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硒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咏梅 张博綦 +2 位作者 闫素梅 史彬林 郭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75-3384,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S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贴壁生长的第3代BMEC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对照(CON)组采用基础培养液,不添加Se和LPS,培养30h;LPS组和6个Se保...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S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贴壁生长的第3代BMEC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对照(CON)组采用基础培养液,不添加Se和LPS,培养30h;LPS组和6个Se保护组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Se(0、10、20、50、100、150和200nmol/L),培养24h后,加入1μg/mL LPS作为外源刺激作用6h。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S组BMEC的相对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下降(P<0.05),GPx1和TrxR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硒蛋白P(SelP)含量也显著下调(P<0.05);而LPS组的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活性氧(R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c-Jun氨基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基因表达量呈相似变化。2)与LPS组相比,Se保护组随Se添加水平的增加,相对增殖率,T-SOD、CAT、GPx、TrxR活性,T-AOC,GPx1、TrxR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NO含量,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TNF-α、IL-1、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ERK1/2、JNK、p38 MAPK的基因表达量,ROS活性,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20~100nmol/L Se保护效果较好,综合来看50nmol/L Se保护效果最好。结果提示,Se可提高BMEC的抗氧化功能,对LPS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Se增强TrxR活性从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减少NO的大量释放,但过高水平的Se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培养液中20~100nmol/L Se的保护作用较好,尤其以50nmol/L Se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代蛋氨酸 脂多糖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症作用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郑亚光 闫素梅 +2 位作者 史彬林 张博綦 赵艳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3-1638,共6页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通过酶和酸性水解过程降解甲壳素的产物,由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使其具有潜在的生物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并从体内免疫调节因子、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丝...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通过酶和酸性水解过程降解甲壳素的产物,由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使其具有潜在的生物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并从体内免疫调节因子、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调节脂类代谢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机理,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抗氧化 抗炎症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对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氧化功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亚光 齐敬宇 +4 位作者 张博綦 赵艳丽 郭晓宇 史彬林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119,共9页
本试验以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模型,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细胞活力、抗氧化功能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体外分离得到的PBMC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CON组)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COS;CO... 本试验以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模型,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细胞活力、抗氧化功能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体外分离得到的PBMC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CON组)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COS;COS40、COS80、COS160和COS320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40、80、160和320μg/mL的COS,在培养箱中培养48 h。结果表明:体外添加COS对PBMC抗氧化功能的促进效果呈剂量效应,可增强抗氧化酶如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以160μg/mL的COS具有较好的效果。COS可抑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与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以160μg/mL CO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320μg/mL COS的抑制作用减弱。体外添加COS抑制了核因子-κB(NF-κB)p 50和NF-κB p 65的基因表达,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综上可知,COS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降低iNOS与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以及NO的生成,进而提高PBMC的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氧化功能 一氧化氮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咏梅 张博綦 +3 位作者 石惠宇 闫素梅 史彬林 郭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78-2384,共7页
泌乳期间的奶牛由于代谢旺盛,往往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O),诱导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氧化应激的损伤条... 泌乳期间的奶牛由于代谢旺盛,往往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O),诱导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氧化应激的损伤条件,并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本试验利用不同浓度(0、10、30、100、500、1 0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作用BM EC 2、4、6、8、12、24 h,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抗氧化指标、炎症因子和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活性,筛选适宜的DETA/NO作用时间及作用浓度,建立BMEC氧化损伤模型。结果表明:1 000μmol/L的DETA/NO作用细胞6 h,细胞存活率降低为74.2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均显著降低(P<0.05),然而,i NOS活性,NO、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1 000μmol/L的DETA/NO处理细胞6h,可构建理想的BM EC氧化应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诱导的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亚光 齐敬宇 +2 位作者 张博綦 史彬林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17-3523,共7页
本试验旨在利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一氧化氮(NO)供体,以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指标作为判断依据,确定建立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条件。试验分2部分进行。试验1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本试验旨在利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一氧化氮(NO)供体,以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指标作为判断依据,确定建立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条件。试验分2部分进行。试验1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不同浓度[0(对照)、50、100、200、300、5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在37℃下分别作用细胞2、4、6、8、12 h,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初步确定适宜的DETA/NO作用时间。试验2根据试验1得出的DETA/NO适宜作用时间,以不同浓度[0(对照)、50、100、200、300、5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依据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进一步筛选出适宜的DETA/NO作用浓度。结果显示:200μmol/L DETA/NO作用细胞4 h,PBMC存活率降低至72.3%,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和NO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在37℃下,DETA/NO诱导PBMC建立PBMC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200μmol/L和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