沟—月亮沟矿床是河南近年发现的典型大型薄脉富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之一,文章重点对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矿床的发现过程、矿床勘查开发中的思路和方法,强调了矿化率在资源及经济预测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薄脉型矿体进行简单经济评价的方法,指出了银当量指标在矿体圈定中的应用。据此,针对具有共性的勘查实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脉型 银铅矿床 经济评价 沙沟—月亮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 被引量:2
7
作者 翟东兴 胡国民 张侍威 《矿产勘查》 2011年第5期568-573,共6页
西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花岗岩广泛发育,具有高硅(SiO272.94%~77.56%),富碱(K2O+Na2O7.06%~8.78%),高K2O/Na2O(1.12%~2.12%),贫镁(MgO0.13%~0.80%),贫钙(CaO0.32%~0.96%)的特征。主量元素质量平衡模拟计算表明,西大别花岗岩形成于大... 西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花岗岩广泛发育,具有高硅(SiO272.94%~77.56%),富碱(K2O+Na2O7.06%~8.78%),高K2O/Na2O(1.12%~2.12%),贫镁(MgO0.13%~0.80%),贫钙(CaO0.32%~0.96%)的特征。主量元素质量平衡模拟计算表明,西大别花岗岩形成于大别角闪石片麻岩的部分熔融,并有较多的角闪石和少量石榴石残留,结合中稀土出现一定的亏损,指示重熔作用很可能发生于增厚下地壳的环境。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与成矿,构成了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减薄、拆沉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汤家坪岩体 新县岩体 西大别造山带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