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男性同性爱人群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的调查及其干预模式探索 |
张北川
李秀芳
史同新
胡铁中
刘殿昌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
2002 |
20
|
|
2
|
中国九城市2046例男同性爱者与艾滋病相关状况调查概况 |
张北川
李秀芳
储全胜
汪宁
汪兆国
周生建
童传良
张敬东
管文辉
崔兆麟
王夏
|
《中国性科学》
|
2008 |
29
|
|
3
|
男男性接触者中安全套使用状况分析 |
张北川
赵旭传
吴绍文
李秀芳
史同新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4
|
固定性伴是男男性行为者的女性之相关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 |
张北川
李洋
李秀芳
李现红
禹沛衡
于增照
刘明华
史同新
朱明泉
王燕飞
王丽欣
|
《中国性科学》
|
2015 |
19
|
|
5
|
中国大陆当今男同/双性爱者心理卫生与相关状况调查 |
张北川
李秀芳
吴绍文
史同新
胡铁中
曹宁校
|
《中国性科学》
|
2003 |
10
|
|
6
|
《朋友通信》——对男男性接触者的艾滋病干预项目 |
张北川
李秀芳
胡铁中
刘殿昌
曹宁校
|
《中国健康教育》
|
2001 |
18
|
|
7
|
固定性伴是男男性行为者的女性之相关生活、态度和认知 |
张北川
李洋
李秀芳
李现红
禹沛衡
于增照
刘明华
史同新
朱明泉
王燕飞
王丽欣
|
《中国性科学》
|
2014 |
7
|
|
8
|
男性性工作者的STI/HIV高危行为研究 |
张北川
吴绍文
李秀芳
朱明泉
杨鲁光
|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
2004 |
31
|
|
9
|
固定伴侣是男同性爱者/男男性行为者的女性与公共卫生 |
张北川
李洋
李秀芳
李现红
于增照
刘明华
史同新
|
《中国性科学》
|
2015 |
4
|
|
10
|
中国大陆男同性性接触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二) |
张北川
刘殿昌
李秀芳
胡铁中
史同新
|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
2001 |
54
|
|
11
|
中国大陆男同性性接触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一) |
张北川
刘殿昌
李秀芳
胡铁中
|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
2001 |
90
|
|
12
|
对中国男同/双性爱者人口数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的初步估测 |
张北川
李秀芳
史同新
杨鲁光
张敬冬
|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
2002 |
120
|
|
13
|
中国男同性爱者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一) |
张北川
李秀芳
胡铁中
刘殿昌
曹宁校
|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
2002 |
23
|
|
14
|
AIDS防治工作亟需深入认识和探讨的若干问题(1) |
张北川
|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
2005 |
33
|
|
15
|
同性恋与艾滋病防治* |
张北川
琼.高芙曼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16
|
《金西报告》中同性性行为者与同性爱者数量与认识的发展 |
张北川
储全胜
李秀芳
|
《中国性科学》
|
2008 |
2
|
|
17
|
不利于男男性接触者AIDS预防控制的因素 |
张北川
|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
2003 |
13
|
|
18
|
中国男同性爱者现状与艾滋病干预 |
张北川
|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
2003 |
20
|
|
19
|
同性爱、艾滋政治与人权建设 |
张北川
|
《中国性科学》
|
2004 |
10
|
|
20
|
对男同性性接触者的艾滋病干预:(一)理论与实践 |
张北川
李秀芳
胡铁中
史同新
刘殿昌
|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
2000 |
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