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旋美托咪定抑制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与脑电分段频谱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博弘 彭书崚 +10 位作者 叶西就 王志 曹林 杨涛 彭俊 杨勇志 周毛 何明亮 谷贝贝 孙润陆 蓝球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脑电分段频谱的分析,研究术中短时间内输注右旋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抑制作用的电生理因素,并确认拔出气管导管前的脑电变化能否预测术后躁动的发生。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3... 目的通过对患者脑电分段频谱的分析,研究术中短时间内输注右旋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抑制作用的电生理因素,并确认拔出气管导管前的脑电变化能否预测术后躁动的发生。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3月期间择期LC的全麻患者60例。采用两种分类方法进行数据统计:(1)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空白组,C组),每组各30例。D组于常规剂量静吸复合麻醉药物诱导插管后的10 min内给予0.5μg/kg的右旋美托咪定稀释液;C组则相应给与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收集患者从麻醉前清醒状态到清醒拔管后30 min内经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器记录的脑电图数据(包括术前清醒时刻Base的脑电图和停止吸入麻药并wash out时刻T0的脑电图),记录拔管后即时(T1),拔管后10 min时(T2),拔管后20 min时(T3),拔管后30 min时(T4)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以及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数据,比较D组与C组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差异、脑电分段频谱差异。(2)根据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将所有患者重新分组为镇静组(AC组,T1、T2、T3、T4时刻的RASS评分均≤-1)和躁动组(EA组,T1、T2、T3、T4时刻至少有一个RASS评分≥1),通过比较AC组与EA组患者对应的T0时刻的脑电分段频谱,探讨拔管前脑电改变对术后躁动是否有预测作用。结果 (1)D组与C组在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 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方面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D组与C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的比较,T1时刻,D组发生躁动(RASS评分≥1)的概率小于C组发生躁动(RASS评分≥1)的概率(P=0.022);T3时刻,D组发生躁动的概率小于C组发生躁动的概率(P=0.026);T2时刻,T4时刻D组与C组发生躁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中苏醒期躁动(RASS评分≥1)绝大部分发生在T1时刻(66.7%),少部分发生在T2时刻(33.3%)。(3)D组与C组各时间段脑电图分段频谱的比较中,D组与C组在Base、T0、T1、T2、T3、T4时刻的脑电NTI、α波β波θ波功率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D组在T0、T1时刻的脑电总功率power较C组降低,且T1时刻δ波的百分比增加(P<0.05)。(4)EA组与AC组的T0时刻脑电图分段频谱的比较中,EA组较AC组T0时刻脑电总功率Power、β波百分比增加,δ波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 (1)右旋美托咪定能够抑制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使术后镇静情况更好;能够引起脑电信号总功率Power值降低,δ波的比例增加,这种脑电改变可能是抑制苏醒期躁动的电生理因素。(2)患者拔管前的脑电β波百分比增加、δ波的百分比下降,对术后躁动的发生可能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 LC 术后躁动 NARCOTREND 脑电图 脑电功率 脑电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2
作者 张博弘 谢琳 +1 位作者 欧阳乐平 何明亮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5期509-511,516,共4页
目的探讨铁氧还原蛋白1(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我院神经外科40例恶性胶质瘤样本和20例外伤性脑组织样本中FDX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FDX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 目的探讨铁氧还原蛋白1(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我院神经外科40例恶性胶质瘤样本和20例外伤性脑组织样本中FDX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FDX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伤性脑组织(P<0.01);FDX1的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DX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FDX1表达强度(相对危险度为2.003,P<0.01)和肿瘤分级(相对危险度为2.279,P<0.01)是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DX1高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可能是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X1 胶质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电梯式立体自行车库液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钟方飞 朱亮 +4 位作者 黄先君 周斌 张博弘 于爽 赵续多 《甘肃科技》 2016年第1期10-12,共3页
为了减少交通工具气体排放量,自行车使用量增加,但其停放存在很多问题,开发多种功能自行车停放装置具有现实意义。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总体机械结构,采用电梯提升机和平移存取构型,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电梯技术并用电液比例阀进行控... 为了减少交通工具气体排放量,自行车使用量增加,但其停放存在很多问题,开发多种功能自行车停放装置具有现实意义。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总体机械结构,采用电梯提升机和平移存取构型,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电梯技术并用电液比例阀进行控制,电梯升降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规律不受负载的影响。全自动地下自行车车库具有全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海量存储、存取快捷、美观防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电梯 立体自行车库 液压系统设计 电液比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调速式立体自行车库液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钟方飞 朱亮 +3 位作者 周斌 张博弘 于爽 赵续多 《甘肃科技》 2015年第23期9-10,50,共3页
为了减少交通工具气体排放量,自行车使用量增加,但其停放存在很多问题,开发多种功能自行车停放装置具有现实意义。悬挂式自行车停放装置的总体机械结构,采用滑轮升降机、液压驱动卷筒、控制电路以及固定车架等构成,由液压驱动装置带动... 为了减少交通工具气体排放量,自行车使用量增加,但其停放存在很多问题,开发多种功能自行车停放装置具有现实意义。悬挂式自行车停放装置的总体机械结构,采用滑轮升降机、液压驱动卷筒、控制电路以及固定车架等构成,由液压驱动装置带动固定车架旋转,并用容积调速进行控制。悬挂式自行车停放装置具有全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存取快捷、美观防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调速 悬挂式自行车停放装置 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胶质瘤预后模型构建
5
作者 张博弘 张祺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5期392-398,共7页
目的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构建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模型。方法从GTEx数据库下载正常脑组织转录组表达谱数据,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胶质瘤患者的转录组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对12个铜死亡相关基因(CRGs)进行差异分析和预后分析。首先,根据... 目的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构建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模型。方法从GTEx数据库下载正常脑组织转录组表达谱数据,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胶质瘤患者的转录组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对12个铜死亡相关基因(CRGs)进行差异分析和预后分析。首先,根据预后相关CRGs的表达谱,利用一致性聚类算法对胶质瘤样本进行铜死亡分型,获得分型间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接着,利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构建诺莫图提高风险评分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共获得720个胶质瘤样本。利用一致性聚类算法,胶质瘤样本分为两个铜死亡分型(CRGcluster A和CRGcluster B),分型间共有1831个预后相关的差异基因。在训练集中构建了一个包含8个基因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行了验证。ROC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胶质瘤患者1、3、5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881,0.894,0.874。根据模型胶质瘤样本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患者生存率较低,生存时间较短(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构建了胶质瘤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具有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为评估胶质瘤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铜死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